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的况味人间

2022-10-26施永庆

辽河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明湖荷叶济南

施永庆

甜沫

据说,乾隆下江南时,与纪晓岚在济南微服私访。 两人到早点铺,看到眼前的美食,皇帝又与纪晓岚“杠”上了,出上联说,“咬口黑豆窝窝,就盘八宝酱菜,可谓岗赛”。 纪晓岚立刻对道,“吃块白面馍馍,喝碗五香甜沫,不算疵毛”。(“岗赛”“疵毛” 在济南方言里分别是“好”“差”的意思。 )君臣对毕相视而笑。

传说未必可靠,但联中的“甜沫”却是济南独具特色的美食。 望文生义,外地人多半猜想其为甜食。 其实不然。 中国美食谱中,鱼香肉丝没有鱼,蚂蚁上树没蚂蚁,夫妻肺片没肺片……和这些名实不符的美食一样, 甜沫并不甜,是一种以小米面为料熬煮出的咸粥,口味以咸辣为主。 济南人却丝毫不觉得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名有何不可,祖祖辈辈相传至今。

甜沫的做法很简单:花生油炒葱姜碎,炒香后,加水或高汤,小米面加玉米面调成糊,再往里边加花生米、豆腐皮丝、粉丝、菠菜叶,锅里的水或高汤开锅后,慢慢倒入,搅均,熬制10-15 分钟。用盐和白胡椒面调味。 再讲究一点儿的,还放上一点点核桃仁,咸、辣、鲜香,是鲁菜中的精品。

据说, 甜沫的来历与济南方言有关。 主人做好粥后, 会殷勤地问客人:“再添么儿? ” 一般的备添辅料是指粉丝、蔬菜、豆腐丝之类,后来人们谐音成“甜沫”。

我觉得另一种说法更可靠一些。 据说,明初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设光禄寺为礼仪祭拜之地, 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禄寺研制了一个以稷(小米)为基底的粥,命名为茶汤。 在祭祀拜天之时,赐文武百官各一碗,以敬上天。 天顺元年(1457 年),济南德王府从光禄寺得到此膳食技艺,在此基础上,在小米面里加入姜与胡椒, 演化出了香辣的小米粥,称之为甜沫。 德王府湮灭后,其制作技艺流传到民间,成为济南特有的美食。

最早品尝甜沫是在二十多年前。 那年我到山东师范大学考研究生,那又香又辣的甜沫, 味道深深地刻在记忆里。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在山东师范大学路边的一个小食摊上,我看到一个小推车上, 一口大肚子的瓦缸上热气腾腾,缸外面还套上保温棉罩。 摊主头上戴一顶白色卫生帽,两只胳膊上还要套着白色套袖,打开包着棉垫子的木盖,用长把木勺,舀出一碗碗香醇的甜沫。 周围长方形木桌边,人们端着碗,嘴放在碗沿,碗转着圈儿,连吸带喝,一会儿就一干二净,底儿朝天。 我学着他们,顺着碗沿,边吸溜边大嚼。 粉条滑溜,豆腐皮韧劲,花生软糯,粥汤香辣,混合成一种奇特的香味,配上油条或油饼,入口格外舒畅。 那个冬天,这一碗热腾腾、香喷喷、辣乎乎的甜沫下肚,从胃里到皮肤都感到暖烘烘的。 那一年,是我第三次来到山东师范大学,最终获得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在济南这初冬的早晨,一口咸、辣、鲜香,似乎尝到了人生的大味道,让我记住了甜沫。

后来,也许是受了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影响,我也在济南安下了家。 与老友聊起甜沫的味道,他说,别看这小小的一碗粥,做法却各不相同,所以味道也不太一致。 想要味道鲜美, 原料、工序、时间把握都有说头,特别是“倒炝锅”这道工序不可少。 原料要选用当年的济南本地龙山新小米,先用水泡两小时,加水磨成水糊,调入新玉米面。 花生米、豇豆煮熟,捞出后控净水;菠菜洗净后,撕成大片,五香豆腐干切成薄片,粉条用水发好。 锅内放花生油烧到七成熟,连油倒进碗内。 大锅内放水,烧沸后放入八角等五香料、精盐,稍煮后捞出五香料,再放五香豆腐干、菠菜、粉条,水沸后立即倒入小米糊, 边倒边搅,加盖煮约20 分钟。 开锅后,把炸好的油倒入锅内,加入熟花生米、豇豆,用勺搅动,炉火熄灭,即成稠热辣香的甜沫。

原来是这样! 中国的饮食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同样的作料,顺序不一样,味道也就不一样了。

快节奏的生活下,家里也偶尔做甜沫当晚餐,味道差强人意,更多的是从超市买来的半成品,锅里水开后稍事加工,即可一饱口福了,但我总是吃不出当年在山东师范大学路边摊的美好味道。

后来又听朋友说起甜沫来历的另一版本。 据说,明末清初多战乱,饥民众多。 济南有一家田姓粥铺,生就一副菩萨心肠,支起大锅舍粥救助灾民。 可是粥少人多,就在粥内加些菜叶及咸辣调料。 灾民见煮粥的大锅内泛着白沫,便以店主之姓,命名为“田沫”。 有一位落难书生,饥肠辘辘,食粥觉甜美无比,误以“田沫”为“甜沫”。 后来书生发迹,返回济南重喝“甜沫”,却没有丝毫甜意。当他得知“田沫”之名后,若有所思,遂吟诗一首:

错把田沫作沫甜,只因当初历颠连。

阅尽人世沧桑味,苦辣之后总是甜。

这个书生不知姓甚名谁,不过却也道尽了人生的真意。 “添么儿”,即使生活如白粥,也要变着法儿地让它有滋有味起来。

甜沫不甜,阅尽人生五味方得甜。

民间的荷香

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大明湖,自古以来便是著名的荷莲胜地,和别的风景名胜相比,大明湖的荷景有着别样的诗情画意,那是与老百姓的日子交相融汇的。

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公元前240 年以前,大明湖就已经开始种植莲藕。明清之时,莲藕遍植湖内外。除历下亭周围及船行航道为水路外, 其余水面阡陌纵横,形成一块块水田,以大明湖为主体,连接着城外难以数清的池渠水塘。 因水较深,泥层也厚,所以遍植蒲苇莲藕,有江南风光之趣,也是经济之天然利薮,为大明湖周围田户船家生活之来源。

荷莲已经深深地种进了老百姓的生活深处。 到济南旅游,街头巷尾最常见的便是荷叶粥、 荷叶包子及荷叶肉(鸡、鱼),散发着荷叶特有的清香。 常常见路边的小店里, 将鲜嫩碧绿的荷叶,用热水略烫一下,一张放入锅底,覆上大米和水, 另一张荷叶盖在大米和水煮成的粥上, 等煮好的粥凉后再加糖,色碧味香,名曰“荷叶粥”。 同时,将精工细做的包子放置在洗净的荷叶上,再上笼蒸熟。 将肉或鸡、鱼掺以炒米,用碗口大的嫩荷叶,洗净,一张荷叶包起一块猪肉或鸡、鱼和适量的炒米, 拌上酱油或其它调味,摊放在碗里,再上蒸笼蒸熟,拆包叶而食。 这些小吃有着粥、包子和猪肉的美味,又有荷叶的清香,清心降浊。

大明湖的藕又叫白莲藕,藕肥大肉厚,含水分多,质嫩而脆,味微甜,如同时鲜水果一般,可生食、拌食、甜食、脆嫩的“水晶藕”,姜汁藕片较别处口感更佳。 “炸藕盒”则是济南家家户户过年时必做的菜肴。 夏日的街头,有许多叫卖鲜莲蓬的,鲜莲子清香爽口,便有少男少女举在手中,剥一个吃一个,成为泉城街头一景。 干制的莲子,经过涨发,去掉味苦的莲蕊,做成莲子羹。 冰糖莲子、蜜汁莲子,可通气血,安心神。

据史料记载,荷花还有两种特别诗意的吃法。 据《酉阳杂俎》记载,魏时,大明湖荷花盛开之际, 郑公悫设宴饮酒,将盛满美酒的荷叶系紧为杯,以簪刺透叶柄,使之与空心荷茎相通,以柄为管吸饮,那感觉按古人的说法,是“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可谓奇思妙想。苏轼为此赋诗云:“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夏天酷暑之际,以微苦荷叶入酒,确有消暑健胃之药用。

旧时,荷叶还是超级环保的食品包装材料。 蒸包、锅贴、熟肉以及腌菜等,老济南人用荷叶一包,草绳一系,即可提回家中,这样既不透油、透水,又别有一番清香滋味。

荷花在老济南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成就了荷花节,分别是农历六月廿四的迎荷花神节和农历七月三十的送荷花神节。 在迎荷花神节上,人们采取各种方式在大明湖边的藕神祠前祭祀。 送荷花神节也是旧日的盂兰盆会,又称荷灯会,人们带来面灯,点燃后放在湖中,用以超度亡灵。 此时,夜空繁星点点,湖面荷灯盏盏,灿烂如繁星在天,顺着湖水从汇波楼下水闸中飘入小清河里。 孩子们结队冲出北城门,沿河追灯,一直到灯灭为止。

现在,每年夏天,大明湖也举行明湖荷花艺术节,主要有荷灯会、荷花仙子选拔赛、荷莲食品周和啤酒节。 大明湖畔再现当年放荷灯的壮观场景,那就是另一番风味了。

猜你喜欢

大明湖荷叶济南
荷叶像什么
轻轻松松聊汉语
大明湖这里的故事最济南
美丽的大明湖
荷叶圆圆
Paving Memory Lane
大明湖旅行记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荷叶游乐园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