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而灿烂的星辰
2022-10-22指尖
文 指尖
尘埃与星辰
如果不是记忆播放器不断回放汽车穿越跨海大桥的镜头,我总是要遗忘身处海岛的事实。这是六月的傍晚,我们抵达岛上一个叫南洞的地方。气温有点凉,脚边一团团稠密的绣球花,在黑暗中闪过隐约的浅光。再晚些时候,三个人出门,穿过缀满灯带的廊桥,一直往山坳里走,两旁密匝匝的植物群族,散发出清凉而浓郁的气息。就在昨天,我尚行走于热浪翻涌的黄土高原,仿佛一条被搁浅的鱼,远远看到喷泉冲天的水柱,恨不能放弃要做的事体,跑到跟前贪婪地吸饱潮湿的水汽。走了不多久,果然听到流水声。一盏昏暗路灯,孤零零守在桥头。过了桥,进入一片宽敞地带,周遭万籁俱寂,一时三人噤声不语,生怕冲撞了黑暗中经过的无名事物。透过零零落落的灯光,对面山峰黑黢黢的,俨然矗在天地间的一个巨人。
当生命度过一些年月,经历过许多事情,遇见过无数场景,偶尔身处陌生之地,会不自觉生出似曾相识的错觉。当然,这或许是个人经验中的某段相似部分,但更可能是文学场景、影视描述等艺术形态根植于记忆的重现或重叠画面。所以,像宝黛初见的似曾相识,在我们这个年龄,已不再生出惊喜诧异,哪怕我竟恍惚站回西太行幽长的山谷,身后,一株蜕尽叶片的杨树的枝丫间,搁着两个大小不同的黑色鸟巢。此刻,夜色是张诡魅的魔毯,而身不由己的我们,被挟裹其中,被窥视,被挑拣,跟蝼蚁和草芥并无分别。无月无风,无夜鸟啾啾,无虫鸣声声,只有远远三两点灯光。深邃浩瀚的天宇,明亮的北斗七星,正以一种不可违逆的姿势,指向精准的方位。
《三国演义》中许芝曾向曹操推荐神卜管辂,说此人容貌粗丑,好酒疏狂,从小就喜欢仰望星空,从初始瞎狗看星星的无意举动,到后来能分辨出星辰位置,最终能将天上的星辰位置不差毫厘画下来。年纪再大点,开始读《周易》,能“仰观风角,数学通神,兼善相术”。琅琊太守单子春听说管辂之才,请他到府上做客,同时还邀请了一百多个能言善辩之人。席间,管辂显得颇为谦虚:“辂年少胆气未坚,先请美酒三升,饮而后言。”子春抱着好奇之心应允了他。等三升酒喝完,管辂又开口:“今欲与辂为对者,若府君四座之士耶?”子春曰:“吾自与卿旗鼓相当。”于是两人开始讲论《易》理。“辂亹亹而谈,言言精奥。子春反覆辩难,辂对答如流。从晓至暮,酒食不行。子春及众宾客,无不叹服,从此被封号为‘神童’”。管辂一时声名大振,传为星君下凡,人们遇到难事奇事,就会请他去化解。通过观星,他治愈过许多人,比如三个瘸脚兄弟的腿疾、太守之妻的头疼病,甚至帮忙找回乡村老妇丢失的耕牛。有次,管辂在郊外踏青,巧遇一个叫赵颜的耕田少年,见对方眉间隐约有不祥之气,不觉叹息:“汝貌美,可惜无寿”。赵颜回家,把这事跟父亲一说,父亲马上追赶管辂,含泪跪地,请管辂救自己的儿子。管辂让赵颜“备净酒一瓶,鹿脯一块,来日赍往南山之中,大树之下,看盘石上有二人弈棋:一人向南坐,穿白袍,其貌甚恶;一人向北坐,穿红袍,其貌甚美。汝可乘其弈兴浓时,将酒及鹿脯跑进之。待其饮食毕,汝乃哭拜求寿,必得益算矣。但切勿言是吾所教”。第二天,赵颜按管辂所教,携酒脯杯盘入南山之中,果然看见大树下有两人下棋,其面貌跟管辂描述得一模一样,于是赵颜将鹿脯放在棋盘边上,并不断斟满酒杯,二人贪棋,不觉把酒和肉全部吃完。赵颜马上“哭拜于地而求寿”,二人大惊,断定是管辂让他来的,于是就答应了赵颜的请求,并吩咐他回去跟管辂说,不要再泄漏天机,不然,必致天谴。赵颜欢欢喜喜回到家中,将二人嘱咐一字不差地转达管辂,又问,他们是什么人啊,居然骑着白鹤冲天而去。管辂曰:“穿红者,南斗也;穿白者,北斗也。北斗注死,南斗注生。”
罗贯中笔下能看懂星相的人不计其数,诸葛亮应该是最出类拔萃的,动不动就夜观天象,洞悉敌方领导人的秘密,预测对方排兵布阵情况,还在恰当时机呼风唤雨。在第一百零三回中,诸葛亮拖着病体走出帐外,仰观星辰,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那一刻,他在星空诡谲的排布中,看到了失败和死亡。知天易,逆天难。时值八月中秋,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所有的一切,都在预备一场星熄灯灭的惨淡。除去诸葛亮,像庞统、谯周、司马懿、刘备等都掌握或多或少的观星术。人类对星辰的崇拜由来以久,且深入人心。山西有张壁古堡,占地只0.12 平方千米,是一座充满神秘和玄机的星空之城——古堡的所有建筑,包括堡门、庙宇、商号、树木、水井、院落设置,以及地道的方位布局等等,皆完美地契合了天上张星和壁星的星宿轨迹,被称为“中国星象第一村”。
“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因为文化认知及背景的差异,古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与今人完全不同,他们眼中的天空,一望无际,浩瀚无边,充满神秘的宗教色彩,而日月星辰,无疑也是永恒不灭的神。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叹坡仙奎宿煌煌,俊赏苏杭。谈笑琼黄,月冷乌台,风清赤壁,荣辱俱忘。侍玉皇金莲夜光,醉朝云翠袖春香。半世疏狂,一笔龙蛇,千古文章。”这是元朝鲜于必仁写的一首元曲《双调·折桂令·苏学士》,将对先贤的尊敬和爱戴,用遥远、明亮、不灭的星辰来比喻,也是极合适的一种表达。
海风越过山峦和丘陵,建筑和桥梁,悄悄袭来,三个人不觉紧紧衣襟,低低说出回去的话。桥下隐约异样的声音,是山里跑出来的野兽?身后黑沉沉厚重的夜色,让人陡增恐惧,走近了,才发现是一个穿浅衫子的人在河里洗漱。许久后想起这个夜晚,觉得身处陌生山坳,我们所见的星辰,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一定有一些需要用时间和阅历,乃至艰辛和苦难来成全和体恤,弥补和打磨的结果,需要我们在未来面对。到明日,众人听说我们居然有看星星如此浪漫的心态和举动,既带耻笑的成分,又添几分羡慕和惆怅。车窗外,停泊着数十艘驳船,更远处,辽阔海面在日光下,波光粼粼。
为什么是林黛玉
中秋夜,风清月朗,上下如银,大观园院门大开,门前描金细画的羊角大灯亮如白昼,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如此良夜,怎可辜负,于是,贾母将赏月上香之地从嘉荫堂移至山脊的凸碧山庄。大家圈坐一处,贾母感叹,“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明月高悬,繁星漫天,她面前的圆桌,半壁余空。当然,后来女眷们将这个圆补上了,虽然参差不齐,到底与天上圆月两两对照,满天的繁星,明明灭灭。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看过一部台湾电影,里面的插曲是齐豫演唱的,整首只有两句词: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般的拥挤呢?地上的人们为何又像星星一样的疏远?几十年过去,我依旧喜欢着这两句词的意蕴,感觉到各种叩问,以及因之而起的无奈、悲凉和宿命。而此时,明月繁星正见证贾府从繁华到没落的第一个关隘,那个能言善道、说笑逗趣能抵十个人的王熙凤以及李纨、宝钗、宝琴的缺席,减弱了席间的热闹气氛,仿佛花将谢,人要散,一切都在悄然远去。贾母作为尊长,想尽办法,强拉气氛。先是命人折了一枝桂花来,让大家击鼓传花。后来实在无趣,便将男人们遣散去,只留女眷,擦桌整果,更杯洗箸,盥漱吃茶,重又入座,团团围绕。但见众星捧月,移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豪气之情不觉涌到喉头,过往年月,纷至沓来,又被她生生压制回去,为掩饰自己的窘态,她只笑道:“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贾母带众人赏一回桂花,又入席唤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明月清风,天空地净,起初笛声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渐渐地到后来,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比先前越发凄凉。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
笛声中,另一个人也在俯栏垂泪,不是别人,正是水做的女儿林黛玉。这个夜晚,整个大观园里,真正来看月、赏月、想月的两个人出现了。湘云提议,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两人便结伴下山,转弯,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因此处被山怀抱,“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湘云说,如果我们能坐在船上吃酒赏月,才好呢。黛玉笑答,事若求全何所乐。正在闲说,只听远处笛韵悠扬起来,此情此景,让两个女文青按捺不住蓬勃的诗情,开始联诗,于是,整本《红楼梦》中,最惊艳我的两句诗,仿若星月,明亮皎洁,点亮了我平淡晦暗、沉寂绝望的青春时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林区的夏天,除去讨厌的蚊子,无一不好。到夜晚,我跟同事出了角门,躺在东山的山坡上,仰望静止的夜空和移动的星辰,是件很美妙的事。那些闪烁的、细小而微暗的光亮,总教人遗忘现世里的温度。微风拂过黑暗中的草木,夜色无限度逸散,天际如此阔大、深邃、遥远,且不可触及。渐渐隐灭的星光最终要归止于黑暗,但不久,在它曾经明亮过的地方,会有新的亮光隐隐出现,乃至到了后来回忆,当时看到的每颗星辰,均是最新的。跟同事探讨过最喜欢的红楼人物,当时似乎无需深思熟虑,黛玉应该是最中意的,她的才情和外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的尖酸刻薄、体弱多病、敏感自私并不令我厌恶,相反,我觉得那是她最具女儿的一面,真实、坦荡、孤傲、表里如一、不做作、无心机。同事比我大两岁,看起来比我经历的也多,常常会教我一些做人的方法,诸如遇到领导要怎样怎样,跟师傅相处要怎样怎样,我当时不过十六七岁,少年意气,觉得天青月白,人人可亲,也就没把她的话当回事。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深谙相处之道的人,并不被单位的人喜欢,乃至后来那些年龄大很多的师傅,都会说一些可耻的闲话,强加给她一个不光彩的形象。我知道她不喜欢林黛玉,因为黛玉的处事方法跟她大相径庭,但她竟然也不喜欢薛宝钗,这个圆滑而隐忍的女孩也不是她想要的,她也不喜欢王熙凤,太霸道、太恶毒。她说,如果要她选,她会做史湘云,敢说敢做,头脑清晰,但想到后来湘云流落他乡,被骗卖到一艘花船上变成娼妓,不得已投江的悲惨结局,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去做探春。她想了想说,探春出生太尴尬了,如果不选湘云,还不如选智能儿。这个答案让我一时诧异不已,但又不敢追问。
今天,当我回顾以往,再去思忖自己喜欢或者最想做的小说人物,毫无疑问,依旧是那个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那株青埂峰下、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即便我曾夜以继日地狂读张爱玲、金庸和古龙,也曾用《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简·爱》《战争与和平》《围城》的陪伴来填充工厂的晨昏,乃至许多年后得遇《百年孤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变形记》《树上的男爵》《项狄传》《罗生门》《佩德罗·巴拉莫》《玫瑰的名字》《肉桂色的铺子》《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等等中外小说以及极具魅力的各色人物,我依旧对《红楼梦》葆有一种亲切而难舍的感情,它就像我一眼万年的初见和终局,而林黛玉,宛如一颗忽明忽暗的星辰,在生命夜空,恒久不灭。让每个喜欢文学的人,心中都遇到一个中意的人物,我想,这是文学作品的成功之处,也是一个写作者的成功之处。
在成为星辰之前
1888 年,梵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画家们死去并被埋葬,他们以自己的作品向下一代或者以后若干代人说话。在画家的生活中,死亡也许不是最苦的事。我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他们将要在画肖像中做克洛德·莫奈在画风景中所做的事——莫泊桑笔下描写的鲜艳而华丽的风景。我知道我不是他们的高峰;可是,难道不是许许多多福楼拜与巴尔扎克的作品促使了许许多多左拉与莫泊桑的作品出现吗?因此幸福不属于我们,而是属于后代。”这个时期的梵高,经历过无数次搬家,贫困潦倒,靠提奥救济生活,他沉浸在艺术世界中,不停尝试,不停创新,每天从早上七点一直画到下午六点。人们眼中,梵高是一个偏执、狂躁、充满个性的艺术家,事实上,他是一个具有极其清醒意识的人,“我不是生活在空中楼阁里,而是在平凡的现实里”。
人类生命个体具有漫长的成熟期,而作家成长历程也完全不同,各人有各人的生存环境和生长规律。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幼年时期就踏上了漫长的流亡之路,某种意义上,他是扛着一个捕蝶网,在花纹缤纷的各种蝴蝶引领下,蹦蹦跳跳走上文学之路的;而杰克·伦敦一出生就贫困交加,十一岁开始外出打零工,先后当过罐头厂工人、“牡蛎海盗”、水手、流浪者等,他在《马丁·伊登》中,以似真似幻的笔调,记录了自己丰饶而苦难的年轻时光;电影《时时刻刻》来自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平故事,她的幸运在于出生于一个文学之家,但同时,这样的环境也赋予她早慧、敏感、透彻、悲观的不幸命运。母亲的去世仿佛一记重锤,导致她精神崩溃,并试图自杀,而写作成为她最为依赖的一种倾诉和生存方式;写下《理智与情感》的英国作家简·奥斯汀从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好在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机会,十三四岁起,她就开始展示自己在书面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但写作同样令她远离人群、逐渐封闭,曾经遭遇抑郁症的折磨。二十岁的她与一位年轻律师一见钟情,但因门第悬殊,两人被迫分手,奥斯汀因而终身未嫁,并将所有未了的情感都注入了她的创作。
就像梵高说的那样,“一切艺术家、诗人、音乐家、画家,在物质状况上是不幸的,这的确是一种怪现象——幸运的人也一样。莫泊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据。他提出了这个永远不变的问题,生命的整体是不是全会让我们看到?或者我们所看到的死亡的一面,只是圆球的一个半面?”那一年,他在阿尔迎来了高更,两个人碰撞出了生命中最绚烂的火花,他们同时在对方身上看到了熟悉和尖锐,才华和叛逆,疯狂和抵触。之后梵高创造出流传于世的《向日葵》《星空》等,作为代价,他失去了那只著名的耳朵。
电影《杰出公民》讲述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收到故乡小镇“杰出公民”奖的邀请后,怀着复杂心绪回到小镇的故事。他已经离开故乡四十年了,虽然他的作品中到处都是故乡的痕迹,包括那里的地形地貌、村庄结构,以及熟悉的伙伴和居民,以及故事和传说。但他一直抵触重新踏上故乡土地,就像他说的那样,“从未离开家乡,但也从未回归”。事实是,一些猝不及防的事摆在他面前,求救济的残疾人,前女友女儿的自动上门,深夜的打劫……光鲜背后的世俗消费,崇拜背后的盲目,他身上袭裹的光鲜渐渐被撕去,小镇居民将他的宣传页烧毁,塑像被泼了染料,他最终对故乡的一切彻底失望。当他坐上安东尼奥的车准备离开萨拉斯时,迎接他的是市民们冷漠恨意的脸和一颗致命的子弹。
李浩在《布鲁诺舒尔茨:忐忑的鼹鼠与魔法师》中写道:“有些作家会写下为数不少的平庸或者相对平庸的作品,而仅凭几篇天才之作就被人记住,这仅有的几篇,足够把他们从平庸中拯救出来,让他们上升为星辰。”如此结论所言非虚,众所周知,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就是如此神奇之作,影响过中外无数的作家。马尔克斯“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大出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这篇迷人的小说具有游离的、飘荡的、不可捉摸的气息,仿佛中秋夜大观园桂花丛和竹林后传来的幽幽笛声,似有若无,萦绕于心,挥之不去。只要你掀开它,看到第一句:“我来科马拉是因为有人对我说,我父亲住在这儿,他的名字叫佩德罗·巴拉莫”。那么,恭喜你,那个脸上有一颗棕痣的男人,一定会露出诡谲的笑意。
多数星辰本身是不发光的,之所以在夜空闪烁,是折射了太阳的光亮。作家本身也不过肉眼凡胎,并不会被水深火热的生活厚待,他只是挣扎在生活边缘,用敏锐的触角,感知生命的秘密,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当经过无数岁月挤压和淘洗之后,渐渐散发出孤独灿烂的光芒,仿佛星辰,明亮、遥远、不可企及,同时有又惊醒的寒凉。当日在南洞,跟我一起看星星的,有著名作家习习。她说:“在人类的星球之上,古今中外美妙神奇的文学作品,若繁星照耀,它们不拘疆域、穿越时空、朗照天地。对于那些寻找光亮、吮吸光亮的人而言,这些书籍和外国文学的仿佛供养人一般的翻译家,都是上天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