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国医启蒙”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2-10-27张小青
■ 张小青
学校在探索、建设国医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既解决了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零散、形式枯燥、实践场域单一等问题,同时也使得学习方式得以变革、育人模式得以创新,育人效果得以提升,从而助力学生自觉成长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提升对国医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自豪。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前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普遍存在“内容零散、过程随意、场域单一”等问题,浙江省温州市蒲州育英学校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医药”,开展弘扬国医文化、链接健康人生的“悠悠百草香”国医启蒙课程探索,致力于“用最实践的方式做德育”,以提高德育实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历经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构建起“中医药滋养生命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底”、国医启蒙为“标”的特色育人之路。
一、聚焦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课程研发
课程是助力师生成长的跑道,是重要的育人载体。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应遵循“学生发展需要什么,学校提供什么”的原则,做到“顶天立地”。
(一)目标定位基于核心素养
2018 年,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21 世纪核心素养 5C 模型”,增加了“文化理解与传承”这一核心内容,以统领整个模型。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培育“5C 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而“5C 素养”的确立也为国医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与多学科、多领域的联结及融通,使得中医启蒙教育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而开启中医启蒙教育也顺应了文化传承与全科学习的教学需求。为此,学校提出“培养传承国医文化、链接健康人生的新时代少年”的育人理念,将国医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定位为:一是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正确人生观,其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指;二是推动形成“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生活方式,其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品质;三是结合国医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实践“五育融合”,其为全面发展的实际所需。
(二)内容架构体现“三链耦合”
学校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文化育人为价值追求,构建“悠悠百草香”国医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感受中医药魅力、理解与传承中医药文化,以涵育核心素养。其中“三链”指的是“悠悠百草香”国医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三大子课程,即基地课程、融合课程与活动课程,三大子课程注重与国家基础课程的联合、联动,使“三链”课程与学校文化育人理念相耦合。(见图1)
图1 “悠悠百草香”国医启蒙课程内容架构
(三)课程实施注重知行合一
1.以百草为题,创设基地课程
“百草香基地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基地设计改造、药材种植培育、家庭基地创建等。学校将课程关键词设为“亲历体验”,旨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搭建参与劳动实践的平台,以激发学生探究中医文化的兴趣。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基地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各有不同,低学段学生以“观察”为主,引导其掌握基础的植物种植技能;中学段学生以“种植”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种植;高学段学生以“加工”为主,引导其实践比较复杂的种植操作,学习晾晒、炮制等中草药加工技术。如今,基地课程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活动,培育了学生会发现、会思考、会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及“我选择我负责”的优秀品质。此外,学校倡导学生在家里寻找合适的空间开展家庭基地创建,从而实现校内外的教学联动,使基地课程的育人成效更为显著。
2.以跨界为径,打造融合课程
“百草香融合课程”,是学校开展中医药启蒙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其关键词为“学科交融”,主要划分为三类子课程,即图鉴绘制、药香凝练、古韵留香,不同子课程分别对应了不同的课程目标。
一是图鉴绘制课程,该课程旨在观察中草药、初步了解中医药常识,以学科融合作为主要实践形式。如与美术学科相融合,教师带领学生做叶片书签、设计个性化中草药盆栽;与科学学科相融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草药的叶片、根系等结构,持续记录中草药的生长过程。
二是药香凝练课程,该课程以中草药为研究主题,以跨学科学习为基本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校鼓励学生据不同季节、气候以及人们的养生习惯,研发具有有针对性功效的中草药产品,如《春—生长食谱》《夏—艾草香囊》《秋—桂花纯露》《冬—养生温补》等。
三是古韵留香课程,该课程将国医启蒙与艺术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以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对中医文化的研究欲望,使学生成为课程内容的创编者和主导者。如师生合创《百草歌》、录制《中草药实践之旅》短视频等。
3.以传承为要,创新活动课程
“百草香活动课程”的关键词为“实践传承”,该课程以真实社会为课堂、以活动实践为教材、以最真实的体验为参与形式,从而给予中医文化崭新的内涵与活力。“百草香活动课程”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学校长期开展“中草药生长部落格”网络日志活动,借助视频和文字记录中草药种植过程及相关实验探究项目进度,并于“育英智慧校园”平台上发布,以达成共学、共享的教育目标。
第二,学校定期开展国医文化节,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亲手制做“纯露”、熬“养生粥”、猜“草药迷”、逛游园会等,使得学生在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形成传承国医文化的自觉。
第三,学校依托校外各类中医药实践基地,打通校内外“藩篱”,以“行走研学”的形式,开展假期中草药公益研学活动,带领学生体验、感受家乡的民俗与医学文化。
二、实行项目化推进,提升学生关键能力
项目化学习是实现“真实学习”的有效路径,也是连接“自主探究”与“合作发展”的重要桥梁。对于国医启蒙教育来说,动机不强、内容深奥、难以共情等问题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和症结所在。因此,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国医启蒙教育,成为了学校“文化链接科学”“融通实现变革”的主要路径。
(一)职业体验:亲历体验锤炼实践能力
职业体验以“角色导向”项目化学习为主要形式,学校引导学生扮演“设计师”“种植家”“小医生”等职业,在模拟与实践中,发现并解决真实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个性发展所需,学校将“角色导向”项目化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识职业”阶段,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主要任务与特征,为学习进阶做准备;二是“参与体验”阶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职业实践,分析已有成果,使学生对某种职业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三是“发展进阶”阶段,结合职业的进阶标准,引导学生参与“职业进阶”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形成可评测的成果。
如在“我是‘百草’桌游设计师”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学校在项目伊始阶段抛出驱动性问题,即“如果你是一名桌游设计师,将如何为学校3-5年级的同学设计一款以‘中医药与健康’为主题的桌面游戏”,以真实的职业诉求使学生代入角色;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桌游设计师职称晋升表”,该表承担着“学习评价”与“任务支架”的双重作用,既让学生明确项目环节,又同时模拟了真实职场中的“岗位晋升”机制,使整个项目兼具挑战性与趣味性;最后,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展示会与答辩会,评选出“最具创意设计师”。
(二)产品研发:工程创新塑造融合思维
“产品导向”项目化学习以“创见”为关键词,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融合各学科知识与技能,从而完成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产品设计,以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帮助学生塑造高品质思维方式。
如在“百草产品展销会”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学校“蒲英园”内的中草药进行加工处理,并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出发,设计出有利于日常生活的产品。在项目伊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季节特征与不同人群所需,展开产品调研,准备相关材料;同时,为学生提供调查样表、视频资料、科普书籍等,以帮助学生解读关键任务信息;随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方案设计与展示,采用“321画廊漫步”学习法,引导各小组交换意见,并对中医药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撰写说明书、设计包装等;最后,通过开展“产品展示义卖会”,邀请家长、老师和同学作为测评人,针对产品销量、成效等方面进行项目评价,开展总结与反思。
(三)问题解决:学用结合培育核心素养
学校开展国医启蒙教育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使学生记忆复杂的药理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学会用中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打造文化自信。因此,“问题导向”项目化学习更为注重与国医启蒙教育的高度融合。
学校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开展多样化项目实践。如学生发现种植园存在植被凌乱、病虫害、日照强烈等问题的同时,能够依据“覆膜种植”技术原理,生成自主设计种植园的构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实地测量、搜索资料、制作模型等环节,完成《百草园我设计》项目。
三、注重多场域统筹,促进综合素养形成
国医启蒙教育的育人资源包括学习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统整,学校以建设协同团队、优化学习场域、拓宽研学基地三个维度为出发点,努力使资源建设贯穿国医启蒙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
(一)教育共同体:国医启蒙教育的协同团队
国医启蒙课程与基础学科相比,其教学内容更具专业性与指向性。因此,国医启蒙课程的教学团队需配有相关专业人士,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如《厨房里的小药铺》这一课时,教师创设了“为父母设计、制作冬季温补食品”这一情境,引导学生以调查、询问等方式征求父母意见,总结任务要求与主要问题;随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创意产品;最后,在展示课上,学生分享自身设计成果,由社区医院医师、校长与家长代表作为评委,评测创意成果,提出改进建议。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协助者,将任务难点进行生本化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家长则承担着任务驱动与激励评价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专家的存在,为学生开展实践的科学性与仿真性提供保障,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与获得感。
(二)蒲英童乐园:国医启蒙教育的教学场域
学校对国医启蒙课程教学场域的设计重在突破场域功能单一化困境,促使单一化劳动转为创造性学习、被动化体验转为自主性实践、短时间体验转为持续性探索,使中医药学习全程发生。一是场域设计自主,学校成立师生设计师团队,从真实问题出发,对实践基地进行自主规划与设计,以学生自身智慧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场所;二是场馆功能多元,以“蒲英园”为例,园内分为种植区、晾晒场、加工坊、标本馆及成果展区五个区域,将劳动实践、知识教学、成果展示、科普展览、创新实践五大教学要素科学整合;三是学习空间升级,学校为学生创建网上学习、分享平台,展示学生自主设计的养生操、学习博客、观察日志等内容,促成线上、线下结合式学习。
(三)社会大课堂:国医启蒙教育的研学基地
学校还创设了社会大课堂,并积极落实三大效能,即具备与基地相匹配的研学内容,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浅层学习;开发校外基地专业化实践模式,让学生在校外基地学到专属知识;挖掘校外教育基地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悟国医文化的悠长历史。
学校在探索、建设国医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既解决了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零散、形式枯燥、实践场域单一等问题,同时也使得学习方式得以变革、育人模式得以创新,育人效果得以提升,从而助力学生自觉成长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提升对国医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