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众考古教育馆校合作模式与合作路径探析
——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例

2022-10-28冯莉马生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8期
关键词:帝陵博物院秦始皇

冯莉 马生涛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 西安 710600)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文化需求的提高,到博物馆学习和探索历史文化已成为人们提高精神素养的高层次追求。考古作为一门综合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学艺术界推出的考古题材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学生们的喜爱。博物馆应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博物馆公众考古教育与学校合作发挥最大效应,让更多学生通过考古遗迹和文物来了解历史,通过参与博物馆的考古探测、发掘、模拟修复等活动来感知历史,从而做好考古历史知识的传播。而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一位博物馆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公众考古教育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

考古学是指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公众考古则是考古学的一个研究新领域,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等国家。1972年,美国考古学家查尔斯·麦克基姆西提出公众考古是“公众在学校、公园和博物馆等场所了解并参与到实际或虚拟的考古工作中,有能力参与历史学和考古学阐述的批评性评估,并能更好地理解过去如何以及为何与现在相关。”在我国公众考古作为一种新兴领域,它主要研究考古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与沟通,文化遗产保护,“古为今用”,考古发现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等诸多方面。公众考古教育则是对考古学的阐释,是一种涉及切身体验的理解、一种现实对过去的解读、一种对过去历史意义的阐述。所以,博物馆公众考古作为社会教育面向广大的观众和学生尤为重要。我国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一些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而要吸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就可以通过公众考古教育把学生在书本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加强公众考古教育的馆校结合至关重要。

第一,公众考古教育与学校合作向学生普及考古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历史课是学生们的必修课,但是由于课本中的内容不够直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原因,让有些学生对学习祖国悠久历史没有充沛的激情。可以通过与学校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宣传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识,从而提升学生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

第二,公众考古教育与学校合作向学生普及考古教育是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公众考古教育的开展会大大增进学生历史考古知识的积累,当学生们通过考古专家的授课,开启了他们的想象的激情、创造的欲望、挑战未来的智慧,交给他们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公众考古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教育学生,真正地将考古成果转化为知识,让学生学有所获。

第三,公众考古教育与学校合作向学生普及考古教育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感知文化遗产魅力的途径。将有些枯燥的考古工作以一种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开展更多与考古内容相关的、真正可以动手参与的体验活动。通过考古现场互动,感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公众考古教育面向学生不仅普及了考古知识和对各类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改变了大众对考古的粗浅看法,增强了公众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另外,也给学生提供了课外活动和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亲身体验考古活动的意义。把历史文化考古教育课程送入校园,讲好身边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们体会发生在身边的历史文化。

2 国内博物馆公众考古教育与学校合作现状

在我国公众考古教育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可以分为:一是走进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图1),由博物馆专业老师介绍考古新发现和相关研究成果;二是让学生们参观博物馆,参观考古发掘现场,参与考古相关的体验活动;三是开展不同年龄段学生考古历史知识竞赛;四是开展学生考古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

图1 考古专题讲座现场

目前,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学成立了近百家中学生历史考古类社团。为服务这些中学生历史考古类社团,需搭建一个社团联合体平台。因此,在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及各考古文博机构的支持下,在国家教育部门和文化、文物部门的引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营造,2017年12月1日全国中学考古(历史)社团正式成立。

博物馆方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2013年开馆,已更新了三个版本,借助多媒体科技,使观众沉浸式参观水下考古发掘现场、欣赏出水文物、实时观看考古现场直播;体验钻木取火、参与文物修复等游戏,吸引了大量研学学生群体参观,掀起了学生们对考古的热情。南京博物院下设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利用考古优势每年开展多期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及冬令营活动,让中学生们亲临考古工作现场,学习并亲身体验考古勘探、遗迹清理、文物绘图、器物修复等,让学生们感受到考古的乐趣与艰辛。汉景帝阳陵博物馆2012年成立模拟考古基地,之后与西安中学、曲江一中历史考古学社多次互动交流,使同学们对考古产生极大的兴趣。我们发现,遗址类博物馆的公众考古教育比一般博物馆更能吸引青少年学生的兴趣。

3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众考古与学校合作模式和合作路径现状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丽山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院。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有着丰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力量。在弘扬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中给学校和学生在考古、历史等方面搭建起了零距离接触考古及相关科普知识活动的最佳平台。“欢乐博物馆”“秦陵移动课堂”“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探秘秦始皇陵”等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博物馆的宣传形式,开拓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眼界,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秦陵移动课堂”之“秦俑坑中的马”获得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推介活动古代历史文化类十佳教育课程。“我是文物修复师——学修兵马俑”获得陕西省首届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

2015年起秦陵移动课堂走进全国各个校园,举办了各类讲座百余场,仅在建国路小学开展的公众考古教育课程就有多场。以通俗的语言、漫画版的PPT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考古知识及最新的秦陵、秦俑发掘成果。

公众考古教育活动也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一大亮点,“探秘秦始皇陵”活动的开展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一种尝试(图2)。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自1974年秦兵马俑发现之后,考古发掘工作历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探秘秦始皇陵”公众考古活动主要针对高校学生,不仅是秦陵考古科普的饕餮大餐,同时达到了让考古知识和文物保护理念在体验中传播的目的。活动内容包括考古专家现场讲解、考古遗址参观、考古发掘体验等内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专家全程带领学生们参观了秦始皇陵陵冢、9801陪葬坑、9901陪葬坑及发掘现场等地,近距离观察了秦陵遗址与出土文物,了解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在丽山园遗址现场考古专家详细讲解了考古钻探和发掘知识,并现场演示了传统考古工具“洛阳铲”的使用方法,以及教学生们如何辨认土层关系。活动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组,每组在考古技师的指引下,让大家亲身体验考古钻探、发掘、确认遗迹以及遗物分类等考古工作(图3),与历史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满足学生对考古工作的好奇心,扩大了公众考古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还引导了青少年树立保护文物、热爱文化遗产的意识。

图2 “探秘秦始皇陵”活动

图3 体验考古工作

2019年3月29日,秦兵马俑发现四十五周年之际,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邀您来听兵马俑考古的故事”主题活动,由著名考古学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名誉院长袁仲一先生为热心观众讲述秦兵马俑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往事。为了与公众分享这难得的文化盛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通过线上征集了以学生群体为主的45名热心观众参加启动仪式,见证秦兵马俑考古历程,并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众多考古学者的带领下参观遗址,听考古学家讲秦俑,随考古学家看秦俑。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众考古活动多次走进下和小学、韩峪小学等学校开展“守护国宝 传承文明”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图4)。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专家为学生做“秦兵马俑考古及科普知识”讲座。通过PPT图文并茂的形式和通俗生动的语言让同学们对考古、秦兵马俑等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针对讲课内容提问互动,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开展秦服饰体验活动,让同学们通过穿秦服、学秦礼,了解秦兵种及军衔、秦代服饰、秦代礼仪等相关内容(图5)。“守护国宝 传承文明”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让成长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旁边的乡村孩子们,通过公众考古普及秦文化知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考古和秦文明,从而激发热爱家乡文化的热情,让“守护国宝 传承文明”的精神薪火相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众考古活动还走进以工科专业为主的汽车大学,在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更具意义,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是为我们民族“培根铸魂”的理念,通过公众考古进高校活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了解考古知识、学习秦文化的热情,收到良好的效果。

图4 考古老师为下和小学六年级学生授课

图5 秦服饰体验活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众考古教育在院考古工作部、社会教育部等部门的合作下,申报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9年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资助项目“基于秦陵博物院的公众考古科普项目”,并顺利结项,获得优秀等级。该项目旨在多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各部门的有效资源和专业人员,把公众考古教育工作做到最好。这是推动馆校结合开展公共考古的良好契机,利用这个平台对青少年学习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关于公众考古教育馆校合作模式与合作路径的思考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虽然在公众考古方面有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对公众考古认知不足、普及不够等问题。

第一,加强馆校合作范围。结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资源的平台,应紧密地与大、中、小学校联系,与各学校的考古社团合作,更好地开展公共教育活动。要在紧邻博物馆周边的学校开展活动,让历史和考古文化影响和感染他们,让孩子们为自己身边的历史文化充满自豪感。将教育活动深入到全国乃至走出国门,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困难和很大差距,活动的内容、形式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对学生的宣传力度还要增强。

第二,结合最新考古发现研发系列课程。要紧跟考古发掘的最新进展,把考古发掘最新现状以专题课程的形式传达给广大的观众朋友和青少年学生。不仅要研发线下考古课程,还要研发线上考古课程,形成分年级公众考古活动课程资源包,让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地方的学生,了解考古、有机会参加公众考古教育活动。

第三,邀请富有经验的考古专家走进学校,跟学生们以通俗的语言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分享考古发掘的经历,使学生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物内涵,满足其精神需求。注重对低龄学生的科普,增设适合低龄学生的考古体验活动,提高公众考古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了解学生心理,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前对学生提前调查、了解所需,活动开展后积极寻求学生的反馈,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积累更多的经验。

第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平台、短视频媒体等技术,采用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对文物考古知识进行全面宣传,扩大宣传教育力度。

第五,设置专项资金以课题项目的形式开展公众考古教育。专项资金用于考古教育活动的开发、研究、体验以及必要材料的采购等。

第六,对学校教师进行考古知识培训,使老师们在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们传递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馆校双方各自发挥优势相互学习,宣传好家门口的文化遗产,扩大博物馆宣教服务的种类和覆盖面。

5 结语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近年来在公众考古活动方面有诸多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将进一步推出公众考古探索和公众考古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公众考古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使馆校公共考古教育活动不断完善,深入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规,激发不同年龄段学生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博物馆是弘扬历史的最佳平台,是考古的最佳现场,博物馆以此扩大馆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使博物馆教育同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常态化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进行公众考古教育已成为今后馆校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帝陵博物院秦始皇
梅花依旧向阳开
——吉林省博物院建院及开放七十周年书画专题展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视觉
秦始皇忆师
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秦始皇拜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