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支持联合家属参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2-10-2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江苏无锡214000

吉林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支持者同伴效能

莫 岐,吴 姗,徐 丽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江苏 无锡 21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称慢阻肺,该病主要以老年群体为主,全球4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9%~10%,该病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疾病表现不同,COPD可以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其中稳定期也成为康复期,该阶段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不明显,对于该类患者,在给予有效治疗的同时,患者能否按照医嘱执行用药、氧疗、饮食等自护行为,对保障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1]。由于该病的特殊性、治疗的长期性以及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当病情处于康复期时,由于症状改善,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症状,使得患者自我效能感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基于此,加强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但既往常规护理对于该类患者主要以健康宣教、定期随访为主,忽略了患者心理因素及自我效能治疗的影响。为此,本次研究根据该病特点、患者心理特性与自我效能等情况,联合病友与家属力量,对患者开展同伴支持联合家属参与式干预,为该病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COPD康复期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62.58±11.26)岁;病程3~16年,平均(7.25±3.18)年;文化水平分布,小学及以下18例、初中或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13例。研究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36~78岁,平均(63.62±11.43)岁;病程3~18年,平均(8.03±3.22)年;文化水平分布,小学及以下19例、初中或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比研究,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2]中对COPD的诊断标准,且病情处于康复期;②常居住本市且能够配合电话随访;③有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直系亲属或关系密切亲属且具有良好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②合并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痴呆等;③伴有肢体功能活动障碍;④中途退出。

1.3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具体内容为: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对患者展开一对一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疾病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坚持治疗的意义、相关注意事项、日常自护方法等。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与干净整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健康行为。在患者居家治疗时,每月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复诊。研究组采用同伴支持联合家属参与式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3.1同伴支持:①构建队伍。在本院招募1名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5年及以上呼吸科疾病护理经验护师或以上职称护士、4名2年及以上护理经验的呼吸科疾病护士组建护理小组,由护师或以上职称护士担任组长。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COPD相关护理知识、护理方法与技巧等进行培训。同时,从既往收治的COPD病例中,选取4例患者(男3例,女1例)作为同伴支持者,选取标准为: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健康知识掌握较好;自护能力高;理解、沟通和表达能力较强,性格开朗;自愿参与研究。随后对同伴支持者进行COPD相关知识、自我护理知识与技巧强化培训与考核。②确定同伴支持内容。主要干预内容为:家庭氧疗、康复期药物应用、健康宣教、运动疗法以及心理与行为干预。③具体开展。在患者入院治疗时,邀请同伴支持者“现身说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同伴支持者分享疾病自我管理方法、经验,分享通过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对疾病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现场为患者演示放松训练、呼吸训练、排痰训练等运动疗法,并邀请患者跟着一起做。在患者心理与行为方面,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认知教育的同时,可以将同伴支持者中的某一例患者为“榜样”,将其康复过程做成一个视频,让患者能够直观地看到疾病康复的过程,并让同伴支持者参与到患者心理疏导中,从而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患者居家康复阶段,由护士团队建立“同伴支持微信群”,并邀请同伴支持者和患者入群。之后,在群内发放医院自制的“COPD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让患者进行填写,并由护士进行回收、整理,汇总患者提出的疑问,并让同伴支持者分享自己在遇到这些问题时的经验,针对仍不能有效解答的问题,由护士进行一对一解答。在日常生活中,让同伴支持者主动与患者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其主动分享心得体会。每天由群管理员推送打卡信息,让患者将自己的用药、氧疗、锻炼等信息打卡接龙,并定期在群内推送健康教育视频。

1.3.2家属参与: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求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在同伴支持者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由护士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主要是向家属说明家属支持对患者心理以及疾病转归的重要性,指导家属与患者有效沟通方法,引导家属多鼓励、多关心患者;教会家属COPD疾病常规护理方法,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家庭护理中。在患者出院前,护士将家庭氧疗、用药、呼吸或排痰等训练、饮食、复诊等时间、强度制作成计划表,一式两份,发放给患者和家属。在叮嘱患者按照计划表执行的同时,叮嘱家属对患者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每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的同时,也需要对家属进行回访,掌握家属配合情况,针对不能有效配合的家属,了解其原因并给出指导性建议。

1.4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共包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从来没有、偶尔、有时候、大多数时候、总是这样”赋分1~5分,总分10~5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重[3]。采用自制的家属配合度问卷对家属配合率进行调查评估,问卷主要包含用药管理、氧疗管理、饮食管理、功能锻炼、情绪管理5个内容,将家属支持情况分为“完全不、偶尔、经常、总是”,并赋分1~4分,总分5~20分,分值越高说明家属配合率越高。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量表(CDSM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量表主要分为自我管理行为(15个条目)和自我效能(6个条目)2个部分,共计21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赋分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越高[4]。同时对比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患者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属配合率评分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SPBS量表评分与家属配合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家属配合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属配合率评分对比分,n=48)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DSMS评分对比:干预前,组间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DSMS评分对比分,n=48)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干预前,组间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3 讨论

COPD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伴随疾病发展可终身不愈,患者长期表现为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喘息等,处于急性加重期患者,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处于康复期患者,虽临床症状好转,但仍需要维持家庭氧疗、药物治疗等[5]。处于康复期COPD患者,绝大部分采用居家康复综合疗法为主,但鉴于长时间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失落感,再加上对家庭照顾者带来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患者自信心下降,心理负担加重,继而自我效能感降低,对家庭康复采取消极应对行为[6]。

为此,对于康复期COPD患者,加强对患者心理的关注、提高其自我效能是保障预后的关键。但传统护理中,更多的是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心理”对患者的影响[7-8]。为此,本次研究在传统护理上进行了优化,提出以同伴支持联合家属参与对COPD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并与传统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经研究后结果显示,行同伴支持联合家属参与干预患者,其自我感受负担较常规护理患者降低,家属配合率则高于常规护理患者。上述结果提示,同伴支持与家属参与能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家属在患者康复管理中的配合度。这是因为同伴支持能够让患者通过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降低其孤独感、自卑感等,与此同时,同伴支持者分享的经验和安抚,更能够与患者产生共情,进一步降低患者心理负担[9]。而注重家属的参与作用,通过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教会家属COPD疾病护理管理方面的技巧,能够让家属重视其在患者康复中发挥的作用,继而主动配合患者进行康复管理[10]。通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家属配合率,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提升。在Betty等[11]学者研究中指出,增加家属教育干预,对提高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有积极作用。故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经干预后,行同伴支持联合家属参与干预患者,其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均优于常规护理患者,由此提示,同伴支持联合家属参与干预,在提高COPD康复期患者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有明显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在患者居家康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同伴支持微信群”沟通渠道,一方面,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互相鼓励及互相分享治疗经验的平台,患者在交流中能够增强治疗信心,激发潜能,从而提升自我管理效能[12-14];另一方面,让患者将自己用药、氧疗、锻炼等自我行为管理情况打卡接龙,能够起到监督作用,让患者在无形中保持健康行为[15]。除此之外,通过家属参与干预,提高家属的配合度,能够从患者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产生影响。在心理层面,家属参与管理,能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与积极性,避免家庭因素而削弱患者自我效能;在生理层面,由于大部分COPD患者为老年患者,其记忆力、行为能力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家属参与能够起到提醒、协助、监督等作用,避免因身体因素而影响自我效能[16]。本研究结果显示,行同伴支持配合家属参与护理患者,其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由此提示,同伴支持联合家属参与,能够有效改善COPD康复期患者预后。这主要是因为康复期COPD患者,其预后主要受自我行为管理的影响,患者是否能够按医嘱执行用药、家庭氧疗以及运动等,是保障预后的前提。而在Andreas等[17]研究中也指出,自我效能对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改善预后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通过同伴支持联合家属参与提高COPD患者家属配合率、减轻其心理负担继而提升其自我效能,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

猜你喜欢

支持者同伴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先行者 践行者 支持者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奥巴马致词:“你们在白宫有一个强大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