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血镁水平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2022-10-21吴培福
吴培福 黄 蕾 钟 琳
1.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福建厦门 361021;2.厦门市第五医院影像科,福建厦门 3611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中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逐渐升高,且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比例也不断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较常见的慢性病,目前我国的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18 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7.5%,糖尿病患病率达11.9%。目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会使治疗更加困难,血压、血糖更难以控制,且两者更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及减少两病叠加非常重要,对已经发生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寻找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
血清镁离子是人体细胞内仅次于钾离子的第二高含量阳离子,是人体必需的重要无机离子,参与数百种酶促反应,参与核苷酸合成、葡萄糖代谢和脂质氧化等重要生理过程,是维持人体健康重要的电解质。高血压患者中经常存在血镁水平异常,镁缺乏可引起钙失衡,进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及血管张力异常诱发高血压。研究表明,镁摄入量与动脉血压水平存在负相关,通过补充镁,可有效降低代谢异常人群的血压。且血镁可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可能影响心肌收缩,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病亦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镁代谢异常与糖尿病的发病紧密相关。我国高血压人群中很大比例合并糖代谢异常,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关键所在,目前国内少有学者报道高血压患者血镁水平异常是否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血镁水平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基本资料 由医疗记录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kg)/[身高(m)]。
1.2.2 血生化检测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ml,置于EDTA 抗凝管中,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1800,德国西门子)测定血镁、血钾、血钠、血氯、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等。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LDL–C、甘油三酯、血镁、血氯、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尿酸、尿素氮、肌酐、血钾、血钠、BM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其中糖尿病组患者的血镁水平[(0.87±0.09)mmol/l]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0.90±0.08)mmol/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2.2 不同等级血镁水平的糖尿病患病构成比比较
根据血镁水平将患者分为低血镁组(<0.75mmol/L,34 例)、正常血镁组(0.75~0.95mmol/L,491 例)和高血镁组(>0.95mmol/L,133 例),其中低血镁组患者患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70.59%、42.36%、3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01)。
2.3 血镁水平与糖尿病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即校正部分混杂因素后血镁水平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关系。将表1 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如年龄、LDL–C、甘油三酯、血镁、血氯)作为协变量,是否患有糖尿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镁水平比较<0.001,比值比(Odds ratio,)=0.00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0.001~0.048,表明在校正年龄、LDL–C、甘油三酯、血氯的影响后,两组血镁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而校正部分混杂因素影响后,两组的年龄、LDL–C、甘油三酯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高血压患者血镁水平与糖尿病关系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年龄与高脂血症已被公认为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年龄、甘油三酯可能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目前大多数报道相符,但本研究显示,LDL–C 可能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与多数研究不符,可能与本研究未排除使用他汀等调脂药物患者相关,此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组患者的血镁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LDL–C、甘油三酯、血氯等因素的影响后,两组间血镁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血镁水平可能是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阿吉古丽·阿布力米提和帕它木·莫合买提的报道相符。血清镁离子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阳离子,饮食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很大一部分正常人群存在镁缺乏的情况,血镁水平降低与糖尿病及高血压发病有关,且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但很多人仍对血镁水平降低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国内亦少有报道高血压患者血镁水平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前血镁水平异常导致糖尿病的具体机制仍未明确。研究表明,镁离子参与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活性,可使胰岛素敏感度增强,从而改善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镁水平降低,可能是血糖升高引起渗透性利尿,从而使尿镁排出增多,同时,胰岛素也参与调节镁离子在细胞内外的分布。血镁水平降低可能会使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降低与葡萄糖转运相关的ATP 酶的活性,减少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
本研究根据血镁水平将所有受试者分组,发现低血镁组(<0.75mmol/L)患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正常血镁组(0.75~0.95mmol/L)及高血镁组(>0.95mmol/L)(分别为70.59%、42.36%、3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01),那么补充镁是否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呢?研究提示,镁摄入量与2 型糖尿病发生率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日常饮食中通过补充更多膳食中的镁,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代谢调节,减少2 型糖尿病的发病。Elderawi 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经口服补镁治疗,患者的血糖更容易控制。同时大量研究证实,补镁治疗可有效缓解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在阐明高血压患者的血镁水平与糖尿病关系时可能受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存在许多局限性:(1)样本来源较为局限,均为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患者,且年龄与性别差异较大,可能存在选择偏倚;(2)高血压、糖尿病均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本研究未排除使用调脂药物患者的影响,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中高血压患者血脂与糖尿病的关系与其他报道不符;(3)本研究入选标准过于简单,将所有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均纳入研究,无法完全排除不同高血压分级分层患者对最终结果的影响。(4)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不能明确高血压患者血镁水平与糖尿病的因果关系,可能需要进行多中心试验及更多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阐明高血压患者血镁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
综上所述,血镁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血镁水平降低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其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早期检测血镁水平,高血压合并血镁水平降低,可通过早期补充镁离子减少糖尿病的发生,但可能需要更多、更全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