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铸长剑
——90后导弹雕刻师
2022-10-27贺潇强
贺潇强
我叫贺潇强,1991年出生,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一五九厂智能制造中心的一名加工中心操作工,中共党员,高级技师,曾获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五轴加工中心冠军、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十年来一直从事航天导弹零部件精密加工,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多次临危受命于急难险重任务,在繁忙与重任中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上中学的时候,我对航天就充满了憧憬,如今在航天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已将航天精神融入到血液中,将航天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了90后一代的典型代表。“我喜欢我的工作,更热爱航天事业”。
初生牛犊不怕虎
我是来自山西吕梁山里的孩子,在学生时期就拿到了全国数控比赛的一等奖。2012年入厂后,拜航天技术能手刘志凯为师,没多久,面对师傅安排的基础“打方”工作,我认为工作太简单了,漫不经心地很快就加工完毕,可是在师傅对我完成的10件毛坯方检测时,几乎没有一件合格的。面对质量问题,我第一次感觉到脸上无光,对不起师傅的教导,对不起单位,更对不起自己……自此之后,我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由于材料、转速、刀具和设备特点不同,因此加工不同零件适用的工艺大有差异,要想刀刀精准,只能勤学苦练。
我苦练基本功,在2014年,大胆尝试将五轴高速加工技术应用在某零件上,通过各种理论知识说服了怀有质疑的同事,最终刀具在线速度最高达800m/min的高速加工模式下,零件变形反而很低,大幅提升了零件尺寸稳定性,同时将该零件加工效率提升9倍,解决了当时某重大项目的瓶颈问题。同年23岁的我参加了北京市数控技能大赛,并获得亚军,“肚子里有货,招数多着呢,有他在,不用怕”——这是大家对我的评价。
勤学苦练追求极致
扎实的功底来自勤奋和积累,高超的技艺让我对这份工作更加热忱。我平时痴迷于难加工材料和复杂高精结构件的研究。某零件毛坯为钛合金铸件,为薄壁弱刚性结构,长期依赖外协加工完成,单位决定攻克此零件加工工艺,我主动请缨担任攻关团队核心技术人员。通过对零件结构分析,对加工特征、加工刀具和各项参数反复优化迭代,总结出一套“碎片化再整合”的加工程序,此方法可根据铸件毛坯余量分布情况进行针对性加工,可极大地减少刀具空跑路线,最终成功实现此零件的高效加工,比外协加工效率提升42%,为单位节省成本近百万元。
我在工作中,除了认真,更喜欢较真。有一次,在看到同事用量具测量尺寸时,我就上前开玩笑地说:“这样读数是不是误差较大?”紧接着同事就开始与我理论,在一番争执下,我认为两种测量结果的判别方式虽大体相同,但在表针角度不同时,测量结果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而同事认为两种方法一模一样。陷入僵局后,旁边有人提议现场验证,于是现场开始对比验证,经多次验证,指针角度不同,每一回的结果均会出现不同数值的误差。“我从来不会对比这个表针角度的区别,佩服”,同事竖着大拇指说道。
勇挑重担薪火相传
2020年,公司新购进十几台国产设备,为了减少设备到厂后大量的调试验收工作,公司决定派我与同事赴设备厂家进行预验收,在厂家提前验证设备运行有可能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最终发现了累计90多项设备相关问题,并在厂家几乎全部解决,为设备到厂后的顺利验收和使用奠定了基础。在和四川、济南、宝鸡几个设备厂家多次接触后,我了解到这些设备配备的“在线检测”模块并未成熟,此项技术在国内大多依赖进口设备来实现,而在国产设备上使用并不常见,就多次咨询系统厂家,无数次查阅资料,日以继夜地查看说明书,3个月后,吃透了此项技术的关键所在,目前,在线检测技术在这些设备上已成功应用,并在多个加工环节起到了智能、高质、高效的关键作用。同时,我对现有的测量程序、指令进行了规范化和统一化处理,针对3大类设备,编制了在线检测使用手册,其中包括7种便捷式零点设置程序、9种全自动零点设置程序、13种尺寸测量程序和3种高级测量及补偿程序模板,填补了国内此领域的技术空白。
我同时担任某重大专项两条智能化生产线线长,带领团队攻克了自动化产线无人干预关键技术,从工装设计到程序设计再到自动加工,从零件自动校正到断刀检测再到零件自检,每一项关键技术我都主动钻研,逐个击破,累计实现了十余种零件的线上自动化生产,为单位智能化产线做出巨大贡献。
“他是我最满意的一名徒弟,上手很快,思维敏捷,敢于创新”,这是师傅刘志凯对我的评价。“肯吃苦、敢创新、勇担当、善总结”的师门精神已延续至今,敢啃硬骨头,善于在失败中总结,敢为人先,敢为航天事业不懈奋斗,这些精神是从我的师爷开始一直延续到我的徒弟们,也将会继续发扬下去,亦是我师门最基本的要求。我把自己的所学所悟进行总结后倾囊相授,对不同的徒弟制定专门的训练方法,针对弱项进行专项训练,同时,我也会帮助新入职职工快速成长,在国防邮电工会、科工集团、院和厂等各级平台累计授课近百次,帮助了上千人/次提升了技能水平。
永远在路上
2022年初,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成立了贺潇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由多名岗位骨干组成,这是单位为技能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技术攻关、集中学习搭建的一类平台,服务并依赖于科研生产,遇到技术难题时,集工作室各成员智慧与力量来解决,同时也能促进各组员共同成长进步。
一名90后,一个冠军,尽管这些都是我身上的标签,但面对零件材料不断更新,加工方法日新月异,生产模式不断更新迭代,技术不断进步,我从未停止过探索与创新,从未停止过极限加工追求。为航天事业默默奉献,从新手到老手,从高手到工匠,我一直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这是我们每一个航天人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