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乡村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分析
——基于四方演化博弈的讨论
2022-10-25杨水根何松涛
杨水根 ,何松涛
(湖南工商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 410205)
一、引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统筹各方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的重大课题。实践证明,过分依赖政府财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不仅会大幅增加财政负担,还可能造成长效机制构建的失效,这正如部分学者提出用巨资进行相对贫困脱贫,不如用更高标准的绝对贫困来开启下一阶段的贫困治理。[1-3]实践中,依靠倡导企业的公益责任也很难建立长久的帮扶机制。唯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全面而又广泛的产业振兴协同参与格局,才是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正确之路,[4]这需要政府、企业、农户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推进“社会关联增进式”产业振兴,[5]使居民平等地参与、公平地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相对贫困的统筹解决,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6]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不仅能够促进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还能够提升农村人口自我发展能力,[7]然而只有提高主体参与积极性、突破主体参与障碍,构建多元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够充分发展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价值。[8]从既往产业扶贫历程来看,产业扶贫存在利益割裂等问题,[9]合理的参与、利益分配等机制设计,形成政府、企业、农户以及社会力量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是推动相对贫困治理的关键环节。建立“四类主体”的协同产业发展机制,实际上是探究地方政府、企业、农户以及社会力量的博弈策略,正如部分学者利用信息传递博弈,以完全理性人的假设为基础,探寻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博弈,[10]显然,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哪一社会群体都无法做到完全理性,因此,对于社会学科的博弈研究,利用演化博弈更为有利。[11-13]
从现有研究来看,部分学者用演化博弈对地方政府间生态扶贫策略进行探究,[14]亦有学者利用演化博弈对农户竞争与协同行为进行讨论,[15]构建龙头企业群体博弈模型和企业产业—政府博弈模型,对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发展中的行为进行分析。[16]部分学者建立政府与农户间的二元演化模型,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数值仿真法对农户特色企业规模经营决策进行研究。[17]总的来看,目前关于产业发展的研究多属于二元主体分析,少数属于三元主体分析,[18-19]鲜有将四元主体纳入统一的探究框架。在研究方法上,对如何利用马尔萨斯模型构建复制动态方程分析的文献较少,在稳态研究上主要是基于弗里德曼研究结论。在研究内容上,这些演化博弈主要研究了稳态的影响因素,但这些稳态是否能够促进各方福利增长?又如何影响福利嬗变?对此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包容性增长视角出发,基于演化博弈原理,利用复制动态方程以及动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等方法,构建“政府-企业-农户-社会力量”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其内在博弈行为和利益关联,探究各方影响产业振兴内生动力的理论机理,力求为构建乡村振兴长效发展机制提供参考。
二、博弈主体的策略集合及说明
实践中,影响产业振兴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参与人1)、地方政府(参与人2)、农户群体(参与人3)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人4)。四个主体在产业振兴建设进程中,有积极参与A(Active)和消极参与P(Passive)两种策略可供选择,具体来说:
企业参与产业振兴的表现分为积极参与和懈怠参与。积极参与表现为: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合理使用政府、社会力量的补贴与捐赠,认真经营产业发展项目;为农户组织相应的技术培训,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依法按照投资入股比例给农户利润分红等。懈怠参与表现为:项目建设偷工减料,巧立名目骗取政府、社会力量的补贴与捐赠,消极应对项目运营;为农户仅提供一般性技能培训;不足额发放农户既定的利润分红等。
农户群体参与产业振兴的表现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表现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出资入股产业发展项目;主动参与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认真完成工作等。被动参与表现为:消极响应政府号召,只出少部分资本入股参与项目;不参与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在工作中不够努力等。
政府参与产业振兴的表现分为积极推进和支持不足。积极引导表现为:积极为企业、农户以及社会力量牵线搭桥,形成资源对接;强化产业引导,确保项目资金、参与补贴以及社会捐赠合理使用;确保弱势群体利益,促进企业依法分配利润;为积极参与、主动参与的主体提供奖励等。支持不足表现为:为产业、农户以及社会力量牵线搭桥积极性不够,配套服务不健全;对企业发展的监管力度不够;保护弱势群体合法利益的分配力度不够;配套政策与机制不够完善等。
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振兴的表现分为合理帮扶和一般性关注。合理帮扶具体表现为:按照企业与农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支持;为农户提供就业指导,为企业发展提供具体咨询与帮助;为产业发展积极宣传等。一般性关注具体表现为:对企业与农户的实际需要支持力度较低;对企业与农户发展缺乏持久热情;缺乏建立长效机制的设计等。
三、模型假设与参数设置
从包容性增长视角出发,本模型假设由一个总假设与8个分假设构成,8个分假设都以总假设为基础。其中,企业作为产业兴旺的执行主体,给予的假设最多。
总假设:参与主体均为有限理性,拥有不同的收益函数,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假设1:S4为社会组织对参与产业振兴的捐赠,并将社会力量所作的非经济性贡献,转为捐赠,简化模型。其中S41是对企业的捐赠,S43是对农户的捐赠。社会组织的收益H/H'来自积极/消极参与时,自身名望的提高后所带来的影响。
假设2:M为农户投入的资本,是土地、资金、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总和。
假设3:若企业采取A策略,那么企业的投资额为I;若企业采取P策略,那么企业的投资额为I′。若农户采取A策略,那么农户的投资额为M;若农户采取P策略,那么农户的投资额为M′。当企业与农户的策略组合为(A,A)时,参与项目收益为R1;策略组合为(A,P)时,参与项目收益为R2;策略组合为(P,A)时,参与项目收益为R3;策略组合为(P,P)时,参与项目收益为R4。
假设4:η为企业的分红比例。当企业采用策略A时,无论政府是否选择策略A,企业都不会非法占有农户的分红,即以(1-ηi)的比例进行分红(i=1、2)。当企业采用策略P时,若有政府监管,那么企业依旧不会非法占有农户的分红;否则产业将按照12(1-ηj)给予农户分红(j=3,4),其中ηj与企业和农户的策略组合有关。当产业与农户的策略组合为(A,A)时,企业的合法分红比例占η1=II+M;策略组合为(A,P)时,企业的合法分红比例为η2=II+M′;策略组合为(P,A)时,企业的合法分红比例为η3=I′I′+M;策略组合为(P,P)时,企业的合法分红比例为η4=I′I′+M′。
假设5:企业会收到来自政府与社会公众力量的补贴与捐赠,分别为S21和S41。其中S41与社会力量采取的策略有关,当社会力量采取策略A时,其对企业的实际捐赠效果为S41,否则为S41′。采取策略A的企业会受到社会好评,其收益为T。
假设6:无论农户采取何种策略,其在企业工作的工资为W。当农户与企业的策略组合为(A,A)时,农户获得的奖金为B;当农户与企业的策略组合为(A,P)时,农户获得的奖励为B′。即只要农户积极工作就会得到奖励。采取策略A的农户,无论企业如何选择,都可以获得技能培训给其带来的额外收益E。选择策略P的农户,可以将获得闲暇的生活,其效用U。同时,农户无论作何选择,还可以分别获得来自社会力量和地方政府的捐赠S43和S23。当社会力量选择策略A时,其捐赠为S43,否则为S43′。
假设7:C1为政府监管企业花费的成本,C2为政府管理农户人员花费的成本。S为政府对选择策略A的企业奖励。当政府未放松监督时,政府发现企业选择P的概率为Ω(0<Ω<1),F为政府对选择策略P的企业的惩罚。选择策略P的政府,可能面临上级政府的惩罚,概率为λ(0<λ<1),罚金为β。
假设8:选择策略A的政府可获得公信力上升的收益,其大小为V。即积极参与的政府可获得公众好评。若当地参与事业成果显著,即企业积极参与,政府可获得N的收益,否则造成利益损失Q。
于是可以写出所有参与人,在不同的策略组合下(共计16种)的收益组合(如表1所示):
表1 四方博弈矩阵收益表
四、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一)复制动态方程
主要参考Taylor基于Malthusianism人口增长模型,[20]构建复制动态方程:
其中OA(t)为某一种群,E(A,OA(t))为种群OA(t)采取纯策略A所获得的期望收益,E(OA(t),OA(t))为种群OA(t)的平均期望收益。假设在t时刻采取策略A的企业、地方政府、农户、社会力量等占各自种群的比例分别是XA(t)、YA(t)、ZA(t)、GA(t)取值均在0到1之间。由此可得企业、地方政府、农户以及社会力量的复制动态方程F1(X)、F2(Y)、F3(Z)以及F4(G)。
F1(X)=dXA(t)dt=XA(t)[1-XA(t)]{ZA(t)
[η1R1+B′-B-η3R3-12(1-η3)(1-YA(t))R3]+
(1-ZA(t))[η2R2-η4η4-12(1-YA(t))(1-η4)R4]
+T+S+I′-I-YA(t)ΩF}
(2)
F2(Y)=dYA(t)dt=YA(t)[1-YA(t)][V+(1-XA(t))ΩF+αβ-C1-C2]
(3)
F3(Z)=dZA(t)dt=ZA(t)[1-ZA(t)]{XA(t)
[(1-η1)R1+B-(1-η2)R2]+[1-XA(t)]
[(1-η3)R3YA(t)+B′-YA(t)(1-η4)R4+12[1-YA(t)][(1-η3)R3-(1-η4)R4]]+E+M′-U-M}
(4)
F4(G)=dGA(t)dt=GA(t)[1-GA(t)](H+S′41+S′43-H′-S41-S43)
(5)
(二)稳定性建立
根据李雅普诺夫第一法可知,[21-22]若存在平衡点
(X,Y,Z,G)=(Xe,Ye,Ze,Ge)stF1(Xe)=0;
F2(Ye)=0;F3(Ze)=0;F4(Ge)=0
(6)
且在此状态下,使得雅可比矩阵J负定
J=[J11J12J13J14
J21
J31
J41J22
J32
J42J23
J33
J43J24
J34
J44]=[∂F1∂X∂F1∂Y∂F1∂Z∂F1∂G
∂F2∂X
∂F3∂X
∂F4∂X∂F2∂Y
∂F3∂Y
2)矿山自建监测监控物联网的网络层,可根据需要和现场情况,组合应用有线、无线技术设备,分层分区域搭建,链路带宽资源差异化,有利于监控视频等大流量数据传输;可实现资源共享,集成传输各子系统数据信息;可适当预留带宽资源,便于热插接入新增的设备或子系统信息数据传输;可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障传输效果,降低维护难度,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和运行费用,是监测监控系统信息数据传输的有效解决方案。
∂F4∂Y∂F2∂Z
∂F3∂Z
∂F4∂Z∂F2∂G
∂F3∂G
∂F4∂G]
(7)
则(Xe,Ye,Ze,Ge)则处于局部渐近稳定状态。
五、协同演化稳态分析
(一)稳态条件分析
在E(A,OA(t))-E(P,OA(t))≠0时(OA(t)=(Xe,Ye,Ze,Ge)),有平衡点:(Xe,Ye,Ze,Ge)(Xe、Ye、Ze、Ge取值为0或1)。在E(A,OA(t))-E(P,OA(t))=0时(OA(t)=(Xe,Ye,Ze,Ge)),对于所有(0,1)区间的(Xe,Ye,Ze,Ge)均为平衡点。面对如此多的平衡点,文章将重点探究协同平衡点(Xe,Ye,Ze,Ge)=(1,1,1,1)的局部渐近稳定。
将(Xe,Ye,Ze,Ge)=(1,1,1,1)代入雅可比矩阵J可以得到
0J2200
00J330
000J44]
其中
J11=-(η1R1+B′+T+S+I′-B-η3R3-I-ΩF)
(8)
J22=-(V+αβ-C1-C2)
(9)
J33=-(R1-η1R1+B-R2+η2R2+E+M′-∪-M)
(10)
J44=-(H+S′41+S′43-H′-S41-S43)
(11)
当J11、J22、J33、J44均小于0时,无论种群积极参与博弈的初始比例为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博弈最终将收敛于ESS(1,1,1,1),此时博弈中的各方主体都倾向于积极参与。
(二)稳态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企业选择积极策略的因素
由η1R1+T+S-B-I>η3R3-B′-I′-ΩF可知,影响企业采取“积极参与”策略的因素主要为:企业的收益η1R1。企业收益由项目收益与项目分红率共同决定,当企业收益越大时,企业将越倾向于采用积极参与策略。即企业采取积极策略的倾向与项目收益、项目分红率均成正相关关系。为了保障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就不能随意更改分红率的大小,这样就使得在收益方面,企业的积极性仅与项目收益成正相关关系。在收益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企业选择积极参与时,若需要给予积极员工的奖金庞大时,将会降低企业选择积极参与的策略。同时,由于需要保障各方的权益,政府与社会不能纵容企业降低其奖金额度。当项目的投资额度小、风险低,企业将更愿意选择积极参与策略;当项目的投资额度大或风险高,企业将越不愿意积极参与。企业积极/消极参与所受到的奖励T/惩罚ΩF。当企业积极参与受到的奖励越多,企业越愿意加入积极参与的队列;当企业消极参与受到的惩罚越大,企业将越不愿意消极参与。
2.影响地方政府选择积极策略的因素
由V-C1-C2>αβ可知,影响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产业振兴的因素主要有:地方政府参与时公信力的提升程度V。社会对参与事业的价值认同越高,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地方政府懈怠参与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大,地方政府懈怠参与的概率也就越小。当地方政府懈怠参与所面临的罚金越大,地方政府懈怠参与的可能性同样也就越小。当地方政府的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C1+C2越大时,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3.影响农户选择积极策略的因素
由(R1-η1R1+B+E-M>R2-η2R2+M′-U)可知,影响农户积极参与产业振兴事业的主要因素有:农户所获得项目收益(1-η)R。与企业在项目中的收益相同,主要受到项目本身收益的影响,而非分红率的影响。因此可将条件中的收益转换为农户收益来看,当项目收益越大时,企业越倾向于积极投入生产;当项目收益越小时,企业越不愿意积极投入生产。当农户积极工作时所获得的奖金越高、所学到的手艺E+B越多,农户将更愿意积极参与生产。当农户消极工作时,闲暇U给其带来的轻松愉悦越多,农户就越不愿意投入生产。当项目的投资额度M小、风险低,农户将更愿意选择积极参与策略;当项目的投资额度大或风险高,将越不愿意积极参与。从中也可以发现,无论是积极/消极的无偿捐赠都不会影响农户积极参与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滋生农户的惰性思维。
4.影响社会力量选择积极策略的因素
由H-S41-S43>H′-S′41-S′43可知,影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产业振兴的主要因素有:捐赠成本S41+S43。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时所捐赠的物资价值差异过大,社会力量越愿意选择捐赠成本低的物资进行捐赠,这也就导致了捐赠物质不能满足各方需求的状况出现。非盈利性收益H,当社会力量所受到的外部经济性越大时,社会力量越愿意积极参与事业,反之则消极参与。从中也可以发现,产业振兴主体的策略行为影响存在部分单向传递,部分行为策略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演化稳态仿真分析
假设在某一地方,产业、地方政府、农户、社会力量各群体中,选择策略A的初始种群比均为10%,在符合现实与协同演化条件的情况下,尽管一开始选择积极参与策略的个体并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博弈逐渐收敛于产业协同振兴的演化稳定策略ESS(1,1,1,1),即各方均积极参与产业振兴建设(如图1所示)。
图1 协同演化博弈
在此基础上控制其他变量,分别改变影响社会价值、项目收益、监管体系、奖惩制度、社会捐赠等变量,观察其对稳态的影响。
1.从图2可知,若只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如奖励、监管以及补助),则很容易导致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积极性不高。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地方政府、农户通过长期努力可形成积极参与产业振兴建设的三方稳态(不包含社会力量),但与四方稳态相比,上述三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企业与农户加大投资、政府提高监管力度、企业提升生产效率等。
图2 社会价值
2.从图3可知,如果在监管力度下降时,容易导致地方政府、企业消极参与产业建设,其中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监管力度下降,企业可能更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如出现在项目开始时,企业巧立名目获取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在项目执行时,企业挪用专用款项、侵占农户项目收益等。由于上级政府监管力度下降,产业建设财政支出有可能出现偏移。
图3 监管体系
3.从图4可知,如果缺乏奖惩机制,企业、地方政府、农户对产业发展的动力可能出现削弱,主要在于当知晓努力或懈怠其获得的收益没有差别时,他们就有可能由积极参与转为消极参与,当然,由于不同主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农户由积极参与转为消极参与的过程可能慢于企业,从而出现仅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演化博弈策略稳态ESS(0,0,0,1)。
图4 奖惩制度
4.从图5可知,如果在项目收益率降低时,企业、农户参与产业建设所获得的投入产出比降低,各方参与项目的驱动力降低,导致各方积极参与产业振兴建设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地方政府与社会力量在产业建设中并未获得产业建设的分红,但由于其收益主要来自产业振兴后所带来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当产业振兴成效不高时,其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其他各方也会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影响其投入与积极性。
图5 项目收益率低
(四)稳态福利分析
由于满足协同参与演化博弈条件的参数组合有无限种,但究其哪一种组合更好,需在协同演化博弈的基础之上,构建模型主体的福利函数,[23-24]进一步分析,以“蛋糕论”所提到的“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为理论依据,以滴漏效应逐渐减弱为现实基础,对模型福利函数进行构造,具体如下:
π=∑4i=1πi=R1+T+N+V+E+H-I-M-C1-C2
(12)
其中,π为模型福利函数,πi(i=1,2,3,4)为企业、地方政府、农户以及社会力量的收益函数。在稳态的基础之上,各博弈主体都积极参与,各方的利益都不会被侵占,包括农户也会拿到合理的分红与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模型整体福利的上涨,也必将意味着各方收益有所增加。与此同时,这种各方收益的增加是合理合法的,所以也就不会过多地拉开贫富差距,符合产业振兴要求。
因此,在推动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项目收益、技能培训、社会价值、监管成本、投资额度等福利函数指标,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实现四方协同参与,促进福利稳步增加,形成渐进稳态格局,换句话说,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策略存在动态帕累托改进空间。
六、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1)影响产业振兴的微观主体与因素较多,四方协同参与的“社会关联增进式”产业振兴,可通过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产业振兴的进程。(2)奖惩机制、监管体系、社会价值认同、项目收益等是影响四方协同发展稳态的重要因素,若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将会导致一个或多个主体消极参与,增加其他积极参与主体的压力,甚至导致四方稳态无法形成。(3)无偿捐赠等行为对产业振兴的效果相对较小,对形成协同稳态、农户与企业积极参与毫无帮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滋生农户与企业的惰性思维。(4)产业振兴主体的策略行为存在部分单向传递,农户、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力量是否积极参与产业振兴建设对部分主体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5)在产业振兴主体行为的协同演化过程中,存在社会福利动态帕累托改进空间。
基于上述分析,以稳态条件为基础,努力推动形成“企业精心经营、政府科学管理、农户积极参与、社会热心关怀”的社会福利稳步上升的关联式产业振兴格局,有助于激发内生动力,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
1.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各企业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建设原则,强化产业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知识E保障);优化产业兴旺队伍结构,大力引进人才(I保障),将参与项目的运营成本与风险降至最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赋能产业兴旺,提高参与项目生产力(R1保障);形成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和利益分配体系(η1保障),保障企业与农户双方的合法收益。
2.加大政策宏观引导。提高社会对乡村振兴建设的社会价值认同感(T+N+V+H保障),引导各方力量协同参与;完善参与监督考核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务员晋升与乡村产业振兴考核体系(N+V保障);建立补贴与主体参与产业振兴建设积极性成正比的捐赠机制,打破“坐享其成”的尴尬局面;优化公共资源在产业振兴建设中所占的结构(C1+C2保障),提高公共资源在参与中的利用效率;提供可持续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加大对积极参与产业振兴建设的奖励(B+S保障)。
3.努力提升农户致富能力。加强对农户群体“扶志”“扶智”帮扶,增强农户信心,加强知识技能学习(技能、知识E保障),帮助其有能力抓住发展的机会(M保障);倡导以干促学,以学促干,逐步培养农户的一技之长;倡导健康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农户自身素质,弘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理财能力,增强保险意识,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4.培育良好社会氛围。引导社会不断提高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价值认知(H保障),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改变整体福利保障的单一式产业建设行动,从产销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培训技能、保障品质、拓宽渠道等助产助销的方式提高项目产出、增加项目收益,激发各方的产业建设积极性;建立更为紧密的社会力量与产业发展关联机制,结合市场需求考量产业项目的合理性,力求取得更好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