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利度胺成功治疗皮肤Rosai-Dorfman病一例

2022-10-25钱玥彤马东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沙利度胺丘疹粒细胞

谭 妍 钱玥彤 马东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30

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由Rosai和Dorfman于1969年首先报道,仅累及皮肤者少见,称为皮肤Rosai-Dorfman病(cutaneous Rosai-Dorfman disease,CRDD),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个例报道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面部出现暗红色和淡黄色丘疹、结节1年,于2020年9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鼻唇沟出现少许红色丘疹、结节,后逐渐增多、扩大,并累及口周、鼻部。曾在当地医院诊断“皮肤Rosai-Dorfman病”,予手术切除后皮损有所好转,但近来复发、加重。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结缔组织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神清,心肺腹查体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情况:面部(尤其是口周和鼻部)可见多个绿豆至黄豆大暗红色和淡黄色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斑块,表面光滑,无压痛(图1)。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正常,真皮全层可见致密的组织细胞浸润,伴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图2a),可见伸入运动(emperipolesis):组织细胞摄入完整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图2b)。免疫组化染色:S-100(++)、CD68(-)、CD1a(-)(图3a~3c)。

图1 面部暗红色和淡黄色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斑块 图2 组织病理学 2a:真皮全层可见致密的组织细胞浸润,伴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HE,×40);2b:组织细胞大,胞质丰富,嗜伊红染色,可见组织细胞摄入完整淋巴细胞(HE,×200)

根据典型的皮损特点、组织病理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诊断为皮肤Rosai-Dorfman病。给予口服沙利度胺25 mg每日3次治疗;治疗1、4、6个月后随访(图4a~4c),皮损基本消退,后继续规律服药。

3a:组织样细胞S-100蛋白阳性;3b:组织细胞CD68阴性;3c:组织细胞CD1a阴性

4a:治疗1个月后;4b:治疗4个月后;4c:治疗6个月后

讨论Rosai-Dorfman病(RDD)又称伴巨大淋巴结病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SHM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由Rosai和Dorfman于1969年首先报道[1],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2]。皮肤是最常见的结外受累器官,而仅累及皮肤者少见,称为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3]。皮肤Rosai-Dorfman病好发于亚洲中年女性,临床表现多为单发或多发的红棕色或黄瘤样斑疹、丘疹、结节或斑块,常累及四肢和面部,无皮肤外受累表现[5]。皮损可分为3型:丘疹结节型、硬化斑块型、肿瘤型[4],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玫瑰痤疮样[6]。CRDD的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全层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伴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胞质丰富的组织样细胞摄入完整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称为伸入运动。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高表达S-100蛋白、CD68,且不表达CD1a[7]。本病需要与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黄色肉芽肿、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等鉴别。大部分CRDD患者不需治疗,皮损可自行缓解,且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共识,治疗方案多样且疗效不一,病变持续不消退或造成毁损性创伤的患者可行局部手术切除、冷冻、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或放疗[8]。沙利度胺是最常用于治疗CRDD的免疫调节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ɑ、IL-10、IL-12、COX-2等多种炎症因子有关[9],常用剂量为50~300 mg/d,但其有效性存在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10]。

猜你喜欢

沙利度胺丘疹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万万没想到,你的身体也用84消毒液杀菌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分析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沙利度胺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环孢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