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会计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
2022-10-21魏曙光
魏曙光
(内蒙古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0 前言
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学术型研究生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2013 年就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明确了这个导向的重大意义。会计专硕的培养目标就是侧重于应用型的高级会计人才,而全日制学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实践教学对于培养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整个教学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在课程设计、师资队伍、监管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内蒙古科技大学是比较传统的工科院校,学校三个有专业硕士学位点。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点2017 年获批,2019 年首次招生,学制两年,2021 年已经毕业第一届全日制学生。在这两年的培养过程中,就全日制会计专硕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对一些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以工科类为主的院校培养全日制会计专硕有一些借鉴意义。
1 全日制会计专硕实践能力培养问卷调查
为了具体探究全日制会计专硕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我们对2019 级和2020 级的会计专硕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以发放问卷形式为主,访谈挖掘信息形式为辅。主要目的是从全日制会计专硕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情况,培养过程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实践能力培养的条件支撑与外部协作体系,包括双导师制度、实践教学基地及校企联合培养情况;实践能力培养的评价与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解。
本次研究从目标定位、培养过程、条件支撑与保障、评价与监督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设计。共发放100 份问卷,100%回收,有效问卷也是100%。
对于培养目标定位的认知情况的调查显示,60.3%的学生对于会计学硕和会计专硕的培养目标能够明确,比较清楚地知道专业型硕士更加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18.6%的学生仍然认为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培养目标上没有太大区别,也是侧重于学术能力的培养。对于工科类院校会计专硕研究生的特色培养目标,91.6%的学生完全不清楚,其他学生也存在模糊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在前期培养方式上差距不明显,特别是一些老师希望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强调了对数理模型的应用,没有跟专硕学生交流清楚数理模型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使得一些学生误以为跟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过程没有明显区别。同时也明显地反映出工科院校会计专硕的培养特色不够突出,从而造成学生概念模糊不清甚至错误定位。
对培养过程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调查显示,关于课程设置,30.5%的学生认为专硕的课程设置跟学硕的课程设置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25.6%的学生认为专硕的课程设置跟学硕的课程设置相比有一些差别,但差别程度一般;认为差别较大的占比36.7%;还有7.2%的学生不了解。关于课程内容的设置,72.6%的学生认为,公共学位课占比过大,学时较多;32.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案例更新不够,还不能紧密对接时代发展前沿的特征。36.3%的学生认为某些课程内容过于偏理论,且知识更新不够及时。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查,教师讲授仍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授课方法,小组作业与讨论汇报的形式也被采用,但组织过程设计得还不够严密,有些学生过程考核存在浑水摸鱼现象,也就影响了整体效果。实践观摩和模拟训练则很少采用,当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受疫情的影响。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体现出侧重实践教学的导向。
关于双导师制和实习基地的设置,调查显示,36%的学生认为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配合得好,对于会计专硕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和较大的帮助作用。43.6%的学生认为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双指导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比较好的作用,15.8%的学生认为行业导师提供的帮助较小,4.4%的学生认为行业导师完全没有起到帮助作用。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51%的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实习基地很认可,除了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特别是各行业、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还拓宽了就业渠道。32.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对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有一些帮助,但就业不是理想的选择,他们还是愿意以就业为导向,自己联系实习单位。16.7%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实习基地对他们帮助较小,他们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庭所在地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对于实践教学评价和监督机制方面的调查显示,60.2%的学生选择以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30.2%的学生选择以实践报告这种形式,但是在访谈中,他们还是希望实习单位提供的应用项目与自己的毕业论文联系较为紧密为好,毕竟就业压力较大,要抽出很多时间进行就业招考,不得不更加务实。只有4%的学生选择考试形式,另有5.6%的学生选择其他形式进行考核。监督机制方面,学生没有给出明确的建议,参与意愿不够主动。
2 工科院校全日制会计专硕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许多传统工科院校尽管已经发展成为多科性大学,但由于历史原因,行业色彩还比较鲜明,会计专硕并不是学校的主流学科。但是,工科专业多年来与许多行业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一些大型企业的财务部门也愿意为会计专硕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优秀的学生,希望他们毕业后到该企业就业,因此有些企业很积极主动地为会计专硕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但是目前会计专硕的实习实践基地过多地集中在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学生也参与事务所去企业查账等工作,但工科院校的跨行业学科交叉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2 会计专硕的实践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
会计专硕学科已经普遍采用“双导师制”,学科的实习基地也大部分建立在行业导师所在的企业或部门,以便于学生经常能够在行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专业实践阶段的学习,也便于学生就案例论文的构思与框架与行业导师沟通交流。但会计专硕的行业导师通常是企业的财务高管或资深财务人员,平时他们自己的工作就很忙,对人才培养的认知水平、责任心等也存在差异,不同企业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条件也差异较大,因此专业实践的效果也各有不同。有些学生可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实践要求,有些学生则存在荒废时间、浑水摸鱼的现象,学校的导师偶尔去监管一次,也起不到真正的监管作用,使得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2.3 会计专硕实践考核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
很多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其学习内容联系不紧密,违背了学校安排专业实践的初心。因为会计专硕的毕业论文大多要求以案例论文为主,希望学生真正到实践中挖掘新时代鲜活的案例,形成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撰写等各个培养环节相互协调支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是根据实践报告和出勤情况进行评分,行业导师往往出于情面给学生打的分数普遍较高,校内导师通常是根据实践报告及行业导师的评分给出最终实践成绩,有些时候并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效果,也影响了一些认真踏实的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因为成绩的差别最终将影响学生奖学金等级的评定。
2.4 缺乏激励校内导师和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实践的有效机制
工业院校的会计专硕相对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起步较晚,师资力量也显得不够充足。校内导师平时的本科教学、辅修专业教学、研究生教育等教学、科研工作已经十分忙碌,尽管从观念上非常认可应该深入企业、行业实践中发现更多新鲜的案例素材,但学校的激励机制对此没有明确鼓励,使得校内导师很少能够真正深入到企业实践中去提炼案例素材。同时虽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有顶岗操作、会计实训、研究实践等内容,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在企业实践中落实这些要求,原因是学生在企业参与实践的时间较短,企业如果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去配合学校的相关规定,实际收益会较低,学校没有给予企业相应的补贴,实践环节的培养费用均由企业承担,有些实力较强的企业会积极配合学校的要求,而有些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就未必实实在在地投入精力、财力来培养学生。
3 工科院校全日制会计专硕实践能力提升的突围之路
3.1 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应体现工科院校特色
工科院校会计专硕的办学资源,相比于综合性大学、财经类院校竞争优势不够突出,应该精准定位培养目标,依托工科行业背景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域特征,在相对弱势中突出培养特色,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上深入细致地研究,应结合本校的优势特色资源,产出导向,研究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培养出上手快、留得住的应用型会计专硕人才。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积极地借助其他专业已有的工业企业资源,与多行业、企业的财务部门建立联系,跨行业建立交叉实习基地,有利于学生融入企业的实践,开阔眼界,特别是学生能够应用所学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进行智能化分析、预测、决策和风险管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3.2 校企双方配合优化考核监督机制
行业导师在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校企双方对考核监督机制设计得不够严密、完善,有些时候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原因还是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学校在产教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对实习基地的建设投入精力不够,缺乏专人负责考核监督机制的设计。应督促校外实习基地责成具体工作人员按周或按月对学生进行考核打分,校内导师至少每月深入企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考核监督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中,避免行业导师与学生面对面打分,以免人情色彩较重。实习结束后,学生的实践报告也应该邀请行业导师共同参与成绩评定,确保考核过程客观真实。
3.3 实践考核的方式应结合工作实绩适度灵活
有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跟随行业导师外出查账、调研,为企业写审计报告,切实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表现良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获颇丰,也得到了企业较高度的认可。但由于有些涉及商业秘密不能将实习内容写进实践报告及毕业论文中,行业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向校内导师说明,并就实践报告的内容做适当修改,对于学生的实习成绩应结合实际工作综合考虑,保证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毕业论文的形式也应该参照会计专硕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挖掘我国现实经济中的实际素材,结合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以问题为导向,充分体现出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解决我们经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4 改进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运营机制
实习基地的支持与配合对全日制会计专硕的实践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学校应积极与校外实习基地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定期地进行沟通,适当地对实习基地给予激励支持,避免他们丧失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学校也应该寻找合适的机会参与企业员工的培训,既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又锻炼了学校的老师。对于优秀毕业生应积极推荐到企业,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使得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和学生就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沟通,也能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探讨,学术指导和心理辅导相结合,切实激发企业、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