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池州学院为例

2022-10-22张瑜胡新玉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公关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大学生

文/张瑜 胡新玉(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安徽池州 24700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深处,维系着华夏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奋斗的精神信仰。大学生是时代的引领者,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深入调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现状,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课题组针对池州学院(涵盖文理专业及各年级层次)制订了“池州学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调查问卷”,采用网络平台发布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255份,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一个客观的认知。

一、大学生眼中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中华儿女自然朴素的情感,它实际上涵盖着丰富的理性内容,包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新时代爱国主义两个部分。

问卷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者对爱国主义的理解都会强调爱国很重要,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等感性认知,但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内涵很少能够讲清楚,56%左右的大学生认为爱国跟爱党和爱社会主义没有关系。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社会主义建设改造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阶段,我国的爱国主义内涵有了较大的完善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是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和爱人民高度统一的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立足于中华文化底蕴的理性爱国主义。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梦紧密相连。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依靠广大青年的不断努力,这对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群体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历史使命。大学生眼中的中国梦,不仅是个人的梦,更应该包含国家社会的梦。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做支撑,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贯穿整个“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在青年大学生眼中的中国梦就是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树立爱国之志,把个人的小梦与民族复兴的大梦紧紧相结合,磨练意志,提高自我。有了梦想,前进的道路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爱国主义精神,就拥有了梦想成真的翅膀。

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及对祖国的归属感和爱国主义的意义时,有1.57%大学生认为爱国主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是可有可无的存在,0.39%的大学生对祖国没有强烈的归属感,甚至认为爱国主义与生活也并不息息相关,一些大学生则有过激的爱国主义行为,对理性爱国的方式认知模糊不清。我们向广大大学生发问:你对国旗法、国徽法、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罪了解吗?结果只有57.25%的大学生选择比较了解,22.35%的学生选择了解,还有20.39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在回答你是否经常主动关注国内外新闻这一问题时,有21.18%的大学生回答是否定的。对于你认为平时升国旗意义大吗这个问题19.22%的同学认为有点意义,3.92%的同学居然觉得只是形式而已,没有意义。可见部分学生对于基本的爱国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够了解。青年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建设者,归属感的缺失和对爱国主义认知存在偏差是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些看似微小的认识偏差必须引起重视,应引导其进行思想改正,小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个人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的境界中国家意识必不可少。对爱国主义认识模糊不清,对祖国没有归属感,不能放眼全球正确认知国家问题,不懂得理性爱国,甚至变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处处斤斤计较,事事精打细算,完全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中不能自拔,凡是利于自己的都要争取,凡是不利于自己的都要反对,心中没有国家大局观念,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引起重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辨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要引导大学生群体做“责任公民”,立爱国之志,做理性之人。要让他们知道爱国不仅是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号召他们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下,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本次调查显示,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影响力,68.63%的同学认为宣传力度较强,30.2%的同学认为宣传力度一般,1.18%的同学认为宣传力度很弱。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和课堂都有所体现,教育形式基本做到多样化,在多种形式中,课堂讲授占到了86.84%,其他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重相应较少。但在谈到对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印象时,大多同学认为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着重的是理论讲解,流于形式和说教。学校思想政治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32.16%的人认为效果显著,36.06%的人认为有但是不明显,特别是还有0.78%的同学认为没有效果。

由此可见目前高校整体教育环境下,课堂教育是主导,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思想政治教学真正成为有温度、有情感、有魅力的课程,丰富爱国主义思政课程的打开方式,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对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挖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改革。爱国主义本应是深入骨髓的,思想政治理论化教学导致受教育者对爱国主义的接受是抽象的、机械的,并不能从情感上归一,一些“唱高调”的做法只会引起学生反感,导致抵触情绪。可以从我们的文化史中挖掘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将诸子言论、历史人物事件、模范人物等带到课堂教学中,用文化资源去感染人。同时要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堂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更有魅力。大学生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应是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极其广泛而丰富,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从历史到现在,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瑰宝,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何将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引入大学生的视野?如何丰富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如何结合爱国主义实践基地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自觉加强自身精神文化建设、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熏陶,以行动展现爱国热情,努力将爱国主义精神贯彻至自己的一言一行,立爱国之志,树远大抱负。

学生以学为本,大学生接受的是专业知识教育,不论是从“教”还是从“学”的层面,向来以专业知识为重,那么掌握专业知识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关系应该如何?调查发现,有21.18%的学生认为两者十分相关,78.43%的学生认为关系较少,甚至有0.39%的同学认为没有任何关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命题要求大学生要学会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更要具备执着的信念和优良的品德,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充满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这提示我们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其中,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三、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期待与心声

本次问卷中大学生认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爱国主义教育空泛,过于形式化,缺乏时代性和社会重视程度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本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给予的建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学校加强课堂教育,改进教育模式;(2)爱国主义教育要联系实际接地气;(3)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4)宣扬有关爱国主义精神的各类文艺作品等;(5)开展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意见和建议正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相应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在各种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活动,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课程一直以来是教育的最重要载体,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可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爱国主义,全面把握爱国主义的传统和新时代的内涵,辨明爱国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由于当前课程过于理论化,有明显的说教倾向,因此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课程教育模式。将课内教学和课内实践相结合,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实践相结合,将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相结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活课程新模式,强化课程创新。

2.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开方式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在课堂之外各级各类活动都可以展示爱国的主题,让爱国入脑入心。升旗仪式、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各类晚会、各类艺术作品展、各种社团活动都应该将爱国作为永恒的主题,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拓展与创新。如可以有针对性地面向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举行讲座,主讲人可以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是思政课程相关专业教师,亦可以是学生自发组织宣讲,将历史文化、优良传统、民族精神融会其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具有奉献自愿的鲜明特征,可有效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同时志愿者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媒介。

3.依托新媒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如今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文化载体,因此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要依托新媒体多宣传正能量,利用新媒体形象、广泛、深入和迅速等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遇到不良的事件要迅速做出反应,避免学生形成极端片面的价值判断。利用网络平台的形象化和直观性的优势,可将理论性地认知与网络新媒体深度融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吸引力和普及力度,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当下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民族魂”等网站,《舌尖上的中国》《家风》《厉害了,我的国》等电视纪录片,“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APP以及微信、QQ等多种平台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文化传播载体,这些网络平台颠覆了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形式,以视频等快节奏、生动形象的模式传播理念,极大地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4.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政功能

传统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及其作品所隐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当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爱国英雄、仁人志士,他们谱写了一部部壮丽的爱国史歌,在翻涌的历史浪涛中烁烁有光,那些隐藏在人物、事件、文字后的爱国赤忱,那些隐晦于不同时代里的爱国表达,无论时光怎样的冲刷流逝依然震撼人心,是激发当代青年人爱国情感,鼓舞青年人爱国志气的重要力量。自古以来爱国就是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浩瀚的文学史中从来不乏优秀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饱含着对国土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犹如一部部“鲜活教材”,充分挖掘和发挥这些作品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能够加深学生对爱国的理解和认知,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热爱与自信,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相比于课堂教学,组织参观等实践活动具有直观性强、感染力强等特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较好的形式。特别是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爱国主义熏陶,感受前辈的爱国情怀和创业的艰难,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效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量。池州学院所在的皖南地区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有近900处红色革命遗址,其中含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 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 处。除了多处县市的烈士陵园外,还有中共皖南特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黄山纪念馆等等。池州学院的所在地池州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素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陶渊明、李白、杜牧、杜荀鹤、陆游、白居易、岳飞、苏轼、朱熹、包拯、王安石、文天祥、李清照等大量的历史名人曾驻足于此,留下了上千篇优秀诗作,其中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精忠报国的热情。这里还是“戏曲活化石”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和目连戏发祥地,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址、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这些教育基地和文化资源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深入挖掘潜在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地区文化资源融合,开辟“第二课堂”,让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再乏味、枯燥和被动,开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方式和新局面。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学·晒佳作
大学生就业趋势
爱国学·晒佳作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