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乐山旅游沉浸式体验研究

2022-10-25罗雪滢

市场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乐山文旅景区

罗雪滢,赵 婧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一、 引言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 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1]。 第三产业衍生出的第四智能产业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愈来愈占据主导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性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所谓沉浸式体验[2]是当今文化与科技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业态,具有大奇观、超震撼、全体验、逻辑力的鲜明特点。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0》,预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4.26 亿人次,同比负增长43%;国内旅游收入2.76 万亿元,同比负增长52%[3]。 互联网的推动和新媒体创新使大部分旅游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 在人民网、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下,社会着力化断崖式危机为珠峰式转机,适时顺应“元宇宙”的新潮流,为万物共享,物物互联,“剧本杀”这一新兴名词的热度进一步升温。 很多城市或景区开始出现了“沉浸式体验”高阶模式的“剧本杀”游玩方式。 文化旅游产业把新兴技术与文化场景结合,通过沉浸式的方式为受众提供新体验,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有利于文旅融合和产业升级。 基于此,沉浸式体验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整体向好。 旅游产业始终需要形成结构性的自我修正和模式创新来促进自身发展,以沉浸式体验为媒介拉动文化旅游的方式必将在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在中国景区或地方旅游中仍总体呈现出地方文化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游客资源收集难、地方旅游文化缺乏特色和保护以及经济辐射范围小的客观问题。 为适应新形势下文旅产业发展,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文旅产业的传统盈利模式和市场的矛盾、文旅产业解决文化端的深度旅游等问题亟须解决[4]。

二、 乐山旅游现状

乐山是继成都之后四川省内第二大文旅城市,乐山大佛是乐山的经济核心。 截至2021 年“五一”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250.36 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32.63%,同比2020 年增长93.76%,实现综合收入21.39 亿元,同比2019 年增长25.45%,同比2020 年增长106.95%,乐山大佛景区贡献了最大的游客接待量。 从宏观环境上分析,政治法律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其他支柱型产业支撑城市经济,受疫情、地震等人文灾害的影响严重冲击传统旅游行业。乐山作为四线城市交通受限,除了乐山大佛和峨眉山这两处景点外,其他高达80 多处景点无人问津,旅游宣传力度极不平衡。 此外,新型文化旅游的技术投入相对较少,科技资源相对薄弱;从微观环境上分析,景区旅游的生命周期普遍较短,以典型的乐山大佛一日游或大佛峨眉山金顶两日游为例,留住客源、留住流量始终是个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还有乐山地区景点价格缺乏一定的弹性、促销手段少,文创产品开发程度较低,不能够很好地展示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5]。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等发展迅速,政府大力支持打造数字化乐山,构建智慧化管理、数据化共享的模式。 在线上,形成了“一部手机游乐山”的全域文旅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而线下,为游客提供数字化应用的优质服务,注重提升游客在文旅过程中的在途沉浸式体验。

以乐山大佛景区为例,其沉浸式游览版块已步入数字化阶段,具备“线上+线下”智能服务场景设置,并且景区还将构建“数字大佛”IP 和文创设计中台,通过数字技术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吸引文创生态合作伙伴,落地不同文旅产品。 因此,以乐山大佛为篇章的设计案例,利用时下流行的剧本杀游戏作为研究工具,针对“让大佛文化真正‘活’起来,让大佛名牌真正‘推’出去”这一目的探索区域文化旅游的现实意义和交互设计环节中沉浸体验效果更进一步的创新升级和发展。

三、 乐山旅游沉浸式体验策略

(一)“文旅+剧本杀”的概念导入

文化旅游侧重传递该地的文化价值和生存价值,而剧本杀侧重表达当代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更高质量、更加美好的生活向往的诉求,把文化旅游和剧本杀巧妙融合,把现实历史与虚拟未来交互,利用市场上已有的3D 全息投影技术、AR 增强现实技术、VR 虚拟现实技术以及MR 混合现实技术为解决沉浸、交互的旅游体验感带来了可能和趋势。

除了乐山大佛作为景区剧本杀游戏场景这一特殊因素,从剧本开始经过层层逻辑递进,基本遵循传统剧本杀中选本、选角、读本、介绍、搜证和结案六大环节原则,直至剧本完结,旅行结束。 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又作为一名高级玩家或与虚拟交融,或与现实并存,能够在交互时空中达到多感官合一的超高层级的旅游体验。 (见图1)

图1 乐山大佛剧本杀游戏流程图

剧本杀不仅折射了沉浸式旅游的具象体验,而且为当前文化旅游信息有效交互、长期生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剧本流程和内容框架融入乐山旅游的环节,打破了传统乐山旅游的困境,构建新的乐山文旅信息有效途径,必然为乐山第三产业转型发展带来机遇。

(二)乐山文旅场景设置

以乐山大佛风景区为主体,以三江汇流为轴线,打造乐山大佛博物馆至乌尤寺长链带沉浸式体验,从而打通区域经济动脉,输入区域经济新的血液,让整个乐山大佛旅游片区的经济能够重生起来。

例如,打造两天两夜沉浸式的大佛剧本,设置认识乐山大佛文化的新起点,沿着大佛长链带路线向下延伸。 具体来说,以时间轴划分两条游玩路线,他们分别对应游客两天的剧本任务。 第一天,以嘉州长卷为起点通往大佛博物馆;第二天,以大佛景区为起点经过海师洞。 两天的夜晚项目均终止于三江片区。 该游戏场景设置初衷是基于闻名内外的风景区佛身观光板块让大佛博物馆变得相形见绌,把博物馆文化资源最大化利用可起到深度“读本”的作用,再者博物馆内部已经充分具备可利用的新技术新工具,为游客解读剧本杀的游戏设置提供了便利。 三江流域游客们熟知的和不熟知的景区在结构上实现了集游、玩、探、息的联动。 结合时空布置和逻辑运转,由大及小,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密切联系景区各环节的文化、历史和经济,让游客深刻融入剧本角色,品读大佛“千年仍未老”之历史。 此外,乐山大佛旅游景区产业链协调发展需要探索和加强景点点与点、面与面之间的经济依托和联系,优化旅游片区的空间布局,适当分流,让旅游景区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内外联动。 (见图2)

图2 沉浸式游戏场景结构图

四、 案例分析与设计

(一)时间交互

通过设置合理的时间导向达到旅游时长上的密集度,减少旅游时间冗余,寻找文旅融合过程中的时间最优解。

1. 延长沉浸时间线,营造良好的文旅氛围

传统旅游空间规划关注空间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效率优先”是规划过程中方案决策的重要价值判断依据[6]。 但与传统旅游空间规划“效率优先”的价值导向不同,旅游时间规划的价值导向为“体验质量”即“沉浸体验”,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 旅游时间规划存在人与时空交互的内在逻辑,通过合理的延长沉浸旅游的时间线,引导旅游时间规划的价值正确导向,能够让旅游者个体体验质量提升,营造良性可循环的文旅氛围。

2. 解决旅游难点问题,加速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景区旅游停留时间短和过度旅游两类极端旅游问题易在景区旅游中并存。 景区作为旅游客体不得不承担经济方面(当地经济高度依赖旅游业等)、社会方面(环境污染、游客与居民矛盾升级、基础设施超负荷、交通负担加重等)、文化方面(伪民俗现象出现、冲击当地传统文化等)、旅游景区方面(游客秩序混乱、景区恶性竞争、生态破坏等)等负面问题[7],这些负面问题不仅阻碍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渐渐成为以乐山为典型的文旅城市自身发展的巨大阻力。 通过旅游时间合理布局达到分流目的,更加有利于加速第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旅游由衰转盛。

(二)空间交互

展开乐山地区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综合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内在逻辑和本土条件,评估地域对人类各项活动的适应程度,建立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区域主体功能在文旅交互设计中的传导地位,从而更有效地解决空间交互难题[8]。

1. 以全局思维促进文旅全域发展

以整体的、全面的、统筹的辩证思维设计出乐山特色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9]是把地域整体作为旅游景点,是空间全景化的旅游,也是传统旅游转型现代旅游的模式,更是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全域旅游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部密集,西部发散的特点,全域旅游能否开发还受政策、经济、交通、市场和地理区位各因素的影响。 以大佛为核心辐射出来的乐山全域文旅发展,有利于解决乐山旅游结构单一的问题。

2. 纵横成网,推动区域经济快速融合

区域经济呈现出共生性、有序性、高效性和动态性四个特征[10],区域协同是经济融合的内生动力。长链带的旅游发展成网状旅游区域,最终形成完整的旅游体系,区域旅游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又从新的无序走向新的有序,最终走向全域旅游的发展路线。 区域旅游形成的第一要义是资源,区域经济融合本质上是资源、要素与产业三者的有效协同。 乐山充分凸显旅游资源优势,合理利用好乐山大佛周边旅游资源,协同开发,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快速融合。 乐山沉浸式的区域开发案例给西部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三)内容交互

基于交互视域分析大佛剧本设置的角色与历史渊源,以角色、服装、写真、佛像二维码、线索工具等实物作为转场媒介,从而使沉浸式旅游途中的信息流达到交互效果。

1. 科技创新驱动旅游产业多层次变革

技术的应用在乐山文旅体验设计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VR 技术是目前为止沉浸感最强的信息技术,相对传统媒介来说,它通过听、触、视全感官的沉浸打破现实与虚拟的围墙。 科技进步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沉浸式体验的感知形成主要还是通过事件内容构建达到意识的独占,针对意识独占的解释,孔少华[11]提到只要合理使用VR 技术,凭借合理的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就能让简单的感官独占体验实现虚拟现实媒介使用者的高级意识独占。从意识上升到沉浸,以沉浸塑造文旅,游客体验到了最直接、最强烈的旅游快感,科技进一步更新升级也表明从技术上可以解决文旅规划落地性不强的难题,驱动乐山区域经济蓬勃发展。

2. 旅游的内核始终是文化本身

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促进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开发,还是从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化旅游的本质是指人们出于文化的动机所产生的自觉活动。 它更多强调人类主体对旅游客体的文化体验性、文化综合性、文化创意性、文化持续性和经济潜能性五大指标。 旅游区域的文化传播离不开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紧密融合[12],在沉浸式内容交互环节中以剧本内容、旅行内容、景区文化为软实力依托,结合乐山所掌握的虚拟技术应用,让乐山大佛的区域文化得到了最大化传承和发扬。

以上所述的沉浸式交互视角由图3 基于剧本角色和景区场景的设计图详细展示,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维度分析了沉浸式体验在乐山文旅过程中的应用理念。 服装妆容历史一比一还原,新型科学技术增强沉浸体验,NPC 发出剧本关键信号,接收景区指定地点指令,快速转移线索区域,在面与面之间建立空间场景交汇点,这是沉浸式文化旅游交互设计环节中的基本逻辑和思维,这也是在乐山旅游带给其他景区旅游沉浸式体验中新的借鉴和启发。“沉浸式”旅游必将取代“走马观花式”旅游,本案例中的“文旅+剧本杀”实则融合了“博物馆+剧本杀”“民宿+剧本杀”“舞台+剧本杀”“景区乐园+剧本杀”等多个场景的交互,更加关注保护景区特色的旅游文化,更加注重联动一个景区所能够辐射到的区域经济的活力和生命力。 但可以借鉴当前市场上其他沉浸式文旅的开发经验,在不使文化变异、不一味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不让文创产品过度商品化的前提下在交互环节中更多地去融入一定的文创产品,寻找文化共鸣,再去寻找商业价值,这样的旅游必将能够深入民心。

图3 基于剧本角色和景区场景的交互设计图

五、 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和探索出了新型沉浸式文化旅游的交互模式,并以“乐山大佛”景区作为乐山文旅沉浸式体验研究设计的案例进行了交互设计的展示,使游客在地方或景区旅游中能够达到深刻的沉浸式体验,增加二次旅游的可能性,形成真正的以人为中心的交互旅游方式,达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目的。增强沉浸体验感,提高交互性,传承景区优秀文化,重新审视电子产品对生活的影响、科技创新是否真正拉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的社会意义。 新科技、新工具在文化旅游中的运营管理和可塑弹性要更加深入地去督促和运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应对市场的风险和挑战。

猜你喜欢

乐山文旅景区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摘牌』
“摘牌”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某景区留念
驻马店市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助推贫困村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