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团队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2022-10-26刘鹏宇贾克斌陈善继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教育

刘鹏宇 王 超 贾克斌 陈善继 张 悦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团队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刘鹏宇 王 超*贾克斌 陈善继 张 悦

[北京工业大学]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提升我国地方高等教育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反思我国地方高校在现行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大数据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育人经验,提出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团队协同育人体系,即通过打造团队协同育人模式,夯实育人基础;构建育人共同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再造大数据驱动下的教育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以期为我国地方高校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综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参考。

创新人才培养;教研团队;协同育人;大数据

习近平总书记赴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所获得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上。[1]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实施,教育主体能够借助大数据大量、多样、真实、高效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进而为教育实施带来颠覆性创新。本研究在分析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和高等教育过程中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团队协同育人体系。

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相对较大的优势。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高等教育与教育大数据融合不够等短板,其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质量均面临新的挑战。

(一)单一导师负责制向育人团队转型

在学科综合、交叉渗透的情境下,单一导师负责制因受限于教师个人的知识面、研究视野、思维模式、教研经历和实践经验等,使得教学决策主体在单一模式下,培养条件薄弱,学生研究视野受限、创新能力不足、思维不够开阔,束缚了学生的创新发展,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滞后于教育发展,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与传统的单一导师负责制相比,团队育人模式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通过导师与本校其他学科导师、外校同领域导师、行业导师等多种形式组建教师团队,能够有效拓展教师教育教学思路与方法,提升教师队伍师资水平,提供更加优质的培养条件和平台,促进学生在交叉学科领域的融合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

(二)大数据与教育设计相融合

在教育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传统高等教育机制面临着教育设计阶段依赖教师的个人主观经验、教师个体无法灵活应变教育实施阶段多变的情境干扰、教育评价阶段方式单一使得反馈效果低等系列问题。

优质教学质量的达成要求教学主体、教育管理者要以新时代教育理念为指引,借助先进的技术工具,在充分掌握学生真实数据的前提下,规范教学流程,设计客观、科学有效的教育环节。[3-4]在高等教育领域,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深刻影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管理的关键要素,能够有效提升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使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继而改善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各种弊端。[5]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行为、学习动态,能够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支持教师教学决策,能够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依靠客观依据和实证研究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决策。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坚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历经数十年探索,提出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团队协同育人体系,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技报国理想和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效保证,为不断完善高校教育治理体系、改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服务模式贡献智慧。

二、大数据驱动下团队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教育大数据环境下,应用教育大数据和教研团队模式实现全面育人,既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现实诉求,也是人才创新培养的内在要求。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强化团队协同;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国际交流平台;以全过程育人为举措,借助教育教学大数据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以“强化协同、产教融合、提质增效”为育人思路,提出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团队协同育人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团队协同育人体系

(一)强化团队协同,打造“4421”团队协同育人模式

“4421”团队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是教研团队建设的关键环节,夯实了教研团队育人机制基础。具体而言,“4421”团队协同育人模式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图2 “4421”团队协同育人模式

四个着力点,即“明确育人目标、聚合育人资源、遵循育人规律、创新育人机制”。首先,教研团队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具有扎实学术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开阔国际视野和不竭创新动力的通用型高等人才。其次,应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聚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实现人人、时时、处处育人。再次,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引导与文化浸润,使育人的各相关工作覆盖从学生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同时,聚焦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不断创新团队育人机制,提高育人时效。

四轮驱动力,即“科研能力驱动、学术成果驱动、多维协同驱动、育人使命驱动”。首先,教研团队应以“科研+”串起全过程育人,不断推进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其次,要把握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将实践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自主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再次,育人应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集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为一体,创建多维协同的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全面育人的协同性。同时,团队要以科研育人、学术培养和思想引领为使命,为全面育人提供保障,切实提高高等人才的培养质量。

两翼为支撑,即以班级辅导员、学生科研导师两翼为支撑,发挥好思想引领和学术引领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应加强班级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导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和第一责任人,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学术研究上,还要从专业技能、科研实践、思想引领、服务社会、国际视野等各方面对学生展开培养。

一体化育人,即一体化育人机制和长效运行机制。教研团队应以“科研平台+工程项目”为引领,注重人才的选拔、教学方案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国际化视野的拓展等,充分发挥一体化育人的贯通性、系统性和递进性特点。

在施行“4421”团队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团队从国际国内著名高校引进数名优秀青年教师,国际化和实践型教师比例稳步提高,并通过外引内培,不断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师资队伍总体呈现学历高、素质强、重实践、强特色的良好发展趋势。研究团队相继入选北京市学术拔尖创新团队和北京工业大学“三全育人”教师团队。

(二)坚持产教融合,构建“四位一体”育人共同体

根据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构建“4421”团队协同育人模式的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将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育人共同体,有助于地方工科高校扬长补短,如图3所示。

图3 “四位一体”育人共同体

一方面,团队根据社会需求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确定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评价标准。采取依托项目、服务地方、鼓励创新等措施,通过各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整体培养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团队以科研项目、产学研平台和专业基础实践平台为支撑,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四位一体”育人共同体的建立过程中,团队结合电子信息专业的特性,依托电子信息与电工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在本硕博衔接点上发力,并根据学习阶段、个人兴趣等数据源,实施个性化、分类化培养,使越来越多的本科生走进实验室、接触科研,在课题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潜心研究。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科特色和专业基础,采取产学研用、校企强强联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设研究生校外联合培养基地、建立高水平校外兼职导师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创新性应用技术人才。同时,在思想引领、国际视野方面发力,通过与多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稳定的学术合作平台、推荐优秀博士生赴海外院校进行联合培养、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校讲座、设置专项科研经费等举措,加强师生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培养理念和前沿技术。通过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加大对优秀校友、先进典型的宣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

(三)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大数据驱动下的教育环节设计

基于北京工业大学跨校区互联互通的教学格局和信息化建设基础,将教育大数据与教育阶段深度融合,不断优化教育环节设计,使教育决策在教育大数据的指引下得到有效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图4所示。

图4 大数据驱动下的教育环节设计

1.教育设计阶段

教育设计与准备是高等教育的首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资源及学生个体等教育情境中的主要元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教育方案并不断修正优化。

借助信息化平台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如学生校园卡使用数据、教学平台学习数据、图书借阅数据等),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数据,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分析学生个体的思想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而制定精准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以及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为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干预性指导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在整个方案的设计上,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坚持思想引领,践行教师要全面育人。

2.教育互动阶段

教育互动是对教育设计阶段成果的实施阶段,是发挥好思想引领和学术引领、带动三全育人整体建设的重要一环,包含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方式。

通过运用教育大数据,教师能够根据教学数据分析信息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思想状态,从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思想引导,实现教师对学生有效的干预性指导,推进个性化的学习和思想双重指导模式的发展,使教育过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3.教育评价阶段

教育评价是教师审视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还要利用多种评价方法以实现对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反馈。

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评价数据的有效分析,教师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整体情况和效果,根据学生的评价反馈数据来及时发现自身教育中的问题,并适时调整和改善教育教学决策方案。团队的教育评价内容由过度关注学生学科成绩和科研成果的单一传统评价模式转换为全程化的包含专业成绩、学术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和思想状态等层面在内的多元评价方式。

三、结论

本文以大数据变革为契机,结合地方高等学校自身办学基础、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导向,通过构建“4421”团队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四位一体”育人共同体,优化数据驱动下的教育教学环节设计,形成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团队协同育人体系。

通过多年实践,团队育人举措于2011年在北京工业大学试行,2017年在本学科推广实施“4421”团队协同育人模式建立,2018年,在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年会上宣传和推广“四位一体”育人共同体的育人理念及效能。团队依托该机制培养了百余名专业知识扎实、成绩优异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为信息、通信、安全等领域输送了大批复合型高端人才。京津冀电子信息专业联盟高校(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高校也借鉴了部分做法。

[1]李丽君, 郭宗和, 焦学健.基于科研团队信息化管理的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08): 331-333.

[2]丁红枫, 刘斯伟, 孙连坤, 刘海岩. 导师团队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科教导刊, 2019(07): 80-81.

[3]熊善军. 大数据可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什么?[J]. 基础教育课程, 2019(11): 27-33.

[4]王惠. 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决策改进方法研究[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2): 7-9.

[5]张宏伟.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策略[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 36(02): 47-51.

1.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研课题“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团队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YB202127)”

2.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双百”示范行动创新课题“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型及其应用的实践探索”

3.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No.120)民族院校新工科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4.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数据驱动下的育人团队教育决策机制研究与实践(ER2020B010)”

5.北京工业大学“三全育人”教师团队重点培育项目“面向本硕博创新人才培养的团队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责任编辑:卢彩晨)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