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郊野公园特征对市民使用需求的影响

2022-10-22秦悦婷温亚利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2年11期
关键词:郊野市民北京市

秦悦婷,温亚利

(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城市绿地的短缺,而公众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效益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公园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生态服务和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需求[1,2]。郊野公园作为新兴的公园体系,不但能为人们提供享受自然野趣的优美环境,而且便于市民前往和开展多种娱乐活动[3]。郊野公园是指作为保育环境和康乐用途的公园,起源于英国,后经香港引入广州、上海等内陆城市,成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作为我国首都和快速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于2007 年初正式启动“郊野公园环”建设,此后在郊野公园建设中投入巨大,公园数量和面积逐年增加[4]。2017 年9 月 发 布 的《北 京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2016—2035)》提出,“推进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建设,力争实现全部公园化;提高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色空间比重,推进郊野公园建设,形成以郊野公园和生态农业为主的环状绿化带。”截至目前,在“一道绿隔”地区共建成郊野公园上百个,“二道绿隔”地区也形成了由60 多个大型公园串联的郊野公园环。然而,市民对郊野公园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5],从基础设施到公园特色都有待完善[6]。

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在位置、景观、服务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鲜有研究将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区分开来。大部分学者在研究市民需求时将郊野公园统称 为“绿 色 空 间(green space)”[7-9]、“城 市 绿 地(UGS)”[2,10]、“城市绿地设施(UGI)”[11],另有部分研究侧 重于 城 市 绿 道[12,13]、社 区 公 园[14]等 典 型 场 所,而没有针对郊野公园使用需求的单独研究。此外,郊野公园的建设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15],对郊野公园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空间规划布局[16-18]、植物景观设计[19]、生态效益评估[20]、建设经营问题与对 策[21-23]等 方 面,仅 有 香 港[24,25]、上 海[26,27]、广州[28-30]等城市在近几年开始研究郊野公园的服务功能及市民的偏好。目前对于北京市郊野公园的游客或市民需求研究较少,多数停留在基本特征描述层面[31,32],对 郊 野 公 园 的 建 设 和 管 理 提 出 政 策 建议[33-35],而对于市民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尚未分析郊野公园的各方面特征对市民使用需求有何影响。

基于此,本文对北京市多个正在建设收工阶段或投入使用不久的郊野公园中的市民进行调查,研究了北京市民对郊野公园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消费价格、服务水平、文化教育5 方面特征的满意度及其使用需求的影响。本文旨在丰富和推进郊野公园和城市绿地关于市民需求的研究,并为北京市和其他超大型城市郊野公园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建议和参考。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数据来源和问卷设计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生态空间格局,其中:“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和“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共同构成了重要的绿化“三环”。2019 年,北京市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将各公园通过绿色相融、绿道相通等方式有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连片成规模、联通成体系的大尺度生态空间,一个完整的“郊野公园环”环抱北京。如表1 所示,本文选择的调研地点为北京市昌平区、朝阳区、丰台区、通州区4 个城区中的郊野公园,分布地点涉及第一道和第二道绿隔地区中较为典型的郊野公园建设项目,如东小口森林公园、太平郊野公园、南苑郊野公园等位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温榆河公园、久敬庄公园、槐新公园等位于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所选郊野公园地理位置涉及北京市北部、东北部、东部、南部和西南部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调研地点选择及样本分布Table 1 Survey site selection and sample distribution

课题组于2020 年10 月末和11 月初,选择天气晴好的周末共4 天,分别在16 个郊野公园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公园由课题组5—6 名调研员前往,课题组成员均接受过前期培训,以确保调查问卷质量。问卷调查采用随机取样法,调研员分散至郊野公园内的休息区、交叉路口、儿童乐园等游客聚集的场所随机发放问卷。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841 份,回收有效问卷805 份,问卷有效率为95.72%。被调查对象全部是北京市常住居民,不包括外地学生和游客。问卷内容从以下4 部分对市民进行调查:社会经济特征、所在郊野公园的可达性、对郊野公园的需求程度、对郊野公园的认知和满意度评价。

1.2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本文的因变量为市民对郊野公园的使用需求,参考已有研究所使用的主观需求打分方法[36,37],市民需求采用5 级评分制,为有序分类变量,因此使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具体模型设定为:

式中:y 表示市民使用需求潜变量;x 表示自变量;β表示变量影响参数;ε表示服从逻辑分布的误差项。

需求打分,即有序变量Y 是潜变量y 的函数。y 是一个连续且未测量的变量,具有多个阈值点,Y的值取决于y 是否超过各个阈值点。Y 与y 的关系如下:

式中:r0、r1、r2、r3、r4为待估参数,且r0<r1<r2<r3<r4,称为“切点”。在给定x 时,因变量Y 郊野公园使用需求取每个值的概率如下:

式中:Λ(g)为分布函数,可以得到极大似然估计(MLE)量,即得到有序Logit 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在分析时将所选变量逐步纳入公式(1),得到模型1、模型2 和模型3。

模型1(公式4)中,仅包括社会经济变量x1,模型2(公式5)中,增加了受访市民对郊野公园的认知及可达性等控制变量x2,模型3(公式6)中,则增加了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x3,即市民对郊野公园特征的满意度。

市民对郊野公园特征的满意度采用5 级评分制。在已有的研究中,市民需求和使用行为受到公园的景观设计、设备设施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特征的影响[25],指标 涉 及 基 础 设 施[7]、安 全 性[2,38]、植 被 特点[8]、环境卫生[9]等多个方面。事实上,市民对于公园特征的重要性感知、质量满意度或服务水平评价等都会显著影响其需求[39]。根据北京市郊野公园的实际建设情况及郊野公园与其他城市绿地的显著区别,将其特征划分为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消费价格、服务水平、文化教育5 个方面,每方面由3—6 个具体问题进行描述,均采用5 级李克特量表进行测度,“1→5”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具体来说:基础设施特征包括交通路况、园内规划设计、指示标牌、活动项目、环境卫生、安全性6 个指标;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园区风景、水质、空气、植被质量4 个指标;消费价格特征涵盖饮食、娱乐、门票、园内交通4 个指标;服务水平特征包括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游客行为管理和导览解说服务3 个指标;文化教育特征包括历史价值、民俗和生态环境教育设施3 个指标。

控制变量的设置参考已有研究中显著影响城市绿地使用需求的因素,包括市民对郊野公园的及其生态功能的 认 知 和 态 度[38,40]、市 民 的 个 人[7]和 家 庭特征[10,30]、由往返时 间 表 示 的 郊 野 公 园 可 达 性[9,29]。具体指标解释如表2 所示。

表2 控制变量指标解释Table 2 Control variable indicator interpretation

2 结果及分析

2.1 样本社会经济特征

基于805 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如表3 所示。

表3 样本社会经济特征描述统计结果Table 3 Sample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续表3)

从性别来看,受访市民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均衡;从年龄来看,各年龄段样本分布较为均匀(由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对北京市郊野公园建设情况尚未形成全面认知,因此访问比重不超过3%);从受教育程度来看,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大多在高中及以上,说明被调查者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较符合目前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较多、学历水平较高的现实情况;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人士多于未婚人士,从每月可支配收入来看,被调查者的月收入水平在各个范围内分布较为均衡。

2.2 市民对郊野公园的需求及满意度

由表4 可知,市民使用郊野公园的意愿较强,需求程度为“一般”(39.5%)和“比较高”(39.75%)的市民约占全部受访者的80%,8.2%的市民对郊野公园需求非常高,仅有12.55%的市民需求较低或非常低。

表4 市民对郊野公园使用需求的整体情况Table 4 Overall public demand for country parks

由表5 可知,市民对郊野公园基础设施方面特征的满意度处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其中对交通路况和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的满意度较其他指标更高一些。此外,市民郊野公园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较高,对空气质量和森林植被状况的满意度达到“比较满意”以上。但市民对郊野公园对消费价格合理性、服务水平和文化教育方面特征的满意度相对前两类较低,其中对娱乐和餐饮价格、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民俗流传情况的满意度甚至低于“一般”,对其他特征的满意度也仅超过“一般”水平。

表5 市民对郊野公园特征的满意度Table 5 Public satisfac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ry parks

(续表5)

2.3 郊野公园满意度对市民需求的影响

为避免变量之间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模型回归之前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如表6 所示,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4,远低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郊野公园特征满意度对市民使用需求影响的回归结果如表7 所示。模型1 仅对市民个人和家庭特征变量进行回归,模型整体结果并不显著;模型2 纳入市民对郊野公园的认知和态度、公园可达性等解释变量,模型整体回归结果显著;模型3 纳入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消费价格、服务水平、文化教育5 个方面共19 个特征指标的核心解释变量,模型整体回归结果显著,且由伪R2所表示的模型拟合度较模型2有所提升。其中,自然环境、服务水平、文化教育三类特征均对市民使用需求有显著影响。郊野公园的风景及空气质量对市民需求有正向显著影响,导览解说服务、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知识宣传教育设施也对使用需求有正向显著影响,而传统民俗流传情况对使用需求有负向显著影响。控制变量中,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居住地点和家中孩子数量对市民的使用需求有显著影响,其中男性市民、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和居住地点更靠近市中心的市民和家长孩子数量更多的市民对郊野公园的使用需求更大。此外,对郊野公园的态度和生态功能认知也显著影响使用需求,更加支持北京市郊野公园建设的市民和对郊野公园生态功能更加了解的市民,其使用需求更大。而市民从居住地到郊野公园的往返时间对使用需求有负向显著影响。

2.4 稳健性和异质性检验

本研究中,模型的稳健性通过部分子样本回归的方式进行检验,选择各个调研区域中样本数量较多的郊野公园构成子样本进行回归。其中,模型4选取各区样本数量最多的公园构成子样本,模型5选取各区样本数量最多的两个公园构成子样本,模型6 则从总样本中剔除各区样本数量最少的公园,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8 所示。核心变量的显著性和影响方向与全部样本的回归结果一致,系数大小也较为接近,说明估计结果稳健。

北京市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的区别在于其地理位置更靠近郊区,且环境更加自然原始。市民前往郊野公园面临更长的出行距离,并更加注重其生态功能对身心健康的作用。在出行距离方面,与往返时间表示的可达性不同,居住地与郊野公园的距离是公园规划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客观结果。由于北京交通线路复杂、交通工具种类繁多,往返时间的长短更多由市民主观选择的出行方式决定,在前文作为影响需求的因素之一进行分析,而客观距离可以在地理位置层面区分市民群体;在健康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市民对生态环境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功能也有了更多了解和更高的追求。因此将受访市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居住地与郊野公园的距离进行分组回归,比较不同市民群体对郊野公园特征的满意度对其需求影响的差异,结果如表9 所示。

表9 分组回归结果Table 9 Grouped regression results

(续表9)

模型7—9 分别是健康状况较好、一般和较差的市民群体回归结果,可见健康状况较好的市民对郊野公园的使用需求受文化教育方面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健康状况一般的市民需求受生态环境知识宣传教育设施影响,而健康状况较差的市民受自然环境方面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模型10、模型11 分别为居住地与郊野公园的距离小于10km和大于10km两组市民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与郊野公园距离较近的市民,其使用需求受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设施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与郊野公园距离较远的市民受公园风景、环境、历史文化价值影响更为显著。表明不同的市民群体来到郊野公园的目的和关注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市民会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决定对前往的郊野公园哪方面特征更加关注,也会对不同距离的郊野公园特征有不同的期待,这对郊野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3 结论、讨论与建议

3.1 结论与讨论

郊野公园的建设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使用需求,从而被更大程度地利用并发挥其功能。国内超大型城市的郊野公园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鲜有研究分析郊野公园的环境、设施和服务等特征对市民需求的影响。鉴于此,本文采用北京市郊野公园内市民调查的一手数据,利用多元有序Logit 模型分析市民对郊野公园特征的满意度对其使用需求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市民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①市民对郊野公园的整体使用需求较高,需求程度为“一般”和“比较高”的市民约占全部受访者的80%,市民对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特征的满意度处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而对餐饮价格、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特征的满意度低于“一般”,仍有提升空间。②市民对郊野公园自然环境、服务水平、文化教育3 个方面特征的满意度显著影响使用需求。具体来看,园区风景、空气质量、导览解说服务、历史价值和生态环境教育对市民需求有正向显著影响,传统民俗流传对市民需求有负向显著影响。③影响不同市民群体使用需求的因素存在差异性,健康状况较好的市民更多受到文化教育方面特征的影响,健康状况一般的市民仅受生态知识宣传教育设施的影响,而健康状况较差的市民更在意公园的自然环境。居住地与郊野公园距离较近的市民受服务水平和宣传教育设施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与郊野公园距离较远的市民受公园风景、环境、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更为显著。

以往研究发现公园内自然环境特征会显著影响市民需求[8,11,41],本文再次证实这一结论,发现提高市民对景色、气候等自然环境的满意度可以显著促进市民需求。此外,公园的自然环境也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某些植物的花粉会成为过敏原[9]。实际调查发现,问卷中对于植被状况的满意度这一问题能够涵盖北京市民对于常见的花粉和杨絮过敏等问题的意见,可以解释植被状况的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市民使用需求这一结果。此外,现有研究发现,城市公园的座椅设置、健身设施是影响市民需求的主要因素[25,41],而本文中郊野公园基础设施没有显著影响市民需求,可以认为是市民来到郊野公园更加追求自然生态景观的结果。对于人为修建的设施和消费项目,虽然满意度较高,也体会到了这些设施带来的便利,但是与普通城市公园区别不大,因此不是促进市民前往郊野公园的原因,甚至会降低市民对于自然环境的体验感[36]。

3.2 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就北京市郊野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提高市民满意度,提出以下建议:①保留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控制人工设施数量和面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本市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郊野公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从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出发,增加公园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合理确定位置、数量和规模,满足游人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娱乐等需要。公园服务性建筑、管理建筑用地参照《公园设计规范》执行”,但对自然环境的建设要求较少。本文发现安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市民对郊野公园的使用需求,而人工设施则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郊野公园的建设要区别于城市公园,根据市民需求更多地保留自然环境,控制人为修建的设施数量和面积,为市民营造更加原始的生态环境。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态环境知识,增加宣传教育和导览解说服务。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文化遗存、生态环境知识宣传教育和导览解说服务都能够显著影响市民需求,而调查数据显示导览解说服务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市民满意度仅为“一般”,显著低于其他特征的满意度,因此增加宣传教育和导览解说服务是进一步满足市民需求的重要路径。北京市历史积淀深厚,河流、湿地、山丘等地形种类众多,建议各个区域根据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设计不同主题的特色文化教育内容,并结合公园所在地的地形地貌设计生态环境教育内容,让市民在游览郊野公园的过程中可以接受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环境教育知识的熏陶。③根据市民群体特征的组成分布,进一步调整完善郊野公园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北京市郊野公园的建设始终围绕“将各公园有机连接、形成大尺度公园环”这一主要目标,以方便北京各地市民出行游憩。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园成功实现面积和位置上的“集中连片”,应进一步具体考虑每个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与附近居民区的距离、居民区的人员构成和人群特征等因素,并结合该公园出游的市民群体特征不断调整完善公园内部设施,提高管理水平,更好满足市民需求。

猜你喜欢

郊野市民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香港的郊野公园
“意义”的问题所在
香港争论是否开发郊野公园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