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路径分析

2022-10-27马建源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污染

马建源

(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兰州 730020)

生态环境是现代农村建设的重点,而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重视度,了解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科学谋划农村经济发展重点,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农业,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效率,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消除污染,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变农村居民的传统认知,鼓励农村居民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当前,增强农村经济造血能力,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获得感,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村经济发展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以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为基础,落实各项保护措施,重点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合理规划农村发展布局,适当引入二三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要做好环境保护,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以良好的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绿色经济收入。

2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类型

2.1 生活污染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的改善,生活污染现已成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与城镇不同,农村的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粪污等,此外还有城市转移的生活废弃物。若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随意丢弃、堆放或者未进行无害化处置,则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释放到环境中,直接损害农村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缺乏收集处理设施,直接外排,极易蓄积在低洼地带形成黑臭水体,其不仅对周边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也成为农村环境的一块伤疤。厕所粪污方面,我国农村厕所以旱厕为主,不注重环境管理,容易污染空气和水环境,进而影响人居环境。

2.2 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指的是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种植或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离不开农药化肥的使用,但在有些地区,测土配方未有效落实,农药化肥长期施用过量,未能被农作物有效吸收,在土壤中形成残留,不仅降低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破坏土壤透气透水性,也会损害土壤耕作层局部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长。降雨和农田灌溉容易导致土壤中残留的农药或者化肥随农田退水或溢流进入灌渠、河流等地表水体,并逐步渗透至地下水中,对区域土壤、地下水和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因农业生产随意丢弃的农药瓶、化肥袋、农用薄膜等固体垃圾在短时间内基本无法降解,破碎后产生的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新的严重污染,进而影响粮食安全。

2.3 工业污染

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落实精准扶贫计划,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引进多项扶贫产业,加大乡镇企业扶植力度。因此,农村地区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工厂。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偏远,环境监管落实不到位,这些工厂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足。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未能处理达标即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大气、水和土壤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3.1 完善管理机制,形成有效保障

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需要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形成可靠的制度保障,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首先,要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根据当地发展情况细化制度措施,明确具体流程和要求。其次,要引进责任制,细化岗位设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利,确保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再次,要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的监督和控制,端正人员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追责,逐步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管理效率。最后,要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大环境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震慑。要根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借鉴成功经验,积极研究实施细节,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3.2 推广绿色技术,发展绿色农业

农业生产污染是农村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从源头入手,引入和推广循环产业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循环化与生态化,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污染。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引导农村居民发展绿色农业。其间可出台配套政策,给予农村居民适当补贴,吸引农村居民参与绿色农业生产,通过规模效应产生经济价值。示范基地可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作物种植、废弃物处置)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高效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做好病虫害防治,减少环境不良影响。同时,使用可降解的地膜和化肥,消除潜在污染源,降低农业固体废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鼓励满足当地环保要求的企业投资,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促进绿色食品生产,逐步建立农业绿色生态系统,减少农业生产污染。

3.3 做好宣传教育

污染产生的源头是人类生产活动,相比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的约束较少,导致生活污染分散,治理与日常管理难度较大。当前,既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又要动员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更好地落实各项环保政策,有效防治环境污染。村民委员会可以定期组织村民参加活动,使其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并定期用广播进行宣传,扩大宣传力度。可通过村民会议制定本地化环保措施,并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考核,对表现良好的居民发放奖金或者荣誉奖励,从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针对污染环境行为进行批评或者处罚,积极利用村务公开、红黑榜等手段,有效杜绝环境污染问题。此外,要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先进农业科技。

3.4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加强制度建设,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地方政府应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认真研究,合理谋划,充分做好城镇规划与村庄发展的衔接,科学做好土地流转。一是合理规划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将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人文环境有机结合,做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旅游项目,吸引投资,做好开发。同时,要注重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旅游业获得的收入可以分配到环境保护中,确保其获得足够资金的支持,形成生态环境创造旅游资源、旅游发展反哺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格局。二是推动土地有效流转,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整合具有流转价值的土地资源,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吸引企业投资,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3.5 加强环境监管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逐步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农村环境监管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工业生产监管,因此可在乡镇一级设立环保专员,加大监管力度。要因地制宜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将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村办企业等逐步纳入监管范围,执行相应排污标准,定期采样检查排污情况,处罚不达标的企业,形成一定的震慑。农村环境保护要做好监管,了解措施落实情况。要注意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严厉打击偷猎、滥砍滥伐的行为,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此外,要做好工业生产布局,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避免工业生产对野生动植物生存造成严重的破坏。要加大工程审查力度,不断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减少环境影响。

3.6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部分地区过于强调经济发展速度,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新时代,地方政府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进和推广环保技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地区可以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建设回收站和垃圾处理中心,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和当地居民收入。地方政府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申请专项资金、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同时,为保证基础设施“建得起来、用得下去、看到效果”,应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实现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农村生活垃圾“有人收、有人运、有人管”,农村污水管网、垃圾收集转运点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断夯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在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秸秆处理等也能够顺利开展,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消除污染,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 结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当前,必须从环境污染的源头入手,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和环境监管,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污染
环境保护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