APP下载

黄土地区某高速公路段滑坡机理的现场试验研究

2022-10-28

山西建筑 2022年21期
关键词:滑动监测点滑坡

艾 昕

(甘肃交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10)

0 引言

黄土作为地表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和河南等省份[1-2],由于其钙含量高、松散堆积、大孔隙、垂直节理、松散结构和亲水性而产生强湿陷性,因而其亚稳态结构往往使得黄土地区中工程的工期难以确定,且易造成已完成工程发生重大灾害[3-4]。例如,滑坡是黄土地区数量最多、危害和损失最大的地质灾害[5]。因此,本文以甘肃省黄土地区某高速公路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利用现场监测对滑坡深部位移以及地下水位进行详细研究,以期对未来相似工程提供指导借鉴作用。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甘肃省某高速公路LD06标段位于里程K19+450~K19+800段线路左侧存在古滑塌,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施工。为配合现场的补勘及设计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滑坡监测数据,对现场进行监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工作。在古滑坡部位前缘、中部、后缘增设深孔位移监测点。目前已累积埋设测斜管149.5 m,累计成孔4个。本次监测工开始于2021年12月28日,止于2022年5月2日,为期125 d。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布设深孔位移监测点,同时作为地下水位监测点,深孔位移监测点埋设完成后即开始监测,本监测阶段内按照1次/5 d~1次/15 d的频率动态调整并进行监测。深孔位移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1.2 监测目的

本次滑坡变形监测可达到以下两方面目的:

1)施工期的变形监测,对变形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判断滑坡的稳定状态,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2)长期动态监测可评价和预测处治后的滑坡长期稳定性,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

1.3 监测方法

1)深部位移监测。

本次采用滑移式测斜仪进行边坡深部位移监测,采用仪器为美国新科原装进口机型,型号SINCO 50334307(75 m)。

2)地下水位动态监测。

为节约监测成本,利用补勘钻孔,与其他监测同周期对钻孔地下水位进行量测。本次监测采用手动式的电测水位计。

1.4 监测仪器设备

根据工期及设备功效,计划配置1台越野车,1套测量设备,可根据现场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增减。

主要监测设备仪器如表1所示。

表1 投入本标段的主要监测设备仪器表

2 监测结果分析

2.1 深部位移监测

经过对多次监测曲线进行修订,现将监测数据曲线(DZZK1902号孔、DZZK1903号孔、DZZK1911号孔、DZZK1906号孔和DZZK1907号孔,包括各方向累计位移曲线),整理如图2~图5所示。

1)DZZK1902号孔位移。

DZZK1902号测斜孔(孔深45 m)位于古滑坡后缘,从图2可知,坡体中部仍存在滑动变形,存在明显滑动面(带)数据特征。从A方向孔累计位移曲线可知,在测斜孔24 m以上,深部土体位移在±4 mm以内变化,在24 m~30 m内,监测结果呈现凸形,出现极大值9.83 mm,累积曲线在28 m~30 m变化较大,曲线在29 m处存在明显异常,当埋深超过30 m后,深部位移监测结果逐渐减小且最终结果趋近于0。从B方向孔累计位移曲线可知,在0 m~20 m内,累计位移逐渐增大,最大位移值为9.70 mm,20 m~28 m内,累计位移逐渐减小,在28 m~30 m内,位移又再次增大,当埋深超过32 m后,类似于A孔方向位移,数据逐渐减小至0。数据具有一定趋势,具体应结合补勘地层及擦痕情况综合判断。

2)DZZK1903号孔位移。

DZZK1903号测斜孔(孔深55 m)位于古滑坡中部,从图3可知,A,B方向累计位移曲线变化形式基本一致,在0 m~40 m内,位移均出现减小趋势,A,B孔最大位移均发生在离地表1.5 m处,分别为19.98 mm和13.41 mm,在40 m~45 m内,累计位移又出现增大的趋势,最大值未超过6 mm,当埋深超过45 m后,位移逐渐减小且最终趋近于0。由于观测时间及频率较短,数据具有一定趋势,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各种误差影响,变化效果并不明显,仍需要进一步校核及监测。

3)DZZK1911号孔位移。

DZZK1911号测斜孔(孔深30.5 m)位于古滑坡中部,从图4可知,存在明显滑动面(带)数据特征,A方向累计位移曲线在监测日期2022年3月21日前,位移变化呈逐渐减小趋势,位移绝对值变化较小。然而,监测日期超过3月21日后,累积曲线在10 m~12 m变化较大,曲线在11.5 m处存在明显异常,位移最大值为36.82 mm,最终位移均趋近于零。B方向累计位移曲线相较于A方向而言,变化趋势较为稳定,位移值在-10 mm~15 mm之间发生变化,在埋深0 m~10 m内,位移逐渐减小,在10 m~12.5 m内,位移出现增大趋势,接着再次减小,在20 m~22.5 m内位移再次出现增大趋势,之后逐渐减小至零。数据具有一定趋势,具体应结合补勘地层及擦痕情况综合判断。

4)DZZK1906号孔位移。

DZZK1906号测斜孔(孔深20 m)位于坡体后缘,从图5可知,坡体后缘存在滑动变形,滑动面(带)数据特征较明显,A,B方向累计位移曲线变化形式基本一致,在埋深0 m~6 m内,整体呈现正值位移逐渐较小,最大值均发生在离地表0.5 m处,最大值分别为95.07 mm和23.62 mm。在埋深6 m~8 m内,累计位移值逐渐增大,最大值分别发生在7.5 m,分别为-30.22 mm和-16.23 mm。当埋深超过8 m后,累计位移均逐渐减小至0。数据具有一定趋势,具体应结合补勘地层及擦痕情况综合判断。

2.2 地下水位监测

本阶段地下水位监测按照1 d~2 d进行一次量测,测量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可知,DZZK1902号孔和DZZK1903号孔水位较深,不易造成该项目高速公路段滑坡;DZZK19011号孔和DZZK1906号孔水位较浅,接近地表,该滑坡地段要格外注意,以免地下水引起滑坡灾害。潜在滑坡断面要综合地下水位和深部土体位移联合判断。

3 结语

本文通过现场监测研究了黄土地区某高速公路滑坡现状,初步判断DZZK1902号孔在28 m~30 m的范围内存在滑动面,A,B方向孔累计位移极大值分别为9.83 mm和9.70 mm,极大值出现位置不同;DZZK1903号孔A,B方向累计位移曲线变化形式基本一致,A,B孔最大位移均发生在离地表1.5 m处,分别为19.98 mm和13.41 mm,在40 m~45 m内,累计位移又出现增大的趋势,最大值未超过6 mm;DZZK1911号在10 m~12 m的范围内存在滑动面,A方向累计位移曲线在10 m~12 m变化较大,曲线在11.5 m处存在明显异常,位移最大值为36.82 mm,B方向累计位移曲线相较于A方向而言,变化趋势较为稳定;DZZK1906号测斜孔A,B方向累计位移曲线变化形式基本一致,最大值均发生在离地表0.5 m处,最大值分别为95.07 mm和23.62 mm。整体而言,各监测点数据具有一定趋势,潜在滑坡面应根据土层深部位移监测和地下水位共同确定,具体应结合补勘地层及擦痕情况综合判断。

猜你喜欢

滑动监测点滑坡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一种新型滑动叉拉花键夹具
Big Little lies: No One Is Perfect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