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

2022-10-26任晓猛钱滔潘士远蒋海威

社会观察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变革民营企业高质量

文/任晓猛 钱滔 潘士远 蒋海威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为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重要意见。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立足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学术政策研究的丰富成果,对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挑战、思路与举措进行系统性研究,是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的。

民营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与问题

(一)总量:阶段性震荡与趋势性收缩

从短期波动性指标看,自2019年起,中美贸易战影响逐渐显现,叠加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工业经济进入振荡期,民营经济阶段性波动明显加剧。从长期趋势性指标看,近15年以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率与新增民营企业数量增长率持续走低。特别是民营企业新增数量增速在2021年由正转负,意味着数量持续上升趋势被打破。尽管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的冲击不可忽视,但要清楚地认识到,疫情冲击是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的“调节变量”而非“决定变量”。民营经济投资与数量扩张减弱甚至转负,说明原有比较优势边际收益下降。增加值与进出口指标波动加剧,反映出新旧动能转化不畅。以上问题都直指我国民营经济传统数量扩张型发展方式的弊病。

(二)结构:横向竞争加剧与纵向升级受阻

从静态分布看,民营经济主要集中于中下游行业,且产业间分布差异大。从动态变化看,民营企业在中游行业数量资本最集中,但总利润占比最低,反映了民营经济在中游行业内横向竞争加剧的事实。与中下游行业相比,民营经济上游行业企业数量资本相对增速较慢、占比最低,一定程度上表明民营经济向上游行业纵向升级受阻。综合来看,民营企业在纵向上受到上下游要素产品价格压力与准入壁垒的两面“夹击”,致使民营经济产业垂直整合进程受阻。在纵向升级压力传导下,民营企业横向竞争“内卷”进一步加剧。民营经济结构性问题可能反映了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非中性竞争现实。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经济传统竞争优势逐渐转弱,新发展需要新空间,竞争中性原则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三)重点:创新质量下降与转型动能不足

近10年来,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创新总量显著提高。但同时实现四类创新的民营企业占比始终在19%左右,创新质量与创新成果赋能始终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营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停滞不前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驱动力还远远不足。这可能与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在需求侧,虽然我国有巨量国内大市场,但产业制度性壁垒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经济创新投入积极性。在供给侧,垂直结构下民营经济行业内过度竞争,会促使企业有创新行为短期化、产出低质化趋势。长期看,如何从制度上激励民营企业开展差异化的创新活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化效率,将是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挑战与机遇

(一)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与民营经济发展方式重构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直接得益于中国“经济奇迹”的发展红利,在短短40余年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从“做大蛋糕”的单一维度扩展为“做大与分好蛋糕并重”的二元维度。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归根到底是要靠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民营经济过去“以量为先”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未来,民营经济转向“量质并重”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突出的挑战。与量质齐升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变革,包括消费结构升级,国内统一大市场建立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必然会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机遇。

(二)国际竞争新形势与民营经济比较优势重构

近40年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外循环环境,为我国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近5年来,包括民营经济在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系统性变化,已经形成了以尖端技术竞争为核心、以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高频冲击为表现、以地理空间局部地缘冲突和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攻击为手段的国际竞争新形势。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传统优势空间正在被加速压缩,民营经济面临比较优势重构的严峻挑战。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民营经济的开放发展在坚持扩大开放,发挥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把握“中国制造”质量优势窗口期上也存在新的机遇。

(三)数字经济新技术与民营经济转型动力重构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以数智为主导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也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化变革与传统创新、组织管理融合发展等挑战的同时,也将因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一是在增量上有数字产业化契机。民营经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领域,以及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上具有先发优势。二是在存量上有产业数字化机遇。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增强民营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能力。三是在深度上有数字政府建设红利。数字化发展有利于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有效降低民营企业运营的制度性成本,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民营经济部门生产力,以民营经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为主线,坚持竞争中性原则,破除制度性壁垒,以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为主要动力,坚持开放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比较优势、转型动力重构,在持续扩大民营经济数量基础上,实现民营企业提质增效,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一)三大转变

1.在推进方式上,从正面清单的“立”向负面清单的“破”转变。时至今日,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情况和形势日趋复杂,过去正面清单式的推进方式,核心是“立”,与当前民营经济从弱到强的发展新需求形成错配,致使部分政策效应不强不久。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在推进方式上率先求变,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础上,推动以“破”代“立”。以负面清单式的推进方式,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在政策导向上,从立足国内的“大”向放眼全球的“小”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对此,需从全球视角认识到,跻身全球一流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将会是我国参与下一轮国际竞争再平衡的中坚力量。我们的民营经济发展远非过“大”而是还不够“大”,也只有“大”才能转为“强”。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需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主线的基础上,推动民营经济在全球竞争中做大做强,重构发展优势,优化发展模式,为民营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更加稳定的政策预期与发展信心。

3.在工作机制上,从局部领域的“管”向全局系统的“统”转变。单一领域“打补丁”式政策的出台,将会通过由上千万家民营企业编织而成的生产、供应、销售网络进行传递、放缩与转化,致使政策效果往往“言不由衷”“言非所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在新时期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全局思维、系统观念。通过工作机制的优化,形成系统性工作合力,统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全局,慎重出台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局部收缩性政策。

(二)三大变革

1.效率变革。效率变革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变革的主线,将贯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推动民营经济效率变革核心是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是在关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上精准用力,破除民营化进程壁垒,提升资源在民营经济部门的配置效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从“以量为先”的高速增长向“量质并重”的高质量发展转变,完成民营经济发展方式的重构。

2.质量变革。质量变革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变革的主体,也是重点解决民营经济供给体系与国际国内需求间结构性错配问题的基本路径。面对国际竞争新形势,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变革的前提是要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关键是用好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重点是在保持我国民营企业传统制造优势的基础上,在技术、品牌、绿色发展上持续用力,推动民营企业差异化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新比较优势的重构进程。

3.动力变革。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动力变革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变革的基础,也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随着数字化发展时代的到来,民营经济以往依赖内外需与制度红利的转型动力正在被重构,以创新驱动为基础,以数字赋能为关键,以创新配套要素配置、数字化系统整合等多方面有效协同联通为抓手,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将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

(一)阶段性举措

短期看:一是稳预期,充分释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号;二是减负担,用好已有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坚持结构性减税政策;三是通卡点,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着力打通国内物流供应链的堵点卡点;四是挺需求,扩大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力度,鼓励采取消费券、定向折扣、购物补贴等方式,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长期看:一是降壁垒,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二是保中性,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促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坚持市场需求驱动创新的成功经验;四是重保护,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

(二)区域性举措

东部地区要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把推动东部地区大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中部地区要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的民营企业集群式发展,吸引符合中部地区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在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业中形成发展新优势。西部地区要立足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有序放开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性业务的限制,提升西部地区服务业整体水平,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东北地区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大力培育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吸引地区外民营企业落地经营,带动东北地区高端服务业发展。

(三)差异性举措

大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关键词是提质量。要坚持创新驱动,持续鼓励大型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通过系统性降壁垒举措,提高龙头民营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的发展关键词是差异化。要推动“一企一策”精准施策,鼓励“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用好数字化改革工具,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差异化发展提供长期的资本支持。巨量小微企业的发展关键词是扩数量。要进一步降低小微民营企业税收负担,逐步完善针对小微企业的多层次金融支撑体系,降低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成本。

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民营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中问题的复杂性、形势的严峻性、挑战的紧迫性,以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刀刃向内”的自身改革与治理提升为抓手,提出了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本文认为,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推进方式上,实现从正面清单的“立”向负面清单的“破”转变;在政策导向上,实现从立足国内的“大”向放眼全球的“小”转变;在工作机制上,实现从局部领域的“管”向全局系统的“统”转变,从而形成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治理效能提高与体制机制保障的有效循环,阐释了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比较优势、转型动力重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最后,本文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从阶段性、区域性、差异性三个维度,系统性地给出了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可落地政策举措。

猜你喜欢

变革民营企业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