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为例

2022-10-27江苏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考场

◎江苏/孙 进

何谓图式理论?顾名思义,图式理论是以“图”为基础,以“认知”为核心的理论。图式理论认为人脑在接受新信息的时候,可以将所储存的经验、知识以单元(图式)的形式转化为新的内容。基于此,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图式理论,建构体系化、可感化的图式,进而让阅读更加具体化。这样,学生在考场阅读中能够有效建构图式,将阅读过程转化为逻辑思维,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用能力。

一、建构语言图式,读懂文本的内涵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词语、句段、语法等进行提取,进而深度理解文本内涵。语言图式是主动建构语言、积极进行个性化思考、深度解读文本的关键。

首先,调动语言感知,字斟句酌。扫清语言障碍、深度解析字词是建构语言图式的基础。在阅读中,学生需要利用已有的语言感知,进行新旧知识的勾连,进而做到主动“输入”,有效“输出”。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为例,考生在考场上需要借助已有的文言储备知识对陌生语境下的文言字词进行解构,进而形成新的图式。从四道题目设置来看,学生可以建构以下语言图式:(1)字词推断图式。“蔽”字形图式“从艸,敝声”,本义为“小草”,引申义为“遮住、遮掩”。由此,考生可以推断出文本中“为赵蔽”中的“蔽”应该为“屏障”,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应该为“受蒙蔽”。(2)句式推断图式。“魏歃盟于秦”为状语后置语句,“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为判断句,“所以”为“用来……的”;(3)语意推断图式。“寡人愿子之行也”中“寡人”为魏王,此句意思为“我魏王希望您(孟尝君)为我走一趟”。

结合上述语言图式,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断,形成新旧知识的共振,很好地解决了文言文断句、文化常识以及内容推断等题目。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语言图式将知识进行串联,形成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其次,调动语法经验,建构语言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语言材料,调动已有的语法经验,进行新的话语解码。在考场上,对于一些较为陌生的材料,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储存的语言图式,通过语法分析、理解、转化等思维活动,有效地进行推理和论证。比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考生可以借助古诗词语法“变形”的特点,对语句进行合理的调整、转化,进而正确理解古诗词大意。具体为:

春色无边/苦向南山觅人情/来趁元正七/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结合句式的调整,这首词的文脉应该为:上阕写“人日”登南山,感受人情风俗的盛景;下阕转为议论,懂得做人之理方可达成“日日是人日”的境界。由此,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抓住开篇“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人情”为“风土人情”,这句起到了“起”的作用,引出了“人日”之时“箫鼓追随”“笛声不断”以及“祈麦祈蚕”“人勤春早”的气象。

二、建构内容图式,理解文本的表征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结合已有的知识背景,对阅读材料的主题进行多元的建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不仅需要虚心涵泳,感知作品表征,而且要切己体察,探究作品深意。有效的内容图式可以使读者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进行文本内容的建构,进而多元理解作品意蕴。

首先,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激活内容图式。任何一篇经典的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整体感知材料,进而准确建构内容图式。比如,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为例,考生需要结合《江上》这篇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梳理文本诗意的语言,进而探究出其诗化之因。结合文本,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内容图式的建构:(1)聚焦形象特质,感知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2)通过诗化的景致,感知小说隽永、抒情、唯美的画卷;(3)借助意象与情思,由“渡船”“渔夫”等创设矛盾;(4)巧借物象的多重出现,进而表达对人生、世界的认知。

基于以上“诗化小说”的内容图式,考生可以在考场上选取一个切入口,读出小说的多重意蕴。比如,学生紧扣“渔夫”这一形象,体悟其“主动渡伍子胥”到“坚决拒绝纳剑”的心理,进而解读出渔夫“心境平坦,疏散清淡”的形象特征。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以将历史故事中“渔夫”的“义士”形象与其对比,进而凸显出作者创作此部作品的独特之处。

其次,基于写作背景,建构内容图式。还以《江上》为例,命题者为了扫清考生相关文史知识的盲区,特地添加了注释。在考场上,考生需要结合注释提供的写作背景,建构与“故事新编”相关的内容图式。结合注释,考生不难发现:本篇节选以历史故事“伍子胥复仇”为背景,借助渡船感知“渔夫”对生命云淡风轻的状态,进而凸显出“放下仇恨”与“坚决复仇”两种生命状态的矛盾。

三、建构形式图式,重构文本的深意

形式图式是指文章的体裁、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经典文本都有其独特的文本结构和脉络。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精准掌握语言材料的形式结构,建构合理的形式图式,进而深度解读文本。

首先,巧设问题,形成整体的形式图式。在考场上,为了能够迅速进入文本内部,读懂文本的内容,学生需要紧扣文题(话题),巧设问题,建构形式图式。比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学生可以紧扣两篇文本的论题,设置如下具体问题:第一篇文本“如何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何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对当下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第二篇文本“新诗百年探索的进程如何?后新诗潮有哪些特质?新诗与后新诗潮的出现存在着怎样的联系?”由此,学生可以迅速梳理出两篇文本的写作思路,建构思维导图,全面地提炼出文本的观点态度。同时,这样也有利于考生整体理解文本的内容。

其次,从“读一篇”到“读一类”。总体来看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四篇阅读文本,考生依据自身阅读经验,可以从形式图式的角度建构以下阅读内容:(1)非连续性文本——理清文本思路,琢磨立论方法,学会思辨问难;(2)小说类文本——欣赏文本叙述方式,领悟人生意趣;(3)文言文阅读——抓住重点字词,概述叙述脉络;(4)古诗词阅读——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人生道理。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自上而下地进行阅读解码,巧妙建构阅读认知,进而不断地向阅读的更深处、更远处漫溯。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图式考场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