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协作与经济发展理论探析
2022-10-27朱解放
朱解放
一、简单协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简单协作能够抵消各个劳动者在劳动能力上的差别
无论在任何社会条件下,各个劳动力因体力和智力的差别都同平均劳动力多少有偏离,只要把较多的劳动者聚集在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差别就会相互抵消。在劳动者分散进行劳动的情况下,低于平均水平的劳动力难以发挥其作用,或者只能发挥较小的作用,一旦让他们协同劳动,就可以作为一个平均劳动力发挥作用。因而,简单协作能够提高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简单协作可以大大节省生产资料的耗费
简单协作能够在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上引起革命。厂房、仓库、工具等,在协作场合下不是供单个劳动者使用,而是为进行协同劳动的许多劳动者共同消费。大量积聚的并且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一般地说不会和这些生产资料的规模及其效果成比例地增加。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转移到单个产品上去的价值组成部分之所以较小,部分是因为这些生产资料转移的总价值要同时分配到较大量的产品上,部分是因为这些生产资料加入生产过程的价值同分散的生产资料相比,绝对地说虽然较大,但从它们作用的范围来看,相对地说却较小。因此,不变资本的价值组成部分降低了,而随着这部分价值量的减少,商品的总价值也降低了,从而使商品变得便宜,又为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简单协作创造了一种集体力
在简单协作的条件下,许多人同时共同完成同一的不可分割的操作所发挥的集体力量,与单个人发挥力量的机械总和有本质的差别。协作的结果是,通过协作所生产出来的东西,要比同样多的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分散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多,或者说通过协作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在另一种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生产的。所以协同劳动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即集体力。
(四)简单协作能够提高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效率
简单协作克服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孤立的、分散的状态,使他们在劳动中有了社会接触。单是这种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力振奋,从而提高每个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效率。比如,10个人在一个100小时的共同工作日中提供的总产品,比10个单个的劳动者每人劳动10小时或者一个劳动者连续劳动100小时所提供的产品要多得多。
(五)简单协作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制作时间
在简单协作的条件下,虽然每个劳动者只完成同一种工作,但每个人的个人劳动作为总劳动的一部分,仍可以代表劳动过程本身的不同阶段。由于协作劳动,就能使劳动对象更快地通过这些阶段。更重要的是,协同劳动使总体劳动者前前后后都有眼有手,在一定程度上是全能的,可以从多方面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的制作时间。
(六)简单协作可以在紧要关头避免劳动成果的损失
由劳动过程的性质本身决定,在许多生产部门(特别是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农业部门)都有紧急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必须收获劳动成果,否则劳动成果就会损失。能否不失时机地获取成果,取决于是否同时使用许多结合的工作日,成效的大小,取决于劳动日人数的多少;但无论如何,参加这种协同劳动的人数,总比在同样长的时间内为达到同样的效果所需要的单个劳动者的总数要少。
(七)简单协作实现了生产条件、劳动时间和非生产费用的节约
在简单协作的条件下,排水、筑堤、开凿运河、铺设铁路等,扩大了劳动的空间范围,从而在这些劳动过程中由于劳动对象上的联系,就需要协作。在协作过程中,生产领域又得以在空间上与生产规模相比相对地缩小,即参加协作的劳动者只负责完成大型生产过程的部分任务。在劳动的作用范围扩大的同时劳动空间范围的这种缩小,造成了劳动者的集结、不同劳动过程的靠拢和生产资料的积聚,不仅造成了生产条件和劳动消耗的节约,而且造成了各种非生产费用的节约。
二、复杂协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复杂协作使劳动者只从事一种专门性操作
首先,由于根据各个人的特长,使每个人终身只从事一种简单操作,各个人的整个身体就变得非常适应各种操作的需要,变成各种操作的自动的片面的器官。其次,由于每个人终身只从事某一种操作,使局部劳动独立化为一个人的专门职能,劳动者经常重复做同一种有限的动作,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有限的动作上,使局部劳动的方法完善起来,能够使劳动者从经验中学会消耗最少的力量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由于每个人终身只从事某一种操作,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而且减少了劳动力的非生产性消耗。在简单协作中,由于劳动者不断变更劳动空间和调换劳动工具,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上的空隙。而以分工为基础的复杂协作,劳动者终身重复同一操作,这就可以避免因变更劳动时间和调换劳动工具而造成的时间浪费。可见,实行以分工为基础的复杂协作,不仅可以减少非生产性消耗,也可以节约劳动力的使用。
(二)复杂协作引起生产工具的完善
(三)复杂协作创造了社会劳动的组织形式
工场手工业内劳动者之间的协作,创造了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在混成的工场手工业中,最终产品是由各个独立的局部产品纯粹机械地组合而成的。生产这些局部产品时劳动者之间没有联系,只是最后到装配工人那里才装配成最终产品。这样一种组织形式,使劳动者的有些操作可以在家里完成。在有机的工场手工业中,最终产品依次经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过程和操作才能完成。由于这种工场手工业把原来分散的手工劳动者结合在一起,缩短了最终产品制造的各个特殊生产阶段之间的空间距离。局部产品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用在这种转移上的劳动也减少了,于是劳动效率提高了,产品的数量也增加了。无论何种复杂协作的组织形式,都具有如下的优点:一是劳动过程更加具有连续性、划一性和秩序性;二是发展了社会劳动过程的质的划分和量的规则;三是使局部劳动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四是引起了相互关联的劳动者之间的协作与联合;五是使劳动者从事片面职能的习惯变成本能地准确地起作用的器官。
三、机器大生产协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机器大生产协作使自然力代替了人力
(二)机器大生产协作可以自觉运用自然科学
在机器大生产协作产生以前,劳动者的劳动是与有限的知识和经验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从未超出产品制作方法的经验积累的范围。一旦机器大生产协作代替了其他形式的协作,人们一向奉行的从经验中得出的陈规,就被对自然科学的自觉运用所代替。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运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每一项科学发现都成了生产方法新的改进的基础。
(三)机器大生产协作实现了完全客观的生产体系
(四)机器大生产协作使劳动过程的主观性转化为劳动资料的客观性
四、协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节省原则
(二)经济原则
(三)比例原则
协作是劳动者的协同劳动,是劳动者结合在一起共同操作,而不是分散的孤立的劳动和操作。既然是协同劳动,参加劳动人数的多少,要有一定量的比例。即使在简单协作的场合下,参加协作的劳动者也要有比例。在更为发展的协作形式下,参加协作的劳动者的人数更需要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