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下乡,农民进城

2022-10-27庄西真

职教通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职教劳动力大棚

◎庄西真

前些日子,我趁疫情缓和的时候回老家(山东莒南县的一个小村庄)住了几天,在陪父母聊天中了解到一些村庄内外的家长里短、旧闻新事。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或通过考学、或通过当兵、或通过打工进入城市就业居住。这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收入结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来自进城务工的工资性收入;也改变了我国的城乡结构,到2021 年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村里人都到城市里去了,农村就空虚了,所以前些年搞农村研究的人都说大多数村庄里只有“386199 部队”(指的是留守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这次回家,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我发现村子里的人与以往回家见到的的确有所不同,除了本就留守的妇女、孩子和老人外,多了些60 后、70 后,甚至还有一些80 后及其以后年代出生的人。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疫情期间在城里干不下去才回到村子里来的。我们这个小村庄是全国情况的缩影,根据人社部披露的数据,4 月份全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升至6.6%,部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城镇就业和收入的不稳定退出城镇劳动力市场,转而回到家乡。回来的这些人都是家庭里的顶梁柱,负担全家的生活支出——夫妻两个一个在外打工挣钱,一个在家养老看小。在当前情况下,这一突出的人口结构特征意味着农村家庭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一旦作为顶梁柱的劳动力失去工作机会,其整个家庭将立刻失去收入来源,进而极易落入贫困陷阱。因此,当这部分人回到村里后,他们不能坐吃山空就得有事情干、能挣到钱。

在我们这个没有产业(所属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农业村,能干的营生有以下三种。一是种地。我们这个村共有576 口人,560 亩地,人均不到一亩地。这和全国的情况差不多,我们国家多山地,人均只有一亩三分地。这样少的人均土地面积,种粮食只能解决温饱,发家致富是万万不可能的(除非多种地)。除此以外,就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用温室大棚技术种植水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经营好的话一亩地收入能到几万元钱。但这件事不是随便哪个人想干就能干且干得好的,需要前期成本投入、掌握一定技术、把握市场行情和吃得了其中的辛苦,所以真正通过温室大棚技术发家致富的村民也不多。而习惯于在城市里打工的人,乍一回到村里是不容易干好这件事情的。二是以“农业+季节性劳务就业”为主,在本村和邻村的建筑工地(村民盖房)和大棚种植大户家里打零工(比如草莓熟了摘草莓、樱桃熟了摘樱桃等)。因为现在农村里盖新房的不多(都去县城买房),前一种零工机会很少;而后一种因为赶时节而忙闲不均,属于“半工半农”状态。上述两种零工都不稳定,这对于上有几个老人要赡养、下有几个孩子要抚养的青壮年来说,总有点杯水车薪。三是自己创业(国家也频繁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但是,创业需要的胆识、资金、技术、管理更非一般农民工所具有。据我了解,我们村里返乡创业的人很少,放眼周围几十里的村庄,成功者也是凤毛麟角。

想来想去,既然本地就业机会缺乏,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让因疫情回到村庄的人重返城市就业,还可以让以前没有去过城里的农村过剩劳动力——留守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女性劳动力,以及年龄较大或行动不便的劳动力也进城务工。从理论上来讲,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能干的事情很多,既可以在快递物流、建筑装修、餐饮服务、社区保安等服务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可以在升级后的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岗位上工作。当然,前提是他(她)们掌握了做好这些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我主张“职教下乡”——缺什么补什么,大规模开展适合农村过剩劳动力特点、形式多样的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这就需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送培到村、送训到人、送技到手。

政府相关部门推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的目的是拉动农村的消费,而我提出“职教下乡”是为了促进农民就业。要知道,有工作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消费。

猜你喜欢

职教劳动力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