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安市雨城区村级林长制“1344”工作模式

2022-10-21缄彩婷

绿色天府 2022年9期
关键词:林长制服务队村级

○文/缄彩婷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创新,是林业领域的“国之大者”。雅安市雨城区2021年启动林长制工作以来,积极谋划,应对森林管理新要求,率先在晏场镇大里村探索出村级林长”1344”工作模式。

大里村隶属于雨城区晏场镇,该村辖7村民小组,人口1682人,幅员面积27.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近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4%,是多年来属于林业资源多,管理薄弱、林区纠纷较多的行政村。

林长制“1344”工作模式具体做法:

成立“1个村级林长工作室”打造最小作战单元

按照“林长引领、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成立村级林长工作室,由村党支部书记、村级级林长担任工作室室长,村两委为成员,全面贯彻落实联动区、镇两级林长工作安排部署,协同联动相邻村级森林安全防护,统筹协调村级林长工作制全面推进。通过自下而上打造“最小单元”作战体系,强化指挥扁平、末端执行、一贯到底,逐步释放最大森林管理管理效能。

建立“3支队伍”编织森林管理一张网

按照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原则,建立“森林巡护服务队、森林发展服务队、森林和谐服务队”三支森林管理队伍,实行自愿服务,积分兑换、评选最美自愿者等方式激励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林长制工作,自愿投入森林生产和管理服务。

森林巡护服务队。积极发挥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建立村级森林巡护服务队,服务队设立队长1名,成员若干。巡林服务队的工作任务是巡林与宣传, 按照“三必巡”(每周必巡、路过必巡、重要节点必巡)、“三必讲”(爱护林木必讲、森林防火必讲、环境卫生必讲)原则,对林区群众、入林游客、林业大户及林区企业宣传林长制部署、植树绿化、森林保护管理、名木古树保护等等林业政策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任务书”、“计划图”。

林业发展服务队。依靠本地土专家、土秀才、知识青年和返乡创业带头人,建立林业发展服务队伍,坚持技术服务、专业服务、产业服务 “三服务”理念,推动联户经营,主动服务群众,到群众家中,面对面讲解发展林业产业的机遇和前景,帮助群众解决林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心里困惑,增强群众依靠林业经济产业增收的信心。

森林和谐服务队。 依托本地德高望重、群众认可、乐于奉献的同志, 在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的指导协助下,成立森林和谐服务队,调解村与村之间、生产小组生产小组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的林地、林木及林业生产发生的纠纷,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营造和谐的林业经营管理良好氛围。

推进“4个1工作方法”

开展采伐作业设计

“一村一规划”。由镇林长制办公室指导,村级林长工作室牵头,因地制宜编制村级林业发展规划,分3年近期、5年中期、15年远期制定本村林业发展目标、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村一台账”。由村级林长制工作室负责,设置一个意见箱,建立一本台账,将存在问题、村民对森林资源安全保护发展方面的意见以及村级“一长两员”、党员巡林发现问题逐一建立台账,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回应村民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定期销号;对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经林长制工作室集体讨论是否采纳,并及时反馈给提出意见的村民,说明采纳和不采纳的原由。

“一村一项目库”。紧紧围绕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林业产业发展、乡村绿化美化等,组建村级项目库。将林区公路、林区旅游康养、储备林等符合村级林业实际的项目纳入村级项目库,形成项目储备,积极争取森林防灭火、世行贷款造林等林业相关项目,积极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扩大投资,逐步提升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全村林业高质量发展。

“一村一经营主体”。坚持“村集体引领,农户自愿”原则,鼓励农户林地流转或托管,以成立村集体林业产业公司、引进龙头企业合作、联户经营等多种形式形成村级经营主体,经营主体以森林资源为经营对象,开展集中集约的森林经营管护模式,统筹辖区林业资源发展和转化,提高林木经济效益,帮助林农增收,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森林资源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实现森林“四绿”目标

做实“护绿”。“护绿”巩固资源。严格落实区、镇、村三级林长组织责任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存量,落实省、市、区关于林长制运行、巡林、信息、监督、考核等制度,督促规范村级林长履职尽责;明确村级监管员、护林员责任区域,落实“最小单元”责任。强化古树名木保护,摸清辖区内名木古树家底,进行挂牌保护。严保森林安全,辖区内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常年控制在0.8‰、0.08‰以下,确保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稳定。

做足“增绿”。“增绿”扩展空间。坚持以村为单位,整体规划、系统治理,持续开展森林抚育、植绿补绿,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果。探索乡村绿化美化新路径,建设近自然、全周期、多功能生态造林试点,加强矿山地质、工矿废弃地、工程创面、灾损创面植被恢复及森林经营和退化林修复。厚植绿美本底,确保森林面积不减少、森林质量稳提升。

做精“用绿”。“用绿”延伸产业。加快林竹产业“1+1”单一型向“1+1+N ”复合型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利用林地资源和林下空间构建多层次、复合型产业业态,建立“林+竹+药、蔬、笋、禽”等林下有机特色种养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引进竹木加工、竹笋、中药材等林副产品加工企业,探索森林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实现林业产值持续增长。

做深“活绿”。“活绿”示范创新。继续深化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以村集体经济为经营主体的新型林业经营模式,提高林业经营能力,实现林农和村集体经济双赢。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探索“政策性银行贷款+政府债券+专项资金”项目投建机制,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资本,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林业项目。

雨城区村级林长制“1344”工作模式在大里村试行近一年以来,通过林长引领、群众参与、多方协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森林蓄积每亩同比提升0.6立方米,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增长50 元,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22 年以来,森林火情发生率为0,林业病虫害得到及时有效防治,林业纠纷减少50% ,实现了森林管理自治、共建共享的新发展局面。雨城区计划今年下半年在全区其他镇(街)分别选1-2个村推广村级林长制“1344”工作模式,2023年在雨城区全面推开。

对巡林情况登记

猜你喜欢

林长制服务队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蒋王社区:打造“侨之家”、同心桥服务队 以侨为“桥”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安庆市林长制的多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长沙作家志愿服务队走进校园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以林长制构建林业生态发展长效机制
宣城市宣州区林长制的做法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