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天祥故里游记

2022-10-25喻学才东南大学旅游规划研究所

建筑与文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天祥

文/喻学才 东南大学旅游规划研究所

1 大宋文天祥

文天祥(公元1236 年6 月6 日—1283 年1 月9 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宋瑞这个“字”是他被钦定为状元,面见宋理宗时,理宗皇帝给他取的。意思是文天祥是大宋的祥瑞。祥瑞,就是吉祥之物的意思。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世人并称为“宋末三杰”。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 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广东海丰县北郊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 年)十二月初九,在元大都(今北京)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2 半个世纪的景仰

上世纪60 年代初,笔者读小学期间,从一本破旧的中学语文阅读材料中,首次接触到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从那时起,便盼望着有一天能到文天祥的故里,去看看他的坟墓。凭吊一下这位状元先生,大宋名臣。

1988 年,我得到一本《文天祥全集》,是北京市中国书店根据1935 年世界书局本影印的本子。我因此有机会经常翻看他的全集,知道生活中的文天祥是个很有趣味的人。文集中除了大家熟知的《正气歌》《指南录》等,还有一些极富个性色彩的记录,比如年轻时有看相的术士给文天祥看相,预言吉凶。他就把相士的姓名或者外号以及他们的预言记录下来,好像有心留待将来验证似的。卷一收录了作者赠相士诗近二十首,其他卷次还有该主题的诗作。我以前只知道他写有《正气歌》,佩服他兵败被俘却有从容赴死的定力。读了全集才知道,他还有另一首和平时期所写的《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卷一),因此知道文天祥早就有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准备。关键时刻的视死如归来自于平素的读书养志。

更意外的是,全集里有一组《集杜诗》。文天祥兵败被俘,在坐土牢期间,除了创作震古烁今的《正气歌》外,这位状元公还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硬是用唐代诗圣——杜甫全集中的诗句,组合成200 首绝句,记录下他亲身经历的南宋亡国历史:大到南宋王朝奸臣贾似道如何误国,爱国的大臣如他本人和陆秀夫、张世杰等怎样拼尽全力力挽狂澜企图恢复的努力,每一次抗元的努力以及失败,都在他的笔下得到呈现;小到他自己的长子、次子的死,夫人及两个女儿的离散,忙里偷闲到赣州扫墓祭祖,与宗族的诀别,都被他写进诗中。奇特的是,全部用的是杜甫诗句,他只是加个简短的注释而已。既是国史,也是家乘。这样的集句史诗,古往今来,独一无二。

历史上的文天祥,究竟长什么样子呢?明朝江西有个叫罗洪先(公元1504—1564 年)的状元,他的学生中有个叫文思的,是文天祥的后裔。文思曾经给老师看过他们文家保存了两百多年的一幅文天祥画像。罗状元记述他看文天祥画像的感受:“布巾素衣,丰神朗逸。如史所称。炯目丰准,若或见之。”(《庐陵文先生画像记》)“布巾素衣”,是说穿着朴素;“丰神朗逸”“炯目丰准”是说眼睛有神,下巴丰满。我们再结合新近的雕塑(图1),不难想象这位千古伟人的风采。

2021 年1 月1 日,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文天祥的老家和出生地——富田文家村。

3 富田文氏宗祠

黄昏时节,天下着小雨,车载导航直接定位文氏宗祠。文氏宗祠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富田乡文家,位于富田路西100 米。我们到时已然下午5 点,文氏宗祠门上有“铁将军”把门。

我见祠堂门楼墙壁上有村干部班子的电话,便给一个叫文小庆的会计打电话。很快,那位会计和村主任就骑着电瓶车来到祠堂,为我们开门。

文天祥的远祖是汉朝最先在蜀中兴办学校的文翁。成都至今还有文翁石室讲堂,有孔子与弟子们的石刻景观传世。文氏宗祠十分朴素(图2、图3),临时联系的村干部陪我进祠堂,随即点蜡烛,我们便燃香祭奠文山。祠堂不大,一进三间。看建筑应该是清朝光绪后期所造。我记得以前读文氏宗谱,富田文氏宗祠也曾几度变迁,但它还在富田文家村是可以肯定的;伟大的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生在这块土地上,就在这个村子的某个位置是确切无疑的。我看门上有红色横幅,上面写道:“欢迎各地文氏宗亲参加富田2020 年重阳节祭祖活动”,中门两侧,某文氏后人高考录取后的报祖对联还红彤彤的,完好如新。看来不久前的清明节,这里曾迎接过各方文氏宗亲前来祭祖。我赞美对联的楷书。陪同的文会计小声告诉我,他们村里字写得比这位好的还颇有人在。看来,文天祥、文璧这一对进士兄弟的流风余韵,至今影响还在。

4 文天祥墓园

1 月2 日上午,我们按照文家村人的指点,开车行驶了大约10 分钟光景,就来到了文天祥墓园(图4)。

昨晚无事。我打开电脑,调出前些年搜集到的文氏宗谱电子稿,查看了《凌源文氏祖谱序》。这篇谱序是民国三年(公元1914 年)文迪光、文秉金所述。主要内容是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7 年)一位叫文兴让的凌源支派后人所撰写:

文氏本出石室,宋文信国公曾自核实,盖无可疑。

自前汉循吏文翁由庐江舒县仕蜀以来,至陈武帝时由有诰授名球,世居成都府朝阳门。谱中尊为世系之源。传至三世,至唐庄宗朝,春元公以武功授指使、轻车都尉。来镇西江。巡吉以宦,遂家永新北乡钱市坑东陂上。传三世。彦纯公辟居固塘之夏山,出仕蜀新都主簿,升桂阳令。生子二:曰卿,曰小山。小山仍居固塘之夏山,卿公迁庐陵永和镇之凤岗。越三传。正中公徙本庐陵富田。富田肇基祖也。传五世,信国公兄弟生焉。信国公彪炳史册,蒙不赘生二子:长道生,次佛生。俱从信国公忠节,流离颠沛于外卒而未传。信国公承祖,报弟璧公,抚璧公次子升为嗣。越五代而如连公迁居栗下,为栗下开基祖也。生六子,长曰承祺公,由栗下徙赣州爱敬乡坪坑溪边而家焉。传有六世即伦谊公兄弟七人。伦谊公四兄伦宣公于明万历四十六年见堂叔文苑公迁居桃溪。身故无嗣,即携兄弟移居桃溪。至今遗有祖山。凌源公祖伦谊公也。公见此间山水清秀,盘桓其中,拓弘基,弘世业。德垂万古而不朽耳。

按文氏谱,自成都来吉。凡十九传。迁五处。均能昌大门闾。人物富贵不仅甲于吉,且能甲于西江。而承祺公由栗下来赣,又三徙其地。惟聚族于斯也,故其谱在明万历三年富田合修后,以关山相阻,竟未联络。伦谊公宝重家谱,历代相传而珍藏焉。前清乾隆五十八年五世孙兴让公肇修于凌源。越百年以至于兹。

这篇谱序的核心信息整理于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7 年)。综合该序全文,兹将大要概括如下:(1)文天祥的远祖是汉代的成都地方官——文翁。这个结论是文天祥自己考订的。(2)该文氏家族谱书确认的始祖是文球,世居成都。(3)后唐庄宗时,文春元“以武功授指使、轻车都尉。来镇西江。巡吉以宦,遂家永新北乡钱市坑东陂上”。西江即江西的别称;吉即吉安;永新今隶属吉安。这是文氏家族来江西发展的肇始。(4)文春元后面第三世——文彦纯,居固塘。出任蜀新都主簿,升桂阳令。此后是他的两个儿子文卿、文小山。小山仍居固塘:文卿则迁吉安庐陵永和镇凤岗。文卿的三世孙——文正中,迁居富田。(5)文天祥兄弟就是文卿这一支的第五世孙。(6)我们从该谱获悉,文卿就是富田文氏的开基祖,也就是始迁祖。(7)文天祥自己本来有文道生、文佛生两个儿子,但死于抗元战争(详见《文天祥全集》卷之十六《集杜诗》自注)。文天祥被蒙元军队押解前往大都(今北京)途中,在广东惠州做太守的弟弟还和哥哥文天祥见了一面。文天祥因为是老大,按照宗法制度,他是大宗,不能没有继承人,因此嘱咐弟弟记住“犹子以为子”,意思是叮嘱弟弟把儿子过继到自己名下为子,继承大宗香火。弟弟文璧因此将次子文升过继给兄长为嗣。文天祥后人主要有栗下和凌源两个分支。(8)富田文氏宗谱自从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 年)合修过后,到民国三年(公元1914 年)才新修。

文天祥墓始建时间在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 年),重修时间在公元2005—2006年间。是吉安市政府倡议的。进入文墓的入口处有一小广场,旁边竖立着两块长方形卧碑。那上面的内容是捐款人姓名和捐款数目。现已经黑乎乎的,看不太清楚。入口有石牌坊,上刻“仁至义尽”四字。墓地挂在半山腰上,相当陡峭。其地古称虎行地,今名东一坑。需要攀登约百级台阶而上达第一个墓,墓前有碑石六块,自然都是赞叹文丞相的内容。再上约三尺许,还有一座坟,坟前也是悼念赞美文丞相的碑刻文字。文天祥的墓是我见过的古代名人墓地最奇特的一座(图5、图6)。第一是墓地建在约70 度的陡坡上。二是在同一个地方,上下相距不足10 米,却有两座墓,且墓主都是文天祥,前面都有拜台和碑刻。文氏后人解释说是疑冢,我不太认同。文天祥的尸骨还乡时大宋已经亡国,蒙元王朝已经坐稳江山。我个人认为,上面的那座坟埋葬的应该是文天祥的头颅,下面那座坟埋葬的应该是他的躯干之骨殖。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关羽死后,头葬洛阳,身葬当阳,已经很是奇特。文天祥遗体的这种葬法,则更奇特。不过,它符合英雄的素志。文天祥是一位死了也要顶天立地的人。因此后人用这样的办法安葬他,算是对他不屈灵魂的一种慰藉。

5 伟哉张千载

来到文天祥墓前,我突然记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一本书,那是明代奇人李贽的《焚书》。书中有一篇《张千载》,讲的是文天祥家乡的一位叫张千载的好友。文天祥科举顺遂,高中状元,后来做官,多次举荐自己这位青少年时期的好友出山从政,都被张千载婉拒。后来元兵犯宋,国势危殆,文天祥被蒙元军队俘虏。期间有一段插曲。当文天祥在被押往元大都途经故乡江西吉安城下时,故乡人民热情欢迎这位游子的归来。文天祥对于故乡族人的热情很是感动,还专门写了一首《过乡谢远迓》诗:

万里飘零命羽轻,归来喜有族人迎。

雷潜九地声元在,月黑千山魄再明。

疑是仓公回已死,恍如羊祜说前生。

夜阑对烛真如梦,清酒浩歌双剑横。

此时回到故乡的文天祥,已然是蒙元的囚徒。在经历了以赣州知府的名义组织义军勤王到兵败被俘,他经历的实在是太多了。一个文化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竟然因为武备的短板而亡国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他自然感慨万千。他自谦,自己此时的一条命真是轻如鸿毛。但这位爱国忘身的状元宰相虽然没能挽狂澜于既倒,国人心目中对他仍是敬佩有加,何况家乡父老。这时他的自信心又得到恢复,说自己像那被乌云遮蔽住的月亮,像身居地下的响雷,仍旧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和显露自己的形象。“声元在”“魄再明”,是惊魂之后的自信。要知道吾国民性比较功利,每当某人面临失势处境,即使你昨天还如日中天,很多人仍会退避三舍。因为选边站队,是现实利益。趋利避害,是首先考虑的问题。即使是文天祥这样大名鼎鼎的人物,即使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一开始他也不敢抱希望。因为当时宋已亡国,昔日宋丞相此刻是亡国奴。他当然明白。甚至对族人的冷漠对待,他都有心理准备。但现实令他恍惚若梦寐。第三联用了羊祜和仓公两个典故。《晋书》本传说羊祜儿时曾告诉家人,他原本是邻村李家儿,五岁时病死,他当年的玩具放在哪里他还记得。保姆不信,带他去,果然找到。仓公是战国时期齐国神医。司马迁《史记》有仓公传,记载了他手到病除的许多成功案例。文天祥伤心自己不是仓公,没能医活大宋王朝,眼睁睁看着它覆灭,故自责。疑是仓公,是说国人对他这位状元宰相抱有厚望,但很悲催的是我这位国人心目中的仓公虽然回到故乡,但我手中的南宋这个病人却已经死了。尾联写自己在族人的诀别性质的宴会上仍慷概悲歌,舞剑抒怀。因为在那被监视的情境下,他能说什么呢。

写到这里,回到前文提到的那位屡次拒绝文天祥荐举的张千载。张千载这次主动秘密前来看望老朋友,并且说出他决定陪同文天祥前往元大都,随身侍候他的衣食的惊天计划。为了尊重这位义士,我全文引用李贽《焚书》的这篇重要人物传记:

张千载,庐陵人。字毅甫。别号一鹗。文山之友也。文山贵时,屡辟不出。及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潜出相见。曰:丞相往燕,千载亦往。往即寓文山囚所近侧,三年供送饮食无缺。密造一椟,文山授命日即藏其首。访知夫人欧阳氏在俘虏中,使火其尸,然后拾骨置囊弁椟南归,付其家安葬。是日,文山之子梦其父怒曰:“绳锯未断!”其子惊觉,遽启视之,果有绳束其发。

这篇传记记载了张千载守护文天祥最后三年多的牢狱生涯以及文天祥被蒙元政府杀害后,他如何预制木箱保存文天祥头颅,又如何从俘虏营里寻访到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让她来主持文天祥遗体的火化。然后他如何携带文天祥的遗体骨殖跋涉千里,回到家乡,将文天祥的遗骨交付给过继给他的弟弟文璧的次子安排安葬。守候自己三年多时间的老友在往木箱里安放其头颅时可能疏于检查,原来还有捆住头发的绳子没清理干净。他自然不会托梦给这位舍命付出的挚友。但到了家,他就托梦给儿子①。这处细节,惟妙惟肖地彰显了文天祥的教养。

2005 年吉安市政府曾倡议修复文墓,桥上的功德录第一个名字就是吉安市政府。自然,他们的捐款数额最大。可能是所选用的石材的原因,那些碑刻都黑乎乎的,就像几百年前留下的一样,给人满目沧桑的感觉。马路斜对面陵园广场上的文天祥全身像则有如刚竖立般新鲜。这似乎在暗示我们,做人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伟大人格,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才能万古长青,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现今文天祥的后裔主要居住在江西、广东两地,富田祖居地人口不足千人。

注释:①李贽《焚书》中记载的这段“文天祥的托梦说”来自民间传说。 图片来源:文中图片均由作者自摄

猜你喜欢

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文天祥的生死之交
正气文天祥
明知不能成功,为什么还去做?
正气文天祥
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正气文天祥
Acts of Faith PHOTOGRAPHY BY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