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豆》中的物象
——红豆、夹竹桃和雪
2022-10-21陈丹阳
陈丹阳
福建师范大学
红豆、夹竹桃和雪等物象的运用,是宗璞小说《红豆》的突出特点之一和亮点所在。这些物象具有营造浪漫氛围、暗示主人公命运、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和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为小说增色不少,体现了作者宗璞精妙的艺术技巧。
一、红豆
红豆,别称相思豆,寓相思之意,也是爱情的象征。宗璞取“红豆”作为小说的标题,就是结合了红豆的传统文化意义,对小说讲述一个凄美爱情故事的主要内容做了委婉、典雅的文学表达,这也与作品优美、雅致的叙述笔调取得了和谐统一。
红豆物象有营造感伤情感基调的重要作用,选取红豆作为小说最重要的物象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晶莹鲜艳,半红半黑的红豆正是由女子思念未能归来的男子所淌血泪凝结而成。“红豆”为题,已然奠定了全文感伤的情调。而小说首尾均出现红豆,则使细腻悲伤的情感色彩取得从头至尾的圆融效果。两粒鲜红的红豆,让一段永远不能忘记的记忆重新浮现,勾起哀伤的情绪,作者以凄美的笔调娓娓道来,淡淡的感伤氛围浸润着小说,贯穿着全程。即使是笔至江玫和齐虹阳光明媚的快乐日子,读者细细品读,依然能感到文本浸染着的感伤之情,两种情感同时在一段文本中存在,明与暗交融并行,文本取得了更大的情感容量,使故事更加打动人心,也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创作能力。追忆似水年华,小说开头即告诉读者接下来的故事都已成为过去式,而“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使小说更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可见,红豆在小说营造感伤情感基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说《红豆》采用倒叙的写作方法,红豆就是勾起回忆的契机,它让小说的时空自然地转到过去,娓娓道来一个过往的爱情故事。小说开头,已成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的江玫回到大学校园,走入原来住过的宿舍,当两粒红豆猝不及防地重新映入她的眼帘时,“往事像一层烟雾从心上升起”,关于六年前的回忆即将展开。江玫“脸色刷地一下变得惨白”、“泪水遮住了眼睛”等反常反应更是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想要一探红豆背后到底有一个怎样的故事,承载了“多少欢乐和悲哀”。物象红豆使小说能够灵活运用倒叙的写法,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生动性,使小说产生悬念,引人入胜,同时也避免了叙述和结构的单调。
红豆还是主人公江玫和齐虹爱情的象征。小说中有两粒红豆,最初都在江玫的发夹上托着,正是江玫和齐虹的象征。江玫和齐虹本来有像那两粒红豆一样“永远在一起”的真挚愿望和坚定决心,这个构想在初期看起来也是实在的——江玫和齐虹的爱情产生于广泛的共同兴趣爱好带来的强烈共鸣,两人心灵彼此相通、紧紧贴近,充满和谐融洽的情调,恰如那两粒紧密相依,相得益彰的红豆。随着相处的不断深入,江玫和齐虹二人观点和立场的根本不同逐渐显现,由此导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在一次争执中,因为推搡“红豆发夹落在地下”,“马上就被齐虹那穿着两色镶皮鞋的脚踩碎了”,上面的两粒红豆不再相依,而是掉落、分散开来,这正暗示了江玫和齐虹爱情的悲剧结局——天各一方。此处对于齐虹鞋子的描写也极富意味,反应其优越的生活条件,暗示其家庭背景,在阶级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下,齐虹的身份就明显关系到阶级对立的政治问题。江玫有善良的本性,在舍友萧素的影响下越来越亲近于广大群众,在得知父亲的真实死因是为民请命后,她大为震动,更使她决心走向争取大众的幸福自由的方向。这就与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自由”、群众生活是“愚蠢”的齐虹之间形成了情感倾向和道路选择的明显不同。在政治话语高涨的年代,江玫和齐虹阶级立场的不同,对社会和政治的看法的根本不同,导致二者之间不可忽视的巨大分歧。此处分离的两粒红豆已经为爱情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两粒红豆从发夹上脱落后存放的位置也很能说明问题。红豆被存放于墙上的耶稣像后面,而江玫看到耶稣像“总觉得他太累,因为他负荷着那么多人世间的痛苦”。其实,江玫所感即其内心情感的反映。人不能脱离于外部环境的限制而自由地选择生活,总是要背负一些不能拒绝的东西,而这又常给人以痛苦。江玫和齐虹的爱情就两个人之间的相处而言本身并不存在太大问题,但是特殊的时代环境使爱情本不会触及的一面被激发,引出了二者的鸿沟,两人最终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不得不分手,抱憾终生。在将要分别的最后的时间里,“江玫看着那耶稣受难的像,她仿佛看见那像后的两粒红豆”,江玫和齐虹的心何尝不是在受难,何尝不是经受着苦楚呢?仿佛看见的两粒红豆唤起两人之间过往点滴美好回忆,而眼前即将永远分别的现实与回忆又构成了鲜明对比,更加深了小说的情感浓度。多年后,当江玫重回故地看到那墙上的耶稣苦像时,“好像是有一个看不见的拳头”重重地打了她一下,使她觉得一阵头昏,这是耶稣像所负荷的两粒红豆的力量,红豆小巧,却承载了一对心灵相通的男女永远的痛苦,尽管双方的感情都至深至切,但是在政治挂帅的年代,阶级鸿沟不可逾越。
透过红豆,我们还能看见江玫情感的厚度和文本的不同层面。六年过去,红豆依然鲜亮,“时间没有给它们留下一点痕迹”,就像那段爱情在江玫心中留下了永远无法割去的悲伤和痛楚,像心口上抹不去的一道血迹。面对红豆,江玫“泪水遮住了眼睛”,相思之情如何能抑的反应更让我们窥见小说的不同层面。作者本意是“希望通过江玫的改造传达自己对集体话语的皈依意愿”,但是当写作“发生在集体需要抹杀个人生活的时候,就成为了作家对艺术的追求和作为知识者的独立的精神意志的表现……于是,在小说的显在文本和隐形文本方面,便发出了集体话语和个人话语不同的声音,显示出了作家对集体话语的皈依和疏离。”语言层次的丰富,增加了文本的可解读性,使小说更加耐人寻味。同时,在那个文学被血与火浸润的年代,《红豆》关注个体生存处境的精神内核彰显了文学的终极意义,使小说“如空谷幽兰,散发着清新而弥久的芬芳”。
二、夹竹桃
摆在江玫家门前阶上的夹竹桃也是《红豆》中的重要物象,它的特点和变化反映着江玫的成长史。
夹竹桃为江玫人物形象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夹竹桃是“粉红色”的,而粉红色是天真、浪漫,富有幻想色彩的颜色,这个颜色正是江玫20岁前的人生和性格的生动写照。在那“翻天覆地”的一年之前,江玫的生活“像是山岩间平静的小溪流,一年到头潺潺地流着,从来也没有波浪”,生长于小康之家的她“天地窄小”,“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江玫生活于艺术与科学的天地里,有着未经世事的女孩所具有的天真气质、浪漫情思,乐于幻想的特点。例如,“她走在两排粉妆玉琢的短松墙之间,简直想去弹动那雪白的树枝,让整个世界都跳起舞来。”正是这些,使江玫与齐虹最初走到了一起。粉红色的夹竹桃,表现的是江玫过往生活的“与世隔绝”,以及由此形成的天真善良、浪漫柔软,充满幻想的形象特点。
类似于《青春之歌》中卢嘉川和江华之与林道静,《红豆》中的萧素对于江玫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者形象,她使江玫慢慢地走出原来狭小的天地,认识到了群众的力量,参与到政治活动中,逐渐向革命的路上靠拢。江父死因的揭示,更是让本不十分坚决的江玫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和立场。在这个过程中,江玫和齐虹之间的矛盾越加深化和不可调和,直到暴雨之夜齐虹到江家寻江玫,他们之间的情感终于产生不可忽视的巨大裂痕,“窗外阶上的夹竹桃被风刮到了阶下”,花盆粉碎,花朵被吹落,再不能复原,就像他们俩的爱情“永远不能再重新完整起来,永远不能再重新开在枝头”。夹竹桃的粉碎和飘零正式意味着两个人感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决绝的话被说出,两个人开始了“不断地争吵,流泪”。同时,夹竹桃的飘落也意味着江玫的生活再也不会是“在那粉红色的夹竹桃后面度过”,再也不是受家庭保护只活在艺术的纯美世界里,而是走入真正的生活的广阔天地,走入大众中间。一个崭新的江玫即将来临,她咬牙坚定“我不后悔”,后来成为了党的优秀干部。
三、雪
《红豆》开篇即是一个雪花飞舞的场景。漫天飞舞的雪所带来的“清爽又轻快”的感受代入感极强,让读者很快进入小说的世界中,为下文同主人公江玫一起体味爱情的伤痛回忆做好准备。
雪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四季的变化,是江玫和齐虹相处时间的推移,雪见证了两位青年的相遇、相知、相爱和相离的全过程。例如,随着“坚硬的冰已经逐渐变软”,江玫和齐虹的关系也在不断升温,越走越近,情感萌动。雪的变化为两人的爱情做了生动注脚。
一方面,雪是纯美的,为小说情节的展开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童话般的仙境,营造了江玫和齐虹爱情的美好氛围,让读者感受青春的美好浪漫,也与小说唯美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银白色的雪是一尘不染的,是江玫和齐虹曾经纯粹、纯美爱情的写照。正如他们曾在“雪花飞舞的冬天”里并肩漫步,感叹“哦!那雪花,那阴暗的下雪天!”
另一方面,雪是会消融的,雪营造出的仙境是不能永远存在的。正如江玫和齐虹美好的小世界不可能永远存在,因为他们的爱情“建筑在这些并不存在的童话,终究要萎谢的花朵,要散的云,会缺的月上面”,这句后面还可以补充写他们的爱情建筑在“终要消融的雪上”。同时,雪也是惨白的、刺眼的、冰冷的,雪的白色也意味着“无”。在江玫以为齐虹已经离开,自己再也见不到他而疯狂地寻找他时,“灯光照在雪花上,闪闪刺人的眼”,这时的雪不仅白得发亮到刺人眼,还冰冷地刺人心,江玫眼中“迷乱的”雪正是她焦急纷乱的内心的写照。漫天飘雪的夜,深爱彼此的两人最终分别,一辈子不能再相见,这样的结局带来的是彻骨的寒冷,“纷飞的雪花在无边的夜里飘荡,夜,是那样静,那样静”,天地上下一白,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江玫和齐虹是完全地沉浸于分手这件事所带来的彻底的悲伤中。纷飞的碎雪也仿佛是他们粉碎的未来,齐虹终于绝望,把预备给江玫的机票撕成几瓣,“碎纸片混在飞舞的雪花中,不见了”,见不到的碎纸片就是他们不能看到的两个人的未来。“周围只剩了一片白,天旋地转的白,淹没了一切的白——”白雪将一切淹没,也将江玫失去爱人齐虹的极大痛苦生动地表达出来。两个深爱的人最终却没能走到一起,而是天各一方,缺席彼此的未来,这在两个人的生命中都留下了永远的空白——如雪一样颜色的白。
雪也有串联时空的作用。小说中,当下时间的“今天”是下雪天,回忆的起点也即爱情开始的那一天也是下雪天,雪成了连接今昔的枢纽。“今天”,因回忆的复苏江玫“原来被冷风吹得绯红的脸色刷地一下变得惨白”,只有她一人独坐垂泪。而多年前初次相遇的那天,在美好爱情的起点处,“那雪花使她感到非常新鲜,她那年轻的心充满了欢快”,在那飞雪天里,齐虹一见她便怦然心动,“下了决心”一定要和她永远在一起。苦涩悲伤与欢悦甜蜜的强烈对比,正好和江玫与齐虹当年都很喜欢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一词所抒发之意相通,年轻而相互靠近的两个心灵曾“幻想着十年的时间会在他们身上留下怎样的痕迹”,设想过他们共同的美好未来,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时间给他们带来的是残忍的痕迹——江玫和齐虹虽然相爱,却因时代原因不得不远隔重洋,毫无音讯,未来的人生之路不会再有对方的参与,刻下的是一生的遗憾和凄凉。这段爱情,始于雪,终于雪,同是飘雪的一天,却是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了。
“在特定的时期,文学的确存在着被改造被‘治愈’的危险,但按照时代所制定的‘政治’原则和标准进行创作的文学往往难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文艺工作者固然可能被异化,但最值得珍视的文学精魂与使命,总会顽强地保留下来——宛如鲜红如斯的红豆。”自问世以来经争论、批判的小说《红豆》之所以能在新时期重新被发现,就在于它坚守人的光辉,重人性重人情。小说中红豆、夹竹桃和雪等各种充满情感色彩的物象的运用,与这精神内核交相辉映,使作品发出历久弥新的艺术光辉。