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共研,共成长
——《一条大河》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2022-10-28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徐晶晶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 徐晶晶
绘本《一条大河》以黄河为主题,内涵丰富,承载着厚重的华夏文明。这样的非虚构类绘本与幼儿以往经常接触的绘本很不一样。如何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一条大河》设计和实施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此,幼儿园组织了一系列教研活动进行持续的研究。教师在此过程中共学、共研,提升了课程实施能力,实现了专业成长。
初识绘本,发现问题
在认识到绘本《一条大河》的文化传播价值并决定在全园开发和实施相关课程后,我园5个园区全体教师在园内教研部门的组织下共同阅读该绘本,从主题、内容、画面、文本等方面对《一条大河》进行分析。
对于教师来说,理解和欣赏这一绘本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并设计适合幼儿的课程。我园幼儿生活在上海,他们最为熟悉的江河是黄浦江、苏州河,有的幼儿可能听说过黄河,但大多数幼儿都没有真正见过黄河,他们会对该绘本中的内容感兴趣吗?绘本中的内容涉及文学、地理、历史、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不少知识要到中学阶段的学习中才会涉及,幼儿能理解吗?该以怎样的方式将绘本中如此博大精深的内容传递给幼儿,又要怎样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与爱国情怀呢?对于这些疑问,教师们认为需要从幼儿那里寻求答案。于是,教师们分别在各自的班级里开展了试读活动。
教师们将绘本投放到班级图书角,让幼儿在自主活动时间翻阅,或与幼儿一同翻阅,目的是了解幼儿对这一绘本是否感兴趣以及对绘本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教师们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不仅多次主动翻阅,还从各自的已有经验出发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尽管幼儿之前不了解黄河,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该绘本产生兴趣。从幼儿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他们被绘本中丰富、有趣的内容所吸引,已然走进了“一条大河”的世界。这令教师们十分欣喜。
然而,幼儿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也让教师们有些招架不住。一方面,这一绘本所涵盖的信息非常广博,其中的一些人文和科学知识甚至触及了教师的知识盲区。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关知识,怎能给予恰当的回应呢?另一方面,幼儿提出的问题各不相同,对幼儿来说,有些问题涉及的内容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这些内容要教给幼儿吗?幼儿所有的兴趣点,教师都要追随吗?
研读绘本,加强储备
在幼儿试读活动后,教研部门做了一次调研,目的是了解教师们有哪些困惑以及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经过梳理,教研部门发现教师们需要得到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该绘本所涉及的人文与科学知识方面的储备,二是对该绘本教育价值的分析、解读,三是对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对此,教研部门通过组织园内教师互学互助和寻求外部资源的方式,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教研部门组织各班教师对幼儿提出的关于黄河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形成“问题集”。随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特长等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教研活动中分享、讨论。后来,幼儿园又请来附近一所中学的一位资深的地理老师给园内的教师做了一次讲座。讲座中,这位老师较为系统地讲述了黄河沿岸的地形地貌与黄河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黄河与黄河流域的人类活动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听了讲座后,教师们头脑中关于黄河的知识框架更为清晰、完整了。组织这样的学习,目的不是让教师把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黄河的知识全部教给幼儿,而是让教师在面对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能有准备地做出专业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探索。
在研读这一绘本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该绘本采用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壁画的样式呈现,具有极大的艺术欣赏价值;该绘本的文字部分赋予黄河以生命,让黄河作为第一人称的讲述者,娓娓道出自己在奔向大海的漫长旅程中的所见所思。鉴于此,幼儿园请来曾经有过合作的艺术机构“朵云轩”的几位专业工作者和两位儿童文学领域的学者,与教师们进行交流,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和分析这一绘本的画面和语言特点,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后期,在全园性的阅读节活动中,幼儿园还在“朵云轩”的专业工作者的协助下策划组织了让幼儿绘黄河长卷的活动。
随着交流、讨论的深入,教师们认识到,对于这样一本内涵如此丰富的绘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对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点进行判断和筛选。鉴于此,我园特级教师王红裕带领园内骨干教师组成教研核心团队,对绘本中的教育价值点进行了审议,在深入解读绘本以及观察幼儿阅读情况的基础上,从文学作品、民俗文化、科学知识、艺术创作四个方面,精选出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给教师们。需要说明的是,这份精选内容集并不是所谓的“教学大纲”,它更像是一份“菜单”,集合了该绘本所蕴含的多种教育可能性,为教师提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内容开展活动。
研究儿童,提供支持
引领幼儿阅读这一情感深厚、内涵丰富的绘本,沿用以往的语言教学活动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会如何理解这一绘本的内容,教师又应通过怎样的方式促进他们的理解呢?鉴于此,新一阶段的教研聚焦相关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有效开展。在跨园区同龄班级每周一次的联合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反复“设计—实践—反思”,不断优化教育活动,力求用贴近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与幼儿携手走进“一条大河”的世界。
考虑到绘本《一条大河》中的不少内容离幼儿的已有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幼儿难以在生活中获得直接经验,因而教师们在设计活动时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幼儿创造操作和体验的机会,以促进幼儿的理解。通过教研,教师们集思广益,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比如,收集与黄河有关的照片、视频让幼儿观看,寻找与黄河有关的音乐作品让幼儿欣赏,搜寻黄河流水声的音频让幼儿聆听,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舞蹈等方式表现黄河,借助一些科学小实验让幼儿理解黄河之“黄”以及“地上悬河”现象,等等。
可以看出,教师们花了很多心思来设计活动,以丰富幼儿的体验。然而,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观察到,部分幼儿对活动的反应不如教师预想的那么热烈,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调整呢?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展开了讨论。
通过研讨,教师们意识到,很多时候,幼儿不够积极主动的原因是几乎所有活动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预设的,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幼儿一直是被牵着走的。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就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入手来设计和组织活动。
比如,有个班级的幼儿在阅读时对黄河流经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的画面特别感兴趣,画面呈现了草原上独特的风景和牧民们的生活。捕捉到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后,教师支持幼儿开展了多样的探索活动。比如,通过视频、图片、模型等让幼儿了解蒙古包的外形和功能;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将帐篷改造成蒙古包的样子;提供蒙古族传统服饰,让幼儿欣赏和学习蒙古族舞蹈;通过喷绘作品等营造大草原的场景,提供道具让幼儿体验草原人民的生活。又如,有个班级的幼儿关注到了黄河的流向。为了支持幼儿探索,教师提供了大幅的地图,并在地图上用醒目的颜色将黄河勾勒出来,让幼儿可以整体地感知黄河的蜿蜒曲折。教师还在美工区提供画笔、颜料及超轻黏土等,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在大幅画纸上表现黄河的流向,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特点。
通过教研的助推,各班围绕《一条大河》的阅读活动逐渐由教师主导、预设转变为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不同班级的幼儿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各不相同,这使得课程呈现出班本化特点。教师们达成了以下共识:首先,教师要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应耐心观察,倾听幼儿的心声,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支持幼儿充分探索;最后,教师应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年龄特点,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来学习,以增进理解。自此,每当走进不同的班级,我们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而这正体现了幼儿对黄河不同角度的认识与思考。
满足需求,深化情感
不仅不同班级的幼儿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同个班级的幼儿也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有的对黄河的时而澎湃汹涌、时而波澜不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对与黄河有关的诗词、音乐和民间故事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对黄河沿岸的风景、古迹、民俗特别关注,有的对黄河上的水利设施、各种各样的船和桥以及黄河沿岸防沙固土的举措充满好奇……随着课程实施的推进,我们将教研的重点放在如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如何支持同伴间的分享与交流上。教研时,教师们不仅就班本化课程的内容、适宜的活动形式、教师的支持策略等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经验,也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兴趣、感兴趣幼儿的人数、活动的内容等,灵活地通过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化活动等方式给予支持和满足。后期,幼儿园还通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阅读节活动,打破年龄段和班级的界线,鼓励幼儿分享和交流各自探索学习的内容,从而拓展视野、丰富经验。
绘本《一条大河》的核心思想是对黄河的赞颂、对华夏文明的赞美。通过研讨,不少教师从一开始关注如何将绘本中涉及的各个领域、各种各样的知识教给幼儿,转变为关注如何将绘本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传递给幼儿。教师们刚开始也非常担心幼儿尤其是小年龄幼儿难以理解这种情感。可是,随着课程的推进,教师们观察到,每个幼儿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和理解绘本中的内容,在不断体验和探索中,在师幼、亲子、同伴间的分享和交流中,幼儿不知不觉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大大增进了对黄河的了解,加深了对黄河的喜爱之情,这又进一步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幼儿萌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对华夏璀璨文明的热爱。由此,教师们更加认识到,《一条大河》阅读活动的核心价值不在于让幼儿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促进幼儿的感知和体验,让热爱祖国的种子在幼儿心中萌芽、扎根。正如《一条大河》的作者于大武先生所说,“要为孩子们打开一个窗口,让他们走进更广阔的世界,了解过去,展望未来”。这一年的暑假,我园很多幼儿都请求爸爸妈妈带他们去黄河边走一走、看一看,于是,很多家庭都去了黄河沿岸的城市旅游,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黄河的爱与向往。
总结与思考
教师们用近一个学期的时间与幼儿共读一本书,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教师们经历过困惑、迷茫、不知所措,也走过弯路,而困难并没有让教师们停下探索的脚步,最终在碰撞、反思及与幼儿的共同学习和探索中,教师们获得了新的思路,对儿童、教育、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与幼儿共读《一条大河》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研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园内教研部门在不同阶段给教师们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当教师们有学习、储备相关知识的需要时,教研部门不仅带领教师们自学、互学,还引进专家资源助力教师们的学习;当教师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价值的判断感到困惑时,教研部门集中园内优势力量,给予教师们专业的引领;当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发现问题、遭遇瓶颈时,教研部门又搭建教师间互相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为了满足幼儿和教师的需求,教研部门不断调整教研重点,聚焦难点问题,使教师的认识逐步清晰,有效支持了教师的课程实施,推动了幼儿的发展。同时,每个教师也在教研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活动后,幼儿园还搭建了交流平台,鼓励教师撰写课程故事,梳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在交流中反思和总结。教师们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研究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铺路砖和攀登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