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

2022-10-28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馆员学术

洪 艳

(合肥师范学院 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近年来,数字学术得到图书馆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2016年6月,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协会研究编写了《2016 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报告,该报告显示数字学术被列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的第2位[1]。《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 图书馆版》显示数字学术技术在促进图书馆高等教育和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数字学术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图书馆工作者和研究者也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积极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为全面系统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现状,本文利用CNKI中国知识总库,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现状,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笔者以CNKI中国知识总库为数据源,以SU=(“大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为检索式,截止时间设为2021年12月31日,检索到127篇文献。去除7条与主题无关的文献,获得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120篇,其中硕士论文6篇、会议论文1篇。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作者分布以及文献来源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数字学术空间、数字学术支持和数字学术服务3个方面系统梳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的研究主题内容。

2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2.1 文献年代分布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领域研究文献发文趋势如图1所示。我国高校图书馆有关数字学术领域的研究始于2014年,即王立[3]介绍了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发展历程、数字学术中心的现状及成果。2014—2016年研究成果少且较为零散,2017年文献数量迅速增长,2018年文献数量达到顶峰,2019年后进入稳定阶段。从总体来看,该领域发文量呈增长趋势,学界仍然持续关注该领域。

图1 年度发文趋势

2.2 发文作者分布

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文献作者进行统计,有95位作者(以第一作者统计)参与该领域研究。其中,独著或与人合著2篇(含)以上的作者有12人,占总人数的12.6%,说明国内学者对该领域有所关注,研究人员已经初具规模(见图2)。其中,鄂丽君发表相关论文12篇,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多数作者以独立研究为主,只发表了一篇论文,说明大多数作者都是偶然涉足该领域,研究不够深入,持续性较差。

图2 研究者发文量统计

2.3 文献来源分布

对120篇论文统计发现,该领域有关论文主要刊载于44种期刊上。对载文量≥4篇的期刊绘制图表可以发现,排名靠前的主要是《图书馆建设》等核心期刊,表明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有关研究主要受到图书情报领域的关注(见图3)。

图3 来源期刊分布(载文量≥4篇)

3 研究主题分析结果

3.1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研究

3.1.1 国外数字学术空间案例研究

数字学术空间正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建立,为有数字项目的教师和学生提供空间、技能和服务。国外数字学术空间发展成熟,研究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优秀案例,及时总结和梳理国外优秀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红培[4]介绍了加拿大和美国两个典型的数字学术空间,认为麦克马斯特数字学术空间代表新建立的形象,而布朗大学数字学术空间见证了空间发展的过程。尹雪等[5]梳理了美国部分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情况,分析了数字学术空间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构建的未来发展思路。

3.1.2 数字学术空间构建研究

我国高校数字学术空间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学术空间发展还不成熟。为满足读者的数字学术需求,应该向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学习构建数字学术空间。学者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构建策略。陈芳璇[6]从设备、馆藏、平台和技术4个层面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构建策略。黄晓军[7]从功能、资源、人员、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构建思路。李迪[8]从空间构建环境、构建服务以及空间建设等方面完善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体系。

3.1.3 数字学术空间变革与转型研究

数字学术空间为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开展学术和研究提供保障,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服务模式,对其变革与转型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李天月[9]认为促进数字学术空间变革与转型研究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数字重构数字学术空间环境;提供空间服务内容;重视服务团队与基础设施建设。刘妍[10]认为数字学术空间要实现变革与转型不仅要推广数字学术理念、拓宽服务内容,还要培养优秀人才、完善评价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支持研究

3.2.1 数字学术项目支持研究

数字学术项目是师生和研究人员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展学术和研究的有效途径。在数字学术项目支持方面,鄂丽君等[11]基于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研究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典型项目案例。李春卉[12]基于网络和文献调研分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项目服务常规形式、项目内容特征以及支持实践案例,从项目孵化、馆员培训、数字学者社区和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国内高校图书馆推进数字学术项目实践的相关建议。王晓阳等[13]梳理了哈佛大学数字学术服务现状和数字学术培训项目,指出我国开展数字学术项目要重视跨部门合作,利用宣传渠道,重视制度的制定和人才的培养。

3.2.2 数字学术教育支持研究

数字学术教育是师生和研究人员学习数字化工具、开展数字化项目、开展学术研究的有效途径,也是数字学术支持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数字学术教育支持研究方面,鄂丽君等[14]调查了北美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发现其数字学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合作、个性化特色明显。此外,鄂丽君[15]还调查了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开展的数字学术支持教育活动。高霏霏[16]探究了数字学术环境中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肖可以等[17]从WRS(物理、事理、人理)角度介绍了国外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教育的情况。

3.2.3 数字学术馆员支持研究

数字学术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支持的必要因素。国内对数字学术馆员的研究主要从国外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岗位重塑、数字学术馆员培养等方面展开。郑丽央等[18]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馆员团队较为薄弱,为改善这一现状,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该建立馆员管理机构、提供数字学术馆员岗位、提高数字学术馆员素质、完善数字学术馆员考核机制。林晓彤[19]认为数字学术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存在传统馆员技能未转变、组织架构不合理、馆员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加强馆员继续教育、优化馆员组织架构和完善馆员管理和考核。

3.3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研究

3.3.1 数字学术服务案例研究及经验总结

数字学术起源于国外,其数字学术服务开展较早,因此早期我国学者主要关注国外数字学术服务案例,总结其优秀经验。国外数字学术服务的案例主要围绕美国[20-22]、英国[23]、加拿大[24]等国家和地区。胥文彬[25]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共36所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提出对国内有益的服务启示。邓灵斌[26]总结了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实践,据此提出了对国内图书馆界有益的借鉴:重视数字学术服务、开展数字学术服务项目、培养数字学术人才、汲取国外优秀经验。

3.3.2 中外数字学术服务对比研究

国外数字学术服务起源较早且发展成熟,我国数字学术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跟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将中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进行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缩小差距,对于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质量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涂志芳等[27]对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等15所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实践进行调查,对我国内地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服务实践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周力虹等[28]结合科学生命周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中美高校图书馆之间数字学术服务的差距。

4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4.1 存在不足

目前,国内学者围绕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做了许多有益尝试,但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弥补这些不足是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4.1.1 从研究内容来看,以理论层面为主

国内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数字学术服务实践经验借鉴等理论层面,有关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支持、数字学术空间构建等实践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一些作者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数字学术服务、如何构建数字学术空间等进行了相关论述,但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如保障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项目支持、人才来源、教育支持、资金来源、技术支持等。

4.1.2 从研究视角来看,以国外案例为主

首先,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早,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研究以汲取国外优秀经验为主,对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经验的研究较多,虽然国外优秀经验值得借鉴,但是国情不同。其次,有关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对比研究较少,特别是国内外、国外高校之间的对比研究较少。

4.1.3 从研究方法来看,研究方法单一

国内有关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的文献多为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现实开展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等定量研究,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分析往往不够深入,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实践活动的开展无法给予充分的指导,对数字学术服务开展的效果不能客观评价。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有关成果采用了实证分析,但多数都是对相关案例进行介绍,研究方法缺乏创新。

4.2 未来展望

4.2.1 重视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实践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发展成熟,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比较落后,我国的有关研究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我国学者要从实践出发,重视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实践,深刻分析数字学术空间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如何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如何构建,构建遇到的问题,基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建设条件、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服务内容与方式、存在的挑战等实践层面的问题。

4.2.2 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合作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仅有部分高校开展了数字学术服务,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在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中,研究者们应该主动与国外高校图书馆进行交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汲取其优秀理论与实践经验。首先,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数字学术服务效果进行持续性的跟踪,研究者们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学术服务实践。其次,数字学术服务涉及多学科领域,不仅仅涉及图情档领域。因此,研究者们在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研究与实践时,要打破学科壁垒,与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多学科视角交流与合作,开拓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的价值。

4.2.3 开展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效果评价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现状总结类研究成果较多,有关数字学术效果评价研究较少涉及。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效果评价能客观反映出服务效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数字学术服务开展阶段,能有效帮助图书馆完善服务内容,保证服务的有效开展和实现。因此,学者们未来要重视数字学术服务效果评价研究,加大研究力度,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数字学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避免研究方式使用单一,采用层析分析法、德尔菲法、综合评价方法等多种评价方法,以便更科学地评价数字学术服务效果。

5 结语

数字学术正在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推进数字学术服务、建设数字学术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工作任重道远。未来应弥补研究中的不足,把握数字学术带来的机遇,重视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服务实践,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完善数字学术服务效果评价,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馆员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