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为铸就新时代钢铁脊梁提供坚强保障
2022-10-22孙景宏
孙景宏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
4 月21 日,在北京科技大学70 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回信,向老教授们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并对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情真意切,饱含着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怀、对行业特色高校建设的关注、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关心、对老教授的关爱,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全校师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切实为铸就新时代钢铁脊梁提供坚强保障。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重要回信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对北京科技大学建设发展的关心关怀。在学校建校7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们亲切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北京科技大学的关怀和厚爱,体现了对学校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在学校70 年奋进征程中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注入了澎湃动力。总书记的回信内涵丰富,从历史维度看,充分肯定学校建校以来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也是要求我们坚持从校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学校的发展成就和精神实质守护好、继承好、发扬好。从精神维度看,总书记在信中提出的“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八字精神,既是对北科教师品德贡献的深刻诠释,也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目标要求,“为国奉献、钢筋铁骨”则是对北科学子锻造钢铁精神、铸就钢铁脊梁的重托与期许。从实践维度看,总书记统揽“两个大局”,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特色发展等方面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我们精准落地落实产学研用等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根本任务,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举旗定向,充分体现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特色、争创一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工作路径,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在不同领域、不同方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坚持传承钢铁摇篮红色基因,以“钢铁强国、科教兴邦”为使命,坚持立足我国本土实践,坚持世界一流国际标准,加快建设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嘱托我们“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总书记的殷切期盼为我们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出了具体要求,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培育英才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视野宏阔,充分体现了对高校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邃思考。总书记在回信最后指出“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深刻指明高等学校发挥优势自觉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图景。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高校要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人才主力军和创新策源地作用,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不断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作为行业特色高校,我们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上实现新跨越,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地区发展和行业产业进步的能力和水平。
二、体悟传承钢铁摇篮红色基因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70 年来,北京科技大学依钢而生、因钢而兴,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国家发展同频、与人民呼唤同心、与教育改革同向,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熔铸了北科大的“钢铁”精神和红色基因。
与国同行,始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1952 年,为适应新中国经济发展和重工业建设需要,北京科技大学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高校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钢铁是最紧缺的物资之一,一大批名师巨擘怀揣钢铁强国梦想,从海内外汇聚满井村,开启了助力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壮大变强的历史篇章。坚持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学校围绕钢铁生产的整个链条进行学科设置,持续面向行业开展科研攻关、引领技术进步,世界上第一台弧形连铸机在这里问世,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壳体材料在这里研制成功,第一台国产工业机器人在这里诞生,研发的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入选“2015 年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新一代超高强钢入选“2017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13 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牵引,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相关科研成果为“天宫”、“张衡”、“嫦娥”、“北斗”、港珠澳大桥、冬奥会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注重发挥基础研究领域优势,与企业协同攻关,着力破解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高端装备和芯片等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近5 年,学校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6 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 发表文章7 篇。
为党育人,坚定不移凝心聚力铸魂强基。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全国高校中较早提出将实践劳动作为重要育人环节、较早开展“全员德育”工作、较早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奠定了大学生德育工作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学校持续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坚持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学校着力夯实思政课程主渠道,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形势与政策课、数字马院等教改成果全国领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北京市首批重点马院。着力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大国钢铁”“跟党学创业”等金课,构建起以全校思政公开课、学科思政讲坛、课堂思政“示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深度融合。坚持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2018 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统筹实施“共识攻坚、融入攻坚、协同攻坚、评价攻坚”四项行动,不断完善学生思想引领体系、成长助力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学生评价体系改革,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持续夯实。学校社会实践被《求是》赞誉为社会实践的“北科大模式”,党建工作进宿舍、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心理教育等工作多次获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最高奖,学生积极参与国庆70 周年、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助力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展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为国育才,面向国民经济培育英才。学校始终以“钢铁强国、科教兴邦”为使命,以老教授为代表的北科大教师言传身教,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培育英才。一代代北科钢铁青年在“钢铁摇篮”中淬炼成长,练就出一副钢筋铁骨,塑造了一股钢铁意志,养成了矢志报国、刚毅顽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钢铁精神。坚持培育行业领军人才。学校初心不改,我国第一个金属物理本科专业在这里诞生,“大材料”国家级教改课题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学科“四阶递进”本科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同时,学校紧密围绕冶金工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面向企业招收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从2010 年开始与钢研总院、有研总院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量体裁衣”为行业培养领军人才。坚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建校之初创造性提出“一参三改三结合”推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再到以本为本、为全体本科生配备全程导师,从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到以研为峰、打造面向流程工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建校70 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6 万余人,41 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宝武、河钢、中铝、一重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领导岗位。
三、为铸就新时代钢铁脊梁提供坚强保障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是全校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推动回信精神学深悟透、落地见效,切实把回信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动力,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提供坚强保障。
在推动学懂弄通上聚力。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学深悟透、学思践悟。深化学习宣传。第一时间传达部署,迅速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热潮。坚持“六个纳入”和“四学”机制,组织开展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教职工和离退休教师理论学习、学生理论学习,做到全员覆盖、分层分类、各有侧重,强化师生理论宣讲团和理论学习导师作用发挥,开展系列宣讲,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深入挖掘内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国同行的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学校成立、建设、发展的历程中,是北科大人重要的精神内核和文化传统。要推动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校园文化内涵融会贯通,以重要回信为牵引,深入挖掘、凝练精神文脉,创作、编印更多校史文化精品,强化校史内涵建设。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红色传统成为办学治教的精神动力。深刻研究阐释。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哲学等人文学科优势,设立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研究阐释专题,组织开展系统研究,讲清楚总书记重要回信蕴含的学理、道理、哲理、情理,夯实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的理论支撑。及时转化理论研究成果,将重要回信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专业课堂,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在强化党建引领上聚焦。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要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全面领导各项制度安排融入学校治理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内化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党旗引领育人方向。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工作与学习中。抓住党的二十大召开重大契机,组织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在感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党建赋能事业发展。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的落实,关系到高等教育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深入实施“党委强化”“支部实化”“党员亮化”工程,开展“一融双高”建设,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推进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持续增强党组织引领保障改革发展的组织力和战斗力。锻造钢铁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立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事业发展需要,持续完善育、选、管、用工作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实施先锋领航工程,依托中央党校组织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培训班,引导全体干部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足工作岗位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创新,勇当开路先锋和事业闯将,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在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征程中阔步向前。
在建强师资队伍上聚心。“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老教授精神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和宝贵财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事关学校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强化师德师风。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实施“思想引航”“党建强基”“制度固本”“实践立行”“典型示范”五个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精神融入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培育更多师德先进和典型,引导广大教师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发立德树人使命感,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努力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先生”。推进人才强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引育并举,大力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筑巢引凤,搭建高端人才自主创新平台,赋予首席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积蓄“源头活水”,大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好用好青年教师领航工作站,支持他们在国家重大任务、行业关键技术中挑大梁、当主角。汇聚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在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打造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科研梯队,建实建好各类老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老同志担任政治业务导师、教育教学督导员、党建组织员等,强化老同志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持续强化机关、组织、统战、工会、帮扶、法治、妇联等服务保障职能,加快形成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推动事业发展上聚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必须坚持“四个面向”,不断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坚持特色引领。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创新学科建设交叉融合机制,加强工、理、管、文等跨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构建开放性学科体系,实现一流学科带动学科集群发展。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组织优势学科全面推进关键科学问题和应用技术问题梳理研究,进一步凝练、优化学科方向。强化有组织科研。切实加强对国际研究前沿、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研究,强化对重大项目的全过程跟踪指导,力争新的突破。大力推进原始创新研究,以国家在基础理论、底层技术、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最前沿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材料、冶金和矿业等优势工科的基础研究能力。提升服务支撑能力。抢抓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机遇,持续推动学校同国内大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及国家战略布局地区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促进学校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学校整体成果转化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开展“百企万人”计划,打造特色鲜明的钢铁产业技术人才培训项目,进一步巩固学校行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