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的变化与思考

2022-10-22向岩兵

教育研讨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育发展小康

向岩兵

摘    要|本文对诞生于2005年《小康》杂志的“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进行搜集整理和量化研究。十八大即2012年以来,党的教育政策做出了重大战略调整,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普及不断提升,教育公平获得突破,几年的努力已经显示出效果。2015年到2020年,“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及其各项权重指标都呈现出加速增长趋 势,并在2020年全部达到90分;结合中国教育当前需要和其他国家的教育指标经验,指出了在“中国教育小 康指数”的不足。

关键词|教育指数;小康;教育发展;十八大以来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问题提出

十八大即2012 年以来,党的教育政策做出了重大战略调整,“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普及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等类似官方报道和宣传常见诸于媒体。但实际生活中,老百姓对党的教育政策感到满意吗?有没有一个教育指数对中国的教育现状进行研判和描述?

2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简介

刊物《小康》直属《求是》杂志社,2005 年 1 月,《小康》杂志独家推出了一项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指标——中国小康指数,试图记录和监测中国在 21 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

的发展历程。“中国小康指数”由 11 个指数构成,涉及经濟、政治、文化等,对教育研究者来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包括了一个“中国教育小康指数”。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主要由“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五部分构成,各自的权重不一样,其中, “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占比 20%、“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占比 20%、“对中国教育现

状的满意度”占比 25%、“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占比 20%、“平均受教育年限”占比 15%。《小康》杂志每年定期在国人中进行抽样调查,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公布于众。

3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历年数据与分析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原始数据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数据分析

通过折线图可以看出:

(1) 总体来说,七个指标中,运行在上位的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运行在最底部的是“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它长期低于 60 分,一直到 2017 年才达到 61.8;“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处于中部, 上面有三个指标压制,下面有三个指标承接。

(2)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五个分指标及其“中国小康综合指数”,合计七个指标,呈现出两类与两段的特征。

两类:七个指标总体可以分成两类

A 类:“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单独构成 A 类,起点高,长期在高位运行。它自 2005 年开始就达到了 85.8,2020 年更是达到了 98.6。

B 类:“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其余四个分指标(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平均受教育年限)及“中国小康综合指数”,构成 B 类,这六个指标在 2005 年的时候起点都比较低;它们还呈现出另一个特征,互相簇拥,变化趋势趋于一致。

两段:构成 B 类的六个指标呈现出明显的两段特征

第一段:自 2005 年到 2015 年为第一段,基本都以平稳缓慢的趋势上涨。

第二段:自 2015 年到 2020 年为第二段,指标都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为了验证上述判断,把数据分两段进行统计,计算每段平均每年的增加值:

从上表可以看出:

第一段,2005 年到 2015 年,各指标增长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从 0.32 到 1.71 不等;其中,“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改善最为缓慢,平均每年增加 0.32;“中国小康综合指数”改善速度最快,平均每年增加 1.71;“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改善速度一般,平均每年增加 0.9。

第二段,2015 年到 2020 年,B 类指标都呈现出了加速上涨的趋势,从 3.48 到 7.2 不等;其中,“中国小康综合指数”改善最为缓慢,平均每年增加 3.48;“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改善速度最快,平均每年增加 7.2;“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改善速度加快,平均每年增加 5.02。

(3)与“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依靠最为紧密的是“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相关系数为

(4)“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与“中国小康综合指数”变化趋势非常相似,说明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

数据解读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自2005 年建立以来,其分指标“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多年来只有 50 多分,处于不及格的状态。搜索《小康》杂志早期文献,2006 年文章的标题是“2005—2006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63.2,投入结构失衡、教育不公平问题突出”;2008 年的文章标题是“中国教育小康指数64.6,教育公平仍无根本好转”。可见当初人们对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失望和无奈。

2012  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国教育政策做出了重大战略调整,采取了诸多措施,展示了中央优

先保障教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多年保持在 4% 以上; 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高,让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随迁子女异地就学障碍逐步消除,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等等。

透过“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及其各分指标可以看到:2017,各项指标全部站上 60;2018 年,各项指标全部站上 70 分;2019 年,各项指标全部站上 80 分;2020 年,各项指标全部站上 90 分。这说明,十八大以后, 通过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建设,中国“教育小康”事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认可。

4 有关“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的讨论与建议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的重大价值

长期以来,中国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教育指数,但“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的推出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填补了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空白。它为研判、评价、预测中国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综合“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及分指标多年实际数据,我们认为,“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的构建及调查基本是科学、客观的,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很多实际情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高分证实了教育改革的成果

历经中国两届国家领导人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从 2005 年建立“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时的 62 分,几个分指标还处于 50 多分不及格的状态,到 15 年后的 2020 年,各项指标达到 90 多分,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我国近期教育改革的成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我国领导人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代接着一代干共同奋斗出来的。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只要下决心改善教育供给,真心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注重顶层设计,持之以恒,假以时日,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优异成绩的。这涉及到 14 亿人口的教育投入、教育普及、教育公平等,其中有太多值得总结的地方。也可以这么说, 中国目前大规模的“经济扶贫”工作世人瞩目,甚至联合国都派人来学习取经,但殊不知中国“教育小康” 工作也同样精彩纷呈,值得国内甚至国际的教育研究者认真研究和解读。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不能替代“中国教育指数”

“中國教育小康指数”还只是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局部,还不足以描述中国教育的全貌,如,2020 年“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及其分指标都已达 90 分以上,分值已经很高,但这能推导出中国教育所有问题都得到完美解决了吗?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即,“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不能替代“中国教育指数”。

在笔者看来,“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更多是从家长、公众角度丈量国人对国家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教育现状满意度等教育宏观方面的感受,主要监测的是在中国建设“小康”社会期间大众对教育的感知变化;但缺乏从教育从业者、受教育者角度对教师工资福利、从教意愿、教育内涵质量建设、学生负担、学习兴趣、教育产出等其他层面的调查与监控。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为“中国教育指数”打下了基础

按照“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的最初设想和定义,2020 年这个指数即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很可能就不做了。个人强烈建议《小康》杂志及国家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进行资源整合,在延续和完善指标体系、工作组织架构、调查取样、统计分析等基础上,保证它的延续性和历史性,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取得的前期成果,甚至可以把“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作为“中国教育指数”的一个分指标,认真研究、借鉴其他国家教育指数的做法,取长补短,从而构建“中国教育指数”,更好地为监控、完善、预测中国的教育事业服务,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彦华.2020中国教育小康指数:96.1 教育公平大跨步[J].小康,2020(25):50-52.

[2]《小康》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小康指数64.6 教育公平仍无根本好转[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8(11):24.

[3]《小康》研究部.2005—2006中国教育小康指数:63.2  投入结构失衡、教育不公平问题突出[J].小康,2006(7):18-19+110.

[4]曹荣军.1999—2007年度美国教育指标体系特征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09(2):95-97.

[5]赵宇星,崔兴平.十八大以来党的教育公平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教育现代化,2020(15): 151-153.

[6]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N].中国教育报,2018-08-31.

The Change and Thinking of “China Education Well off Index” after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Xiang Yanbing1,2

1. Wulingshan K-12 Educational Research Center at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2.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Abstract: This paper collects and studies the “China Education well-off index” which was born in 2005.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n 2012,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has made a major strategic adjustment. Th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the equity of education has been broken through. From 2015 to 2020, “Chinas education well-off index” and its weight indicators show an accelerated growth trend, and all of them will reach 90 points in 2020.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needs of Chinas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index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Chinas education well-off index”.

Key words: Education index; Well off socie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猜你喜欢

教育发展小康
我家的小康
欢天喜地唱小康
我家的小康
小康路上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大数据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