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市场吸引力令世界惊叹 外企投资变迁:从来中国投资到投资中国

2022-10-21中国经济周刊侯隽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默克资生堂外资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资生堂独资的资悦基金斥资近亿元领投江苏创健医疗,默克公布超过10 亿元人民币的“向上进击”中国投资倍增计划,星巴克斥资约14.6亿元构建中国首个专属数字技术创新中心……从来中国投资在中国做生意,到斥巨资投资中国,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这些跨国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十年来,跨国企业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中国已经成为诸多跨国企业全球业务发展的动力与引擎。这些外资企业无论是在中国的投资金额、投资结构,还是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参与程度,都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与魅力。

来中国投资,中国市场的魅力与“机遇之门”

“我们将在中国内地开出第6000 家门店。过去两年的挑战,并没有影响我们兑现2018 年于上海举办的全球投资者交流会上所作的承诺。这一切不仅关于速度,更关乎质量。”2022 年9 月14 日,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王静瑛在星巴克全球投资者交流会上如是表示。

自1999 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门店以来,这家美国咖啡连锁巨头见证了中国市场的变化,深知中国市场的魅力。

起初,咖啡是“小资”的小众消费品,星巴克在中国的业务曾一度亏损。但是,中国市场对新事物的巨大消费能力和消费者开放的接受能力,让星巴克中国市场从2010 年起,连续成为星巴克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

过去十年,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增长约9 倍。上海还成为全球首个星巴克门店数量破千的城市,在数量上领跑全球。

“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快速稳步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攀升,让星巴克过去十年在中国更快、更广、更深地发展!”王静瑛如是总结。

星巴克的发展历程是众多外资企业的缩影。

今年5 月,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超过2/3 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仍是其在全球的前三大投资市场;83%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没有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区。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彭睿仕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上表示:“作为40 多年前第一批美国公司来华投资,我们的业务增长量已是过去的17 倍。我们在中国现在已经有52 个分支机构,包括24 个制造业中心,在中国30 多个城市都有运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这十年,外资企业积极进驻中国市场。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从2012年的24925 个增至2021 年的47643 个,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

6 月28 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从2013 年至今,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 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 位。“十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取得重要成果。我国引资规模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21 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15 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较2012 年增长62.9%。”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默克电子科技张家港半导体一体化基地航拍图

中国市场超越外资本土市场,成为业绩最大贡献者

8 月10 日,资生堂公布2022 年上半年财报和2022 展望报告。

资生堂在财报中提到,当前中国市场成为资生堂第一大市场,净销售额达到1157.3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7.92 亿元),超过日本地区的1156.6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7.88 亿元),居全球市场之首。

就在发布财报的同一天,资生堂中国宣布其独家出资的资悦基金完成相关监管备案,首笔斥资近亿元,领投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企业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A 轮融资。

资生堂中国CEO 藤原宪太郎表示:“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美妆集团,资生堂立足中国40 多年,始终坚信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从未动摇投资中国的信心。资悦基金的设立正是我们对中国长远承诺的有力体现。”

从2017 年起,中国市场就成为资生堂最大的海外市场,为了贴近中国消费者,资生堂积极加码中国本土研发,于2019 年设立中国事业创新投资室,同时还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化业务增长模式。

不仅仅是资生堂,中国已经成为外资企业全球最大销售市场与业绩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在2019 年,美国安利就先后将全球数字化创新中心、大数据创新中心和IT 创新中心落户中国,投入2 亿美元用于数字化工具开发、数字体验设计、IT 基础建设和系统开发等,全面赋能安利营销人员,助其提升营销、服务、管理效率。

安利方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安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潜力之深、范围之广、活力之盛,始终领先全球。中国正在通过跨国公司的组织脉络,向全球其他市场输出中国经验、中国智慧,这也折射出中国经济在全球日趋重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外资企业数量

外资投资中国,投资结构和质量发生巨大变化

2022 年9 月15 日,专注于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和电子科技三大领域的全球领先科技公司默克宣布,其张家港半导体一体化基地正式开工奠基。默克在张家港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达5.5 亿元人民币,同时还招募了100 多位训练有素的人才。张家港项目是默克在中国的最大单笔投资,主要聚焦半导体产业链。

9 月2 日,默克的另一项目,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默克金桥基地的“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也刚刚落成。

这两大项目都是默克于2022 年初公布的“向上进击”中国投资倍增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预计,2025 年前向其电子科技业务新增在华投资至少10 亿元人民币(约合1.3 亿欧元),新增投资将主要聚焦于半导体领域。

默克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已经90 年,过去十年在华投资超过60 亿元人民币。

资生堂产品在2021 年进博会上展示

星巴克门店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默克董事会成员兼电子科技业务首席执行官毕康明(Kai Beckmann)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也是最大的芯片进口国,每年全球芯片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都流向中国。中国也正崛起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制造市场。对于默克而言,布局和深耕中国市场是一门‘必修课’,更是一场‘必须取胜的战斗’。我们相信,材料科学未来在推动中国电子市场推陈出新和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做大做强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国电气巨头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也表示,中国的产业体系规模庞大、门类齐全,中国市场对于数字化技术、绿色创新和低碳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旺盛,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这十年,像资生堂、安利、默克这样的跨国企业,巨额投入与建设工厂成为外资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他们从一开始是在中国投资,单纯在中国做生意,后进而将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相继搬入中国,投资中国的本土企业,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外资企业扎根中国、投资中国的决心。

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不仅数额巨大,投资结构和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 亿元,同比增长14.9%。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较快,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1%,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 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从行业看,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

针对今年以来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增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四大方面,一是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稳定的社会大局、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等综合优势,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不断开放的市场为投资兴业提供了更多机遇,今年,商务部实施了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外资企业的投资信心。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一系列稳外资政策举措,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增强企业获得感;四是强化服务保障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大项目引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显然,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经济的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企投资中国,不断探索中国市场发展的新路径。

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单位:个

猜你喜欢

默克资生堂外资企业
纸醉
资生堂有话说
新时期浙江省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探究
资生堂中国业绩冷热不均,重塑计划尚待考验
我为园区发展献计献策
所得税内外资企业有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