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品豆2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10-21何有学张海平
陈 妍,何有学,张海平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遗传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31)
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及饲料作物[1-2]。大豆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下降、供给严重不足,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迅速占领了我国大豆市场[3-4]。据统计,2018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 596.71万t,进口量为8 804.00万t,自给率不足20%[5-6]。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大豆综合抗病、耐逆能力差,单产水平低。
何鑫等[5]统计了我国黄淮海产区2006—2017年的大豆产量,2006年平均产量为2 488.50 kg/hm2,2017年增加至2 978.20 kg/hm2,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91%。赵团结等[7]、郑宇宏等[8]对1923年以来我国大豆品种进行分析后发现,产量增长的因素是遗传改良。此外,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地区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疫霉病、大豆拟茎点种腐病、大豆茎褐腐病等病害时有发生,影响了大豆的产量与品质[9]。
因此,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品种并研究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大豆产量提高及大豆育种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品豆21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对推动山西省大豆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中对品豆2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选育过程
品豆21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03年以品75-14为母本,晋遗36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2004年从F1杂种圃中鉴别真杂种。2005—2011年于田间种植F2~F6,采用系谱法对后代进行选育。2012年进行品系鉴定,遗传性状趋于稳定,表现突出,暂定名为品豆21。2013—2014年参加山西省多点鉴定试验。2015—2017年品豆21参加山西省大豆新品种春播中晚熟组、南部夏播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审豆20180003)。选育系谱如图1所示。
图1 品豆21选育系谱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品豆21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春播128 d,夏播104 d。亚有限结荚习性,幼茎紫色,植株直立,株型收敛,株高85.6 cm,叶片绿色、椭圆形,主茎节数20个,底荚高度7 cm,有效分枝数3.7个,单株荚数63.3个,单荚粒数2.3粒,紫花,棕色茸毛。荚形弯镰形,荚色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无光泽,种脐褐色,百粒重24.1g,不裂荚(见图2)。
图2 品豆21植株、豆荚和籽粒
2.2 品质性状
2017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粗蛋白(干基)含量41.86%,粗脂肪(干基)含量20.67%。
2.3 抗病性
经防虫网室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株系SC3和SC7鉴定,对两个株系均表现为高抗(见表1)。
表1 品豆21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
2015—2016年品豆21参加了山西省大豆春播中晚熟组及南部夏播组区域试验。
2015年,在10个试验点中,9个试点增产,增产率为90%,平均产量为3 544.8 kg/hm2,居14个参试品种第6位,较对照品种晋豆19平均增产8.5%,增产明显(见表2)。
2016年,在9个试验点中,9个试点表现增产,增产率为100%,平均产量为3 131.3 kg/hm2,居14个参试品种第3位,较对照品种晋豆19平均增产8.8%,增产明显(见表2)。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338.1 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8.65%。
表2 2015—2016年品豆21区域试验结果
3.2 生产试验
2017年,品豆21参加山西省南部夏播组、春播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南部夏播组5个试点表现为增产,平均产量为3 053.7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6.8%;春播中晚熟组5个试点均表现为增产,平均产量为3 629.9 kg/hm2,较对照汾豆78增产9.1%(见表3)。试验结果表明,品豆21丰产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大。
表3 2017年品豆21生产试验结果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地及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均匀,灌溉设施方便的地块,不宜重茬[10]。秋季收获后采用以深松为主体的松、耕、耙、旋交替进行的整地方式,耕翻深度18~20 cm,耕深一致,耙茬深度12~15 cm,保证土表平整、上虚下实,达到播种状态。
4.2 种子选择
播种前需选择大小均匀、种皮光滑、无病斑粒、虫食、破损的种子,筛选后种子纯度需大于98%,发芽率高于95%,以保证苗全、苗匀、苗壮。
4.3 科学施肥
4.3.1 施足基肥 大豆种植前需施足基肥,一般施农家肥22.5 t/hm2、过磷酸钙60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4.3.2 及时追肥 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需肥高峰期,适量追肥可减少花荚脱落,提高产量[11]。依据土壤肥力及植株长势施肥,长势健壮茂盛的可少施或不施,长势差的可追施尿素150~300 kg/hm2。
4.4 适时播种
春播一般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播种前要求土壤墒情较好。北部春播适宜密度为12万株/hm2,南部夏播适宜密度为18万株/hm2。
4.5 播种方式
播种时,条播、穴播、点播均可,每穴2~3粒,出苗后单株留苗为佳。行距50 cm,株距15 cm,播种深度3~5cm。播种后及时镇压以保证出苗率。
4.6 田间管理
4.6.1 间苗、定苗 在大豆幼苗出现第一片3出复叶时,需及时间苗。每穴一株为宜。同时拔除病苗、弱苗、杂苗。
4.6.2 中耕除草 大豆生长期内田间易发生杂草,需及时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于出苗后10~15 d,与间苗同时进行;第2次在定苗后进行,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中耕疏松土壤,蓄水保墒,去除杂草,促进大豆幼苗生长。此外,在大豆生育后期,杂草植株高大,需及时拔除,保证大豆通风透光。
4.7 主要病虫害防治
4.7.1 地下害虫防治 整地时可与肥料一起施入除地虫颗粒,可防治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4.7.2 蚜虫与食心虫防治 6月上旬至7月上旬,如发现蚜虫为害应立即防治,可用3%啶虫脒乳油,用量约为50~60 mL/667m2。大豆食心虫也是近年来为害大豆较重的害虫。7月大豆进入成虫盛期,产卵孵化成幼虫蚕食虫粒,严重影响大豆质量,降低大豆商品价值。于开花期和结荚初期用氯氰菊酯悬浮剂1 500倍液喷施防治。
4.8 适时收获
大豆叶片接近2/3掉落,籽粒与豆荚分离,摇晃植株有响声时,收获为宜[10]。收割后晾晒5~7 d后脱粒、贮藏。
5 结论
大豆新品种品豆21,参加山西省大豆春播中晚熟组和南部夏播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生育期适中、产量稳定、年度差异小、适应性广,较对照增产;同时该品种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食心虫,是一个高产、稳定、抗病性强的品种,可在生产上推广种植,也可将其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培育新品种,加快山西省大豆品种的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