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的编制*
2022-10-22黄希庭李宏翰
袁 书 黄希庭 李宏翰
(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林 541004)
1 引 言
2018 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教育引导学生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2018),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密切相关(李洁,2015)。同时,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非常关键。研究我国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是重要和必要的。开展此类研究,需要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人生态度的测评工具主要是人生态度剖面图修订版(Life Attitude Profile-Revised,LAP-R)。 LAP-R系Reker(1992)编制,包含6 个因素:目的、一致性、寻找目标、意义空虚、选择、接受死亡。它已被修订成多国文字,如智利语(Dagach, Brotfeld, & García-Alandete,2021)、德语(Mehnert&Koch,2008)。然而,由于文化差异,LAP-R 可能无法测量我国的大学生。其一,从题项内涵来看,LAP-R主要包含个体对人生的认知内容,中国文化下的人生态度还包含个体对人生的情感和行为意向(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2003),甚至更偏重于后者,例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梁漱溟(2005)指出,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是“郑重”的,即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p.83)。因此,LAP-R 不足以描述我国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其二,在LAP-R 的结构中,“选择”因素主要涉及个体作人生选择时的自由程度,考虑到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在强调个人自由时,更强调个人对家庭、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陈来,2015),该因素不适合我国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并且,与西方文化对死亡的关注不同,中国文化对死亡持回避态度(宋晔,2003),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接受死亡”这个因素也不适合我国的大学生。综上,中西方文化下的人生态度在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别,尽管LAP-R 有其使用价值,但不适用于我国的大学生。另外,国内研究者李洁(2013)编制过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然而,该问卷测试的是具体人生目标,例如,“读书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显得把人生态度等同为人生目标了;并且,该问卷缺少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效标效度分析资料。
为此,本研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编制一个信效度符合要求的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为深入开展大学生人生态度研究提供工具。这里的人生态度是指个体对人生持有的一种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与实现人生目标相联系,包含认知、情感、行为意向3 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成分。主观幸福感的资源理论指出,与实现人生目标相关的个人资源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Diener&Frank,1995),由此推测,个体的人生态度与其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关系。由于心理控制点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Karaman et al.,2018),因此,人生态度应能够反映个体的心理控制点类型。据此提出3 个研究假设:(1)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的各成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及各成分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3)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及各成分与内控点显著正相关,与外控点显著负相关。
2 方 法
2.1 问卷编制
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我国大学生对人生态度的认识和看法。调查的问题包括“人生态度积极的大学生有哪些表现”和“人生态度消极的大学生有哪些表现”。共发放问卷177 份,收回有效问卷163 份,其中,男生68 人,女生95 人,年龄在18~29 岁之间(M=21.13,SD=2.04),大一~大五的学生分别是33、57、25、46 和2 人,来自广西、山东、重庆等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结束,对获取的文本资料按照认知、情感、行为意向的类别进行三级编码(Strauss&Corbin,1990),以确定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结构的理论构想。结果得到74个开放式编码、11 个关联式编码、3 个核心编码。将关联式编码“思考人生”(22,指频次,下同)、“有人生目标感”(172)、“人生目标感清晰”(64)、“人生目标感强烈”(43)归为“人生信念”,“热爱生活与否”(71)、“生活愉悦与否”(137)、“心态豁达与否”(129)、“情绪调节”(41)归为“人生体验”,“面对困难”(127)、“学习表现”(132)、“生活表现”(116)归为“人生意志”。以此为基础,参照调查中大学生人生态度的代表性描述,从认知、情感、行为意向3 个方面编写45 道题项。请2 名心理学教授、2 名心理学博士生进行题项适当性评定,请10 名心理学本科生进行文字可读性评定,最后得到38 道题项(反向题项11 道)。为防止被试趋中性回答定势,问卷采用6 点评分,从1“非常不符合”到6“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人生态度越积极。
2.2 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调查被试1196人(请高校的教师或同学将问卷网址转发到学生微信群,由学生自愿作答),得到有效被试972 人,从答题的IP 来看,来自广西、广东、吉林、河南等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男生394 人,女生578 人,年龄16~29 岁(M=20.41,SD=1.63),大一~大五学生分别为165、315、248、218 和26 人。
2.3 研究材料
2.3.1 人生态度问卷(初始版)
自编题项38 道,详见2.1。
2.3.2 主观幸福感
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Lyubomirsky& Lepper,1999)。该问卷通过与同龄人幸福感的比较和快乐特征描述,测量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共4 道题项,7 点评分,如“和我的同龄人相比,我觉得自己:”,选项从1“非常不幸福”到7“非常幸福”,总分越高,代表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在我国大学生的使用中,该问卷显示出良好的信效度(高锋剑,陈有国,刘培朵,江竹,黄希庭,2017)。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 系数为0.73。
2.3.3 心理控制点
采用“内控、权威和机遇控制问卷”中文版(肖莉,陈仲庚,1989)。共24 道题项,分为3 个分问卷:内控定向分问卷,测量个体相信行为或事情由自己的努力所决定的程度,如“假如我当上班干部,这主要靠我自己的努力”;权威控制定向分问卷,测量个体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由权威他人决定的程度,如“我的生活多为那些有势力的人所控制”;机遇控制定向分问卷,测量个体相信运气决定其行为与成败的程度,如“我是否遇上车祸主要是运气的问题”。3 个分问卷均7 点评分,得分越高,代表相应的控制定向水平越高。本研究中,3个分问卷的α 系数分别为0.68、0.83、0.74。
2.4 研究程序
2.4.1 问卷施测
以“大学生情况调查”为标题,按照人生态度、心理控制点、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和个人信息的顺序,将相应题项以必答题的形式,制作在问卷星网络平台上对外发布,请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按照指导语独立作答。为保证回收问卷的有效性,编写两道指定答案题项作为质量监控题穿插在上述题项中。
根据自愿原则,从有效被试中组织40名大学生,在第一次测试后的第14 天进行人生态度问卷的重测。
2.4.2 数据分析
运用SPSS 20.0 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效标效度和信度分析,运用Amos 20.0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3 结 果
以SPSS 格式导出问卷星网络平台上972 名有效被试的数据,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481 人)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第二组(491 人)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3.1 探索性因素分析
3.1.1 项目分析
将初始问卷的11 道反向题项进行反向计分后,把38 道题项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按总分把第一组被试(N=481)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以高低两端各27%的被试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这两组被试在38 道题项上的得分均值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发现,38 道题项的得分均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全部题项具备足够的区分度(吴明隆,2003)。
3.1.2 因素分析
对第一组被试(N=481)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0.92,Bartlett 球形检验χ=4251.92(df=136,p<0.001),显示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进行Promax 斜交旋转,以初始特征值大于1 为因素抽取标准。在因素分析过程中,逐渐删除因素载荷绝对值小于0.50 的题项、共同度小于0.40 的题项、包含题项数小于3 的单个因素的题项。经过多次分析,最后保留17 道题项,分布在3 个因素上。旋转后的结果见表1。
表1 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N=481)
根据理论构想和题项内涵,分别把这3 个因素命名为人生信念、人生体验、人生意志。人生信念包含6 道题项,表现为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人生目标的认识和理解。人生体验包含6 道题项,表现为大学生对生活的内心体验,以及面对失败或挫折的情感反应和情绪调节。人生意志包含5 道题项,表现为大学生追求人生目标的意志,以及将人生目标寓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3.2 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第二组被试(N=491)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的假设模型是前面得到的三因素模型。为了考察三因素模型是否最优,把它与两个可能存在的竞争模型进行比较:一个是单因素模型,即,将3 个因素合并为一个因素;另一个是双因素模型,考虑到信念的动力性(黄希庭,郑涌,2015),将人生信念和人生意志合并为一个因素,将人生体验视为一个因素。结果表明,根据Byrne(2016)优良模型拟合标准,三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不仅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而且优于两个竞争模型(见表2),显示三因素模型在描述大学生人生态度结构方面更具优势。
表2 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N=491)
3.3 效度分析
使用全部有效被试(N=972)的数据进行效度分析(结果见表3)。首先,问卷3 个因素之间的相关为0.62~0.64(p<0.001),支持假设1,大学生人生态度成分之间协调一致,3 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均低于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其次,问卷及其3 个因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0.43~0.67(p<0.001),支持假设2,表明问卷的同时效度良好。再次,问卷及其3 个因素与内控定向的相关为0.44~0.52(p<0.001),与权威控制定向的相关为-0.11~-0.22(p<0.001),与机遇控制定向的相关为-0.15~-0.25(p<0.001),支持假设3,人生态度积极的大学生,常常将行为的结果归因于个人因素,而非外部因素(他人、机遇),表明问卷具有足够的区分效度。
表3 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及各因素与效标变量的相关分析(N=972)
3.4 信度检验
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及3 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克隆巴赫α)和重测信度系数(间隔2 周)见表4。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跨时间稳定性。
表4 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的信度系数
4 讨 论
4.1 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的因素结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包含人生信念、人生体验和人生意志3 个因素。这3 个因素从认知、情感、行为意向方面,描述了中国大学生的人生态度特征,体现了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在人生观中的重要地位:人生态度影响人生目标的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2018)。具体来说,人生信念是大学生人生态度的认知成分,大学生思考人生意义、找到人生目标、清楚人生方向,是人生有信念的表现,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前提,正所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人生体验是大学生人生态度的情感成分,涉及大学生面对挫败的宽容及内心和谐,正所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是大学生承受挫败的情感基础,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人生意志是大学生人生态度的行为意向成分,涉及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努力行为,也就是《尚书·周书》所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
这3 个因素还反映了中西方人生态度构成的差异。首先,虽然西方文化下的人生态度结构包含类似人生信念的成分,但在西方国家(如,德国、加拿大),已经有人生目标或意义的个体不再寻找人生意义(Mehnert & Koch,2008;Reker,1992);从人生信念的题项来看,在中国则相反。中国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能够承担为世界、为人类做贡献的责任(习近平,2018)。其次,西方研究者认为个体对死亡的接受是人生态度的构成要素,这与中国文化对死亡的回避相悖。本研究的人生意志显示了为什么中国文化对死亡采取回避态度,即中国文化重视人的现实生活,强调人活着就应努力追求生命意义,而不应分心去关注死亡(宋晔,2003),不像西方文化那样重视来世,将死亡视为通往新生命的路径(姚新中,焦国成,2001)。因此,对现实生活持怎样的行为意向,体现了中西方人生态度的结构差异,解释了中西方文化对死亡的不同看法。再次,中西方人生态度结构的差异还体现在人生体验上。西方文化提倡宗教信仰,但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强调要相信人自身的力量(张鹏举,2020),这种精神落实到大学生的生活中,体现为他们内心的豁达和快乐(黄科,叶启绩,2020)。西方探析人生态度结构的研究(Reker,1992),没有包括人生体验内涵的成分。
4.2 编制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他们的人生态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相应的实证研究较少,缺乏合适的测量工具。与既往的问卷比较(Reker,1992;李洁,2013),本研究编制的问卷更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测量。首先,它是从我国大学生对人生态度的实际看法出发,所编写的题项可以反映我国大学生人生态度的真实特点。其次,它遵循了心理问卷的编制规则和要求,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因此,该问卷可以作为测量我国大学生人生态度的可靠工具,将有助于深入开展大学生人生态度的研究,如考察大学生人生态度的特点、形成和改变的问题。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怀进鹏,2021)。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已有研究表明,与实现人生目标相关的个人资源,如自尊、自信等,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素(Diener&Frank,1995)。本研究显示,对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来说,人生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发现拓展了主观幸福感的资源理论,提示可以通过树立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来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学校应该特别关注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培育,这是育德育心更加有机结合的重要体现,对于加强源头治理,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怀进鹏,2021)。
5 结 论
本研究编制的中国大学生人生态度问卷,包括17 个题项、3 个因素,题量适中、结构合理,能够可靠而有效地测量我国大学生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