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2-10-21郑迎杰张宝银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5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建筑施工培训

郑迎杰,张宝银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0 引言

建筑施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一大难题。因此,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是十分关键的。它不仅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可以保证员工的安全,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指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按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目标要求,监督施工生产的每一个步骤,为的是提高整个建筑施工队伍的安全能力,在建筑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要求及规定利用现代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生产,这样一来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并且有效地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施工技术的提高,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不断增多,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最直接的体现。施工人员涉及面广、流动性大,加上施工过程相对复杂,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产生安全事故,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是施工过程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建筑工程的人员安全以及施工安全是建筑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当前环境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管控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可以科学把握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还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优化对策,监督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3.1 工人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

目前,从事建筑业的工人绝大多数是未经专业培训的农民工,他们占建筑工地工人总数的50%~70%,少数工地甚至高达90%。他们在工作中缺乏安全教育,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许多年轻工人工作粗心大意,而一些有经验的工人由于工作年限长而感觉脱敏,不遵循安全施工的原则,在工作方法和知识结构等方面不能适应建筑行业特殊的施工环境和工作条件。

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操作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差、工作条件不安全、质检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标准检查设备、装卸车辆超重、集装箱超载、建材集装箱不牢固、运输过程中存在问题,维修人员在焊接、维修等过程中操作不当。

3.2 不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

施工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大量未经培训的工人没有掌握安全技术,同时缺乏规范操作的基础知识,从业人员整体流动性比较大,加之建筑工人无证上岗,施工作业不规范,导致施工现场存在很大的隐患。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知识不足,操作技能低下,尤其是危险工种,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3 施工企业缺乏安全管理和监督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管理方法不规范,缺乏安全运行机制。目前,许多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仅仅停留在应付安全突击检查的层面,缺乏日常监督管理和强制性措施。具体表现在: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素质低,不熟悉法律法规常识,原则性不强,监督管理任务和措施不明确。缺乏防控体系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如缺乏预防性维护、检查制度,或施工设施落实失职,缺乏合理的施工时间和进度选择机制,缺乏检查制度,对施工人员开工前后未进行检查或检查不严。

3.4 施工安全管理中安全成本投入不足

随着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建筑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没有关注安全生产带来的效益。承包商最关心的是如何节约资金和降低成本。安全管理通常被认为是公司计划中的次要优先事项。大多数承包商认为安全管理是浪费金钱,因为他们不知道安全预防计划在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方面的有效性。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设施和技术力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使管理者无力做好安全防控工作。例如,项目部不愿增加安全成本,导致安全措施费用得不到保证,安全防护、信号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存在缺失和缺陷。在类似情况下,机械设备、工具和附件也存在缺陷。

3.5 建筑材料不合格,施工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建筑材料存在缺陷,例如,钢材的强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赶上进度、节约资金,不按设计图纸施工,甚至偷工减料,导致主体建筑尚未完工便出现裂缝、串通等缺陷;施工不同于工厂内部作业,多为露天作业和高强度物理作业,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可变环境因素,如温度、噪声、风、雾、照明和高浓度粉尘等,都会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导致各类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4.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员工安全培训是施工企业的一门必修课,必须有计划、长期、系统地进行。开展安全培训,避免不安全因素,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技术应用、施工设备安全操作方法、施工现场人身安全防护。尤其是一线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文化水平有限。管理者应根据他们的特殊性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人为错误或预防性疏忽都会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定期的员工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醒员工保持警惕,提高施工安全水平。

定期让工人参加安全培训,可以很好地提高工人的安全管理意识。通过实施安全意识管理,工人在执行工作时将变得更加理性,能够明确地认识到冒险的后果,并理解自身能力处理此类风险的限制,安全意识对施工现场安全非常重要,没有适当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就无法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施工单位还应考虑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教育,以吸引工人。施工单位还可以开展相关的施工安全知识竞赛,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合理的奖惩机制可以鼓励施工单位开展安全教育,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

4.2 增强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和工人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开展监督和检查,完善并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和监督机制,包括监督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检查施工设备的质量和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只有经常开展定期的或临时的、随机的监督检查,才能有效地促进安全施工。科学的预防、控制和监督体系可以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3 增加施工安全管理成本投入

配备动态检测、监视和测量设备,增加安全防护设施的资金投入。预算资金的投入对施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施工单位应按要求提取成本,以满足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对整个项目而言,投入预防性安全资金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生产费用应当用于本施工项目的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包括购买安全防护用品,大型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

4.4 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查,保证质量安全可靠

确保建筑材料的可靠性。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对建筑材料的要求极高,一旦建筑材料出现问题,尤其是钢材和水泥等基础建筑材料,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直接威胁到建筑结构的稳定,由此引发的建筑倒塌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确保建筑材料的可靠性不仅是防止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行业的一项基本要求。

5 具体安全管理办法——以CJ 建筑施工企业为例

CJ 建筑公司成立于1988 年,现已发展为拥有4家子公司的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集团公司,已优质快速地完成了大批重点工程。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安全管理出现很多隐患,如何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已经引起企业内部的高度重视。

5.1 施工现场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

5.1.1 设备故障

车辆等施工工具的技术状况是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人员安全的直接因素,其中施工车辆的转向和制动系统是最重要的。据统计,最容易发生技术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结构物是车辆的底盘、装卸设备、安全设施和集装箱。驾驶故障会导致交通事故,如发动机故障、制动问题、转向故障、轮胎爆胎。

监视和测量设备故障会出现无法应对紧急情况,例如,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如压力表和液位计、温度、压力的校准和管理,流程中的流量、液位超限报警装置等仪表,以及通信装置的安装关键部位,这些都是保证安全施工必不可少的防线。此外,安全设施的故障也会导致事故处理的失败,例如,没有高空防护等安全防护装置,没有防静电装置等。

建筑材料中含有一些危险化学品,这些材料必须采用专用容器包装,以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抗振动、防晒、防雨等性能,特别是运输有毒或腐蚀性物品时,包装应严格符合要求,使用的储液罐和其他配套设备也应定期进行测试。

5.1.2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气象风险和污染物风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合理的施工环节和疲劳时间会增加事故的发生,事故管理部门与事故现场的距离会影响应急预案的反应速度。最后,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和现场地质条件会影响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的严重性。因此,施工现场环境也是施工过程中的一种故障模式。

天气状况是施工安全事故的典型原因,尽管有天气预报系统可以对大部分天气进行预警,但天气预报本身的误报率、恶劣天气的多样性、突发性和不可控性都将极大地影响施工过程的安全。

高温会对施工设施和建筑材料的安全造成重大的安全风险,例如,制动碗会因高温而膨胀和变形,导致制动失控,建筑材料运输车辆轮胎漏气的可能性会增加。高温还会导致起重机电路等一些老化零件和线路自燃,进而导致起重机、建筑材料的损坏,如自燃爆炸或高温软化变质。

污染物风险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材料或粉尘等污染物,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甲醛、苯等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员工患上白血病等疾病,长期吸入粉尘对肺部危害极大,尘肺占我国职业病的75%~80%。总之,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污染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重大安全问题。

5.1.3 人为因素

根据对相关施工事故数据的分析结果,即使排除了系统和施工设备,仍然会有很多原因不明的事故,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失误造成的,如施工人员、质检员、装卸人员、维修人员、检验人员等安全意识不足。工作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识别和快速应对不安全因素。只要有人参与的工作就不能避免失误,但通过层层监督,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5.1.4 管理风险

虽然有一个完整的施工系统来协调企业的一系列施工活动,但在很多情况下,缺乏专门的施工安全风险防控部门或管理体系来开展施工安全综合管理。建筑施工事故应急预案的缺乏、事故应急预案程序的不合理、响应速度慢,将导致事故在发生后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导致损失的二次扩大。

5.2 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5.2.1 加强企业内部施工人员培训教育工作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都要充分了解当天的工作内容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使参与施工的人员,质量检查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谨慎操作,同时必须佩戴安全帽,确保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

雇佣合格的安全培训师,建立支持安全培训的组织结构,鼓励中层管理人员参与安全培训。向工人提供反馈,观察工人的安全相关行为,并允许有经验的工人向经验不足的工人传授安全知识。在安全培训之前设定目标,鼓励工人参加安全培训课程。在安全培训中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并进行定期测试以评估工人的学习情况。提高工人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并通过频繁(每天)的培训会议激励工人。安全培训必须针对公司遇到的特殊问题领域和安全情况进行量身定制。培训材料应讨论事故成本、良好安全绩效的影响,并应强调公司的安全目标、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与客户在安全事项上的合同关系。新的教育和培训战略至关重要,尤其是基于内部控制、人为因素、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的高层管理人员,而不是早期强调的外部控制、执法和技术检查。正式的培训计划有助于员工有效地开展各种预防活动,这也有助于树立对安全的积极态度,并将安全纳入生产和质量目标。

5.2.2 加强施工材料的监督检查

公司应制定强制性的施工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加强公司内部动态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避免事故发生,如现场抽检施工材料质量,检测钢材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检查支模工艺是否正确。在施工材料监督方面,一方面,制定严格的预防、控制和监督制度,规范施工材料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确保及时报告安全隐患的员工得到奖励,违反规定的员工受到惩罚。

5.2.3 加强施工设备的监督检查

施工单位应对相关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实时检测,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安全防护设施到位,重点检查易发生故障的设备,避免进一步发展为安全事故。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首要任务是隔离对象的不安全状态。施工设备必须具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查、维护和维修,按照国家规定及时报废。

5.2.4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是从组织、制度上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加强预防、控制和监督体系,这是预防安全事故和相应监督机制所不可或缺的。做好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安全管理计划和安全监督,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做好施工现场人员的合理配置。

为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应尽快建立防控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施工企业内部管理。这对减少建筑事故、保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如何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有效控制影响因素、实际解决存在问题、科学执行策略方法等不仅是建筑企业实践努力的目标,也是学界不断深入探索的领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和施工作业顺序、作业方法进行全面的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控制,最终达到安全的目的,真正将安全管理和控制落到实处,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目标。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建筑施工培训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