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取得多项世界第一 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
2022-10-21中国经济周刊贾璇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北京报道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在老百姓之间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却道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背后,离不开交通先行。
这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建成了过去想建而没有建成的一大批重点工程,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交通建设取得多项世界第一
在6 月10 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十年来,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快递业务量从57 亿件增长到1083 亿件,已连续8 年位居世界第一;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世界级港口群、世界级机场群,综合交通网突破600 万公里。“2012 年到2021 年底,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 万公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 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95%。”徐成光说。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十年来,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有力促进了国内国际循环畅通。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
“十年来,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徐成光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中国机场的建设发展史不仅是航空业发展的注脚,更与中国经济腾飞互为表里。
经济迅速发展驱动一座座机场改建、扩建、新建,人们甚至时常感慨,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建机场就像给小孩做衣服,还没怎么穿就显小了。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时任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这十年,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 个,机场总数达到250 个,新增航线3000 余条,航线总数达到5581 条,“在脱贫地区新建运输机场47个,航空服务对脱贫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3.6%,比2012 年增加13 个百分点”。
机场数量剧增的背后,是更为惊人的旅客吞吐量与货邮吞吐量增幅。董志毅提到,这十年,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提升了18 个百分点,达到33.1%。我国的旅客运输量已连续18 年稳居全球前两位。
机场也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国际民航组织曾测算,每100 万航空旅客可为周边区域创造1.3 亿美元的经济收益,能够带来1000个直接工作岗位;每新增10 万吨航空货物,将直接创造出800 个工作岗位。
机场数量与规模的扩张所折射的远非民航业的发展,其可以称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甚至直接推动经济发展,国际机场协会就曾将机场比作 “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新投入运营的机场里,“共和国超级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大兴机场”)举世瞩目。
该项目横跨京冀两地、占地27 平方公里。经过10 余万人长达54 个月的建设,2019 年9月25 日,这座伫立于京南大地的地标性建筑正式投运开航。
这座集高颜值和多项黑科技于一体的新国门,被称为“世界级工程奇迹”。英国《卫报》更将大兴机场列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根据规划,大兴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到2025 年,年旅客吞吐量达7200 万人次,远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 亿人次以上的需求。
2022 年9 月25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迎来投运3 周年。投运以来,大兴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超过5200 万人次,航班起降约45万架次,货邮吞吐量约37万吨。
目前,26 家国内航空公司在大兴机场运营,累计开通航线266 条,通达航点185 个。同时,机场与航空公司建立了一体化联合营销机制,先后推出北京大兴至广州、深圳、厦门、西安、昆明等9 个“兴快线”产品,在高峰时刻能实现每半小时就有飞往广、深两地的航班。
“目前已有3089 家企业入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其中外资企业54 家,项目投资金额超过200 亿元。同时我们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服务环境,着力吸引国际企业、国际投资和国际合作,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委会主任助理刘丁丁说。
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25 年,大兴机场将为周边区域带来1800 亿元的经济贡献,带动区域高新产品进出口额约3000 亿元。
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中国铁路迎来飞速发展的“春天”。十年来,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2012 年到2021 年底,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 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27 圈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 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95%。
6 月10 日,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十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产里程5.2 万公里。到2021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 万公里,其中高铁4 万公里,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国家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高铁技术体系,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2022 年6 月20 日,正式投入运营的北京丰台站见证并创造了中国铁路史的又一次纪录。
这座“百年老站”始于1895 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当时清政府“借洋债”“聘洋人”修建津芦铁路(线路从天津至卢沟桥),同时修建的北京丰台火车站成为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火车站。那时,我国的人均铁路长度还“不足一根香烟长”。
建成后,北京丰台站曾前后服务老京张铁路、京汉(卢汉)铁路(现京广铁路)、京沪铁路等多条线路,开办客货运输、列车编组技术作业等业务。随着首都城市建设和铁路快速发展,车站承担的相关业务相继移交北京西站、丰台西站等站,2010 年运输业务全部停办。2018 年9 月,丰台站正式实施改扩建工程,开启4 年的“重生之路”。
如今,这座拥有127 年历史的百年老站被保留了下来,在它东侧约一公里处,全新的丰台站拔地而起。
今朝的丰台站是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也是国内首座采用高速、普速客运双层车场设计的大型车站,形成“顶层有高铁、地面有普速、地下有地铁”的立体交通运营模式。
俯瞰丰台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一组数字足以说明: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站房建筑面积约40 万平方米,约等于56 个标准足球场,比故宫还要大两倍。
丰台站共设有32 条到达出发线、17 个客运站台。高架场净候车面积达到4 万多平方米,可同时囊括高速场和普速场两股候车人流候车,最高聚集人数可达14000 人。
外观设计上,丰台站的设计契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处理手法,采取三段式布局形式,方正的建筑坐落于方形台基之上,整体呈中轴对称,中央建筑高起,两侧裙房建筑略低,中间采用柱廊,屋檐出挑深远,将建筑充分融入城市周边环境。室内装修则呈现简洁高效的“工业风”,同时加入一些暖色的灯光和色彩,让空间更加温馨美观。
此外,在很多人们“想不到”的地方,设计师们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着手,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其中,用诸多创新技术,打造了一座拥有多项智能化和人性化设计的现代绿色智能车站。
随着丰台站开通运营,自此,北京市迎来拥有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清河站、北京朝阳站、北京丰台站7 座全国铁路客运枢纽和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两座国际机场的“七站两场”交通发展新时代。
十年来交通数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