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更新添点睛之笔,“大豫园片区”蓝图披露
2022-10-21曹玲娟陶宁宁
曹玲娟 陶宁宁
9月1日,上海城市更新之作——“大豫园片区”,终于添上点睛之笔。经过一个多月的公开遴选,备受瞩目的上海外滩宝藏级地块——黄浦区福佑地块最终确定其实施主体为豫园股份联合体。福佑地块项目实施主体的确立,标志着黄浦区“大豫园片区”整体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此前,南京东路步行街、淮海中路商业街和豫园商圈,一直是上海乃至全国闻名的商业街区。现在,以福佑地块向西贯通豫园商圈,向东连接起外滩,如同围棋中的“接”,一子落下,气通盘活。
促经济——深耕产业、拓宽赛道,豫园扩容升级
公元1559年,明朝布政使潘允端在家乡上海县城北面聚石凿池,首造豫园。其后历经460多年,彼时的一座私家园林于世事开阖俯仰间融入历史、点化未来。
世易时移,上海这座城,留下了豫园。在很多上海市民心目中,位处老城厢核心区域的豫园更多是感性的存在:热气升腾的南翔小笼、琳琅满目的新春年货……“到城隍庙去白相相”,豫园地区,成为上海民俗文化的发祥地与海派文化的集聚地,是市民心目中的上海城市文化之根。
1994年,豫园股份对豫园商城进行扩建,商业设施从1.8万平方米增至10万平方米。此后,豫园商城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商业地标。
在过去近30年里,豫园商城所创造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涌现,消费者的需求也日益迭代升级,仅10万平方米的豫园商城已不足以装载新消费时代下的蓬勃生机。与此同时,外滩金融集聚带逐渐成熟,淮海路及新天地商圈不断焕新。豫园商城与它们同处于黄浦区,这三大商业地标却有着物理空间上的“断层”,资源难以高效聚集。
一个更“大”的豫园正被期待。“大豫园片区”的构想呼之欲出。
2022年7月,黄浦区正式将深化“大豫园片区”建设纳入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片区整体升级发展按下快进键。东临外滩金融中心、西接豫园商城的福佑路项目,可谓“大豫园片区”的一块重要拼图。根据规划,福佑路项目纳入整体开发之后,将与现有的豫园商城、外滩金融中心,以及即将启动建设的豫园二期项目等,共同组成一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超级文化商业综合体——“大豫园片区”。
整体上,“大豫园片区”与外滩呈现T型交汇。据介绍,规划中,豫园商城将主打传统江南风情,成为连接民俗与潮流、民族与世界的纽带;豫园二期将主打原创首发概念,成为中国设计师走向世界的舞台;福佑路项目在整个“大豫园片区”规划中承上启下,将为老字号、时尚设计师工作室及创意工坊、文化艺术平台和国际品牌,构筑起成长、展示和交流的空间;最东面的外滩金融中心则呈现出十足的现代气息。
一个串联起外滩金融集聚带和淮海路、新天地商圈的大型文化商业生活街区即将诞生;一批凝聚上海历史文化精髓的海派建筑瑰宝将得到系统修缮保护;多年来困扰区域发展的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痼疾”,有望依托“大豫园片区”的整体构建得到根本性解决。
护文脉——近10万平方米保护保留历史建筑可望“新生”
“大豫园片区”所在的老城厢区域,可谓上海城市之根、海派文化之源。豫园地区既是上海民俗文化的发祥地、江南文化的承载地,又是海派文化的聚集地。作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豫园商城每年接待的市民游客有数千万之多,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眼中的上海,上海人眼中的原乡”。
由福佑地块串联起的“大豫园片区”,其最大的宝藏是独有的海派文化基因。700年上海老城厢发展史和460年豫园文化传承史,以及100多年的海派商业文明史都在这里交织荟萃。据悉,福佑路项目规划范围内保护更新建筑总规模达到约12万平方米,各类保护保留历史建筑的总面积更是多达9.68万平方米,项目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建设的意义也显而易见。
项目内的重点历史建筑不仅时间跨度长,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建筑几经历史更迭更是呈现出多脉络的历史风貌。例如,位于梧桐路137号的世春堂,原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潘氏家族住宅的一部分,后一度被改为天主堂、敬业书院等,外观是明清建筑风格,部分门窗玻璃等饰物却是西式风格;位于陆家宅路66号的明朝大学士陆深故居,同样几经变迁;位于人民路1号的童涵春堂、中华路5号的仁记珠宝银楼、方浜中路59号的老庆云银楼等,均为19世纪20年代建筑,是典型的西式建筑风格……
需要指出的是,由属性产生论域的一个覆盖可以通过在该属性上定义二元关系对论域粒化产生,也可由集值的属性产生[9]。
整个片区中,大量的街区建筑都展现出上海建筑海纳百川的特点,其背后蕴含的则是申城数百年来城市变迁的漫长故事。
豫园股份董事长黄震透露,在对“大豫园片区”进行建设规划时,豫园股份对整个片区中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进行了详细考察分析。未来,“大豫园片区”将努力在保护和修缮的同时,做到跨时空建筑风格的相互融合以及片区整体审美“步调”的和谐。
以福佑路地块历史风貌保护项目的规划设计为例,不难看出,豫园股份希望为“大豫园片区”构筑一个鲜活、充满生机、可持续发展的“东方生活美学”生态圈。
其中,项目南部花草弄及康家弄区域将建滨水长廊,成为注重休闲、体验,呈现多元化生活方式的精致街区,并为老字号创造展现魅力的舞台;中部的世春堂区域和文化街巷区域将创造一个可供文化艺术深度展示和对话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同时汇聚设计师、创意工作室等,成为“中国原创”的灵感迸发地;与南外滩相邻的方浜中路区域和宝带弄区域则更多呈现国际经典与时尚文化,如童涵春堂、仁记珠宝银楼、老庆云银楼等西式风格的历史建筑将变身为全球时尚创意产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大豫园片区’的老建筑、老街区,不但能‘活’起来,更将‘潮’起来。”豫园股份总裁倪强表示。
惠民生——开发地下空间、打造“蓝绿丝带”,呈现“东方生活美学”画卷
2018年11月,媒体曾报道老城厢福佑路地块动迁启动的新闻。该地块曾是当时黄浦区余留体量最大、房屋结构最差的旧改地块,也是在上海成片旧改中颇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在动迁工作展开的同时,黄浦区也以加强风貌保护、深化城市更新、改善社会民生为核心,全面聚焦老城厢片区,开展了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时隔近4年,当“大豫园片区”的规划蓝图徐徐展开时,人们看到各方在改善交通、设置公共空间等重要民生问题上给出的答卷。
交通方面,老城厢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建筑密度高、道路曲折狭窄等特征,引发了停车难、公共交通布局有限等诸多问题,从而对市民的出行造成了较大不便,并进一步限制了整个区域的发展。
“大豫园片区”整体规划中对地下空间的充分开发和科学利用,将成为解决交通“痼疾”的一剂良药。以福佑路项目为例,其地下空间开发的总建筑面积达到24.45万平方米,分3层进行开发,其中,地下二层和三层以停车设施为主。此外,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间,除连接轨道交通站点外,将在地下设置公交车和出租车停泊点,更好地为区域内居民、上班族、消费者和游客出行提供便利。
公共空间设置上,“大豫园片区”除规划世春堂广场、福佑会馆广场、花草弄入口广场、安仁街艺术广场等四大广场空间之外,对“蓝绿丝带”的规划开发更令人期待。
“蓝绿丝带”是一条西接新天地太平桥地区、中部贯穿“大豫园片区”、东连外滩滨江地区的主轴线,是利用一系列开发空间和水景打造成的公共空间体系。片区内,以人民路为东起点,“蓝绿丝带”以方浜中路为主要轴线进行规划,这与1910年前方浜中路曾为老城厢内河道的历史相吻合;丹凤路和花草弄将分别作为南北向绿色街巷和东西向蓝色轴线,与周边开发空间连接。未来,“蓝绿丝带”上的水体景观将与历史建筑相融,结合周边的餐饮和零售等商业业态,共同构成市民休闲小憩的新去处。
促经济、护文脉、惠民生,随着“大豫园片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这一上海城市更新大作也将继续增添色彩。未来,一幅承载着上海昨日情怀、今日繁荣和明日梦想的“东方生活美学”画卷,有望在“大豫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