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画书阅读的传统文化教育
2022-10-28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张 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彰显着我国当代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贯穿于包括启蒙教育在内的各个学段,并将“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创作系列绘本等”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上政策文件从国家层面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并明确了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以及幼儿读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图画书阅读对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相关图画书的选择以及相应教育活动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图画书阅读对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学前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启蒙时期,这一时期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所受到的文化熏染对其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学前儿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儿童学习丰富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儿童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进而让儿童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1〕。
2021年,教育部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了经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识等6种载体形式,并对小学至高中学段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融入各个学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中小学生不同,学前儿童的认知和学习具有具象化的特点,他们需要借助视听、现场体验等多通道感受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图画书既是儿童早期阅读与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一方面,图画书将美学欣赏与阅读体验融于一体,是公认的宜于学前儿童的最佳读物。我国大量原创图画书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符号,呈现了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和传统艺术等〔2〕。图画书以图为主、图文结合的特点让儿童易于接受,能够使其较好地感知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图画书特别是故事类图画书通常借助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故事以及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将人文精神、传统美德等具象化地加以展现。儿童通过阅读和学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这些优秀的品质与文化价值观。由此可知,基于图画书阅读对儿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可行的,有独特的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重要方式。2021年,教育部组织专家遴选了一批图画书,形成了包含347种图画书的书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适于开展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图画书
基于图画书阅读开展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图画书的选择。教师应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图画书,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给儿童呢?在此,笔者将对当前市场上的传统文化图画书作大致梳理,进而提出筛选的原则和要点。
(一)传统文化图画书的内容与类型
为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所提出的“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创作系列绘本”的重点工作,我国原创图画书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笔者曾对教育部推荐的图画书书单作分析,发现有45%的原创图画书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原创类以及改编类图画书通常通过有关传统文化资源内容以及彰显传统文化的绘画与设计,向儿童传递重要的文化信息〔3〕。一些研究者对我国原创图画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了分析〔4〕〔5〕,在内容层面,这些图画书主要呈现了民俗风情与传统文化生活、经典文学与传统艺术、地理风貌与名胜古迹、人文精神与思想观念等,比如《北京的春节》《一园青菜成了精》《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三十六个字》《安的种子》等。在绘画与设计方面,这些图画书运用传统美术或民间工艺技巧彰显传统文化特色。比如,《小木匠学手艺》的画面是民俗画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也让儿童对传统木工技艺有一定的了解。又如,《阿诗有块大花布》借助水墨渲染的背景和民间剪纸艺术,体现了浓浓的中国风。
在类型上,不同的图画书用不同的方式向儿童传递着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元素。不少图画书通过写实类故事向儿童介绍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比如,《团圆》通过毛毛一家穿新衣、贴春联、包汤圆、在汤圆中包好运硬币、拜年、看舞龙灯等系列活动,展现了浓浓的年味,能够让儿童对传统新年有全面的了解。一些图画书通过儿歌和儿童诗的形式,能够让儿童在感受语言韵律美的同时感知和体验传统文化之美。比如,《耗子大爷在家吗》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北方童谣,作者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耗子和猫十个回合的斗智斗勇。这本书除了展示语言的魅力,还能让儿童了解古代人们计时的方法。一些图画书借助散文形式,使用凝练优美的文学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6〕。比如,《故乡的元宵》是一本叙事类散文图画书,作者描绘了在元宵节开展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包括捏面人、点灯、看走马灯等,营造了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图画书采用科学、精准的语言为儿童提供有关传统文化的事实和知识。比如,《记事情》讲述了从古至今人们记录事件所采用的工具和方法,介绍了用绳打结、洞穴刻画、器皿记录、竹简记录、纸本记录、采用现代化电子设备记录等的演进过程。这本书采用简练的文字、风趣幽默的画面描述了我国几千年来的记事史,包含了结绳记事、象形文和甲骨文、造纸术、竹简等丰富的历史百科知识,能够激发儿童对我国文字的发展与记录媒介的进化产生兴趣。
(二)传统文化图画书的选择
丰富多样的图画书,特别是中国原创图画书共同为儿童构建了一幅有关中华民族的文化图景,让儿童从小能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7〕。那么,如何为儿童选择适宜的图画书,帮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呢?一项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显示,超过30%的教师在寻找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方面遇到较大困难〔8〕。一些教师存在认知偏差,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诵读经典、背诵古诗词、学习寓言故事等。在此,笔者将探讨如何选择传统文化图画书。
第一,教师应遵循多元阅读的理念,选择丰富多样的图画书。在类型上,教师对儿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所使用的阅读材料不应局限于古诗词和寓言故事等,诗歌、故事、散文以及科学知识类图画书都在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内容上,不应仅仅局限于选择与传统节日、节气相关的图画书,还应选择反映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传统艺术以及传统美德的图画书。因此,教师在选择图画书时,需打破思维的局限,选择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图画书,让儿童了解和学习多彩的传统文化。
第二,教师应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宜于儿童发展的图画书。已有研究显示,在学前阶段,儿童的阅读以图像为主,并逐步经历“从图像到文字”的发展过程〔9〕。这就提示我们在选取图画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图画书所呈现的图文合奏形式,避免选择以文字为主、使用不连贯插画的故事集类书籍。同时,图画书的内容应贴近儿童生活,真实的场景、源自生活的题材往往能唤起儿童的经验,帮助儿童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激发儿童的兴趣。比如,《姥姥的红烧肉》讲述的是小女孩每周六看望姥姥和姥爷,陪他们一起吃饭的故事。每次姥姥总会做她最爱吃的菜。小女孩向大家介绍了姥姥做的红烧肉和各种美食。通过阅读,儿童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华美食的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与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此外,图画书的选择还应考虑内容的儿童性和游戏性,使儿童在有趣的内容中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记事情》使用活泼的图画、简洁的文字将横跨几千年的文字及其记录媒介的演变过程凝练成有趣的故事,让儿童对文字书写和记录媒介产生兴趣。
第三,教师应考虑图画书与主题课程内容的关联性,选择与课程相匹配的图画书。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各主题活动的实施中。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火辣辣的夏天”中,教师在与儿童讨论夏天的美食时,和儿童一起阅读图画书《揭秘二十四节气》。这本图画书用丰富的图画和简洁的语言分别介绍了每个季节包含的六个节气以及各节气的三候。其中,夏季节气的部分能够拓展儿童对夏季的认知,让儿童感受传统节气文化和风物之美,激发其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
三、基于图画书阅读设计与组织儿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适于儿童的图画书为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教师应如何基于图画书阅读设计与组织相应的活动,以确保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呢?在此,笔者将从课程实施形式、图画书内容的解读与教师素养的提升以及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与资源保障三个方面作梳理。
(一)确定课程实施形式
基于图画书阅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融于主题活动,一种是开展专门性的系列活动。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根据园所特色和班级情况确定采用哪种课程实施形式或者将两种形式结合使用。
融于主题活动的形式是指在主题活动中教师选取相应的图画书融入有关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中,教师带儿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此时,教师提供了图画书《本草》,儿童通过阅读了解了一些草药的特性以及中药的妙处,渐渐对我国传统医学产生了兴趣。为了帮助儿童深入理解图画书内容,拓展儿童经验,教师设计了各种活动。在内容理解和知识拓展方面,教师播放《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视频短片,让儿童了解中医药的起源。教师邀请有相关经验的家长到幼儿园向儿童介绍有关中草药的知识,同时请儿童了解家中常用的中草药并与同伴交流中草药的用途等。在实践操作层面,教师引导儿童选取书中所呈现的常见中草药(如枸杞等)进行探究,在园内种植可以食用的中草药(如薄荷等)。
专门性的系列活动是指基于图画书阅读专门设计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这里包含两种阅读方式。一种是对系列图画书的阅读,即儿童在一段时间内通过阅读一系列主题相同的图画书学习和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比如,在上海市浦南幼儿园举行的文化周活动中,小班儿童通过阅读图画书《饺子和汤圆》《香香甜甜的腊八粥》等了解中华饮食文化,中班儿童通过阅读图画书《揭秘二十四节气》等了解节气知识和物候,大班儿童通过阅读《蔡伦造纸》《四大发明》等图画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种是对一本图画书的深度阅读。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深度阅读,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组织多样化的活动,让儿童通过多感官通道探索和感知我国传统文化。比如,上海市浦南幼儿园围绕《一条大河》开展了专门性的系列活动。首先,各班教师指导儿童阅读并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接着,幼儿园从“唱黄河经典”“赏黄河瑰宝”“探黄河奥秘”三条线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阅读节活动,让儿童循序渐进地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
(二)图画书内容的解读与教师素养的提升
基于图画书阅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之二是教师对图画书的深度解读。活动开展前,教师需提升自身知识素养,探寻和挖掘图画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园所内部的研讨以及园所引入的外部资源进行学习。幼儿园可组织园所层面或年级组层面的教研活动,带领教师深入学习和剖析图画书内容。不同的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储备往往有较大的差异,集体学习与研讨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图画书内容。比如,图画书《一条大河》蕴含了与黄河流域相关的大量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知识,专业性较强,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上海市浦南幼儿园教师在自行研读的基础上,以年级组和教研组为单位寻找资源,定期开展教研,对这本图画书进行精读与讨论。幼儿园还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引入外部资源,帮助教师提升相关素养。比如,他们邀请优秀的中学地理和历史学科教师组织关于黄河的系列培训。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前期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拓展和加深自己对所选图画书中涵盖的传统文化内容的了解。儿童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与图画书资源的互动情况,围绕儿童的问题以及关注点,拓展和学习与所选图画书相关的知识内容。比如,在开展图画书《一条大河》的阅读活动前期,上海市浦南幼儿园教师不仅将图画书投放到阅读区角让儿童自主阅读,也带领儿童逐页阅读,在此过程中通过问题墙和阅读分享会,收集和梳理儿童的疑问。教师基于儿童的问题及时进行学习,为课程的生成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
(三)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与资源保障
一些教师在利用图画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仅仅把重点放在对图画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上,因而无法实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无法让儿童感知图画书中所传递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图画书以及班级儿童的特点,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整合各领域经验,让儿童通过多种途径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比如,图画书《老鼠娶新娘》以饱含中国元素的画面展现了我国传统的娶亲习俗:抛绣球、穿嫁衣、抬花轿、拜高堂、入洞房等。上海市闵行区吴泾第三幼儿园基于这本图画书在所有大班开展了4个阶段、为期10周的系列活动。第一阶段,指导儿童阅读图画书。这本图画书用一首琅琅上口的童谣引出年初三老鼠娶新娘的习俗,又以另一首童谣展现了这个有趣的民间故事。阅读过程中,教师邀请儿童朗诵这两首童谣,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兴趣,让儿童分组进行创编,形成自己的童谣说唱,表演故事内容。第二阶段,引导儿童重点关注老鼠新娘的“凤冠霞帔”以及老鼠们“宾客盈门”等传统婚嫁习俗画面。在此过程中,儿童对抬花轿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将抬花轿的画面放大,邀请儿童分组观察,在此基础上,各组儿童寻找花轿、绣球等材料,邀请组内女孩做新娘,体验传统婚礼。第三阶段,组织儿童通过绘画、剪纸、贴画等方式分组创作图画书《老鼠娶新娘》,装订成册后召开新书发布会,由各组儿童介绍自制的图画书,并将其投放到班级阅读角。第四阶段,儿童希望能表演绘本剧,因此,教师请儿童自由组队,自己准备道具,自行商量角色和台词。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最后组织儿童进行分组表演,与儿童共同点评。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图画书为起点,在各阶段根据儿童的水平与兴趣,循序渐进地组织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活动。儿童通过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感受到了浓浓的民俗风情,并对民间嫁娶风俗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
要使基于图画书阅读的传统文化教育获得最大效果,家庭与社区也应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儿童进行综合和深入的学习提供资源保障。一方面,在活动初期,教师可以通过家长收集一些基本信息,了解儿童已有的与图画书内容相关的经验,邀请家长与儿童共同阅读并讨论图画书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基于儿童的兴趣点和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和儿童共同检索资料,请家长为儿童介绍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亲子制作、亲子参观等活动不断推进课程的实施,帮助儿童更系统全面地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内容。上海市浦南幼儿园在开展《一条大河》的阅读活动时,家长的积极参与丰富和拓展了儿童的活动,为儿童深度体验传统文化创造了机会与条件。比如,在阅读到黄河壶口瀑布的内容时,家长来幼儿园为儿童播放航拍的视频并做介绍,让儿童更直观地感受黄河的壮美。教师们提到:“《一条大河》系列活动拉近了教师和家长、儿童的距离,大家就像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起创生课程,很多时候是家长给了很多信息。”另一方面,社区资源的纳入也能为儿童提供多方位的体验机会,让儿童更好地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上海市嘉定区外冈幼儿园的教师在大班“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中带领儿童阅读图画书《大米是怎么来的》,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为了让儿童对稻谷及收割有真实体验,幼儿园与周边的万亩良田泉泾基地合作,每年让儿童到田间观看割稻,并开展田间拾稻穗、摸稻谷、闻稻香、剥谷子等多样化的活动,让儿童获得充分的体验,感受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学习珍爱土地、珍惜粮食。
总之,基于图画书阅读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起点是对图画书内容的阅读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需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兴趣,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纳入各类资源,螺旋式地推进课程实施,最终引导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图画书中所涵盖的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从而丰富和拓展儿童的经验,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