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玉米水分产量的影响研究
2022-10-26王文婷贾丽炯王多平
王文婷,贾丽炯,王多平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1)
0 引言
甘肃省河西地区水资源有限,降雨偏少,蒸发量大。玉米作为当地重要的大田作物,栽培面积较大,广泛采用了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该地区玉米栽培中,水氮管理比较粗放,最优水肥策略尚未明确。为了研究膜下滴灌水肥耦合设计对玉米水分产量的影响,在不同水分梯度和施氮梯度下,探究各生育时期玉米土壤平均耗水量变化特征、不同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玉米耗水量ET与产量关系等,分析不同水肥处理对玉米水分产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灌水量和施肥量组合。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区概况
试验位于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勤锋保护站,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多年平均气温7.8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 mm,蒸发量为2 644 mm,日照时效3 028 h,0℃以上积温为3 550℃,无霜期达162 d,最大冻土埋深115 cm,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的90%以上。试验区土质为均质砂壤土,平均田间持水量和容重分别为20%和1.58g/cm3。年度降雨量为100.70 mm,玉米生育期降雨量为82.50 mm,有效降雨量为42.20 mm,8 月份降雨量最大为26 mm,依次是6 月份为20.70 mm,9月份16.50 mm。玉米生育期最高气温为37.70℃,月平均最高气温在7月份为34.40℃,月最低气温在4月份为6.10℃。
1.2 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玉米品种为“先玉335”,共设置9个小区,每个小区设定3膜,每膜种植3行玉米,玉米行、株距为40 DN 30 cm,共设置3个水分处理(T1、T2、T3)及3个氮肥处理(F1、F2、F3),滴灌带一膜两行铺设在玉米种植带中间,T1、T2、T3 处理灌水量依次为375、450、525 kg/hm2,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开花期,灌浆期各灌水1 次,通过水表可读取灌水量;各个灌水处理分别设定F1、F2、F3 三个氮肥梯度,纯氮量(尿素含氮量46.6%)分别为150、300、450 kg/hm2,按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为3∶5∶2施肥,施肥时直接称量通过文丘里施肥器施入,分别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施入。2021 年4 月25 日播种,10月2日收获。
1.3 测试项目及方法
1.3.1 土壤水分测定利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每次灌水前、后1 天通过土钻取土0~100 cm,降雨后加测一次。
1.3.2 产量测定玉米收获后,测定每个小区产量。主要确定玉米穗重(g)、百粒重(g)、穗粒数、和地上干物质重量(g)等指标。
1.3.3 玉米生育期耗水量计算
式中:ET—耗水量;T—生育期内灌水量(mm);P—有效降水量(mm);U—生育期内地下水补给量(mm);地下水埋深较大,一般为0;D—生育期内排水量,无地下排水量,取0;△W—时段内土壤水分的变化量(mm)。
1.3.4 水分利用效率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WUE)即每单位耗水量的玉米籽粒产量,由下式表示:
式中:ET—作物耗水量,(mm);Y—单位面积上的作物经济产量(kg/hm2)。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 软件和Origin Pro 2018 软件进行绘图,IBM SPSS Statistics22.0 软件对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土壤平均耗水量变化特征
作物水分的消耗途径主要为蒸腾蒸发量和棵间蒸发,一般旱田地下渗漏和地表径流可忽略,降雨是补充作物需水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玉米耗水量也在相应增加。对于低水平灌水量,其平均耗水量为282.94 mm,中水平灌水量,其平均耗水量为327.51 mm,高水平灌水量,其平均耗水量为368.34 mm;高水平灌水出现了最大耗水,低水平灌水表现出了最小的耗水量。对于同一灌水水平,不同施肥量对玉米耗水量影响不显著,说明灌水量是影响玉米耗水大小的主要因素。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灌水和施肥均对玉米穗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影响显著,但对百粒重影响不显著;灌水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施肥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穗粒重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115.43~161.22 g),高水平灌水的平均穗粒重分别比中水平和低水平增加40%和15.50%。同一灌水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粒数也在增加;同一施肥条件下,灌水量增加,穗粒数增加,高水平灌水分别比中水平和低水平增加7.47%和36%。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平均增加20.93%和15.50%。对于水分利用效率WUE,中水低肥处理T2F1 最小,高水处理T3F2最高。
2.3 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相关分析
穗粒重、穗粒数、百粒重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关系,百粒重和穗粒重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与穗粒数相关,穗粒数和穗粒重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知,产量的增加是受到穗粒重、穗粒数和百粒重共同影响的结果,增加穗粒重、穗粒数和百粒重都有利于增加作物产量。
2.4 玉米耗水量ET与产量关系
随着ET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且趋于平缓,ET(mm)~产量(kg·hm-2)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y=-0.28x2+220.08x-30559.69 表示,R2=0.8235,说明该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ET(mm)~产量(kg·hm-2)之间的关系。根据水量平衡方程,作物耗水量主要增加值为灌水量、降雨量与土壤水分的变化量,有效降雨量是一定的,土壤水分变化量是较小的,因此,灌水量大小直接决定了作物耗水量的大小。由此可知,增加灌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不利于作物的增产,甚至造成灌溉水分的浪费。
2.5 水肥耦合对产量Y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回归模型
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单目标的二元二次回归模型,得出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因变量)与灌溉量T(自变量)与施肥量F(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Y=-0.001T2-0.001TF-0.018F2+ 7.208T + 15.052F-6256.413 可较好的拟合产量与施肥量及灌溉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且R2达到了0.966;WUE= 4.167 10-6T2-1.815 10-6F2-0.027T +0.107F + 45.788可较好的拟合水分利用效率WUE与施肥量与灌溉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且R2达到了0.934。因此,通过求解产量与灌溉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的极值,确定了理论的灌水量为3 436.65 kg/hm2,施肥量为322.50 kg/hm2。
3 结语
通过对不同水氮处理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对于玉米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平均增加20.93%和15.50%,灌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大于施肥。另外,灌水和施肥均对玉米穗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影响显著,但对百粒重影响不显著;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但随着施肥量的持续增加,并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