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肉牛养殖户抗生素替代品使用意愿实证分析
2022-10-27钟晓丽龙宇佳张越杰
钟晓丽, 龙宇佳, 张越杰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春 130118)
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已经用于畜禽养殖,由于其种类多、价格低廉、治疗效果好,在动物疾病防治、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但目前我国兽用抗菌药物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养殖环节使用不合理、从业人员科学用药意识不强、公众对细菌耐药性认知度不佳、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薄弱,抗生素残留超标、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2],“瘦肉精事件”、“兽药残留超标”等畜禽食品质量安事件也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肉牛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城市化推进、以及健康膳食理念的普及,我国居民对优质肉牛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肉牛养殖企业、养殖场(户)为了提升产量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而违规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残留不仅会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也影响了畜禽食品质量安全,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3]。2002年起,农业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禁用药目录、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指导性文件。2017年6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2019年7月,农业部发布194号公告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饲料全面“禁抗”时代来临;2021年10月印发《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确保“十四五”时期全国产出每吨动物产品兽用抗菌药的使用量保持下降趋势。随着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管控越来越严格,替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成为实现我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作为我国肉牛养殖大省之一,牛肉总产量曾连续多年位于我国前三位,且我国五大肉牛良种中的南阳牛起源于此,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夏南牛也育成于该地[4]。同时河南省作为我国粮食大省,具有丰富的秸秆等农作物,饲料资源充足。养殖户作为畜禽生产的直接主体,是肉牛生产过程的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因此本文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河南省肉牛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制定有关促进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河南省肉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理论分析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本研究假设养殖户是理性经济人,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整个生产环节下是完全理性的,以追求利益为最终目标[5]。但养殖户在“禁抗”“减抗”的背景下,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会因为个人认知、政府监督、培训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自身行为做出调节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衡量利弊后做出相对合理的决策[6],即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受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的数学表达式:
B(Z)=P{(JR-AC)>DQ}
式中:B(Z)为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的函数,养殖户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前提条件是(JR-AC)>DQ,即预期净收益大于当前收益,当预期收益大于投入成本时,养殖户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JR为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后的预期收益;AC为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投入成本;DQ为使用抗生素的成本,即未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消费支出。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养殖户是否使用抗生素替代品带来的预期回报认识不同,并影响使用意愿。基于相关领域[7-8]的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影响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的影响因素归个体特征变量、生产特征变量、环境特征变量和认知特征变量。
2 研究方法和变量选择
2.1 数据来源
文中所用数据来源于2022年1—3月对河南省4市11县肉牛养殖户进行调研。本研究根据河南省各市肉牛养殖的具体情况以及调研的实际情况,主要选择了驻马店市的新蔡县、平舆县、上蔡县、汝南县、确山县,周口市的商水县、太康县,南阳市的南召县、西峡县、镇平县,信阳市的潢川县。共发放问卷312份,其中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为95.51%。
2.2 样本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见,样本养殖户中男性居多,占总样本数的70.81%,41~50岁、51~60岁养殖户共占总样本的64.09%,表明样本养殖户以中老年为主;样本养殖户整体学历偏低,其中小学和初中学历的比例分别为38.59%,36.24%,而大学及以上仅占7.38%;从养殖户养殖规模来看,50头及以下的养殖户最多,比例达36.58%,501头及以上仅有8.72%,以散养以及小规模养殖为主,符合河南省整体养殖规模情况;养殖年限在1~10年养殖户占总样本的55.37%,拥有31年及以上较丰富养殖经验的养殖户有12.08%,调研发现部分户主由于近几年牛肉价格增长从而投入肉牛养殖,导致养殖户数量增加;样本养殖户中48.99%的养殖户肉牛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81%~100%,说明样本养殖户以养殖肉牛为家庭主要收益居多;从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来看,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养殖户共238户,占总样本数的79.87%,说明目前大多数养殖户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
表1 样本户基本情况
2.3 变量选择
文中的因变量为养殖户是否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根据已有相关文献[8-11]和相关理论以及调研情况,文中将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体特征、生产特征、环境特征、认知特征4个方面,共选取13个自变量。个体特征中包括养殖户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生产特征中包括养殖户从事肉牛养殖年限、养牛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组织情况、养殖规模;环境特征包括政府监督、政府补贴、政府培训、政府处罚;认知特征包括健康危害认知、替抗品认知,具体分别指养殖户对肉牛体内兽药残留给人体带来危害认知以及养殖户对替抗品包含的种类及作用了解程度。具体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2.4 模型构建
研究中因变量为养殖户是否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分别为“愿意”和“不愿意”,是一个二元决策问题。因此,研究采用二元Logit选择模型。首先,构建二元Logit回归模型:
(1)
式中:y表示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P表示养殖户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概率;xi表示可能影响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影响因素,i=1,2,3,…,n。
其中,当y=1时,表示养殖户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y=0时,表示养殖户不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y是变量xi的线性组合,即:
y=b0+b1x1+b2x2+…+bnxn
(2)
式中:bi为第i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i=1,2,…,n。
变换式(1)和(2),Logit模型形式为:
(3)
式中:b0为常数项;ε为随机误差。
3 实证分析结果
首先利用方差膨胀因子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本文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程度在1.02~1.27之间,均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平均VIF值为1.13,说明不存在显著共线性,可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估计Logit模型(Ⅰ),可获得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结果可知模型的拟合优度和变量系数整体的显著性较好,估计结果具有一定意义。为了保证本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并采用了OLS模型(Ⅱ)回归进行稳健型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Ⅰ)和模型(Ⅱ)估计结果在变量显著性方面基本一致(如表3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表3 模型估计结果
(1)养殖户个体特征:养殖户个体特征中仅有文化水平是显著变量,文化水平在10%水平上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文化程度越高,养殖户的综合素质、责任意识就越高,获取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新政策的能力越强,养殖过程使用兽药时越有可能采取抗生素替代品。而性别、年龄的影响不显著,可能因为样本养殖户以中老年的男性为主,抗生素替代品目前仍处于发展普及阶段,而肉牛生病后传统养殖观念大多为使用抗生素,且认为抗生素治疗效果好,从而不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
(2)养殖户生产特征:养殖年限在10%的水平上显著,但回归系数为负,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养殖户通常采取习惯性养殖方式,更愿意坚持传统养殖经验和模式,肉牛生病后采取传统用药方式,而由于不了解抗生素替代品的效果等原因不敢轻易尝试;组织情况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调研发现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会有相对规范的养殖标准,而且合作社也会定时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并技术传达政府政策信息,间接增加了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的概率。养殖规模在1%的水平上为正,可能养殖规模越大,其在肉牛养殖上投入也越多,由于政府对养殖户使用兽药监管越来越严,养殖户违规成本较高。另外调研中发现规模养殖场一般都有专业兽医,兽医更加了解相关政策,因此规模越大,采取抗生素替代品意愿越强烈。
(3)外部环境特征:政府监督通过了10%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为正,说明政府监督对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调研发现,政府每年对76%的养殖户使用兽药行为进行1~3次检查,由于政府检查会对不遵守规定的养殖户进行惩罚,而样本养殖户以中老年为主,养殖方式以传统经验为主,对相关用药规定认知度不高,而使用抗生素替代品,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户违规概率;政府补贴通过了5%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政府补贴对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是一种正外部性行为,政府补贴可以降低肉牛生病后的风险和成本,调查发现政府会为养殖户统一提供疫苗以及消毒用品,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可获得资金补贴;非正式规范,但约束力强;政府惩罚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因违规用药而被政府惩罚过的养殖户更愿意使用抗生素,养殖户进行肉牛养殖是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当养殖户因违规用药被政府惩罚,养殖户会对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同时为了减少惩罚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会更加倾向使用抗生素替代品。
(4)养殖户认知方面:养殖户健康风险认知、替抗品认知均通过了10%的显著正向检验。可见养殖户认知对其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水平越高,使用抗生素意愿越强[12]。根据调研发现,大多不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养殖户不了解抗生素替代品的种类,也不太清楚抗生素残留超量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提升养殖户认知水平有利于提升养殖户使用意愿。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河南省7县220户肉牛养殖户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肉牛养殖户抗生素替代品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79.87%的养殖户愿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影响其使用意愿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肉牛养殖年限、组织情况、养殖规模、政府监督、政府补贴、政府惩罚、健康风险认知、替抗品认知。据此,本研究认为政府在推广抗生素替代品的过程,应做好以下几点:
(1)完善合作组织,提升养殖户养殖用药标准。鼓励养殖户积极加入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组织规范养殖户养殖标准,强化合作组织对养殖户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例如统一用药、统一防疫。调研发现部分养殖户不信赖替抗药品效果,因此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提升养殖户用药安全认知以及替抗品认知,普及常用替抗品种类,提升养殖户对替抗产品的信赖。
(2)政府加大补贴和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补贴制度,降低养殖户用药成本[13-15],提升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的预期收益,激励更多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替代品。与此同时,加强我国兽药使用相关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增加“无抗”肉类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违规使用抗生素养殖户的打击力度,增加养殖户违规用药成本。
(3)以提升养殖户认知为目的,加强培训和宣传。养殖户的心理认知会影响养殖户的决策行为,而外界环境会影响养殖户心理认知。因此政府应拓宽养殖户认知渠道,提高养殖户认知水平。可以通过村支部广播、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先进养殖理念,提升养殖户对抗生素替代品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要发挥“无抗养殖场”的示范作用,引导养殖户减少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