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践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证分析
——基于山东三所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的调研数据
2022-10-21潘晓飞王淑云
潘晓飞,王淑云,2
(1.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威海 264504;2.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0 引言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其关键在教师。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工匠之师”,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务院于2019 年1 月正式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培育取向再次被确立为关键建设目标。2019 年3 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计划建设50 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 个左右的高水平专业群。同年9 月,教育部颁布了《新时期我国职教“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方案》,旨在从根源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的框架性矛盾,突破职教发展瓶颈。“双高”背景下,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成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高水平专业群的有效途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总体提升,然而现阶段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极为突出,学界更是将其视为职业教育未能从规模发展逐步迈向内涵建构的首要原因,因此职业院校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
本文以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从事物流、商贸等专业的一线教师为研究对象,调研山东省三所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包括: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和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运用案例访谈和回归分析方法,论证教师企业实践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进而提出完善教师企业实践、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1 教师企业实践的作用机制
教师企业实践是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融合、指导企业经营的过程,本质上是教师学习成长与服务企业的过程。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既学以致用,又提高教学技能,进而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的提升、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企业实践的作用机制如图1 所示。
教师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当参加企业实践能够为其带来更大利益时,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意愿就会增强。如图1 所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加以学校的激励政策,就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需要。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学以致用及教学技能的提升不仅有助于职称晋级,又可以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获取学生尊重并满足自我实现。
图1 教师企业实践的作用机理
人的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推力因素,又包括拉力因素。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离不开企业的拉力驱使,包括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实践岗位、提供住宿、补助等便利条件;更离不开学校的推动作用,包括政策支持、考核评价、职称晋级的激励机制等。
2 数据和统计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山东三所本科职业大学近三年从事物流、商贸类教育教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153名从事本科职业教育教师。一是对抽样教师的基本信息进行采集,二是从相关高校督评中心获取学生评分数据(教师在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教授课程所对应学生的评分),如表1 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
2.2 变量选择与描述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核心是教师企业实践能否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即职业大学的教师深入企业基层学习、指导企业发展的过程能否带来自身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升,继而提升教学水平。用课堂教学综合得分(score)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指标。鉴于现阶段职业教育教学压力大,很多教师无法长时间脱岗企业实践。所以,本研究将2020 年向学校递交企业实践报告并且累积时长超过30天的视为参加企业实践。为分析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对教学能力的影响,将其作为处理变量(一年内是否参与企业实践),其中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作为实验组,用1 表示,没有参与或者没有完成的教师作为对照组,用0 表示。同时,选择性别(sex)、学历(edu)、教龄(seniority)、职称(title)作为教师综合得分的解释变量。相关变量选择及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2.3 数据初步统计分析
按照性别将数据分成男性组和女性组,由表2 可以看出,在企业是否有职位或者和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方面,男性和女性组的比例基本相同,意味着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会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且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在这一方面几乎没有差别,男教师与女教师在企业资源获取方面应该是不存在差别。在参加企业实践方面,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男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比例要高于女教师,可以认为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或者更大的动机参与企业实践。
表2 数据初步统计分析表
3 模型构建和实证结果分析
3.1 模型构建
本研究拟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 模型)消除模型中可能出现的样本选择性偏差。逻辑关系如下,对于个体,其存在两种状态,即参加企业实践和未参加企业实践,导致其评分也分为两种状态,将企业实践(practice)作为处理变量,教师综合得分(score)作为结果变量,即:
根据PSM 理论,本文重点围绕ATT 和ATU 分析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否对教师课堂评分的影响。
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模型1(model 1)将企业实践(practice)作为唯一的解释变量对综合得分(score)进行回归,结果显示企业实践(practice)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系数为正,说明教师企业实践与综合得分存在强烈的正相关。模型2(model 2)在模型1 的基础上,将性别、学历、教龄、职称纳入模型进行OLS 回归,其结果显示企业实践(practice)和职称(title)在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教育(edu)和教龄(seniority)在10%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性别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3(model 3)将是否在公司有职位或者有长期合作关系(position)作为企业实践的替代变量,运用2SLS 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企业实践(practice)和职称(title)分别在1%和10%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其他变量未通过检验。模型4(model 4)将模型3 中2SLS 回归方法变为GMM 回归,其结果与模型3 相同。综上所述,四个模型均显示企业实践对教师综合评分有正相关关系,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对提高教师教学综合评分有积极作用。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回归结果表
续表
3.3 PSM模型检验
PSM 模型检验方式及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匹配分值情况表
倾向得分匹配采用临近匹配、卡尺匹配(0.01)、核匹配,三种匹配中的ATT(参与者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1.127、1.188、1.235,在显著性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ATU(非参与者平均处理效应)取值分别为0.777、1.065、1.223,在显著性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同时控制组(Untreated)和实验组(Treated)的取值范围基本一致,指标显示匹配结果良好,说明参与企业实践会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倾向得分共同取值范围和各变量标准化偏差如图2和图3 所示。图2 显示大多数观测值均在倾向得分共同取值范围内,进行倾向得分匹配仅损失少量样本,图3 显示大多数变量的标准化偏差明显缩小。综上,借助PSM 方法,研究证实教师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图2 倾向得分共同取值范围图
图3 各变量标准化偏差示意图
表5 是倾向得分匹配前后的整体平衡性检验结果。由表5 发现,匹配前平均偏差为28.4%;通过不同方法进行匹配后,解释变量的平均偏差减小到21.9%~25.2%,差异性缩小。同时LR χ统计量在1%的统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解释变量的联合显著性检验在匹配后被拒绝,伪R值下降,样本匹配成功。
表5 倾向得分匹配前后的整体平衡性检验结果
4 结论和建议
根据PSM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其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现阶段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教师在参加企业实践中的问题,结合本研究的实证结论,建议如下:
首先,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各二级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要积极走出去,找寻合作单位和实践基地,构建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要乐于为教师提供与专业相匹配的实践岗位,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支持,与此同时,让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以此拉动教师走出去、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其次,学校完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支持机制。一是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渠道筹措经费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教师企业实践,将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进行制度化建设。二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既消除教师额定工作量的后顾之忧,又为教师职务晋级提供政策支持。激励、推动教师走出去,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和假期时间。
最后,教师要树立参加企业实践提升教学能力的能动意识。无论是企业拉动,还是学校推动,都是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外部驱动,能否走进企业,在企业实践中升华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关键是教师的实际行动。只有教师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才能做好自身的企业实践提高计划,并使得企业实践落地开花。
综合上述实证分析发现,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确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具有以企业实践提升教学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走出去参与企业实践。作为学校一方面要积极与校外企业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又要建章立制,为教师走出去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