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2-10-26符晓媚

山西青年 2022年20期
关键词:因子国际化课程体系

符晓媚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广东 湛江 524400

随着国际高端酒店在中国酒店市场的不断扩张,对国际化酒店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目前,传统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很难满足国际化酒店业的要求,尤其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国际酒店市场的要求,因此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其中包括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由此,对接酒店业对国际化人才的新要求,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将有助于培养出一批我国本土化的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和酒店业的有效融合发展。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以下简称OBE理念),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理念是一种以结果为本位、注重对学生学习的产出进行分析,也是一种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在OBE理念中,教育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清晰的构想,即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干什么,并通过设计合适的教育结构来促进和保证学生达到这些教育目的。依据OBE教育理念,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应以学生的最终学到的能力与素质为目标,围绕这些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本文将基于OBE理论对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人才标准模型来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从而为我国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办学的开展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一、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

本文主要分析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最终学到的能力与素质为目标,即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通过对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作因子分析,从而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首先,问卷采用的是王莹(2015)的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其中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问卷调查以问卷星链接形式发放问卷,对国际酒店的在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83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为83.1%。

其次,运用SPSS20.0软件作因子分析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对问卷中的21个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进行因子分析发现: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掌握各国和民族的文化、开放的心态及探索精神和自我提高能力这五个项目主因子负载量小于0.5,表明它们对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解释很小,因此删除了这5个变量。最后对其余16个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研究。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其余16个变量进行第二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并且通过KMO和Bartlett的球形测试分析每个指标的测量项目的结构有效性。结果显示:KMO值为0.917,BM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073.599,Sig 值为 0.000,P < 0.05,因此拒绝球形检验的零假设,可以认为这些样本数据适合做进一步因子分析。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主成分因子,得到解释的总方差。根据总方差解释表中共抽取3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因子,即选取前3个特征值对应的变量为主成分,并将原始指标体系中的16个指标划分为三类,进一步分析得到其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表1中,每个项目的最大因子载荷均大于0.5,第一主因子N1包括8个项目(M15、M17、M14、M12、M10、M11、M19、M13)、第二主因子N2包括4个项目(M6、M9、M20、M16),第三个主因子N3包括4个项目(M3、M1、M4、M2)。从表1中可以看出旋转后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3.463%,而前三个变量特征值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9.76%,也就是说三个因子解释了原变量的59.76%的信息。

表1 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因素结构及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三)主因子分析[5]

1.主因子N1:专业核心能力。主因子N1包括八个项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大小排序依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国际交往与合作能力、企业忠诚度、基于国际酒店态势的机制应变力、团结协作精神、洞悉国际酒店发展态势的敏锐观察力、信息搜索鉴别处理能力、国际酒店市场运作的把握能力。这八个项目反映了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素质能力中的工作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特征,故将之命名为“专业核心能力”。这一主因子的贡献率达到了43.463%,说明专业核心能力是影响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最重要的因素。

2.主因子N2:管理工作素养。主因子N2包括四个项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大小排序依次是全球意识、国际酒店工作经验、创新能力、领导素质。这四个项目反映了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素质能力中的酒店工作经验和管理职能的特征,故将之命名为“管理工作素养”。这一主因子的贡献率达到了9.609%,说明酒店管理能力对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3.主因子N3:专业理论知识。主因子N3包括四个项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大小排序依次是国际酒店行业法律法规知识、酒店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酒店英语知识。这四个项目反映了酒店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以及英语知识素养,故称之为“专业理论知识”。这一主因子的贡献率达到6.687%,说明该因子对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二、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模型构建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提取出专业核心能力(N1)、管理工作素养(N2)、专业理论知识(N3)这三个主因子,为验证假设模型与数据的一致性程度,采用AMOS20.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分析。得到结构方程模型及其路径系数,即图1所示的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模型。

图1 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模型

(一)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数据结果选取其中的卡方自由度比、TLI、CFI、RMSEA、RMR、GFI作为评价模型拟合程度标准,数据如表2所示。适配值解释:卡方自由度比<3,表示模型拟合较好;TLI、CFI愈接近1表示拟合越好,TLI、CFI均大于0.9,表示模型拟合较好;RMSEA数值在0.05~0.08之间,表示模型拟合合理;RMR<0.1,认为模型拟合较好;GFI≥0.85,AGFI≥0.80,表示模型拟合较好。通过总体的数据分析,可得出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模型拟合较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2 模型拟合参数统计表

(二)信度检验

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进行进一步检验。通过Cronbach'salpha系数分析,总问卷的α系数为0.909,专业核心能力(N1)的α系数为0.878,管理工作素养(N2)的α系数为0.783,专业理论知识(N3)的α系数为0.752。这说明主因子构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OBE理论,通过对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作因子分析,构建国际化酒店职业经理人才标准模型,即以学生的最终学到的能力与素质为目标,从而提出《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三项一级指标:专业核心能力、管理工作素养、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十六项二级指标。由于数据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希望为我国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办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对《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应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导

通过因子分析可知,专业核心能力因子、管理工作素养因子、专业理论知识因子是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其中专业核心能力因子对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管理工作素养因子,专业理论知识因子对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应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导,其中有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国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基于国际酒店态势的机制应变力、洞悉国际酒店发展态势的敏锐观察力、信息搜索鉴别处理能力和国际酒店市场运作的把握能力等相关专业能力,正符合OBE理念“学习产出”的特征。基于此,《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应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整合,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开设相关课程,相应地设置国际交往与商务接待、国际酒店企业文化、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演讲与口才、国际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

(二)重视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

培养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需要重视开展国际化实践和实训教学,包括共建国际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引进国际化实习和就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国际酒店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依托着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不仅提供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Summer Work and Travel USA),还与英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如在教师交流、学生交换、联合办学、留学游学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其中,留学游学项目本院着重于培养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综合能力及技巧,包括有工作情景英语、领导力技巧、学习技巧等课程。学生在纯英语环境下学习和交流,可以快速提高英语交流水平。此外,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也正在积极引进外籍教师,推进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引进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AH&LA-EI)等国际酒店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资源,以及邀请国际酒店的管理人员来校授课,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搭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学习交流平台。这是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教育的一种改革与创新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英语课程并非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

长期以来,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教育非常重视英语课程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往往设置大量的英语类课程,例如有商务英语、基础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写作、英语翻译等。但是,国际化教育并不等于英语教育,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过多的英语课程反而会容易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倦。通过对国际酒店的管理人员访谈中,了解到英语在国际化酒店工作中的确很重要,但学生在国际酒店实际工作一定时间后,往往就可以掌握到工作中所需的英语能力。因此,课程体系建设可以设置一些英语相关课程,但不宜过多,可以设置酒店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与写作、跨文化交际这三类即可,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与兴趣,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才是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猜你喜欢

因子国际化课程体系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活动预告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图的齐次因子分解
巧解难题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