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瑶语族族群肌肉量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2022-10-22于会新李咏兰

关键词:躯干畲族瑶族

于会新,李咏兰,2

(1.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2.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

肌肉组织是人体四大组织之一,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控制着躯体和内脏的运动,以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各部位的肌肉量是人体组成成分的重要指标.

我国苗瑶语族族群包括苗族、瑶族和畲族.苗族和瑶族支系众多,我国苗瑶语族族群主要分布在南方广大地区.据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苗族人口接近1 000 万,瑶族人口接近280 万,畲族人口达到70 万.近些年来,相关研究已陆续报道了白马人[1]、尔苏人[2]、木雅人[2]、临高人[3]、黎族[4]和蒙古族[5]的身体肌肉量.人体体成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6].黔东南州是我国苗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丹寨、雷山分布着锦鸡苗(又称短裙苗)、长裙苗和中裙苗的苗族支系.广西是瑶族重要的聚居区,桂林市恭城县聚居着盘瑶、平地瑶和狗头瑶等支系,来宾市金秀县主要分布着茶山瑶、山子瑶、盘瑶和花篮瑶等支系.

本文拟以苗瑶语族为整体,研究畲族、苗族和瑶族的肌肉发育情况,分析苗瑶语族族群肌肉量的共同特征及族群间、性别间的差异,探讨各部位肌肉量与年龄的关系,并与其他族群进行比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课题组于2017—2018 年在广西、贵州和福建进行了苗瑶语族族群的肌肉量等人体组成成分的测量工作.测量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被测者均为世居当地三代以上的身体无残疾成年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测量苗瑶语族族群成人2 003 例(男性946 例,女性1 057 例),其中:广西来宾市金秀县瑶族658 例(男性275 例,女性383 例),广西桂林市恭城县瑶族537 例(男性259 例,女性278 例),贵州黔东南州丹寨县和雷山县苗族360 例(男性163 例,女性197 例),福建福安市畲族448 例(男性249 例,女性199 例). 桂林和来宾2 个地区的瑶族属于不同支系,因此本文将其视为2 个族群.来宾瑶族男性年龄范围为18~85 岁,平均年龄为(55.1±16.1)岁,女性年龄范围为18~89岁,平均年龄为(55.8±15.4)岁.桂林瑶族男性年龄范围为18~88 岁,平均年龄为(61.3±13.1)岁,女性年龄范围为20~86 岁,平均年龄为(59.8±13.7)岁.苗族男性年龄范围为18~82 岁,平均年龄为(50.4±14.8)岁,女性年龄范围为18~74 岁,平均年龄为(50.3±11.7)岁.畲族男性年龄范围为18~86 岁,平均年龄为(54.1±15.8)岁,女性年龄范围为18~92 岁,平均年龄为(52.3±15.0)岁.

使用人体脂肪测量仪(百利达BC-601 型,日本)测量体质量和人体组成成分,人体组成成分指标包括推定骨量、水分率、肌肉量、右上肢肌肉量、左上肢肌肉量、右下肢肌肉量、左下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肌肉量判断、右上肢肌肉量判断、左上肢肌肉量判断、右下肢肌肉量判断、左下肢肌肉量判断和躯干肌肉量判断.测量按照《人体测量方法》[7]进行.由于仪器给出的是各个部位的肌肉量而没有给出各个部位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肌肉率.人体脂肪测量仪自动对每位被测者的肌肉量指标值进行判断,“不足”为1,“标准”为2,“超标”为3,“严重超标”为4.

将苗瑶语族族群合计样本分为18~44 岁组、45~59 岁组和60 岁以上组进行数据分析.男性3 个年龄组样本量依次为208 例、298 例和440 例,女性依次为237 例、396 例和424 例. 应用Excel2003 和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探讨苗瑶语族4 个族群肌肉量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法研究4 个族群肌肉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采用u 检验判断4 个族群肌肉量的性别间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4 个族群间及其与其他族群间肌肉量的差异及特点.

2 结果

2.1 苗瑶语族4 个族群的肌肉量

苗瑶语族4 个族群身体各部位肌肉量等指标见表1.由表1 可见,苗瑶语族4 个族群男性肌肉量均数为43.5~47.3 kg,女性肌肉量均数为32.8~35.3 kg.男性肌肉量远大于女性,这是男性和女性激素分泌差异造成的.4 个族群男性和女性的右上肢肌肉量都大于左上肢肌肉量,男性下肢肌肉量明显大于女性.4 个族群中,畲族躯干肌肉量最大,其次为苗族,桂林瑶族最小.

表1 苗瑶语族4 个族群的肌肉量等指标Tab.1 Muscle mass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four ethnic groups of Miao-Yao language group

总体来说,苗瑶语族族群中,畲族、苗族和来宾瑶族男性和女性的肌肉量判断以及身体各部位肌肉量均达到或略高于标准水平,桂林瑶族男性和女性的肌肉量判断以及身体各部位肌肉量大多低于标准水平.

周璇等[8]测量了广西融水苗族的肌肉量,融水苗族的肌肉量与本文苗族接近(u=1.02,P >0.05),躯干肌肉量也接近(u=0.72,P >0.05).那曲藏族男性身体各部位肌肉量均大于女性[9],临高人男性的肌肉量、四肢肌肉量和躯干肌肉量均大于女性[3],这与本文对苗瑶语族的研究结果一致.目前研究认为,生长激素和雄激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男性身体各部位肌肉量高于女性,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但雄激素的主要功能也许是增加骨骼肌质量和力度[10].

选取四肢和躯干肌肉量,对苗瑶语族4 个族群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 可见,苗瑶语族4 个族群身体各部位的肌肉量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这4 个族群虽然同属于苗瑶语族,具有相近的族源,但在其各自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和周边族群发生过基因交流,其生活环境也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差异,所以族群间肌肉量存在一定差异.

表2 4 个族群肌肉量的方差分析Tab.2 Variance analysis of muscle mass of four ethnic groups

苗瑶语族4 个族群肌肉量的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 可见,族群间肌肉量的差异有些具有统计学意义,有些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60 对比较结果中,有25 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苗族与来宾瑶族之间以及来宾瑶族与桂林瑶族之间肌肉量接近,苗族与桂林瑶族女性间的肌肉量接近,这表现出苗瑶语族族群一定的共性.来宾瑶族与畲族之间以及桂林瑶族与畲族之间肌肉量的差异较大.

表3 4 个族群肌肉量的多重比较Tab.3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muscle mass of four ethnic groups

苗瑶语族4 个族群上肢、下肢和躯干肌肉量占总肌肉量的百分率见表4.

表4 4 个族群各部位肌肉量占总肌肉量的百分率Tab.4 Percentages of muscle mass in each part of total muscle mass of four ethnic groups %

文献[11]报道了倭黑猩猩和智人身体各部位肌肉量占总肌肉量的比例,倭黑猩猩1/3 的肌肉量在上肢.由表4 可见,苗瑶语族族群躯干肌肉量占总肌肉量的50%以上,男性总肌肉量的10.1%~12.5%在上肢,35.6%~36.4%在下肢,女性总肌肉量的9.4%~9.9%在上肢,34.1%~35.1%在下肢.这反映出在晚期智人体质演化过程中,上肢更多用来完成精巧的活动,下肢在稳定身躯、奔跑行走中承担重要的功能.

苗瑶语族族群整体分年龄组的肌肉量等指标见表5.由表5 可见,男性18~44 岁组的肌肉量、上肢肌肉量、右下肢肌肉量和躯干肌肉量最大,44~59 岁组次之,60 岁以上组最小.男性18~44 岁组和45~59 岁组的左下肢肌肉量接近,60 岁以上组明显小于另2 组.这提示苗瑶语族族群男性在约30 岁以后肌肉量逐渐减少.女性各部位肌肉量的年龄变化与男性不一致,18~44 岁组和45~59 岁组的各部位肌肉量接近,60 岁以后各部位肌肉量下降明显.

表5 苗瑶语族族群各年龄组的肌肉量Tab.5 Muscle mass in each age group of Miao-Yao language group kg

2.2 苗瑶语族4 个族群的肌肉量与年龄的相关分析

苗瑶语族4 个族群肌肉量指标与年龄的相关系数见表6.目前关于年龄与肌肉量关系的研究,不同文献得到的结果不一致.有研究发现,临高人男性[3]、木雅人和尔苏人男性[2]的躯干肌肉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那曲藏族的躯干肌肉量与年龄呈正相关,下肢肌肉量与年龄呈负相关[9].本文研究结果(表6)显示,苗族男性四肢和躯干肌肉量没有出现规律性的下降,畲族、来宾瑶族和桂林瑶族男性四肢和躯干肌肉量均呈下降趋势;苗瑶语族女性四肢肌肉量变化不明显,躯干肌肉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表6 4 个族群肌肉量与年龄的相关系数Tab.6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muscle mass with age of four ethnic groups

2.3 苗瑶语族族群与我国其他族群肌肉量的主成分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苗瑶语族族群肌肉量的特征,选取白马人[1]、尔苏人[2]、木雅人[2]、临高人[3]、黎族[4]、西部蒙古族[5](蒙古族1,青海和硕特部、内蒙古阿拉善和硕特部、新疆博州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和东部蒙古族[5](蒙古族2,黑龙江杜尔伯特部、吉林郭尔罗斯部、阜新蒙古族、喀左县蒙古族)与苗族、畲族、来宾瑶族(瑶族1)和桂林瑶族(瑶族2)进行比较.以11 个族群的7 项指标(推定骨量、水分率、右上肢肌肉量、左上肢肌肉量、右下肢肌肉量、左下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11 个族群男性7 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前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71.714%和15.892%,累计贡献率达到87.606%.PCⅠ载荷大的指标为推定骨量(0.938)、右下肢肌肉量(0.910)、左上肢肌肉量(0.887)、右上肢肌肉量(0.864)和左下肢肌肉量(0.842),PCⅠ反映骨骼含量和四肢肌肉发育水平.PCⅡ载荷大的指标为躯干肌肉量(0.902).由于PCⅠ贡献率很大,所以主要按照PCⅠ的大小进行讨论.

11 个族群男性7 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散点图见图1.11 个族群可以分为3 个组.第1 组包括东部蒙古族、西部蒙古族和白马人.第1 组PCⅠ值大、PCⅡ值大(东西部蒙古族)或较大(白马人),具有骨骼发达,四肢、躯干肌肉量多的特征.白马人为古代生活在青海、甘肃一带氐人的后裔,目前聚居于甘川边界的大山中,具有比较明显的北方人体质特点.第2 组只有苗族,PCⅠ值较大、PCⅡ值小,具有骨骼发育较好、四肢肌肉较为发达、躯干肌肉少的特征.第3 组包括其余7 个族群,其共同特征是PCⅠ值中等或较小.若考虑PCⅡ值,第3 组还可以分为2 个小组:PCⅡ值大的尔苏人为一组;PCⅡ值中等或较小的其余6 个族群为一组,苗瑶语族的3 个族群在这个小组中.苗瑶语族中的桂林瑶族、来宾瑶族和畲族肌肉量比较接近,而苗族四肢肌肉量(特别是上肢肌肉量)较多,所以与其余3 个族群位点距离较远.

图1 11 个族群男性指标的主成分散点图Fig.1 Scattered plo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males indicators in 11 ethnic groups

11 个族群女性7 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8.323%和15.824%,累计贡献率达到94.147%. PCⅠ载荷大的指标为推定骨量(0.968)、右上肢肌肉量(0.963)、右下肢肌肉量(0.947)、左上肢肌肉量(0.940)和左下肢肌肉量(0.910),与男性一致,PCⅠ也反映骨骼和四肢肌肉发育水平.PCⅡ载荷大的指标为水分率(0.795)和躯干肌肉量(-0.421),反映人体含水量和躯干肌肉量水平.

11 个族群女性7 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散点图见图2.11 个族群可以分为3 个组.第1 组包括西部蒙古族和畲族,第2 组包括东部蒙古族、白马人和木雅人.第1 组和第2 组的共同点是PCⅠ值大或较大,表明这5 个族群骨骼发育较好、四肢肌肉较为发达.第1组的身体水分率高于第2 组.第3 组包括其余6 个族群,其共同点是PCⅠ值较小.第3 组中,桂林瑶族身体水分率较高,其余族群身体水分率中等或较低.苗瑶语族中,畲族的四肢肌肉量较多,所以与其余3 个族群位点距离较远.

图2 11 个族群女性指标的主成分散点图Fig.2 Scattered plo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female indicators in 11 ethnic groups

3 讨论

3.1 苗瑶语族族群肌肉发育的特点

苗瑶语族中,畲族、苗族和来宾瑶族的肌肉量判断达到标准水平或以上,说明这3 个族群肌肉发育较好,桂林瑶族的肌肉发育略逊于这3 个族群.从肌肉量看,苗瑶语族男性大于女性,但从肌肉量判断看,女性肌肉的相对发达程度不低于男性,甚至超过男性.苗瑶语族4 个族群的肌肉量小于北方少数民族,与南方少数民族接近.在已有报道的南方族群中,苗族男性、畲族女性的肌肉量较大,瑶族肌肉量较小.

关于单个族群肌肉量与年龄的关系,相关研究对不同族群得到的结果不一致[2,3,8]. 将苗瑶语族4 个族群的资料视为一个整体,发现苗瑶语族女性的左上肢肌肉量与年龄无相关性,男性和女性其他肌肉量指标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表6).总体上,苗瑶语族族群的肌肉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发生变化,导致肌肉含量降低.肌肉量的下降与肌肉功能减弱,是人体步入衰老、死亡的预测指标[12-13].

3.2 苗瑶语族族群肌肉发育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发现,汉族、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肌肉量、推定骨量、身体水分率及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族群差异(P <0.05)[14].体质量受遗传因素影响,在肌肉率基本不变的条件下,体质量大的人具有较多的肌肉量.这提示肌肉量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苗瑶语族族群都来自古代的九黎部落联盟,具有相近的遗传特质.总体来看,我国南方族群的身高和体质量小于北方族群,苗瑶语族族群属于南方少数民族,其共同特征是肌肉量少于北方族群.

劳动强度、体育锻炼和营养摄入与肌肉量的增长也有较大关系.苗族、瑶族和畲族都属于山地民族,体力活动较多,过大的劳动强度不利于肌肉量的积累.经济发展水平间接反映饮食中营养成分的摄入情况.本文测量的几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苗瑶语族肌肉发育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贝格曼法则表明,在同种动物中,生活在较冷气候中的种群比生活在较暖气候中的种群的体型大[15].文献[16]分析了1953 年以来的大量研究资料,结果显示人类身体质量指数和相对腿长数据支持贝格曼法则. 丹寨县年平均气温为12.6~17.2 ℃,雷山县为14.0~15.0 ℃,这2 个苗族聚居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福安市平均气温为13.6~19.8 ℃,金秀县为17.6 ℃,恭城县为20.1 ℃.本研究发现苗族和畲族肌肉量较多,瑶族肌肉量相对较少,族群间肌肉发育水平的差异与这几个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有关.

猜你喜欢

躯干畲族瑶族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永安“三月三”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树与人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