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农村绿色物流发展研究
2022-10-27洪韵
我国农村物流快速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在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同时,粗旷的生产方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如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在此战略的指引下农村物流发展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在发展物流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因此,农村绿色物流发展是实现我国农村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物流行业要着眼于构建集资源整合、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为一体的体系上,才能促进农村绿色物流的发展。
1 我国农村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1.1 优势(Strengths)
1.1.1 相关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对于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保护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物流业作为连接农村与外界的桥梁,有效地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物流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农民作为农村社会的主体,成为农村物流的中坚力量,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所以,农村绿色物流的发展是有效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
1.1.2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网络购物的便捷性激发了其消费能力,改变了原有的消费模式。农村地区的业务量增长迅速,其市场潜力主要体现在农村货物的产出和农村人口的消费购买力上。货物产出能力是指大量农产品经过加工,提高附加值后进入全国流通市场。消费购买力是指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和网络购物便捷性影响购买水平的提高。因此,农村物流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1.2 劣势(Weakness)
1.2.1 硬件和软件设施不完善
硬件设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在农村道路、农村物流站点、仓储等方面建设不完善,以及物流运输工具和条件较为落后,大多采用公路运输及人工搬运相结合的低效率方式。其次是投资建设、物流网络布局规划方面不合理,无法适应农村物流发展的新要求。农村软件设施缺乏主要是指物流技术普及滞后,缺乏运用相关新兴技术来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1.2.2 物流专业人员缺乏
农村人才外流严重,且物流作为新兴产业,专业人才缺乏。相较于农村,专业物流人员更偏好于在城市就业,从而增加了农村物流发展的难度。农村物流业从业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缺乏用专业的视野来应对农村物流发展机遇。对于相关新能源技术等物流技术无法应用自如,无法制定规划和有效整合资源来应对农村物流发展的挑战。
1.3 机会(Opportunities)
1.3.1 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生存环境也不断恶化,具体体现在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方面。由此“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词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热议的话题。人们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活方式上逐渐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因此绿色物流成为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能够有效引导农村物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从而构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农村绿色物流体系。
1.3.2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向不同地区流通,实现了城市间、从城市向农村、农村间各方位跨区域运转。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呈现协同发展的趋势,充分挖掘了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和产出能力。根据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快递总量达到830 亿件,其中超过300 亿件来自农村地区,可见农村物流的产出和消费市场潜力较大,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机遇。
1.4 威胁(Threats)
1.4.1 绿色物流意识薄弱
农村物流主要是以当地农民为主体的模式,其具有自给自足的传统经营观念,没有经过相关人员的指导获得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系统化培训树立物流运营意识。在这种观念下主要考虑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尽可能的压缩物流成本来提高自身利润,一般采取粗旷式处理方法,导致农村物流往往是高排放、高污染。绿色物流意识薄弱没有考虑长远利益,缺乏全局观念考虑农村物流发展的可持续性。
1.4.2 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加工和包装环节资源利用率较低。物流包装主要的问题有包装材料、包装过度、包装浪费问题,包装原材料主要采用塑料包装,塑料包装往往是不可降解、不可回收,无法循环利用容易破坏环境。过度包装主要是为了防止在运输途中由于货物挤压以及防止流通环节损坏,采用过度包装来包裹货物,加大了废弃物处理的数量。运输环节往往是由于没有合理规划路线、布局网点,造成线路绕行、空载率高,导致废弃物排放过高。
农村绿色物流发展SWOT 分析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农村绿色物流发展SWOT 分析模型
2 我国农村绿色物流优化路径
2.1 发挥政府规范作用,制定激励政策
农村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不仅要制定相关政策对农村物流进行约束和规范,还要制定激励政策提高积极性。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当地政府首先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农村绿色物流体系,从“加工—包装—运输—配送”整个物流环节进行约束。如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包装要使用可降解材料并且要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浪费。制定激励政策,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或奖励机制,对采取绿色运输交通工具的物流企业给予补贴或减免税收,对采取绿色经营方式的物流企业进行表彰宣传等。
2.2 积极探索绿色物流体系运作模式
乡村振兴视角下重视农村绿色物流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与建设美丽乡村协调发展。构建农村绿色物流体系既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促进“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闭环运作,解决农村物流发展浪费问题,尽可能的节约物流成本,并有效实现绿色物流,形成集绿色加工、绿色配送、绿色仓储、绿色包装和绿色信息管理一体化的资源节约型物流体系,改善加工环节废弃物排放的杂乱无章,通过规模化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制定相应的废弃物排放和处理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合理改善运输方式,缓解空驶率高的现象发生。
2.3 重视农村绿色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及技术开发
农村绿色物流发展要实现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协调发展,实现服务质量和成本缩减的双赢。首先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各物流点的相关配套设施的设置与更新,优化各物流点、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科学合理布局物流运输渠道,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整合物流运输方式方法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因地制宜的采取合理运输方式。其次完善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农村信息基站建设和信息共享系统的开发,实现绿色物流智能化发展。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时发布与更新相关物流信息,有助于缩减不必要的成本,改善车辆回程空载现象,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能保证消费者信息查询的便利性以及物流环节信息的公开透明度。
2.4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绿色物流意识
物流企业作为一个微观主体要适应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时代潮流的发展。要发展绿色物流,企业就应该提高绿色物流意识,宣扬企业内部绿色文化,从领导层至员工培育环保意识和绿色理念,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绿色理念以及专业素养。培育员工绿色理念要从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配送开始,从源头到末端体现绿色物流的思想,让绿色物流贯穿物流供应链整个环节,有效实现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提高资源利用率。
2.5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引进专业人才是保障绿色物流发展的基础,企业要注重培育一支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物流人才队伍。物流作为新兴行业,对于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较高。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熟练掌握最新的物流技术,运用于实践及操作领域,还可以让物流企业在领导层上培育组织绿色理念及文化,提供绿色高效的运营方式。针对农村人才外流严重的现状,应鼓励人才回乡创业就业,从激励环节入手,对于在艰苦地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贴等福利政策,减少农村高素质人员外流现象发生。
3 结束语
总之,农村物流发展要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同时发挥政府监督约束作用和企业相关政策制定作用,通过使用先进物流技术有效实现农村物流在资源配置、人员统筹安排和运输流转环节方面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有效减少在物流各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发挥农村物流专业人才的作用,最终实现绿色物流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