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写作的基本要义、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

2022-10-22谢灵峰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教学

谢灵峰

摘要回顾“高中语文任务写作”的发展脉络,写作情境的任务缺失、写作构思的指导缺乏和写作过程的训练缺位造成了当前“任务写作”的现实困境。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学情,结合真题,重新审视任务写作的概念内涵与构成要素,从预设写作基本流程、分析任务写作的基本要素,着力攻克写作难点等维度,探索有效实施任务写作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任务写作基本要义现实困境实施路径

一、任务写作的基本要义

针对命题作文常常限制学生思维,话题作文易于套作的问题,任务写作以写作情境、典型任务、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文体为基本元素,让学生经过任务分析、情境解读、知识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中获得写作经验,让学生实现为了学习的写作。

1.生成脉络

任务写作是与命题写作、话题写作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顶层设计看,任务写作这一指向写作素养的新型写作形式,旨在解决命题标题作文束缚学生写作的痼疾,以及话题作文容易套作和宿构的弊病,着力培养学生在任务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

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发出新型材料作文题型:给出事实材料,在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内,由考生自主选择角度写作。这是任务写作的雏形。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概念,标志着任务写作正式登上语文教育教学的舞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这又为我们深入理解任务写作的要义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方向。

2.概念理解

叶黎明教授认为:“任务写作是高中写作测评的新方向,以检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写作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交际写作任务的写作素养;任务写作是在社会生活的具体语境下,利用书面文字,与他人进行有目的、互动的交际活动。”

由此可见,任务写作中的“任务”是:学生在题料的限制與启发下,完成指向真实情境写作的构思、立意、遣语等写作要求。任务写作就是以某一特定或多种特定写作任务为驱动,在拟真交际语境下运用恰当言语形式,表达特定写作内容的一种写作类型,也是基于特定情境、对象和目的开展的测评学生写作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具有情境性、目的性、交际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3.关键要素

一般而言,任务写作包含写作情境、典型任务、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文体等五种要素。这些要素中,“情境”“任务”“对象”构成了这类写作的要点。例如,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题。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写作任务,表述干练清晰。任务中,命题人基于真实情境,点明了围绕情境的写作主题,又通过富有思辨意味的关系型短语“可为与有为”,给学生提供了写作方向。

概言之,就写作情境而言,任务写作紧扣时代主题,创设兼具个体经验和学科认知的真实情境或拟真情境,贴近社会、人生和学生生活,这是有别于其他材料作文的一个重点。就写作任务而言,任务写作设计典型任务,提供视野开阔的材料,围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提供多样化思考和选择空间,有可写性且能够防止套作和宿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意构思和表达,注重材料联想的开放性,保证评分的公平性。

二、任务写作的现实困境

当下,高中任务写作存在情境缺失、指导缺乏、训练缺位等问题。创设适切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在任务写作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提供具有深度迁移性质的指导,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生成。

1.写作情境的任务缺失,学生不愿写

任务写作往往来自于真实情境。这是情境理论在写作教学领域的运用。情境的任务缺失让学生无法避免“假大空”的写作,也就失去了写作价值。没有写作情境,就不可能有真正写作。写作情境是指向任务写作的情境,是写作任务发生的环境、背景、前提、原因,其构成要素包括话题、作者、读者、目的和语篇类型等要素。目前,任务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写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的传授,忽视写作情境的任务创设。

2.写作构思的指导缺乏,学生写不出

设计任务情境对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固然有一定的激发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后续发力,却需要教师借助专业知识进一步进行引导,为学生写作构思提供有效的写作支架,提供必要的写作资源与方向。然而,现实写作教学中,这些大有可为的写作教学内容,却显得异常落寞,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写作困境,致使学生虽胸有万语千言,下笔时却茫然无所适从。

3.写作过程的训练缺位,学生写不好

写作过程不是为了探索、验证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取丰富的写作经验,提升敏捷的写作思维,改善现有的写作能力。教师往往在诸如篇章结构、表达技巧、遣词造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机械讲解,以此代替了学生真实的写作体验,这样的写作教学是难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的。

三、任务写作的实施路径

基于学情分析来预设基本流程是写作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基于过程难点组织包含若干学习要素的任务写作情境,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支架,破除写作教学存在的任务缺失、指导缺乏、训练缺位问题,让任务写作教学走向高效。

1.基于学情分析,预设写作基本流程

写作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学生现有的写作基础,其基本流程一般为:明确学生碰到的问题和困难,确定教学内容的起点和终点,进而提供针对性的写作指导。为此,理想的写作教学应在创设真实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这既能关注学生的真实写作心理和写作需求,又能呈现可视化的写作内容和过程。

例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在这一题目的写作教学中,根据学生所接触的信息,确定写作流程:阅读“漫画”(提取图文信息,整合信息要点)——阅读任务(阅读写作要求,建立与“漫画”的关联)——合成关键词(确定写作主题,明确写作范围)——构思选材(设计结构,勾连素材)——落笔行文(遣词造句,营造亮点)。这些写作活动,有隐有显,有难有易,有先有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根据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预设基本的写作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在每个流程中,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支持,激活或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

2.基于要素分析,着力攻克写作难点

情境任务是任务写作活动的起点与关键,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能够根据任务情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也是造成学生写作困境的一大原因。例如,上述“漫画”作文题中,幾幅漫画营造的情境便是如此。“人”字的书写,经历了“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本身蕴含着象征意味,与人的生命成长过程有着极强的类似性。这是阅读时学生的一个理解重点。对于“描红”,命题人给出了注释。“红”在中国人心中也有极强的象征意味。这也是阅读时学生需要捕捉的写作要点。然后是对任务要素中“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新时代青年”的理解。

一番分析后,难点凸显出来,外显的是写作要素的系统分析,内隐的是对学生写作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考查。首先,运用这种“比象”思维,将书法与人生勾连,思考书法的运笔过程与人生的生命成长过程的内在关联;其次,如何体现出“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的认识深度;同时,“新时代青年”的“新”又如何体现?至少这些内容是学生可能存在的写作难点。

学生现有的写作知识和技能是不能自动解决这些写作难点,需要教师通过有选择地进行大量训练,训练学生运用“比象”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对这类题型的理解图式;通过对标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写作结构要素的比较修改,引导学生在原文写作基础上,增删字词,调整思维路向,多元评价人生价值与得失;还可借助影视、视频、文字等媒介,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强他们的思维广度和厚度,进而增进学生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能力,提升写作宽度和深度。

3.基于过程难点,提供有效学习支架

过程难点,是写作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较强的难点,具有隐匿性、个性化等特点。每一个学生可能在写作过程中遭遇的写作难点是不一样的,同时通过文字表象,也不能准确把握这些难点的原因。这就大大降低了写作指导的有效性。

学生写作时,素材论据的选择缺乏深度或新颖性。这个问题看似是学生阅读积累出了问题。实际上,在有经验的教师看来,这类学生往往是精准联系思维有所欠缺,或者品位不高,或者立意不深,无法从具体论点中,寻找到切合主题的素材。这时,教师不要一味地说教,而要根据学生的写作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切的写作学习支架,可以是知识性学习支架,也可以是方法性学习支架,也可以是资源性学习支架等。例如,比较同一观点下三类或以上的素材,哪个更优?并谈谈理由,同时,谈谈素材与论点的契合点。再如,从一个素材中多角度提取论点……

这些写作学习支架是不能直接转化为写作能力的,需要教师通过具体范例与反复训练,让学生深度参与到写作过程中来,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起顺畅、灵活、有效地提取写作知识和技能的写作经验,而非单一地将知识与结论抛置给学生,用教师的知识建构替代学生的知识建构,让他们被动地接受与储备。

任务驱动写作型作文,无疑是破解“宿构作文”“套作作文”“虚假作文”等痼疾的良方。通过任务写作,我们最期待的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能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能够根据任务情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有写作热情、写作行为以及较深入的写作思维活动,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就能够得到发展;学生在写作思维过程、思维方法等方面能够得到发展,任务写作情境意识就能明显增强。

[作者通联:四川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教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