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茶道河南段基本线路与茶业贸易运输考论*

2022-10-27张清改

农业考古 2022年5期
关键词:茶道河南

张清改

18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晋商开辟形成了一条联通中国福建武夷山至俄国、中亚乃至欧洲的“万里茶道”,习近平总书记将这条茶道称之为“世纪动脉”。河南不仅见证了这条著名商道的兴衰,也曾积极参与了长达200多年的茶业贸易运输。近年来,随着“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批对万里茶道沿线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中关于河南段的专题研究略嫌不足,基于此,本文拟通过整理地方史志文献和对万里茶道河南段部分县市的考察调研,尝试梳理万里茶道河南段的线路概况和茶业贸易运输的保障举措。

一、万里茶道河南段的线路概况

万里茶道在18世纪初随着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而逐渐繁荣,它从武夷山出发,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至恰克图后继续西行至中亚、俄国及欧洲,全程1万多公里。其中在河南的里程约700公里。万里茶道在福建、江西段是山路水路兼而有之,然后通过长江水道将茶叶运至汉口,再换乘适应河流弯道较多的“襄阳楸子”沿着汉水西行,到达襄阳后再换乘适宜浅水、载重10吨左右的小木船“扁子”逆行180余里至中原腹地河南。在河南境内有4条线路,其中主线1条,辅线3条。

(一)一条主线

万里茶道主线是河南赊店(今社旗县)—裕州(今方城县)—旧县(今叶县)—襄县(今襄城县)—禹州—新郑—郑州—荥阳—温县—沁阳。具体来说就是茶船从襄阳出发,沿汉水进入河南的唐河,沿唐河过源谭镇、青台镇,到达万里茶道水运的终点赊店镇,至此,船只无法继续航行,货物卸载下来改为陆运。这条线路在河南境内长度约670公里,途经赊店、龙泉镇、颍桥镇、石固镇等10余个市镇。商队从赊店出发后从方城隘口这条明清时期南阳通往洛阳的主要官道向北行进,又因这条线路的地形多为平原或丘陵,道路相对平坦,所以使用牛车、骡马运输,全程一般行期为9天。这条线在晋商笔记《行商遗要》《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中具有详细记载,具体行程如表1。

表1 万里茶道河南段行程表

茶道到了沁阳的邗邰村(今属焦作沁阳)后,就进入到了太行山脚下晋豫边界。进入山西有多条道路选择,如最常走的是晋豫之间的古官道——“太行八陉”第二陉太行陉(又称天井关、雄定关),这条通道是从沁阳到山西晋城的直线最短路径,其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35华里处,形势险峻,素称天险,经古羊肠坂及碗子城进入山西晋庙铺镇。有时商队不直接从太行道进入山西,而是沿着沁阳继续东行,至博爱镇(今属焦作)北行,经“太行八陉”之一的丹道穿越太行山,经张路口、柳树口至晋城;或到博爱镇后继续东行,在薄壁镇(今新乡辉县西五十华里)的“太行八陉”第三陉的白陉道进入山西,经马圪当、横水河、潞城入陵川,再向北至长治。此段道路狭窄,有七十二道拐,被称为是“悬天古道”,车辆根本无法同行,车运只能改为驮运。同时这条主线上在郑州也有分支,如有的商队会在到达郑州后向东到开封,从开封柳园口过黄河,然后向东北行进,过滑县、浚县,再过河南的安阳、道口到河北。这条路在河南境内路程需要10天以上的时间。进入河北又分为两条道,一条是陆路到河北定州方向,一路是沿着卫河向北水运到天津、通州。茶商究竟选择哪条路,一般是根据自己销售贸易的目的地或其他考量因素来决定。总体上来说,方城至郑州,再过沁阳进入山西这条道路是传统的宛洛官道,道路相对平坦,路况较好。这条主线运输的茶叶种类很丰富,既有福建武夷山的红茶、湖南安化的黑砖茶、花茶,也有湖北的青砖茶、米 砖茶 和 帽 盒 茶。其 中 帽 盒 茶(晋商为驮运方便,将茶叶装在圆柱形竹篓内,因形似帽盖而称帽盒茶)为大宗,赊店镇为此还专门成立有盒茶社,在嘉道年间赊店镇修建山陕会馆时,盒茶社就捐银4500两,可见其实力之雄厚,贸易额之大。

(二)三条辅线

第一条辅线是仍然是沿着唐河水域,从赊店出发,过裕州后不是继续向北,而是改道向西,经郏县冢头镇(今属平顶山市)、渣园乡、薛店镇,入临汝(今汝州),经汝州纸坊乡、汝州县城、庙下乡到洛阳,过龙门镇、关林镇,到达孟津,过平乐镇、会盟镇,在孟津古渡口过黄河,进入济源轵城,这里是“太行八陉”第一陉的轵关道,具体来说就是经承留镇、三官殿乡、邵原镇,沿着西洋河进入山西的垣曲,然后向西北,可通临汾、太原、通阳和晋城,这条路与第一条主线相比路程稍近,约600公里,但缺点是山路较多,又需要经过激流险滩的孟津渡口,风险系数整体较高,因此只是作为一条辅道存在。同时,在这条辅线上,也有零星商队会在洛阳继续向西直行,经三门峡会兴镇茅津渡过黄河往山西平陆县、夏县一带。

第二条辅线沿着河南的白河流域行进。具体来说就是运茶船出湖北襄阳后沿唐白河溯流而上,经新野县新甸镇、上港乡、沙堰镇,南阳的瓦房店镇、黄台港镇,在到南阳市区后转入陆地运输。陆运分两条线路:一条是从南阳市向东北方向,经博望镇到达裕州(方城),融入第一条主线;另一条是走宛洛之间最便捷的古道——三鸦道,具体来说就是从南阳继续向北翻越伏牛山,经石桥镇,过南召县皇路口镇、云阳镇、皇后乡,通过鲁山与南召之间一个南北走向的断裂大峡谷,进入鲁山县熊背乡、瀼河乡、县城、张店乡、梁洼镇,然后是平顶山市石龙区、宝丰县大营镇、前营乡,汝州的蟒川乡、王寨乡。其中汝州城南17公里左右的蟒川乡半扎古镇是商队经常休整的地方,这里是宛洛古道上重镇和驿站,不仅有高大坚固的城墙,也有几十家为商队提供服务的店铺,山西的八大兴等大商号均在这里开设了分号,商队会在此短暂休整。

第三条辅线是出襄阳后沿汉水西行,通过丹江到达鄂豫皖交界处的紫荆关镇(今属南阳市淅川县),上岸后转陆地运输,进入陕西。丹江航运十分发达,史料记载,乾隆年间日停泊船只有1200只,有很多都是运送茶叶的商船。这条线路上运输的两湖茶居多,史料记载,安化茶“经由湖北襄阳入陕,取道潼关,必须舍舟而东,间途荆紫关……行销北口、西口”。三省会要荆紫关“民船往来之要地,商况殷盛,人家五百,人口约三千,街道沿河甚长。沿丹江河岸沿石以为阶,为搬运者上下之便,街中赁房甚多,有杂货店、旅店。自汉口送襄阳,至紫荆关换楸船载至龙驹寨雇驴运省。这条辅线所走丹江水路较长,时间短,运输成本也较低,但缺点是受丹江水位升降影响较大,航期不定。

二、万里茶道河南段的茶业管理

有人曾将万里茶道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其中:第一阶段南段主要是生产性运输;北段也就是第三段是消费型运输;而中段主要是转运性运输和贸易性运输。万里茶道河南段主要承担的就是中段的转运和贸易性运输。万里茶道作为一条国际商道,其在促进中俄贸易流通和给晋商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带动沿线市镇的繁荣,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因此,无论是晋商群体还是沿线的地方官府,都为保障万里茶道的畅通运行和贸易开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提供了必要的道路安全保障,进行了必要的制度安排。万里茶道河南段的茶业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维护道路桥梁,保障茶道运输畅通

万里茶道河南段有近700百公里路程,其间既有水路船运,也有陆地车运,还有崎岖南行的太行山山路驮运。在这漫长的运输环节,安全通畅的交通是茶道兴盛的基础条件。为此,各级官吏和晋商群体都对茶路的安全顺畅运输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如近年来在南召、方城和太行八陉等地均发现有关官府或士绅组织整修茶道、修葺桥梁的碑刻文字记载或历史遗迹。如南召皇路店镇鸭河村发现的修道路桥梁碑碑文,记载了道光年间四方士绅商民捐资修桥保障茶道畅通的事迹名册。方城独树镇明代修建的三孔抬梁式石桥,在万里茶道兴盛不能满足需要时,由官府组织将3孔增为4孔,并在桥两侧设立望柱和石栏板,并用7条石条加固桥墩,桥面全部用石条垒砌,由于茶道上车马不断,载重较多,至今这条石桥上还留有很深的清代车辙印。赊店镇作为水陆转运枢纽,原有的潘河码头在不能满足商贸活动后,地方官府又组织修筑了两个码头,即赵河码头和河口码头。而“太行八陉”作为一条连接晋豫的通道,崇山峻岭,荆棘丛生,为了维持茶叶贸易在内的商业运输,地方和商贾经常集资维修道路,如“太行八陉”白陉的一条支道清沟道,在近年来发现的“重修南青沟路序”碑文中不仅详细记载了乾隆丁亥年(1767)官府组织人力开凿台阶,平整道路,设置路牙石、挡马石工程内容,还详细记载了为筑路捐助的晋商商号和具体捐助款项,六家商号分别是“义诚号、兴义号、双义号、义盛号、太和号、义盛坊”。除了陆地交通外,地方官府也兼顾了水运航道的安全,襄阳到水陆转运枢纽赊店镇的唐白河流域水路安全十分重要,当地百姓俗语说“白河沙多,唐河弯多”,运茶船在唐河遇险事件时有发生,客商损失不计其数,为了保障航运安全,救助溺水客商,打捞落水货物,南阳地方官府定期组织疏浚河道,同时还设立救生船和安全巡查人员。从南阳盆地到崎岖太行山,正是由于地方官府经常平整道路,架设加固桥梁,晋商积极捐助,才让茶道在河南段非常顺畅。

(二)维持社会治安,保障茶商人身财产安全

随着商贸繁荣,维护物资安全和客商利益就成为地方官府的重要任务。为此,清朝官府首先是在茶道沿线的重要交通枢纽或关隘派驻兵士,加强管理。如嘉庆六年,在荆子关设荆子关协,并授予镇守的军事长官从二品官阶;在万里茶道水陆转运枢纽赊店镇设置巡检司,派兵驻守,打击不法之徒,“乾隆、嘉庆中置巡检司设营汛。咸丰军兴,榷关其市,岁税常巨万”;在茶道最为险峻的“太行八陉”多处则设立巡查处所,保障客商安全,如雍正十二年,“奉抚巡两台恣会,私磺出境饬查,州县与邻省交界者,添设汛兵巡查,泽州府凤台县正南偏西之土河村、岭东口、窑岭口三处,俱与河南河内、济源二县接界,各建窝铺一所,拨横望镇弓兵各三名,协同地方把守”。第二条辅线上紧靠白河的新甸镇(今属新野),为保障码头营运安全有序,镇上曾设水上保安所和3大船行,保安所主要负责治安,对欺行霸市、不法之徒予以制裁,对截阻勒索等违禁行为及时制裁,而船行则负责客货联络,监管及招募脚力(工人)。除了官方为保障茶业的安全派驻军队、加强监管之外,也有一些民间力量以有偿服务、收取报酬等形式加入到了保障茶业、茶商安全中队伍中,如创办镖局。清嘉庆七年(1802),山西祁县人戴二闾看到茶商携带大量银两做生意,自身人身财产安全需要保护,就在赊店古镇创立广盛镖局,生意十分兴隆。后随着票号的盛行,茶商将携带银两改为携带银票,镖局的业务就单纯地变为货物押送。广盛镖局就沿着万里茶路保护茶商和物资北上山陕、京津、张家口等地。随着万里茶路的繁盛,广盛镖局也誉满天下,成为“华中第一镖局”,位列当时全国10大镖局之一。

(三)加强市场管理,维持茶叶交易市场秩序

万里茶道河南段的茶业贸易管理首先是官府的管理。清官府在镇压太平军过程中,为筹集军饷,在咸丰三年(1853)开始在部分地区设卡抽取厘金。后为增加财政收入,临时的“厘金”改为正式制度,河南厘金局始建于咸丰八年(1858),咸丰十年在赊店设立设立总管南阳、唐河、方城、泌阳4县的厘金局。厘金局除了设有文牍处、会计处、开票处外,还设有稽查处、队长巡士处,在征收厘金的同时,加强对市场交易、市场秩序的督察管理,对违反买卖公平、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地方官府不仅直接对茶叶贸易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对服务于茶叶贸易的相关行业进行管理,平息争讼。如郏县知县毛师沆的谕令碑文就显示,乾隆六十年(1795),县城的油户为了争抢茶道客商的生意,在14年间先后3次状告东路油户,毛师沆认为是县城油户是在“扳扯”东路油户,下令“按照旧有规定办理”,“在城由在城油户支应,东路由东路油户支应,用为定例、不得扳撤”。判决结果出来后,东路油户立碑为据。与此同时,茶商通过行业组织对自身进行管理。在赊店从事茶叶贸易的商人制定了行业规范,如镇内山陕会馆有保存完好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就同行商贾戥称问题达成一致,“赊旗店,四方客商集货兴贩之墟。原初,码头买卖行户原有数家,年来人烟稠多,开张买载者二十余家。期间即有改换戥称,大小不一,独网其利,内弊难除。是以合行商贾,会现集头等,齐集关帝庙,公议秤足十六两——以天平为则,庶乎唯准,公平无私,俱各遵依”。同时规定,如果哪一商户有欺诈行为,一经发现,“罚戏三台”;再严重者,交给官府惩治。山陕会馆内保存的《过载行差务》《公议杂货行规》等碑刻,也都对买卖公平、诚信不欺等做了细化的规定。茶商们还在河南的众多万里茶道沿线的市镇集资建立山陕会馆共53个,既是为“叙乡谊,通商情,安旅故”,加强行业自律,反对欺行霸市、徇私舞弊和不正当竞争,同时也通过团体的力量更好地督促和监督地方官府。

(四)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为茶道畅通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是茶道畅通的重要社会条件。万里茶道河南段的市镇都采取了制定乡规民约,禁止赌博、坑蒙拐骗、浪荡轻薄,倡导重信义、好仁勇的忠义文化等各种举措,为保障茶叶运输和茶道畅通创造了客观条件。如地处晋豫交界处的修武县民风剽悍,常有盗窃、私斗现象,劫掠茶商的违法之事时有发生,地方官为了维持商道安宁和社会稳定,于同治年间,在清沟道箭眼山立下“乡规社约”碑来晓谕百姓,碑文说:“箭眼山为河南山西之界,其北陵邑,南为修武,凡士农工贾,熙熙攘攘,道必经于此地也。然界中往来行人,贤愚杂处,往往有外来匪类与本地棍徒……委因地界边隅,历程遥远……立此乡规社约以正风易俗。”乡规民约作为一种维持乡村社会秩序的“软法”,具有准法律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对地方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万里茶道河南段的很多重要节点市镇还通过修筑宗教场所和传播以敬关公、重信义为核心的商业文化来教化百姓,如在南阳赊店镇、汝州半扎古镇、宝丰大营镇、洛阳关林镇等都有关帝庙,尤其是茶道重要节点城市洛阳关林镇,为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这里不仅修筑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成为人们祭拜关羽的场所,而且也成为推广忠、义、仁、勇和诚信精神的宣教场所,关林院内有大量碑刻记载着晋商为建庙修庙出资的事迹。总体来说,万里茶道河南段沿线市镇基层社会采取了种种举措,同时也是在晋商群体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和重信义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茶道的畅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结语

河南作为万里茶道重要的转运和贸易线路,在茶道存在的200多年中,地方官府、士绅和晋商为维护茶道道路畅通、市场有序竞争,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茶业经营活动的开展。但同时,由于晚期的河南赋税计征还是以土地为主——地丁和漕粮,地方官府和官员对万里茶道、茶业的支持和管理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相关政策和措施多是被动而为或临时约束,这对包含茶业在内的商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万里茶道河南赊店镇

猜你喜欢

茶道河南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Jokes Today
寻迹万里茶道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茶道六百年》
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