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镰仓时期的茶禅传播
——以镰仓圆觉寺为例

2022-10-27

农业考古 2022年5期
关键词:禅院东渡建盏

(日)顾 雯 马 莉

禅僧游方行脚推进各地文化沟通和交流,实现了茶禅国际化的发展。东渡日本传法的中国禅僧,都可谓是游历求学于如灵隐寺等各大名寺的学僧,又是跨海东渡传法的国际型人物。本文以日本镰仓时代创建的圆觉兴圣禅寺为例,论述圆觉寺初期历代住持以东渡弘法的中国禅僧为中心,形成了圆觉寺茶禅国际化的开端。现存有圆觉禅寺什物目录和历代住持语录中有关茶禅史料,论证着这些来自中国的禅寺唐物和赴日中国禅僧在移植茶禅文化中的意义。圆觉寺收藏至今称之为“唐物”的至宝,如今代表着古都镰仓禅林文化之美,同时成为日本茶道具价值取向的基轴。

一、镰仓禅和圆觉寺

以宋元时期江南禅宗为渊源,跨海传播到东亚世界的禅宗,从地理上首先登陆九州博多,从九州向东,经由京都,最后到达镰仓。日本镰仓时代禅宗的传播,根据这三个地区禅宗发展的特点,又称之为博多禅、京都禅和镰仓禅。因为博多禅在中世日本最大的国际贸易港九州博多,作为中国大陆禅宗传来的门户,以居住在博多承担日宋贸易宋商的纲首为中心展开。镰仓禅则在当时镰仓幕府政权所在地镰仓,以培育武家文化权力的威严化为中心展开。京都禅则要等镰仓幕府灭亡后,伴随着政权中枢回到京都,在南北朝以后作为日本禅宗的根据地得以展开。以禅院为中心的茶禅传播的国际性和包容性则是三地的共同点。如早期的荣西两次入宋,1187年第二次归国后,1195年在博多建立有圣福寺,1200年在镰仓建立有寿福寺,1202年在京都建立有建仁寺。俊芿在明州(治今宁波)、杭州学习律宗和天台宗,1211年归国后在天皇的加护下建立有京都涌泉寺。1241年圆尔归国后在博多纲首们的支持下建立有承天寺。1243年在京都以公家贵族的加护建立了东福寺。此后的百年,众多中日两国禅僧交流和往来互动,形成了镰仓时代以武家之都镰仓、公家之都京都和海外贸易船入港地九州博多为中心的禅寺林立的景象。这些禅院,以跨海求学的日僧和赴日弘法的中国僧为中心建立和传承至今(见表1)。

表1 镰仓初期入宋日僧代表人物和归国主持寺院

镰仓禅的特征是在镰仓幕府政权支持下,积极引进招聘中国大陆禅僧,开创禅院,移植再现海外文化规则。赴日弘法禅僧首先经由九州博多,途经京都,最终到达武家政权所在地镰仓。1253年以兰溪道隆(1211—1278)为开山创建的镰仓建长寺为契机,不仅掀起了日僧求学中国大陆的风潮,同时迄于14世纪中叶百年间,因为赴日弘法中国禅僧之密集,称之为“东渡弘法禅僧的 世 纪”。 东 渡 弘 法 中 国 禅 僧 集 团 聚 集 镰仓,如建长寺最初5世住持都是中国禅僧,10世中中国禅僧占有8位,“东渡弘法禅僧的世纪”中占15位,近50%比例。同样,在镰仓的圆觉寺,最初10世住持中有6位是中国禅僧,“东渡弘法禅僧的世纪”中占9位。京都的南禅寺和建仁寺两寺中的中国住持的比例也近25%。这些以东渡弘法中国禅僧为中心的禅寺,作为中国大陆文化的受容之地,从寺院样式、修行和生活用品到法会和诗文创作等都是中国大陆禅院一色。位于中国大陆之东的日本,称中国大陆渡来的文化为“唐之西文化”。东渡弘法中国禅僧移植中国化的禅院模式,复制翻版江南禅院的规法,几乎是宋元禅林作法全盘入住,不亚于20世纪初西方文化引进日本之状态。而这一以禅为媒介形成的超越国家、民族、开明的别世界,即禅院、道俗一同、自律自强,严格按照禅之源流地禅寺管理律条,制规立矩,以德示才,赢得了上到幕府执权的尊重,下至武士的感化,说明镰仓武家将军对海外文化新风禅的理解和支持,也证明了禅本身的国际性。这些“唐之西文化”,以尊崇“唐物”为代表流传至今。

现坐落在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的圆觉寺,建于1282年,属临济宗圆觉寺派的大本山,在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时宗时期以南宋禅伯无学祖元为开山,和建长寺并列为日本专修禅寺的始创地。作为镰仓五山之一,它是移植禅文化并让其生根日本的据点。圆觉寺开山无学祖元也是东渡弘法禅僧。日本学者亦称这些东渡禅僧才是镰仓禅学中的亮点,可谓“唐物”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他们是最富有活力的“唐物文化”的传播者,致力于再现家乡禅院的一切,从移植到维护生根发芽的献身付出,才有流传至今的圆觉寺仍以表现中世镰仓禅林之美和院中至宝“唐物”享誉海内外。所谓禅院的社会功能,还肩负有“高等教育机构”的作用,率先引导、传播包括茶禅在内的海内外文化,不仅仅是输入,还有输出,如在明治期以后,圆觉寺又成为把禅学介入西方的据点。有关围绕明治期的圆觉寺的人和物,恕笔者别稿另述。下面围绕初期圆觉寺人和物的输入和传播,特别是有关茶事、茶禅之境,做一论述。

二、圆觉寺历代中国禅僧住持和茶禅

日本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记载镰仓时代入宋习禅的代表人物是荣西和道元,实际上有更多的日本僧人游学中国,同时还有众多东渡弘法的中国禅僧,都是在开启日本禅宗独立之章中起着非凡作用的人物。正如日本学者西尾贤隆指出,禅在日本的受容,从宋、元、明来日的渡来僧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此之前,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旧佛教宗派势力的制约而依附其他教派,从未获取独立地位;直到12世纪末13世纪初荣西、圆尔等仍属“兼修禅”。自荣西圆寂40年后,以赴日时间顺序来看,实现以镰仓为中心并将禅宗文化再现于日本的最大贡献者可以说是兰溪道隆。禅院茶礼的建立也应该始于以建长寺和圆觉寺为代表的禅院运营中,因为两寺初期禅院的住持大多是来自中国,即使日僧住持也都是中国禅僧培育出的得意弟子。东渡弘法的中国禅僧们,以自身经验切身指导,将中国大陆禅宗清规生活文化带进了日本社会体系中,建构了日本中世文化礼仪体系和生活规范的基础。因为有书籍和思想,即使是“唐物”的到来,也没有比“人”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加实际和具体。

镰仓时代日本文艺创作和禅相遇,刺激并丰富了日本和歌、物语、书画等艺术形式的成熟,启迪了日本“五山文学”和俳句走向兴盛。在室町时代五山禅僧倡导的“诗禅一味”的影响下,“能禅一味”,“连歌、歌道即佛道”等思想理论相继出现。另一方面,这些又拓展了日本艺道的内涵,将禅诗的结合方法推而广之,应用到插花、茶道、武士道、庭院建筑等领域,不仅对上层建筑领域,而且对日本大众的住居衣食等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正说明了这一期间的赴日中国禅僧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再现南宋禅院的生活,其中也包括对茶礼的复制。

传说圆觉寺开堂仪式说法之际,一群白鹿出现,为此圆觉寺的山号也称为“瑞鹿山”。开山无学祖元不愧为“俊杰硕德的禅伯”,圆觉寺也成为数百人专修禅的修行道场。无学祖元是第一位由镰仓幕府执权北条家发出正式邀请而东渡赴日的禅僧,于1279年6月乘船抵达日本博多海岸,8月就任于建长寺第五世住持。三年后的1282年12月,就任圆觉寺开山。之后,圆觉寺第二世住持大休正念,第三世镜堂觉圆,第六世西涧子昙,第七世一山一宁,第十世东明惠日,第十二世灵山道隐,第十六世清拙正澄和第二十六世东陵永屿,都是东渡弘法中国禅僧,一共是9位。官寺住持的任期一般都是二夏三年。所以,他们也都有历任建长寺和出任其他禅院住持的经历(见次页表2)。虽然现在我们能直观见证的实物以“唐物”为多,但从他们留下的语录和诗集中也可以看到有关禅院和茶的记录,比如:无学祖元的《佛光国师语录》现存九卷;大休正念的《大休和尚语录》现存六卷;镜堂觉圆的《镜堂和尚语录》现存三卷;一山一宁的《一山和尚语录》现存二卷;东明惠日的《东明和尚语录》现存二卷;灵山道隐的《业识团》一卷;清拙正澄的《清拙和尚语录》现存二卷,还有《禅居集》一卷和《大鉴清规》一卷;东陵永屿的《屿东陵和尚语录》现存一卷。可惜的是西涧子昙《西涧和尚语录》二卷流传至江户时代中断了,现在所在不明。下面以无学祖元、一山一宁和镜堂觉圆三位为例,论述其有关吃茶的语录。

表2 镰仓圆觉寺初期中国赴日禅僧住持及其著作

无学祖元的语录中有如“且吃茶”“漆桶吃茶去”“熨斗煎茶”“跃出赵州茶盘中”之类,宛如“酽茶三五碗、意在镢头边”的茶禅互动范例。而如“茗会”“会茶”属于禅院中“特为茶”一例,“茶扇之惠”则为惠茶诗例。“茶脚”仿佛用于杀菌,而“茶盘”和“漆桶”亦可为茶道具的一种。一山一宁语录中留下“煮茶山上水,烧鼎洞中樵”,“赵州吃茶去”和“客来无茶吃,蒿汤备礼仪”也都是茶禅互动的范例。在日本滞留27年之久的镜堂觉圆语录中也多有“赵州茶”“吃茶珍重”之类的茶禅典故,特别指出“禅兴重九,佳节非常,施设奢华”,在重九、端午佳节“酿点老赵州茶,洗涤诸人肠肚,便觉透顶清凉,百病不能作楚。诸人要知赵州茶味么。良久云,甜似黄连甜,苦如甘草苦”。“重阳上堂,自识赵州茶味后,笑他流俗醉金觞。莫嫌苦涩频三啜,两腋风声透顶香”,不仅创作有偈颂“禅房十事”,与茶道具有关的题有“香炉”“香合”“净瓶”和“茶盏”,还有以“煎茶”“茶瓢”和“求茶”为题的诗作。属惠茶诗的“新茶上太守”中,以“春露亲收谷雨前,功夫磨练味完全”,来“珍藏上大贤”。而“求茶”则为了“睡魔为恼蒙君援,未展枪旗尽倒戈。日暖昼长魔又盛,更求一策剿除他”。同样,“煎茶”的目的也在于“一啜清风生两腋,睡魔欲退百千兵”,“为人彻困没疏亲”。“煎茶”也没有离开“寒泉烂煮建溪春,鼎沸松涛万壑声”,“涧水松釰烹石鼎,玻璃满泛碧桃花”。镜堂于1300年56岁时到京都,在人生的晚年主持京都建仁寺(十六世),此时咏有“重九上堂,寄迹东关春复秋,二十余年逢此节。飘蓬今岁寓西京,东西风景曾无别。紫萸满泛赵州茶,清香直透顶门烈”。这里的西京指镰仓西边的京都。镜堂感慨自身来日20余年,初在日本关东镰仓,今岁寄寓关西京都,只要满泛赵州茶,无论在哪里风景是没有分别的。镜堂在日27年间,年年佳节重阳日,“竞向东篱饮菊花,堪羡山间林下士,紫萸酿点赵州茶”。总结以上三者语录中的禅院吃茶,既是日常茶饭事,也是惠客礼仪;既是禅修降睡魔之援助,也是杀菌除百病之保健;其结果是身心清凉生风,轻松愉悦,仿佛进入松涛万壑鼎沸寒泉,玻璃盏中泛满碧桃花之境界,而赵州茶亦可为茶中精品建溪春,亦可为茱萸酿点,其中味道则多为“苦涩”,或“甜似黄连甜,苦如甘草苦”的悟味。这些禅茶互动之味,在日后以临济宗禅僧为中 心 形 成 的 五 山 文 学 中 得 以 继 承,成 为日本茶道精神取之不尽的源泉。圆觉寺《佛日庵公物目录》中所示“唐物茶道具”也体现着这一传播的影响。

三、圆觉寺《佛日庵公物目录》中的“唐物茶道具”

日本中世镰仓文化的基盘,可谓从南宋江浙大地移植来的禅学。伴随禅学来往贸易流通中的产物,是“唐物”的到来。记录当时禅院什物的最初资料,就是流传至今的圆觉寺《佛日庵公物目录》(见表3)。这是一部日本最早的包括宋元画在内的唐物藏品目录,一卷十三纸。在1320年的目录基础上,由僧法清(?)于1363年至1365年间重新修订作成。其中:记录有“诸祖顶相”包括有圆悟自题的作品;作为“应化散圣”,包括有兀庵普宁题跋的“六祖图”等。绘画中,有一山赞的“桃花梅竹”和“猿图”;也有大休正念赞的“猿图”。墨迹中有“虚堂”“无准”“西涧”和“一山”等的作品。这里列举镰仓禅院日用器具中和茶道具有关的物件,比如:盆有圆盆和方盆;制作分堆朱和犀皮;盏有汤盏、建盏。盏同台,即盏和台配套;台的材质又分犀皮和花梨木。汤盏还有青瓷、饶州、瓷蹩一对和窑变同台。花瓶有胡铜、古铜和青瓷之分。香炉为古铜。茶桶有花梨木和白镴制的。茶瓯也是白镴。汤瓶有饶州和赤铜大汤瓶。还有玻璃御器和木垸三十具等记述。其中如“建盏一对在台”,以一对为多,再如“建盏十在台”。因为此时日本还未出现天目茶碗的分类,可知“建盏同台”在数量上比较多。这里把盏分为汤盏和建盏,而针对汤盏有“青瓷汤盏”和“汤盏二对,饶州一对,瓷蹩一对”。建盏在日本茶道成立过程中别具一格,身居高位。青瓷在日本从平安时代就成为唐物的代表,初期还以茶碗一词来指唐物中的陶瓷器。直到《佛日庵公物目录》的时代,日本学者还指出当时日本对唐物认识的不足,都以“青瓷”作为记录。其实不然,从前文表2中可以看出现存《佛日庵公物目录》的记录1320年是在第十世东明惠日,第十二世灵山道隐的存命中存在的。《佛日庵公物目录》虽不像16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日本茶具名物记(上页表3中的年顺6、7、8)那样以茶道具为中心排列分类做记述,也不像15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将军室内装饰品记录(上页表3中的年顺3、4、5)中那样,对房间中茶汤棚周围放置的茶道具加以记述说明,仅仅是对寺院中存有的唐物什物的记录,也许因为禅院年中使用的日常用具,都没有详细说明用途的必要性。可从物名知其用途,还注有材质和产地。如仅茶碗类就分有白镴茶瓯、建盏、窑变、青瓷盏、饶州盏和瓷蹩盏。寺院茶和汤的器具相通,统称茶汤,亦有茶和汤的不同,如茱萸、菖蒲等非茶类药汤。反之汤盏也可理解为茶盏,汤瓶同样可理解用于茶瓶。建盏由于数量较多,日后成为唐物茶道具的主打,这里的窑变一般也归类在建盏类中。而瓷蹩盏,日本有研究解读“鳖”盏,称为玳瑁,则为江西吉州窑的作品,也归类至建盏中。其实这里与饶州汤盏之并列,作为汤瓷蹩的存在也很自然。《佛日庵公物目录》中记录的“建盏,窑变汤盏和青瓷汤盏,饶州汤盏,瓷蹩汤盏”,已经涉及斗茶、点茶和分茶的茶碗选用。这就为这些饮茶形式在日本镰仓禅院中是否也有再现提供了线索。但是这里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瓷蹩盏也是盛茶器皿,不必一定要解读为鳖盏。还有《佛日庵公物目录》中一共有三款饶州瓷器,除了汤盏一对,还有汤瓶和“饶一钵”。而饶州汤茶盏一对,饶州茶瓶和饶州钵,证明了饶州窑在宋代就声名远扬,传播海外。宋代饶州窑达到高峰,称之为“饶玉”,即如玉般的瓷器,当时即被列为宫廷用瓷,与定窑、越窑、汝窑齐名。与建盏和建溪春、团茶、蜡茶、斗茶之间相关性相比,饶州茶瓶和茶盏中曾再现了何种点茶和茶会,还有待于考证。

表3 日本茶道史早期“唐物茶道具”记载例一览

对传播到日本茶道具的认知、应用与继承,为日本茶道的成立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从上页表3中的日本茶道史早期“唐物茶道具”记载例一览可以看出,表3中的年顺1和2资料,属于茶道具深藏镰仓禅院和贵族武士聚会中的“唐物”,以列举茶道具品名为优先。表3中的年顺3、4、5的资料,属于室町幕府将军“御物”的室内书院装饰物记录的时代,更加详细列举茶道具品名下的分类,除了材质,还有形状的列举。表3中的年顺6、7、8的资料,从室内书院装饰物中,以点茶为中心的道具独立出来,另立门户。有识之士开始以茶道具小辞典的形式,从汉字读音、产地、制作者到材质、铭名、形状特征都有记述,并附上日本读音假名。与此同时,在日本文化史上宣告这一时期为日本式茶道的形成期。

2006年,为纪念圆觉寺开山无学祖元圆寂720周年,举办有《镰仓圆觉寺名宝——述说720年历史的禅文化》(五岛美术馆)展,2019年题为《镰仓禅林之美——圆觉寺的至宝》(三井纪念美术馆)展,舶来品的展示再现了当时镰仓国际化禅的具象。圆觉寺作为解读镰仓时代唐物的据点,其中寺内佛日庵的物品目录不仅成为日本艺术价值取向的基点,同时也成为日本茶道史上对茶道具价值取向的基轴,对日后日本名物道具和佗数寄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这些“唐物茶道具”肩负的点茶和茶会的梳理和再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发现。

四、结语

自从禅由中国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社会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从而形成和维系了一股特有的性格和风范,以至近代茶禅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一大特征从而为世界所知。自镰仓时代禅僧东渡开启的圆觉寺禅茶文化,到近代明治期的再次隆盛,围绕圆觉寺禅茶交流的人和物的再发掘,可以发现,禅僧云游之广、求学天下,都留下有参学中国杭州灵隐寺的身影,即使在明治期以后,如禅学者铃木大拙等,饮茶思源回归灵隐寺的云游仍相传至今,名泉不枯,名茶不竭,茶禅互动不息。中日茶禅文化交流留下的轨迹,引用赵朴初先生诗云:“阅尽几多兴废,七碗风流未坠。悠悠八百年来,同证茶禅一味。”

猜你喜欢

禅院东渡建盏
《东渡黄河》
建盏谣
明末清初浙东东渡海洋文学的文本形塑
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唐朝风 东渡情
完美
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