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和浩特:奋力打造高品质旅游“打卡地”

2022-10-28

人民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敕勒川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奋力打造高品质旅游“打卡地”。

提档升级,打造“宜游”城市

呼和浩特是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赏色、冬可戏雪的“天堂草原”。这里既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及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塞上老街”,也有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首批自治区级休闲旅游街区、第一批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恼包村”,更有获评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中共呼和浩特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将首府打造为“区域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成“宜游”城市,高标准建设“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

2021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荣获“中国最具特色文化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2022年,呼和浩特市出台《呼和浩特市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呼和浩特市建设“宜游”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规划性文件,为景区发展把航定向。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打造A级旅游景区46家,其中,4A级景区19家、3A级景区20家、2A级景区7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家。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家单位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凝心聚力,建设“乐游”胜地

呼和浩特市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大力发展全域全季旅游。目前,北部敕勒川草原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建设顺利推进,马鬃山滑雪场、武川冰雪小镇等为主的冬季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敕勒川草原、敕勒川草原音乐小镇、恼包村、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等重要节点的“夜旅游”产品供给丰富,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三主粮燕麦产业园等工业旅游蓬勃发展,美丽乡村、温泉养生、山区疗养等健康和养生旅游市场初具规模,华谊兄弟敕勒川星剧场、马头琴文化产业园、敕勒川草原陆游房车营地等投入使用,大黑河军事主题公园初具雏形,马鬃山滑雪场掀起冬季冰雪旅游新热潮,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乌兰夫纪念馆、乌兰夫故居红色文化旅游区、老牛坡、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等红色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全市已推出花季旅游赏花线路11条,呼包鄂榆乌精品旅游线路13条,“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精品旅游线路5条,非遗研学精品旅游线路6条,开通公交旅游专线5条,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和人文内涵,提升了文旅品牌影响力。编辑出版《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游遍呼和浩特》《呼包鄂乌旅游一体化地图》《呼和浩特农家乐采摘图》等宣传资料。

2022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全市接待国内游客601.7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8.20亿元。

踵事增华,构建“畅游”环境

呼和浩特市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处处是风景、时时有服务、人人都舒心的“畅游”环境,形成呼和浩特全域旅游发展的特色路径。

完善住宿餐饮体系。丰富“敕勒川味道”系列美食产品体系,积极打造精品民宿,创建国家级自驾车露营地,逐步形成以酒店宾馆为主体、精品民宿为补充、地方名吃为特色的结构合理的住宿餐饮体系。

完善多样化交通方式。加快推进旅游公路、自驾风景道、骑行绿道、游步道建设,开通旅游专线,完善自驾游基础服务设施,实现公共旅游交通和自驾旅游便捷化,提供多样化旅游交通出行方式。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丰富文旅产品业态,增强景区吸引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举办各类品牌节庆活动,让游客近悦远来。

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土特产品、非遗产品、文创产品等旅游商品,做大做强“敕勒川悦礼”品牌,在景区、机场、高铁站、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区域建设一批精品店、概念店、特色店,完善线上线下多层次多样化购物网点。

天地远阔,有梦必达,呼和浩特正在向“吃住舒心、出行便捷、游玩尽兴、购物称心”的区域休闲度假中心进发。

猜你喜欢

敕勒川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之旅
爱上敕勒川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诗书画印
呼和浩特
敕勒川文化生态保护体系的构建初探
美丽的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