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长薄壁铝合金两瓣瓦的高效加工方法

2022-10-27孟祥志王德宽陈文辉李昕闫作铭付广东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外径装夹内径

孟祥志,王德宽,陈文辉,李昕,闫作铭,付广东

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1 序言

图1所示两瓣瓦材料为2A12-T4铝合金,结构为对称结构,尺寸精度及几何公差要求都非常严格,全长800-0-1mm,外径129-0-0.2mm,内径123+0.20+0mm,最薄处单边厚2 mm,要求内径与外径同轴度为f0.15mm。未切开前是典型的加长薄壁铝合金筒状工件,切开后形成两瓣瓦成品,工作时成对使用,要求一对工件对扣在一起能满足图样要求,且工件之间的缝隙宽度<0.5mm,给加工提出了很大的难题。

图1 两瓣瓦

2 原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

现有工艺路线是先将工件内外径车削至成品尺寸后再切开,车削过程中为了消除工件的内应力,将切削余量分两次去除,且增加了两次人工时效。两瓣瓦原加工工艺流程:下料→粗车外径→平左端面、粗车左内径→平右端面、粗车右内径→固溶时效→粗车外径→平右端面、半粗车右内径→平左端面、定全长、半精车左内径→人工时效→半精车外径→精车内膛→精车外形→人工时效→铣削剖开(线切割/水切割)→钳工校正→检验。

此加工方法在切开之前,基本保证了工件尺寸,由于工件壁厚太薄,在剖开成形后,两瓣瓦因状态改变,内应力释放,所以产生了严重的胀口变形,铣削切开变形量为2~3mm,且工件对扣后无法满足图样要求。分析认为是切开时装夹和机械加工应力联合作用导致工件变形。采用装夹力和切削力比较小的水切割和线切割进行试验,水切割切开变形量为1.2~1.7mm,线切割切开变形量为0.7~1.1mm,均未达到图样要求。

3 改进后的加工工艺

为了解决工件变形大、缝隙大的问题,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改进工艺方法,创造性地采用先切开、后车削的方案,其好处在于工件在成形之前切开,应力已经释放,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均不受形态变化的影响,从而使工件在对扣状态下既能保证满足图样要求,两瓣瓦的缝隙宽度又能控制在0~0.2mm,满足使用要求。

改进后的两瓣瓦加工工艺流程:下料→粗车全长→对称剖开→车定位锥面→精车外形→精车内径→去毛刺→检验。详细的工艺方案内容如下。

(1)下料 工件毛坯原材料为GB/T 4437.1—2015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中的f130mm×12.5mm的2A12-T4管,采用带锯机下料,单件长度815mm。

(2)粗车全长 将已下好料的管两端见光,控制全长尺寸>810mm。

(3)对称剖开 采用卧式铣床加工,将工件用压板固定在V形铁上,打表找正工件,用2mm厚片铣刀将工件对称剖开,并用锉刀对铣削平面进行修整,保证铣削平面平整光滑无毛刺。图2为铣削剖开的两瓣瓦。

图2 铣削剖开的两瓣瓦

(4)车削定位锥面 设计定位锥面作为工艺台阶。采用车削定位锥面专用夹套装夹两瓣瓦,该夹套采用35CrMnSiA材料,淬火硬度40~45HRC,保证了夹套的强度。夹套上每90°均布4个M14螺纹孔,螺钉端面需平整光滑,保证定位夹紧准确[1]。使用时将两个夹套分别固定在对称剖开铝筒毛坯的上下两端,其中两个对称螺钉对正两瓣瓦缝隙处,先轻轻预紧这两个螺钉,使对称剖开处平整,防止两瓣瓦错位。然后压紧两瓣瓦圆弧顶点处的两个螺钉,使两瓣瓦对称压合,保证工件铣削平面均匀接触无缝隙,将固定好的两瓣瓦采用双顶的方式装夹在车床上,车削外圆基准面(见图3)。以外圆基准面为定位基准,车削两端面及内径定位止口(见图4),控制全长810mm。采用两顶方式装夹工件,车削两端锥角为20°的5m深的定位锥面(见图5)。在车削过程中需采用与之配合的定位套检验锥度,并控制定位套与端面间隙在0.15mm之内,保证在压紧的情况下定位牢固准确,控制工件全长800mm。车削定位锥面及全长尺寸(见图6)。

图3 车削外圆基准面

图4 车削内径定位止口

图5 车削定位锥面

图6 全长尺寸

(5)精车外形 采用车削外径专用夹具装夹两瓣瓦(见图7),在夹套不拆卸的情况下,将左、右定位套装入工件内径两端,与定位止口相配合,保证配合间隙在0.05~0.1mm。将左定位压盖与工件先后套在中心轴上,左定位压盖与定位锥面相配合;将右定位压盖安装在工件右端,与定位锥面相配合,预紧压紧螺母,卸掉夹套。用顶尖顶紧心轴,旋紧压紧螺母,保证工件装夹稳固。车削工件外径(见图8),加工至成品尺寸。外径加工好的半成品如图9所示。

图7 采用车削外径专用夹具装夹两瓣瓦

图8 车削工件外径

图9 外径加工好的半成品

(6)精车内径 采用图10所示车削内孔专用夹具装夹两瓣瓦,该专用夹具由夹具本体及压盖组成,采用两端螺纹旋紧的方式装夹工件[2],夹具本体内外径通过磨削加工,内外径同轴度<0.015mm。将工件装入专用夹具内,工件外径与夹具内径采用间隙配合,间隙为0.05~0.1mm,采用压盖压实工件端面,车削过程分多刀去除内孔加工余量,在最后一刀精加工时,适当调小压盖压紧力,减小夹紧力过大带来的变形[3],车削内孔至成品尺寸(见图11),并去除定位锥面。

图10 车削内孔专用夹具

图11 车削内孔至成品尺寸

(7)去毛刺 卸下工件,对工件进行同组标记,以方便成对使用,对称剖开处进行锐角倒钝、去毛刺。

(8)检验 成品检验。加工完的两瓣瓦成品如图12所示。

图12 两瓣瓦成品

4 结束语

针对加长薄壁铝合金两瓣瓦进行的工艺创新,不仅节省了3道时效工序,节约了加工成本,而且创造性地改变固有加工模式,采用先剖开后车削的加工方式,提高工件加工质量,使工件的变形量控制在0.05~0.15mm,缝隙宽度控制在0~0.2mm,可为类似结构的对称剖开零件的加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外径装夹内径
一种尼龙玻纤注塑预埋定位销在汽车SMC 模压件上的应用
基于工作温度8Cr4Mo4V钢制轴承外套圈尺寸及应力变化特征分析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应用Cimatron软件加工“有去无回”类型部件
典型薄壁零件在数控车床上的装夹与加工
避免细长轴车削变形问题的研究
内径侧轴向引出分接线段的可调模绕制
“o”型密封圈内径胀大对线径变化的关系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