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技术的应用
2022-10-21马福彬
马福彬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化施工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0 引言
连续摊铺技术是一种源自国外的沥青公路施工技术,与传统摊铺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将原本独立施工的上、下面层改为同时摊铺、共同碾压。在下面层热量的影响下,碾压时间更为持久,压实效果更加充分。连续摊铺技术的施工工艺主要有两种:一是热接热,摊铺完上、下层的混合料,同步压实成型;二是接热暖,先充分压实下面层,然后再进行上面层摊铺施工,最后两个面层一起压实。结合实践经验,对公路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技术展开详细综述。
1 传统施工中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
1.1 沥青路面基面层间的病害
自我国步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以来,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路面病害频发。实践调查中发现,公路病害除了与天气、交通量、使用年限等因素有关,沥青路面结构层间的不良接触状态同样是导致病害的重要原因。在层间接触不佳的情况下,随着经年累月的车辆通行,层间会出现滑移现象,从最初微小的裂缝逐渐扩大为面积较大的横向裂缝,然后形成U 形裂缝。U 形裂缝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车辆频繁启动、加速、刹车、减速等,尤其是在公路转弯处的长纵坡路段,U 形裂缝更为常见。有学者利用ABAQUS 软件对车辆启动、转弯处路面承受的应力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公路路面纵向拉应力、剪应力与U 形裂缝底部、双侧位置相互吻合。而U 形裂缝的底部之所以开裂,主要是拉应力的作用;双侧开裂则是剪应力所致。除此之外,层间接触不良还可能引起路面鼓包、坑槽等病害,缩短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增加潜在的行车安全隐患。
基面层间病害的形成原因,总体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交通量过大: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公路所承受的交通压力前所未有。尤其是很多大型货车司机,为了节约运输成本,经常违规超重超载。部分交通要道,高轴重车辆占比甚至超过50%,这些车辆的载重更是超出标准要求4~5 倍之多,尤其以煤炭、钢材等运输车辆的超载现象最为严重。在超重超载状态下,车辆的启动和刹车、加速和减速、转弯都会对路面层间造成巨大的剪切应力,当超出公路的设计值时,各层间就会出现滑移现象,彼此完全分离。
第二,基层与面层的接触状态: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以下简称《规范》),假如出现沥青路面的结构层完全保持接触状态,但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的接触并不安全的情况,是因二者的材料特点、回弹模量存在差异所致。这种情况下,即使按照规范要求洒布黏层油,也很难使基层和面层成为完整的整体,反而会成为沥青路面最薄弱的环节,在强大的剪应力作用下,层间的接触状态必然会遭到破坏。
第三,级配:粗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占比最大,细集料与填充料相对较少。粗集料之间能够相互嵌挤,但压实后仍然会留有较大空隙,无论是抗变形能力还是抗剪切能力,或是整体性,都存在很大不足,在超荷载情况下路面很容易塌陷。
第四,环境:沥青材料特点决定了在遇到高温、降雨、降雪等特殊天气时,路面很容易遭到破坏。如高温天气会降低沥青路面层间的黏结力;持续暴雨会对路面造成腐蚀,从而产生裂缝、松散、翻浆、坑槽等病害。
第五,施工技术:传统施工模式下,先摊铺基层,然后再振动压实,当压实度满足质量要求后再养护,各个沥青面层的振动压实是分开施工的。每一层都保持独立结构,各层表面通过振动压实变得平整、密实,但层与层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各层之间的集料不能充分嵌挤,只能通过黏层油相互黏结在一起,集料之间不能形成内摩擦力。
1.2 沥青路面黏层的病害
根据《规范》要求,沥青结合料的材料层间应设置黏层,主要作用是把上、下结构层整合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结构,但如果操作不规范,则很可能造成层间黏结不良的问题。结构层之间的黏结效果受到黏层材料洒布量的直接影响,如果未达到最理想的洒布量,黏层的黏结力就会不足;如果洒布量过大,则会在黏层之间形成富油层,使层间的抗剪切力下降。如果黏层材料喷洒不均匀,结构层之间便无法形成有效黏层。如果透层油的洒布不均匀,也会形成富油层或者无黏层油等情况,使基面层间的黏结力大打折扣。
1.3 沥青路面封层的病害
《规范》中明确提到: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者冷再生类材料的结构层和沥青结合料结构层之间应该设置封层,用来增强防渗水能力与基面层间的黏结力。传统路面封层的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稀浆封层,这种施工技术容易造成松散问题,主要是因为稀浆混合料之间的黏结度较差。在环境恶劣、乳化沥青含量低、级配不合理、施工技术不达标等因素的影响下,都会出现松散现象。另一种是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最常见的问题是掉粒与脱落,由于乳化沥青喷洒不均匀,混合料之间无法充分黏结,封层就会出现质量问题。
1.4 沥青路面透层的病害
《规范》中明确提到:粒料类基层以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的顶面应该设置透层,以增加沥青路面的渗透性,透层材料主要以稀释沥青与乳化沥青为主。透层沥青适合非沥青类的材料层,这种材料可达到一定的投入深度,加强非沥青材料层和沥青混合料层间的结合度。尽管《规范》中规定了透层洒布的最佳用量,但透层油类型的选择以及洒布量的确定,大部分情况下仍根据实际需要或由施工人员的经验而定,在技术水平、基层表面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下,透层很难发挥出真正作用。在半刚性的基层表面,透层油只有在透入5~10mm 的情况下才具有固结效果,但传统施工中,基层摊铺碾压成型后,压实度可达到98%,基层顶面的固化度与密实度极高,基层养护龄期越长,其强度越大,透层油就越难渗透,无法充分渗透的透层油会在基层表面形成油膜,养护时很容易受到污染,如果没能及时清理杂物,还可能进一步污染夹层,油膜和污染夹层会让基面层间失去黏结力,混合料极易脱落,形成局部空洞。
2 连续摊铺工艺的施工要点
2.1 清理层间污染物
连续摊铺施工之前,将下层的落叶、碎石、垃圾等清理干净,尤其不能有油污。施工期间按要求保养机械,保证机械性能良好,没有漏水和漏油现象。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检查轮胎是否干净和干燥。施工后,清理散落的热料和杂物。
2.2 压实度的控制
压实机械的性能、操作与路面压实效果密切相关。要求摊铺机的型号与参数设置相同,摊铺施工中保持同步作业。下中面层的稳压施工通常选择≥25t的碾压机,先初压2~3 遍,保证后续运料车经过时不会留下明显印记。摊铺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碾压、复压,提高压实度。
2.3 平整度的控制
若无特殊要求,摊铺机通常采用自动找平模式,对下中面层进行初压后,针对漏料产生的少量凹槽,应通过人工填补的方式来补救,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处理车辆行驶留下的印记。补料时,不仅要完全覆盖凹槽,还要有少量补料外溢。
2.4 工序控制
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施工的施工工艺和传统施工模式有明显不同,前者需要尽可能缩短施工间隔,保证施工工序的连续性。施工准备环节,所有人员、设备、机械都应就位;摊铺中上面层时,直接在下层表面摊铺即可。摊铺施工结束后,严格管制交通,做好养护措施,在路面温度低于50C 的情况下,才能恢复交通。
3 公路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技术的应用
3.1 工程概况
某一级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长度3.0km,宽23.5m,双向四车道,速度80km/h。工程所在地区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春天多风沙、夏季多雨,为了应对恶劣天气,经综合研究,最终决定实施双层连续摊铺施工技术。
3.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建立沥青混凝土材料搅拌站,备好集料并进行深加工。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制备混合料,合理搭配粗集料、中集料、细集料的比例,做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硬化处理。在与施工公路相似的路段试验机械性能,检测相关参数,包括虚铺系数、摊铺速度、压实度、沥青材料的使用量。摊铺施工前1 天,将下层杂物清除干净,在表面喷洒黏层油,减少污染。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流程图
3.3 施工技术
3.3.1 施工放样
设置标高墨线,设置位置需要超出路面标高10cm,标记双侧宽度与调控点、弯坡点。横坡、纵坡符合设计标准后,使用滑杆与摊铺机控制基线。采用浮动基准梁的方式控制上面层的摊铺施工,每隔10m 设置一道基准线立杆,避免基线变化。如果有弯道,则应在标高处每隔5m 设置一道基准线。一方面,基准线要保持紧绷,另一方面,其拉力应>800N。将拉力机设置在紧线器上,间距应控制在200m 以内。
3.3.2 拌和沥青混合料
用碎石材料作为粗集料,要求强度与耐磨性符合规范标准;用人工砂、石屑等材料作为细集料。清理集料中的杂物,按照不同规格分门别类的堆放碎石材料,材料质量标准如表1 所示。
表1 材料的质量标准
采用间歇式方式搅拌混凝土,保证混合料的配比、性能、质量满足施工要求。搅拌过程中,严格设置试验参数,全面落实技术标准,委派专人现场监管。在没有使用改良沥青材料的情况下,应动态监控材料温度。搅拌施工结束后,检测混凝土的温度,若出厂温度>195C,应直接作废。
3.3.3 双层连续摊铺技术
(1)摊铺控制:摊铺厚度与路面厚度、平整度密切相关,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双层摊铺的最大厚度。
其一,面层厚度:一级公路要求5~15cm。合理控制混合料的碾压温度,任何吨位、规格的压路机,在沥青面层厚度<10cm 的情况下,基本都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试验显示沥青面层的厚度每增加25%,有效碾压时间就应增加50%,否则将无法达到压实度要求。沥青面层的分层厚度控制在15cm 左右。
其二,平整度:沥青混凝土路面每多铺设一层,其平整度也会随之改善。但如果第二层、第三层铺设的厚度相同,平整度的变化并不明显。平整度效果往往受到面层厚度的影响,因此可通过减少摊铺层次的方式让路面更加平整,而且双层摊铺的效率明显高于三层摊铺。结合此工程,最佳摊铺厚度为4cm 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 的沥青碎石。
(2)人员配置:双层连续摊铺施工需要两组作业人员,每组5 人,具体分工如下:指挥沥青混合料进料、清理转运车料斗1 人;驾驶混合料转运车的司机1人;双层摊铺机司机1 人,其余2 人操作熨平板,此2人分别在熨平板的两侧检查摊铺厚度,处理摊铺边角。所需设备为沥青混合料转运车与双层摊铺机各两台。
(3)碾压方式:第一,双层摊铺机行驶100~150m后,启动自重4t 的小型压路机,静压两遍。第二,使用自重10t 的振动压路机(3 台)进行复压,碾压4 遍。第三,使用自重12t 的压路机终压4 遍,混合料温度90~110C。第四,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应保持匀速、缓慢前进,前后幅重叠宽度为压路机轮宽度的1/3~1/2;压路机与摊铺机的行驶方向保持一致。第五,碾压施工中禁止擅自改变路线、禁止擅自刹车,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应以摊铺机为标准。第六,一边碾压一边在钢轮表面洒水,避免混合料黏结在钢轮表面。施工结束后,沥青路面在没有充分冷却前禁止堆放材料、禁止停放机械。
3.4 接缝处理
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把接缝数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用垂直平接缝处理,保证各层之间的横缝相互错开。施工结束后,摊铺机离场前应在靠近路面端部1m 的位置将云平台略微抬起,人工铲除端部混合料后再次碾压,然后使用长度为3m 的直尺检测端部的平整度。下次施工前,先洒布黏结层沥青,然后再进行摊铺施工。可在碾压路段放置垫木,为压路机的行驶提供方便。横向碾压时,在新铺层上放置宽度为15cm 的垫木,以保证碾压充分和路面的连续性、平整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沥青面层施工相比,双层连续摊铺施工流程有很大不同。具体施工中,应全面了解现场情况,明确施工要求,严格控制各个施工工序,保证所有工序均符合规范标准,提高公路沥青面层施工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病害,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