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把握的三项原则
2022-10-22郭润丰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文/郭润丰(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1)
文化自信,简言之,就是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我国,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革命文化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革命历程,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发民族自信心的力量源泉。而自信的底气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发展文化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原则。只要牢牢把握这三项原则不动摇,那么我国的文化建设便能够行稳致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和创造。
一、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在明确发展方向后,还需要明确的前提是“谁来领导?”,即文化建设领导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不断继承与创新文化的先锋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文化强国的建设上升到战略任务的高度,为我们在接下来的文化建设中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有三条主要因素。其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历史上,从鸦片战争开始,就有无数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前仆后继。然而,他们并没能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其结果只能是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今天的新时代,历史在不断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救中国,才能解放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强大中国。其二,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学习的政党。“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其三,中国共产党是服务于人民的政党。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于人民群众,能够有底气去自信是因为我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文艺创造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原则。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文艺来源于人民”是指执政党要为广大文艺创作者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使得更多优质的文艺作品被社会看见。另一方面“文艺服务于人民”是要求文艺创作者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易于被人民大众所接受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这样服务人民,乐做人民公仆的态度与践行,使得人民群众愿意追随党的步伐,共同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凝心聚力,出谋划策。
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
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在精神财富创造上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要我们能够信任群众,……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文化是一个“以文化人”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的主体本身就是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是整个民族的人民从心底所表达的对本民族文化的骄傲与自豪,那么这种自信的底气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人民群众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文化兴,则国运兴”直接体现了文化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脱贫攻坚为例,其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贫困群众只有思想脱贫才是真脱贫,只有通过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避免脱贫后返贫的现象。其二,是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文化自觉的起点便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主要有内在的文化传承和外在的吸收创造。内在的文化传承,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各民族文化相交融而形成的一个文化整体并被人民群众不断继承下来。外在的吸收创造是指我国文化的发展遵循开放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的风俗文化,在交流中学习,在文化互动中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其三,是人民群众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事关本民族文化的独立、生存和发展。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文化的跨区域,跨国传播也在加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传播力的同时,其他国家别有用心的文化输出也在不断充斥着人民大众的眼球,国家文化安全在此浪潮中受到巨大挑战。因此,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责任担当就变得尤为重要。
此外,从文化供给与文化消费方面来看,人民群众作为文化供给与消费的主体,在供给与消费的互动中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从文化供给方面来看,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便是大量优质文化产品的生产。以2021年为例,在建党百年之际,大量的红色影视,歌舞作品热播于各卫视以及网络平台。如电视剧《觉醒年代》《我们的新时代》《叛逆者》频频登上热搜。河南卫视在2021春节晚会所呈现的《唐宫夜宴》,在端午节晚会所带来的《水下洛神飞天舞》更是让网友赞不绝口。频频上热搜,不断出圈的背后彰显的是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是人民群众不断高涨的红色文艺和国风文化的创作热情。从文化消费方面来看,人民群众更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在以前,有关红色文化的电视剧和电影很难有市场,人民大众把电视剧和电影更多的是看作娱乐消遣而不是去接受其文化熏陶。然而在今年,电视剧《觉醒年代》被人民大众广泛宣传,排在电视剧热播榜第一名。电影《1921》票房也持续上涨,不断赢得好评。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不仅体现在影视剧上,也体现在红色文化与国风文化旅游上面。湖南长沙的橘子洲头,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以及兵马俑更是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稳居旅游打卡排行榜前列。优质的文化产品供给与文化消费的主导趋势越来越明显,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在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消费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
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革命文化之所以熠熠生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所以称为“先进”,归根结底在于其发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引这一原则。
从辩证否定观来看,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应坚持“扬弃”的原则,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是从这一辩证否定理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摒弃不合时宜的部分,并且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实践决定认识,同时,认识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革命年代,我们伟大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的斗争与实践中共同淬炼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新时代,我们不断加大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力度,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始终知晓新时代的来之不易,在物质不匮乏的今天仍然能够弘扬学习这些红色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从实践论观点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这些文化来源于实践,并且应用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试验最终得出来的结论,并立足于中国具体的历史背景,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根本指引。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之所以有着坚定的信念,自信的底气,是因为我们有着被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有着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与无尽的创造力。在全球文化交流交锋的浪潮中,我们需要以更加清晰的头脑去坚定信仰,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维护文化安全的力量,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共同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