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2022-10-21冯俊
冯俊
这是一本讲述文物故事的书籍。作者是一名记者,他凭着对党、国家和英雄的热爱,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性,在采访和调研过程中,从各地博物馆、纪念馆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物,通过介绍与文物相关的故事,以小切口呈现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的事业接续奋斗跨越百年的壮阔历程。家国情怀,成为本书中大多数故事的主题。
该书以历届党代会作为时间主轴,从党的一大写到党的十九大,因此,这本书也是作者向党的二十大的献礼之作。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来有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中国人的重要精神标识,这种宝贵品质在共产党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为党的事业献身?除了党的事业本身是光荣而伟大的、党组织的巨大凝聚力外,我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他们以国为家,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充满了感情,愿意为了大家而舍弃小家,愿意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奋斗终生,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书中许多反映党员家国情怀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革命烈士龙大道生前在给父亲的家书中,表达了他对贵州老家乡亲们悲惨生活的同情,这种对百姓的感情成为他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驱动力。湖南籍革命烈士熊亨瀚才华横溢,本来可以做一名中学教师安于一隅,但当他看到军阀混战、民生凋敝,于是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主动寻找革命队伍。在为革命四处奔走的过程中,他写下了“大地春入海,男儿国是家”的豪迈诗章。在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中牺牲的一名叫陶迅的小记者,他在渡江战役中冒着战火率先踏上江岸,最终触雷牺牲。就在他牺牲当天,远方的父亲收到了他的信。他向父母袒露心迹:“我为什么要参加革命自找辛苦呢?因为我当时已看出共产党是人类最合理的一种党派,我是读书明理的人,如果共产党不好,我也不会冒了许多危险,吃了多少苦,参加革命事业。”“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本来可以在美国过上优渥的生活,但当他看到新中国成立,便克服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为“两弹一星”事业鞠躬尽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用身体保护着珍贵的实验数据……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在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有国才有家,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个人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国家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家庭的幸福才最容易获得。如果把本书前后的故事对照起来看,读者容易发现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事,反映了国家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个体事业的成功,我国第一代“打工妹”翁纯贤抓住了深圳发展的机遇,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第一朵浪花”。改革开放的成功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例如我国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点燃了全国民营企业利用外资的“星星之火”。
与众多大部头党史书籍相比,本书的价值在于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细节的呈现。书中的故事读者可能听说过,但未必知道得那么清楚,特别是书中选取了不少大部头历史著作未曾关注的人物,他们中的很多人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的故事却感人至深,且具有重要价值。
以文物作为切入口,是本书最大的特色与亮点。书中所选取文物丰富多样,既有家书,也有档案,还有物件,甚至有遗址和旧址。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今天,这些文物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料”。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些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据统计,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深挖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精编成册,应该是让文物“说话”的第一步。期待更多类似的书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