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二维核磁响应特征

2022-10-27覃莹瑶张宫罗超张金风王振林

关键词:核磁图版岩心

覃莹瑶,张宫,罗超,张金风,王振林

(1.长江大学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100;2.重庆科技学院 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吉庆油田作业区,新疆 吉木萨尔,831700;4.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克拉玛依,834000)

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热点和重要领域[1-2]。与已实现商业化开发的北美海相页岩油气不同,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不同盆地区块间地质条件差异较大[3],导致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储层表征和“甜点”优选难度大[4]。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岩石力学和岩石组分等实验项目可评价页岩油资源潜力[5-6]、表征页岩油可采性[7]、分析储层孔隙结构[8],其中,核磁共振技术可测量氢核信号,且对样品无损,在油气勘探和岩石物理研究中被广泛使用[9-10]。核磁共振岩心实验不仅能得到页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11],得到的横向弛豫T2时间分布谱还能表征储层微观孔隙非均质性[12-13],而横向弛豫时间T2-纵向弛豫时间T1二维核磁凭借能够检测页岩中类固体有机质的优势,成为了确定页岩储层流体成分的有效方法[14]。FLEURY等[15-17]根据岩心核磁实验构建了用于流体识别的T2-T1图版,但建立的核磁图版中同一类流体的位置和分布范围并不一致,原因在于不同盆地页岩油沉积、成岩、构造等地质背景存在差异,以有限样品实验结果为依据划分的流体边界并不具备普适性。MUKHAMETDINOVA等[18]评价现有的多种二维核磁图版的适用性,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广泛通用的流体识别图版,需要针对具体研究区块开展核磁实验,得到适用于该地区的流体识别图版。

2020年,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成为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19],其岩性复杂多变、成藏条件复杂,学者们从页岩油储层的岩性、沉积环境、原油分布和孔隙结构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20-22]。页岩油储层勘探开发中,常规测井资料难以进行有效评价,一维核磁共振测井仅可得到核磁孔隙度、孔隙结构等信息。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该区页岩油储层进行复杂流体识别、含油性评价少有报道,且未见将二维核磁技术应用于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评价中。

T2-T1二维核磁共振能有效识别固体有机质和流体性质,提供丰富的储层信息,本文作者对不同饱和状态页岩油岩心开展二维核磁实验,分析岩心孔隙中不同赋存状态流体核磁特征,得到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的T2-T1流体识别图版,对不同岩性储层核磁响应规律进行了总结,提出利用二维核磁评价可动油饱和度的方法。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能够有效识别页岩油储层流体性质,在吉木萨尔凹陷得到应用,实现了精细化认识储层、优选甜点以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

1 地质概况

图1所示为吉木萨尔凹陷位置图。由图1可见:吉木萨尔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为三面受断裂控制的多期叠合箕状凹陷[23],二叠系芦草沟组为咸化湖盆沉积,具有“源储一体、近源成藏、源内成藏”的特点,整体为夹层富集型页岩油[24]。储层埋深较大,深度平均为3 570 m,主体厚度为100~300 m;物性差,具有“中—低孔隙度、低—特低渗透率”特征;岩性复杂,发育泥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等混积岩[25]。储层发育上、下2套甜点体,上“甜点段”位于芦二段(P2l2),主要分布在凹陷中部,厚度为41 m;下“甜点段”位于芦一段(P2l1),全凹陷都有分布。

图1 吉木萨尔凹陷位置Fig.1 Location of Jimsar Sag

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53×108t,但由于页岩油储层非均质性强,发育厘米级互层,导致甜点体含油饱和度、含油性差异大,页岩油水平井产能存在差异,开发难度大[26]。

2 样品与实验

根据测井、射孔等资料选取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上、下“甜点段”共计11 块岩心,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泥岩和白云岩,测井资料中显示研究样品孔隙度为2.93%~14.42%。用于实验的岩心样品均被制备成标准柱塞样,岩样的基本参数见表1。

表1 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岩心参数Table 1 Core parameters of Jimsar shale oil reservoir

采用MesoMR23-060H-I 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开展实验,测量共振频率21 MHz(磁场强度为0.5 T)下的核磁T2和T2-T1实验结果。测量T2的CPMG回波序列主要测量参数如下:等待时间为4 s,回波间隔为0.08 ms,回波个数为10 000个;测量T2-T1的IR-CPMG序列反转时间的数量为15个,最小反转时间为0.1 ms,最大反转时间为4 s,回波间隔为0.08 ms。核磁共振实验测量得到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岩心原样、干样、饱水样、饱水离心样、饱油样和饱油离心样这6种状态下的结果。

3 实验结果

3.1 核磁孔隙度

对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进行刻度后得到岩心样品的核磁孔隙度(表2),由表2可见:饱水岩心样品核磁孔隙度为5.27%~20.46%。页岩油岩心包含干酪根、沥青等固体有机质,页岩干样的核磁信号响应不容忽略,统计岩心不同饱和状态下的核磁孔隙度,其中饱水样减去干样之后的核磁孔隙度与气测孔隙度对应关系较好,如图2所示,2 种方法的孔隙度误差在1.5%以内。

图2 页岩油岩心核磁孔隙度与气测孔隙度Fig.2 Shale oil core NMR porosity and gravimetric porosity

表2 岩心样品孔隙度信息Table 2 Core sample porosity information %

3.2 二维核磁谱

核磁共振实验得到不同状态岩样的T2-T1二维谱,以X5-19,J24-28 和X5-54 这3 块岩心的核磁实验结果为例,可以看出不同岩性储层的二维核磁弛豫特征具有较大差异。

图3所示为泥岩X5-19岩心核磁测量结果。由图3可见:原样核磁T2-T1谱中有3 种组分信号响应,主峰信号位于T2=0.07 ms,T1/T2=921区域,另外2 种组分峰值分别位于T2=0.10 ms、T1/T2=11 区域以及T2=1.00 ms、T1/T2=65 区域。样品烘干后T2-T1图谱中T2<1.00 ms 区域信号幅度减弱,尤其是T1/T2<100 的区域。岩心饱水后,T1/T2<10 区域信号增加、T2分布展宽为0.04~6.00 ms,饱水样中明显多出了峰值为T2=41.60 ms、T1/T2=5 的信号;饱水样经过离心后,位于T2=41.60 ms、T1/T2=5 的信号消失。与干样相比较,饱油样在T2<1.00 ms区域信号无变化,T2>1.00 ms区域信号T2展布变宽为0.80~17.00 ms,信号幅度明显增加,且在T2=193.00 ms、T1/T2=2 位置出现了新信号;饱油样经过离心后,位于T2=193.00 ms、T1/T2=2位置的信号消失。

图3 泥岩X5-19岩心核磁测量结果Fig.3 NMR measurement results of mudstone core of X5-19

图4所示为白云质粉砂岩J24-28岩心核磁测量结果。由图4可见:原样T2-T1谱中有2 种组分信号响应,主峰信号位于T2=4.60 ms,T1/T2=10 位置,另1 个信号位于T2=0.09 ms、T1/T2>100 的区域。样品烘干后T2-T1图谱中信号幅度都减弱,T1/T2<100 区域信号几乎消失。岩心饱水后,T2<1.00 ms 区域信号无变化,T2>1.00 ms 区域信号明显增加,增加组分T2为3.00 ms,T1/T2约为8;饱水样经过离心后,主峰为T2=3.00 ms 的信号减弱,T2>20.00 ms区域的信号消失。饱油样相较于干样,T2<1.00 ms 区域信号幅度略微增加,T2=4.60 ms、T1/T2=27 和T2=240.00 ms、T1/T2=2 这2 个区域新增了信号响应;饱油样经过离心后,T2>40.00 ms区域的信号消失。

图4 白云质粉砂岩J24-28岩心核磁测量结果Fig.4 NMR results of dolomitic siltstone core of J24-28

图5所示为泥质粉砂岩X5-54岩心核磁测量结果。由图5可见:泥质粉砂岩X5-54原样T2-T1谱中有3 种组分信号响应,主峰信号位于T2=1.00 ms、T1/T2=27,T2<0.40 ms 区域存在2 个T1/T2分别为7和300 的信号。样品烘干后T2-T1图谱中信号幅度明显减弱,T2=1.00 ms,T1/T2=27的信号几乎消失。岩心饱水后,峰值为T2=0.10 ms、T1/T2=10 的信号幅度明显增加,T2>1.00 ms 区域出现2 个新信号,T2信号峰值分别为2.00 ms和200.00 ms,T1/T2都小于10;饱水样经过离心后,T2=200.00 ms的主峰信号消失,T2峰值为2.00 ms 的信号幅度减弱。与干样相比较,饱油样T2<1.00 ms 区域信号幅度增加,T2=2.40 ms、T1/T2=22和T2=193.00 ms、T1/T2=2这2个区域新增了信号响应;饱油样经过离心后,T2大于20.00 ms区域的信号消失。

图5 泥质粉砂岩X5-54岩心核磁测量结果Fig.5 NMR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rgillaceous siltstone core of X5-54

4 结果与讨论

分析11 块不同岩性岩心测量得到的二维核磁谱结果,根据不同饱和状态下孔隙中不同流体组分的信号位置及分布特征,得到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的T2-T1二维核磁共振流体解释图版。

4.1 不同流体组分二维核磁弛豫特征

由不同饱和状态岩心的二维核磁结果可明确不同赋存状态流体在T2-T1二维谱的响应位置,根据实验结果划分6种流体的响应区域。岩心原始状态样品经过洗油洗盐、低温烘干得到干样,实验过程对干酪根、沥青等固体有机质几乎没有影响,干样核磁响应表明固体有机质的信号区域(图6(a)区域A)。对比岩心烘干样与饱水样的二维核磁结果,得到孔隙中水信号的响应,再根据饱水样离心的结果,可确定可动水和束缚水在T2-T1图谱中的位置(图6(a)区域E、区域D);泥岩中还存在黏土吸附水的信号响应(图6(a)区域B)。同样,由饱油样、饱油离心样测量结果确定了可动油、束缚油的位置(图6(b)区域F、区域C)。

有付出就有回报。张兰花连续12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五好职工”;2013年被评为“全国女性经济人物”;2014年被兵团授予“三八红旗手标兵”和“巾帼农业科技服务队队长”荣誉称号;2015年被二师评为“劳动模范”;2016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2017年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图6 T2-T1二维核磁流体信号标定Fig.6 T2-T1 two-dimensional NMR fluid identification

综合岩心饱油、饱水等多种状态的核磁结果,得到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不同流体组分在T2-T1二维谱上的特征图版,如图6(c)所示,可利用图版对页岩油储层二维核磁结果进行流体的识别与划分,图版中不同流体的T2和T1/T2范围见表3。其中,黏土吸附水、干酪根、沥青等固体有机质信号都具有超短弛豫时间特征,T2位于0.10 ms 附近,利用T1/T2的差异可区分黏土水和固体有机质信号。孔隙中经过离心驱替消失的信号认为是可动水信号,通常是大孔或裂缝中的水,剩余部分水信号是小孔中弛豫时间较短的毛管束缚水。可动油的弛豫性为体积弛豫,横向弛豫时间T2较长,达到了100.00 ms;孔隙表面吸附的束缚油T2较短、T1/T2比较高。

4.2 不同岩性储层核磁响应规律

不同岩性储层的核磁响应特征差异较大,本文重点分析研究区常见的3 种岩性核磁实验结果,图7所示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白云质粉砂岩(含白云岩)3 种岩性储层的饱水和饱油状态的核磁结果。

图7 不同岩性岩心T2-T1二维核磁谱Fig.7 T2-T1 2D NMR spectra of cores with different lithologies

3 种岩性样品在T2<1.00 ms、T1/T2>100 的固体有机质区域都存在信号响应,泥岩中信号响应占比最大,表明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饱水样品T2-T1谱中,泥岩、泥质粉砂岩在T2=0.10 ms、T1/T2<100 的黏土水区域存在信号响应,对应的饱油样中不存在这部分信号。泥质粉砂岩可动水信号弛豫时间较大(T2>100.00 ms),相比于泥岩与白云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大孔隙较为发育。饱油样品T2-T1谱中,3 种岩性岩心孔隙中可动油信号的弛豫特征类似,弛豫时间达到了T2=200.00 ms,白云质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在1.00 ms<T2<10.00 ms束缚油区域存在信号响应,且束缚油信号幅度明显比可动油的高。泥岩则不相同,束缚油信号幅度很弱。

4.3 频率对核磁结果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核磁实验结果应该考虑到仪器参数的影响,核磁测井仪器与实验室各类岩心分析仪的磁场强度不尽相同,测量的弛豫时间随磁场强度(共振频率)的改变而改变。通过分析磁场强度这一因素的影响,改进得到适用于井下核磁更准确的流体识别图版。井下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器(CMRMagniPHI)共振频率为2 MHz[27],对于致密储层的核磁岩心实验分析多用共振频率为21 MHz 仪器,考虑到T2-T1二维核磁测量结果会受到核磁仪器共振频率的影响[28-29],加测频率2 MHz 的核磁实验,以分析不同频率下各类流体信号在T2-T1二维核磁谱中位置的差异。

图8所示为J25-1 泥质白云岩不同频率下的核磁实验结果,其饱水样和饱油样T2-T1二维谱中分别有水信号和油信号的核磁响应。从图8可知:随共振频率增大,二维谱中流体信号向左移动,横向弛豫时间减小,T1/T2增大。分析认为核磁仪器频率增大导致内部磁场梯度增强,加快了横向弛豫速率,T2减小,随频率增大,纵向弛豫时间T1变大,最终导致T1/T2增大。

岩心孔隙中油、水信号对频率变化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频率由2 MHz增加到21 MHz时,水信号弛豫特征由T2=9.00 ms、T1/T2=2 变化到T2=1.60 ms、T1/T2=22;油信号受频率影响更明显,横向弛豫时间变化超过1 个数量级,由T2=33.40 ms、T1/T2=5 变为T2=3.00 ms、T1/T2=65。分别统计不同频率下饱油、饱水岩心T2-T1二维谱中水、油流体组分核磁响应的位置变化,得到如表4所示不同频率下的纵向和横向弛豫时间。

表4 不同频率下岩心中流体组分弛豫时间Table 4 Relaxation time of fluid components in core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ms

图9所示为油信号和水信号在不同频率下弛豫时间的变化规律。由图9(a)和9(b)可见:油信号随频率的变化程度更大,纵向和横向弛豫时间随频率变化的响应也不同。随频率增大,纵向弛豫时间略微变长,横向弛豫时间明显缩短。2种频率下纵向和横向弛豫时间的转换关系接近幂函数形式,共振频率增大时,岩心孔隙中油、水纵向弛豫时间变大,横向弛豫时间减小。

T2-T1二维流体识别图版(图6)是基于21 MHz核磁实验结果得到的,21 MHz 图版并不能直接用于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根据弛豫时间与频率的转换关系(图9),对二维流体识别图版进行改进,束缚油和可动油区域根据油信号不同频率对应关系进行转换,可动水、束缚水和黏土水区域根据水信号不同频率对应关系进行转换,从而得到2 MHz核磁共振的图版,改进后的图版适用于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测量结果的流体识别。图10所示为井下2 MHz的T2-T1二维核磁流体识别图版。图10中水信号、油信号的位置都发生变化,部分流体区域重叠。

图9 油信号和水信号在不同频率下弛豫时间的对应关系Fig.9 Correspondence of relaxation time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oil and water signals

图10 井下2 MHz的T2-T1二维核磁流体识别图版Fig.10 T2-T1 2D NMR fluid identification map for logging at 2 MHz

5 应用实例

5.1 核磁共振实验

T2-T1二维谱流体识别图版可以用于岩心核磁实验分析,能够准确划分岩样中的流体类型,并定量计算不同流体组分。利用图版对泥质粉砂岩(X5-54)、泥岩(X5-19)和白云质粉砂岩(J24-28)岩心核磁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不同饱和状态岩心中固体有机质、黏土水、束缚流体(束缚油、束缚水)和可动流体(可动油、可动水)的信号响应占比即流体饱和度。

图11所示为不同饱和状态岩心各类流体孔隙度分量。由图11可见:泥质粉砂岩中以可动流体为主,泥岩中有机碳质量分数最多,白云质粉砂岩中束缚流体所占比例最大。不同饱和状态岩心中,有机质组分基本上不随岩样状态变化而改变,只与储层本身性质有关;由于黏土矿物能够吸附大量水,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中黏土水在饱水状态下孔隙度分量增加,其他岩性和饱油状态中黏土水含量基本不变。

图11 不同饱和状态岩心各类流体孔隙度分量Fig.11 Porosity fraction of various fluids in different saturated state cores

受岩石物理分析标准和实验室核磁仪器的限制,常利用2 MHz 核磁仪器进行岩心实验,将改进后的图版(图10)应用于2 MHz核磁测量结果,能够有效识别流体类型。利用改进后的图版(图10)对2 MHz 测量的岩心T2-T1二维谱进行流体解释,结果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见:利用改进后的图版能够识别出T2-T1二维谱中的水信号和油信号,图版识别的流体性质与岩心实际饱和流体一致。

图12 2 MHz流体识别图版实际应用Fig.12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2 MHz fluid identification maps

5.2 核磁共振测井解释

在T2-T1二维核磁测井资料解释中,应用2 MHz二维核磁流体识别图版,能够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得到流体饱和度。图13所示为吉木萨尔研究区X-24井的处理结果,其中第6道至第7道分别为核磁T2分布谱、核磁孔隙度;第8道为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利用图版计算得到的可动油饱和度曲线。

图13 X-24井次含油性评价Fig.13 Well X-24 oil-bearing evaluation

二维图版得到的可动油饱和度曲线显示射孔层段具有较高可动油饱和度,最高达到80%,且芦一段(P2l1)下甜点的可动油饱和度高于芦二段(P2l2)上甜点,与X-24井次试油结果(表5)相一致。

表5 X-24井次试油资料Table 5 Oil test data of well X-24

6 结论

1) 构建的21 MHz 的T2-T1流体识别图版,适用于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评价,不但能准确区分储层中有机质、黏土水、束缚流体(束缚油、束缚水)、可动流体(可动油、可动水)等流体信号,还可以计算流体饱和度。

2) 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中,3种主要岩性类型储层二维核磁响应差异明显,其中泥岩T2<1.00 ms、T1/T2>100 固体有机质信号区域的信号占比最高;白云质粉砂岩束缚流体占比最大;泥质粉砂岩以可动流体为主,横向弛豫时间较长,表明泥质粉砂岩大孔隙较为发育。

3) 改进后的2 MHz 图版不但可以应用在实验室岩心分析中,而且可以用于二维核磁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得到全井段连续的可动油饱和度信息。实际应用表明,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上、下“甜点段”可动油饱和度差异明显,下“甜点段”含水率低、可采性好。

4) 根据岩心实验构造的流体识别图版应用效果较好,但仍存在部分流体信号区域重叠的情况,后续需要研究更精确地智能识别流体位置、自动确定流体信号区域的方法。

猜你喜欢

核磁图版岩心
上海某三甲医院CT、核磁大型影像设备的管理、配置和使用分析
保压取心工具连续割心系统设计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老人摔倒为何需要拍核磁?
二氧化碳注入对低渗透储层矿物及孔隙结构的影响*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的收藏与刊布
X光、CT和核磁如何选
岩心对复配型驱油剂采油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