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探析
2022-10-26王炳林
文/王炳林
把中共党史党建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对于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更好发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资政育人功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史和党建的有机融合
“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曾经分别作为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二级学科,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各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二者在发展历程中是逐步走向融合的,这是学术界的共识和追求,也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党史研究就开始了。延安整风前后,全党系统学习党史,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党史作为一个学科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史成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学科得到恢复和发展。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推动中共党史学科走向成熟。党建研究也经历了与党史研究大致相同的历程,只是学科意识没有党史研究那么鲜明。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阐释,对党建理论体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党章》为主体内容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更为成熟。
研究党的建设必须和研究党的历史、把握基本经验紧密结合,这是由两个学科发展的共同目标所决定的。党史和党建的同根同源和目标一致性,决定了两个学科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都注重对彼此的学习和借鉴。新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一级学科,把党史研究和党建研究有机融合,从整体上谋划学科发展,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加强顶层设计,整合研究力量,优化研究布局,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科学设置中共党史党建的二级学科
党史和党建两个学科属于传统学科,都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需要继承传统,所需要的研究方向不宜太少。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新成立的一级学科,设立的二级学科也不宜过多,要稳中求进。由此,中共党史党建学可以考虑以下六个研究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性质、地位、作用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是党史党建学科的基础理论。一是要注重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列宁在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建立共产国际的斗争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党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二是注重实践性,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过程。三是注重历史性,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野看待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发展。四是注重开放性,加强世界政党比较研究,吸收借鉴西方政党政治的经验也应该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党自身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科学指导思想。深入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发展历程、内在逻辑、科学内涵等是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从纵向看,一是以党的历史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共产党通史;二是不同侧面的通史,即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等;三是断代史,即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研究。从横向看,要深入研究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会议等,还要研究党领导的军事战争史、经济建设史、政治建设史、文化建设史等。
(四)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深入研究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有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应该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在时间和内容上都与党的历史有交叉与重叠,但是它们覆盖的内容和侧重点与党史也有许多不同。加强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研究,能够使中共党史党建学具有更加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更为厚重的经验支撑。
(五)党的领导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党史党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加强党的领导。如何加强和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是深入研究党的领导理论,明确党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深入研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深刻把握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总原则。三是深入研究党的领导方式方法,深入探讨如何提升党的领导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四是深入研究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六)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共党史党建学要在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深化党的建设研究。一是深化理论研究,研究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研究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及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问题。二是加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研究,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三是深化研究坚持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加强党内法规研究,深刻认识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时代回答。四是加强实践探索,对党的各级组织设置、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干部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为做好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
把党史和党建有机融合,设置为一级学科,在研究对象、学科范围、目标任务、建设路径、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
坚持守正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守正创新”的科学概念,这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的根本遵循。守正的灵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守正,就是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史和党建学科发展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创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回答现实问题,是创新党史研究的必然选择。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回应时代要求,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资政育人功能。
坚持知行合一。研究党的历史、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方式方法,研究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等,都应该有坚实的学术根基,深化对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从而为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学理支撑,为构建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作出学术贡献。研究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仅要阐释“是什么”和“应该怎样”,还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回答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为党治国理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坚持大历史观。以大历史观指导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就要从历史和宏观的长时段,以世界和比较的宽视野,把握中共党史党建的发展规律、认清发展趋势,在对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一是在长时段中认识党的历史主题和伟大成就,二是在历史的长周期中把握发展规律,三是在宽广视野中进行交流互鉴。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借鉴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管理学、行政学等相关学科资源,构建更加包容、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学科发展新范式。
坚持恰如其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政治敏感性强,有些历史问题,与现实联系紧密,特别是对一些挫折和失误的评价,要把握好度。如果不考虑现实条件,就会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就会影响党的团结、损害党的形象。应该坚持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对有些问题的评价坚持恰如其分,就是从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价值判断出发的,也是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坚持恰如其分,就是坚持科学性、政治性、价值性的有机统一。
着力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三大体系”将党史研究和党建研究有机融合,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充分体现这一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和学术功能。
(一)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建设。从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建设既有以往厚重的研究基础,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第一,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既要研究党的历史全过程和党的建设规律,也要深入研究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从长远看,该学科应该是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历史构成该学科的三大支柱。第二,进一步明确研究范围和方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把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党的历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问题设立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第三,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高校,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通过设置本科专业和硕士点、博士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与之相应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出为党的建设事业和党史研究作出贡献的专门人才。在高校思政课中开设中共党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四,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研究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应该在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未来研究人才的培养方面作出努力;既需要一些教学研究的平台和基地,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二)中共党史党建学术体系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术体系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关于党的历史和自身建设的成体系的理论和知识,包含着对党的历史进程的科学评价、对党的历史经验和党的建设基本规律的科学总结,同时也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和对各分支学科相互关系的合理定位。新时代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术体系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这是中共党史党建学术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和根本遵循。二是提升学术水平,回答时代之问。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具有现实性强的突出特征,更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把握住历史脉络,揭示发展规律,推动党史党建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三是运用科学方法构建基本理论体系。比较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口述史学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及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等,都可以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中得到充分运用。
(三)中共党史党建话语体系建设。中共党史党建话语体系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所揭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及自身建设的过程及规律的表达系统,是有关中共党史党建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表达形式。推进中共党史党建话语体系建设,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构建起的一系列政治话语,在提升党的政治引领力、思想吸引力和社会组织力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件语言和领导讲话是极为重要的,但学术研究不能停留在解释和说明层面,要深入研究文件精神的学理基础,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讲出符合文件精神的“新话”,形成富有学科特色的标识性概念。二是正确处理保持历史味道与坚持与时俱进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形成了服务于革命斗争需要的话语体系,创造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概念和词语表达。但学术研究不能仅仅是历史概念的解读,必然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常说常新,新的理论与方法的运用以及新史料的发掘,也会催生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表达方式。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大众的需求,也对学科功能的发挥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学科的话语表达方式要与时俱进。三是正确处理保持学科特色与开放互鉴的关系。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书写方式,自然要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展现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风。但在对外学术交流中,要注意研究西方学者关于中共党史党建的理论和方法,取其所长,交流互鉴。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激发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
中共党史党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内在统一体。学科体系是基础,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只有建设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才有依托和根基。学术体系是内核和支撑,决定着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水平与属性。话语体系既是思想的表达形式,也是思想的重要元素,是学科赖以发展的重要途径,体现着学术体系的科学性。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需要注重这三大体系相互促进、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